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音乐视听 > 正文

    地方性本科院校“三创”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时间:2021-01-26 12:15:5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樊刚强 杨勇 杨俊玲 张晓菊

    [摘 要]文章通过对地方性本科院校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的特点进行分析,发现地方性本科院校“三创”教育存在教育理念落后、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成果不明显等问题,并提出构建“三方”联合培养体系、高校设立专门培养机构、整合地方行业和社会资源、落实“导师制”培养模式的解决方案,以此升级“三创”教育理念,健全人才培养体系,进而培养合格的“三创”人才,服务地方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升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学生质量。

    [关键词]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理念;人才培养体系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0.14.099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0)14-0-02

    1     “三创”人才培养的背景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提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2017年1月19日,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强化实践动手能力。2017年2月16日,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该《规定》明确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等活动可以折算为学分,计入学业成绩。2019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福建团审议时强调:“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着力解决影响创新创业创造的突出体制机制问题”。2019年3月26日,新华社“营造良好环境,释放强大动能——落实两会精神推动创新创业创造述评”中,全国政协委员、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姜杰院士認为: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到“创新创业创造”,表明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步伐更加坚定、目标更加明确。如何持续开展创新创业创造教育,并融入地方性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体系、如何通过创新创业创造教育,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等问题,成为地方性本科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2     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特点

    2.1   地方性本科院校存在的“三创”教育问题

    目前,多数地方性本科院校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理念落后,“三创”教育仍处于空缺状态或流于形式,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走过场。总结我国地方性本科院校“三创”教育的特点如下。首先,地方性本科院校创新创业创造课程不成体系,功利化、格式化教育倾向严重,培养目标不清晰,误认为创业是没有就业大学生的被迫选择。其次,地方性本科院校“三创”教育教学方法较为落后,考核方式较为固化。多数地方性本科院校依然主要采用讲授法,以单相输出的模式开展课堂教学,考核形式不够多样,为了强制留下考核过程资料以待检查,固化考核形式,脱离“三创”人才培养目标,这种以课堂教学为主,形式固定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三创”教育的需要。再次,“三创”教育模式落后,没有区分课堂式创业教育、实践式创业教育和综合式创业教育,且没有重视创新创造方面的培养工作,导致“三创”教育模式仍然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的延续。最后,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相关师资力量较为匮乏。既懂得创新创业创造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高素质教师非常匮乏,这成为制约大多数地方性本科院校“三创”教育发展的瓶颈。

    目前,“三创”教育实践环节薄弱,实践基地建设不完善,多数地方性本科院校后续实践培训不能匹配现有的创新创业创造课程,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无法满足大学生对产品和技术的偏好和创新创造追求。尤为重要的一点是,实践环节的实施应该与产业趋势保持一致,然而,尚有大量地方性本科院校并未融入产业圈,导致地方性本科院校的自身实践与企业所需日趋脱离,进而影响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创造的实践成效,甚至对大学生的就业带来负面影响。成果孵化是衡量高校创新创业创造教育体系改革的重要标准,也是教育改革有形成果的体现。多数高校在成果转化环节进行了尝试,然而具有商业价值的成果很少。可见,创新创业创造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优化需要高校、政府和企业及社会服务机构的关注。

    2.2   “三创”教育的实际情况——以河套学院为例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结合地方性本科院校的“三创”教育特点,以河套学院为例进一步分析“三创”教育发展中的实际情况。坐落于内蒙古西部巴彦淖尔市的河套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处于起步阶段,创造还未引入人才培养中,暂时未设置专门的“三创”人才培养机构,教务处、学生处和就业指导中心等部门分别在“三创”人才培养过程中负责相应的具体事项的管理工作,在地方院校办学经费不足的情况下,有限的经费不能最大化激励学生主动进行创新创业创造。目前,河套学院的“三创”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正在逐渐优化,在课堂教育方面,全部专业都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模块,设置了32课时的“创新创业”必修课程,在第二课堂中设置“三创”教育相关网络课程;在综合性教育中鼓励学生参加“五大竞赛”,在相关教师的教研课题中要求学生参加等;在实践教育中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探索,设置大学生科研项目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通过政策引导学生创业实践和创新发明。虽然“三创”教育人才培养有了一定的起色,但成效依然不够明显。同时,“三创”教育教师缺乏相关实践,“三创”教育理论培养比重大,理念更新较慢,通过课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创造能力的效果暂时不明显。

