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音乐视听 > 正文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

    时间:2021-01-17 06:00:5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曹成龙

    【摘 要】目的:观察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70例胃良性肿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行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分为对照组(35例:未行内镜粘膜下剥离术而行腹腔镜切除术)与实验组(35例:行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72%)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胃良性肿瘤患者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腹腔镜切除术。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腹腔镜切除术治疗;胃良性肿瘤;临床疗效

    胃肿瘤的发生与遗传因素、亚硝酸盐摄入过量、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在综合因素的影响下胃上皮、胃粘膜下层淋巴组织异常增生,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本病好发于四十岁以上中老年人群,手术治疗为胃良性肿瘤常用治疗手段[1]。本次研究为论证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良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比较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35例行腹腔镜切除术、35例行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组行内镜粘膜下剥离术(n=35):男、女分别19例、16例,年龄/平均年齡为:46岁~72岁、(68.52±1.42)岁,平均体重指数为(23.82±1.42)kg/m2。良性肿瘤病灶位置:胃体部、胃窦部、胃底部分别有12例、10例、13例。对照组未行内镜粘膜下剥离术而行腹腔镜切除术(n=35):男、女分别18例、17例,年龄/平均年龄为:43岁~76岁、(68.58±1.44)岁,平均体重指数为(23.87±1.44)kg/m2。良性肿瘤病灶位置:胃体部、胃窦部、胃底部分别有12例、9例、14例。本次研究对象在性别、平均年龄以及平均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经统计学验证无明显差异,P>0.05。

    1.2 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经内镜检查、超声胃镜检查、CT检查均确诊胃良性肿瘤。(2)患者均术前完善常规检查且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心脑等重要脏器功能异常患者。(2)排除血流动力学参数异常患者。(3)排除恶病质体质或严重影响不良患者。(4)排除诊疗资料缺失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腹腔镜手术):该组患者麻醉方式、术中体位分别为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头高足底仰卧位,于患者脐下缘做手术切口建立人工气腹并置入腹腔镜,而后分别于左肋缘下、右肋缘下、剑突下做手术切口,切开胃前壁以暴露肿瘤,在腹腔镜下楔形切除,在完整切除胃良性肿瘤后缝合胃前壁,反复冲洗腹腔,在确定无出血的情况下放置腹腔引流,最后缝合腹部手术切口。

    1.3.2 实验组(内镜粘膜剥离术):该组患者麻醉方式、术中体位均参考对照组,将消化内镜置入胃内,在消化内镜下探查胃良性肿瘤病灶位置并应用氩气刀进行标记。于标记粘膜下采取多点注射的方式,注射亚甲蓝、肾上腺素混合液,使粘膜充分隆起,而后果应用钩刀沿瘤体包膜将病变组织与胃脏固有肌层逐步实施分离,在将瘤体完全剥离后对于出血病灶采取电凝止血或金属止血夹创面止血,吸取胃内液体,最后退出消化内镜。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SPSS21.0系统处理结果数据,()表示的平均值应用t检验,(%)表示的百分数应用χ2检验,P值低于0.05则表示组间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具体情况如下:实验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95.94±5.42)min、(90.26±4.32)mL、(5.12±1.32)d,对照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18.26±4.26)min、(168.26±4.33)mL、(12.23±1.36)d,两组患者对应手术指标经t值验证2.751、2.894、2.541,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具体情况(见表1),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

    3 讨论

    胃良性肿瘤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发病率逐年攀升,该肿瘤其生长方式为膨胀性生长,病灶转移发生风险较低,临床常用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微创外科手术治疗近些年正逐年发展为胃良性肿瘤常用术式[2]。腹腔镜胃良性肿瘤摘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对患者腹壁原生理解剖结构造成的破坏小,减少了患者术中出血量,有利于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但是腹腔镜胃良性肿瘤摘除术与内镜粘膜下剥离术相比,有一定的限制,腹腔镜胃良性肿瘤摘除术术中主要采取胃全层切除法,可对胃粘膜造成一定的损伤,甚至增加胃粘膜病变发生[3]。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在内镜下观察患者胃良性肿瘤位置,其定位更为准确,在剥离胃良性肿瘤病灶前先于肿瘤病灶周围实施多点注射,以促使肿瘤病灶与胃粘膜分离,降低内镜粘膜下胃良性肿瘤剥离难度[4]。

    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且并发症发生率低,综上所述,胃良性肿瘤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洪小艳.临床护理路径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胃良性肿瘤护理效果分析[J].健康大视野,2020,1(1):153,155.

    廖振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观察[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32(12):1786-1787.

    浦菊芬,赵丽花,吴玉蓝.临床护理路径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胃良性肿瘤护理效果分析[J].系统医学,2017,2(23):154-157.

    武育卫,胡文华,师雷峰,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J].实用医药杂志,2016,33(11):980-982.

    相关热词搜索: 良性肿瘤 黏膜 剥离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