•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音乐视听 > 正文

    几何与代数因“坐标法”相得益彰

    时间:2020-12-25 18:05:1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袁莉莉 祝峰

    摘 要:解析几何试题的求解应在坐标法的统领下,先用几何眼光观察,再用坐标法推理论证和求解,使几何与代数相互为用、相得益彰.

    关键词:坐标法;变式;几何;代数

    1 问题提出

    解析几何体现了研究几何的代数方法.利用坐标系将点表示为有序数组,建立起空间中点与有序数组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由此可以将空间中的线(直线、曲线)、面( 平面、曲面) 表示为一个方程,几何问题就归结为代数问题;进而借助于代数运算和变换,对这些数、代数式及方程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最后再把讨论的结果利用坐标系翻译成相应的几何结论.

    这就是教师熟悉的三步曲:翻译——代数讨论——翻译.因此,解析几何是在采用坐标方法的同时,运用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对象[1].这里的“代数”是解决几何问题时用到的工具.在解答过程中,首先要将几何图形的性质用代数的语言来描述,最终通过坐标的代数运算来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但“几何”是思考的起点和终点,也是问题的缘起和归宿.求解解析几何问题过程中,到底“几何”多一点还是“代数”多一点?求解解析几何问题的落脚点应该是什么?[2]这样的讨论一直存在,笔者的观点应该是几何与代数并举:几何图形位置、数量关系的推理与论证,思维量大,运算量小;代数运算和变换,思维量小,运算量大,两者各有特征,互为表里,相互为用.本文以2019年全国Ⅰ卷理科第16题的探究过程为例,阐述求解解析几何问题的过程中,在坐标法统领下, “几何”与“代数”之间的权衡.

    2 试题再现

    试题 (2019年全国Ⅰ卷理科第16题)已知双曲线C:x2a2-y2b2=1(a>0,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过点F1的直线与C的两条渐近线分别交于A,B两点.若F1A=AB,F1B·F2B=0,则C的离心率为.

    此题在填空题压轴位置,综合性强、难度大,具有探索性、开放性、综合性,承载着较强的选拔、区分功能,很好地发挥了高考对教学的引领作用.

    3 试题探究

    3.1 代数视角

    3.1.1 设出直线F1B的方程

    解法1 如图1,F1(-c,0),设AB的方程为x=my-c,注意到双曲线C的渐近线方程为y=±bax.

    由x=my-c,y=-bax,解得yA=bcbm+a.

    同理可得yB=bcbm-a.

    因為F1A=AB,所以2yA=yB.

    即2bcbm+a=bcbm-a.

    解得m=3ab.于是B(c2,bc2a).

    因为 F1B·F2B=0,所以(3c2,bc2a)·(-c2,bc2a)=0.

    整理,得b2=3a2.

    故离心率e=ca=1+b2a2=2.

    评析 点A,B均是直线F1B与其它直线的交点,在坐标法驱动下,需要表示出A,B两点的坐标,设出AB的方程,引入未知量m.通过方程的运算,表示出点A,B的坐标.条件F1A=AB,F1B·F2B=0全部坐标化,转化为两个等式,即2yA=yB,(3c2,bc2a)·(-c2,bc2a)=0,视两等式为方程,通过消元求得a,b的关系,达到求解离心率的目的.

    3.1.2 设出点B的坐标

    解法2 注意到OA:y=-bax, OB:y=bax,故设B(at,bt).所F1B=(at+c,bt),F2B=(at-c,bt).

    由F1B·F2B=0,得(at+c)(at-c)+b2t2=0.

    解得t=±1(t=-1舍)

    所以B(a,b).

    又因为F1A=AB,所以A(a-c2,b2).

    代入直线OA的方程得(a-c)b+ab=0.

    解得c=2a.所以e=ca=2.

    评析 代数法解决问题的前提是点有坐标.解法1中,设出直线AB的方程,通过解方程求得点A,B的坐标;解法2是设出点B的坐标,引入未知量t,把F1B·F2B=0方程化,求得t=±1,先求出点B坐标,再把条件F1A=AB坐标化,获得A(a-c2,b2),代入直线OA的方程,即构建a,c的关系.整个过程,缘于坐标,通过方程求解,止于图形性质.