    3     地方性本科院校在“三创”人才培养体系设计的具体做法

    3.1   构建“高校—地方政府—企业”三方联合培养体系

    构建以高校为中心,人才培养为目标的“三创”教育三方联合平台,融合师资、课程、项目、平台、政策、资金等要素,解决教学体系与实践体系结合问题,搭建创新创业创造实践平台,整合资源,广泛协同,构建“高校—地方政府—企业”的“三螺旋”人才培养体系。地方院校是地方发展的主要人才提供方,定位是立足地方、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地方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积极引入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力量,健全“三创”教育培养体系,加快“三创”教育成果落地,保障“三创”教育良性发展。

    3.2   高校设立“三创”教育人才培养专门机构

    对于责任主体不明确、培养不成体系、专业师资不足的问题,地方院校需要成立能够协调各方资源、联动配合的专门培养机构。目前,很多高校成立“创业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等,在构建“三创”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和解决“三创”教育专业师资问题方面有很好的范本。人才培养专门机构将创新思想启蒙、创业能力训练和项目孵化保障3个平台有机结合在一起,并高效运转,着力打造以“兴趣+专业+创新+创业+就业”为运行模式行业特色鲜明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3.3   整合地方行业和社会资源,着力构建服务地方、辐射全国的“三创”教育实践落脚点

    地方性本科院校定位首先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院校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面都比较注重服务地方。而创业型的城市建设离不开地方性院校的智力支持,创新型人才是城市发展的灵魂,同时,地方城市也是院校发展的“母体”,所以在“三创”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整合地方行业和社会资源,共同参与人才培養过程,为“三创”教育人才培养的教育实践寻找落脚点。

    3.4   落实“导师制”培养模式

    本科导师制源自英国牛津大学,通过导师个人的言传身教,更好地从思想、文化和科研方面给予学生个性化指导。目前,在很多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都取得了较大的效果,导师与学生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培养人才,有一些院校实行全程“导师制”,面向全校和协同单位选聘教师,打造包括学业导师、学长导师、专业导师、学院导师、创业导师等在内的全过程、多维度导师体系,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全面指导和支持。在“三创”教育培养中可以引入“导师制”,构建责任到人、平等互动和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

    4     结 语

    目前,地方性本科院校“三创”教育方面急需引进先进的“三创”教育理念,摒弃教学中“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改变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现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在新形势下,地方性本科院校在创新创业创造教育中应更新教育理念,重塑教育模式,注重师资培养,从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机制等方面加大教改力度,加强软环境建设。尤其要注重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进行创新创业人才输出的“供给侧”改革。

    主要参考文献

    [1]赵锴,袁晓玲,岳真.国外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经验分析及中国特色创意阶层发展[J].教育教学论坛,2019(34):6-9.

    [2]于春伟,张军,文少白.本科生导师制在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9(34):249-251.

    [3]周珣,刘龙舞,沈洋洋.新经济形势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J].高教学刊,2019(16):45-47.

    [4]李寒娜.校企合作下我国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26):113-114.

    [5]谭天.地方工科院校一流本科建设策略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19.

    [6]王娟,杨森,赵婧方.“拔尖计划”2.0背景下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9(3):19-24.

    [7]王菡,周慧玲,郭莉.“五位一体”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构建分析[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7(2):61-63.

    [8]冀宏,顾永安,张根华,等.应用型人才培养视阈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探索[J].江苏高教,2016(4):77-80.

    相关热词搜索: 地方性 人才培养 本科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