    3.1.3 列出点B的轨迹方程

    解法3 由F1B·F2B=0,可得点B轨迹方程为x2+y2=c2.

    联立直线OB有x2+y2=c2,y=bax.

    解得B(a,b).下同解法2.

    评析 如何利用条件F1B·F2B=0?在解法1、解法2中都是把向量表达式坐标化,利用数量积为零,列出关系式,得到方程.而解法3则依据动点轨迹求解思想,直接得到点B满足的轨迹方程.

    3.1.4 列出直线AB的方程

    解法4 双曲线C的渐近线方程为y=±bax.

    由F1A=AB知A是F1B的中点.

    因为O是F1F2的中点,所以OA//BF2.

    又F1B·F2B=0,所以AB⊥OA.

    由直线OA的方程为y=-bax,可知AB的方程为y=ab(x+c).

    联立y=ab(x+c),y=-bax,解得xA=-a2c.

    同理xB=-a2c2a2-c2.

    结合A是F1B的中点,可得-a2c2a2-c2-c=-a2c×2 .

    整理可得c4-5a2c2+4a4=0.

    即e4-5e2+4=0.

    解得e=2(其中e=±1,e=-2舍去).

    评析 与设出直线AB方程不同,解法4是把F1B·F2B=0转化为图形特征,即AB⊥OA.求出直线AB的斜率,直接列出其方程,没有引入新的未知量.条件F1A=AB则转化到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上,建立了a,c的关系.

    上述四种求解方法,均侧重于图形的几何特征坐标化、方程化,通过代数运算解决问题.坐标法是对学习和研究解析几何具有广泛、持久、深刻影响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和基本思维策略方法[3].在这种基本思想的引领下,当学生面对解析几何问题时总能想到问题解决的办法.在解决几何问题中注重坐标法思想的引领作用,“可以提高思维的系统性、结构性、逻辑性,有效克服‘做得到但想不到的尴尬,使数学的发现更具‘必然性” [2].同时应注意的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由几何作图得到,要将各种几何性质翻译成坐标运算,需借助几何定理,利用图形描述分析数学问题,建立数与形的联系,才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3.2 几何视角

    3.2.1 证明ΔOBF2为正三角形

    解法5 因为F1A=AB,结合O为F1F2的中点,所以OA//BF2.所以∠F1OA=∠OF2B.

    由双曲线渐近线的对称性,有∠F1OA=∠F2OB.

    所以∠F2OB=∠OF2B.

    所以OB=BF2.

    又因为F1B·F2B=0,

    所以在RtΔF1BF2中,OB=OF2.

    所以ΔOBF2为正三角形.

    所以∠F2OB=60°.

    所以ba=tan60°=3,即b=3a.

    所以b2=3a2.

    因为a2+b2=c2,所以c2-a2=3a2.

    所以e=2.

    评析 没有进行任何坐标转化,而是把条件F1A=AB,F1B·F2B=0均转化为图形的几何特征,借助几何直观,感知图形的形态规律.通过演绎论证得到ΔOBF2为正三角形,依据斜率的定义,构建a,b关系,达到求解离心率的目的.

    3.2.2 斜率的定义

    解法6 如图2,由F1A=AB知点A是F1B的中点.

    因为O是F1F2的中点,

    所以OA//BF2.

    又因为F1B·F2B=0,

    所以F1B⊥F2B.

    在RtΔBF1F2中,设∠AF1O=θ,则∠BOF2=2θ.

    依据斜率的定义,kOB=tan2θ=ba.

    因为F1B⊥OA,所以kF1B=ab=tanθ.

    所以ba=tan2θ=2tanθ1-tan2θ=2·ab1-(ab)2.

    整理,得b2=3a2.所以e=2.

    评析 把条件中的垂直及中点转化到直线OB和直线F1B倾斜角之间的数量关系,结合斜率的定义,建立a,b之间的关系,达到求解离心率的目的.

    三角、向量都具有数与形的双重身份,为减少计算量,在坐标化前要考虑可否利用三角、向量、平面几何知识简化几何问题.对某些看似与三角、向量、平面几何无关的距离、面积等问题,若能结合三角、向量、平面几何知识,则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只有挖掘“形”的特征,才能简化“数”的繁难.

    4 试题变式

    不失原问题特征,试题可作如下不同视角的变式:

    变式1 已知双曲线C:x2a2-y2b2=1(a>0,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曲线x2+y2=a2+b2与双曲线C的渐近线在第一象限交于点B,连接F1B,与另一条渐近线交于点A,满足2OA=OF1+OB,则C的离心率为.

    变式2 已知双曲线C:x2a2-y2b2=1(a>0,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过点F1的直线与C的两条渐近线分别交于A,B两点.若F1A=22AB,F1B·F2B=0,则C的离心率为.

    变式3 已知双曲线C:x2a2-y2b2=1(a>0,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离心率为2,过点F1的直线与C的两条渐近线分别交于A,B两点.若F1A=λAB,F1B·F2B=0,则λ=.

    变式4 已知双曲线C:x2a2-y2b2=1(a>0,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离心率为2,过点F1的直线与C的两条渐近线分别交于A,B两点.若F1A=22AB,则F1B·F2B=.

    变式5 已知双曲线C:x2a2-y2b2=1(a>0,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过点F1的直线与C的两条渐近线分别交于A,B两点.若F1A=(m2+1)AB(m∈R),F1B·F2B=0,则C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变式6 已知双曲线C:x2a2-y2b2=1(a>0,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过点F1的直线与C的两条渐近线分别交于A,B两点.若F1A=λAB,F1B·F2B=0,则λ的取值范围为.

    变式7 已知双曲线C:x2a2-y2b2=1(a>0,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过点F1的直线与C的两条渐近线分别交于A,B两点.若F1A=λAB,F1B·F2B=0,证明:双曲线C的离心率为2λ.

    在上述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可得如下命题:

    已知双曲线C:x2a2-y2b2=1(a>0,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过点F1的直线与C的两条渐近线分别交于A,B(B位于第一象限)两点.

    命题1 点B坐标为(a,b)F1B⊥F2B.

    命题2 若F1A=λAB,则双曲线C的离心率为2λ.

    5 结束语

    高中阶段,研究图形的主要思想方法有:综合几何法、解析几何法、向量几何法.在讨论特定问题时,还可以用变换几何法、分析(微积分)方法等[4].在平面几何问题的求解过程中,解析几何是“以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但解题中应注意几何与代数的相互为用.实际上,首先应明确面临的几何问题是什么,然后才能使用代数方法研究,所以在求解解析几何试题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先用几何眼光观察,再用坐标法推理、论证和求解”的基本思路,不要忽视“几何要素的分析”这一环.也就是要处理好“代数求解”与“几何直观”之间的关系.如果过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代数研究,虽然能达到细致入微的境界,但没有直观形象的支撑,最后还是不能很好地把握图形的几何性质.所以,适当地进行“代数关系的几何意义”的训练也是很有必要的[5].只有在坐标法的統领下,才能使几何与代数互为表里、相得益彰;才能想得到、做得到;才能感悟到解析几何这门学科的精髓.

    参考文献:

    [1] 章建跃.解析几何的思想、内容和意义——“中学数学中的解析几何”之一 [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7(13):1-3+16.

    [2] 章建跃.章建跃数学教育思想随想录 [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7.

    [3] 李昌官.为发展学科一般观念而教——兼谈解析几何复习起始课教学 [J].数学通报,2019,58(09):11-15.

    [4]史宁中,王尚志.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5]章建跃.人教A版高中数学课标教材中的解析几何——“中学数学中的解析几何”之四[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7(19):3-6.

    [6] 王雅琪.坐标一桥飞架 数形天堑变通途——谈2015年高考数学北京卷对解析几何的考查[J].数学通报,2016,55(03):46-48+53.

    (收稿日期:2019-11-15)

    相关热词搜索: 相得益彰 代数 坐标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