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杂文文章 > 正文

    【下合穴电针法治疗术后肠胀气56例】一针法连续缝合在胆肠吻合

    时间:2019-01-26 05:03:1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关键词 术后肠胀气 下合穴 电针      术后肠胀气是临床上的常见症状,常见于腹部手术后,由于肠壁水肿,肠蠕动减缓,肠中气体不能排出体外,致腹部胀满疼痛,通气不畅的一组症状。中医辨证属脾胃气机损伤,腑气不通。治疗以调理气机,通畅腑气为主。在针灸治疗时由于术后创口的包扎,往往使一些腹部的穴位难以取到。我们在2002~2006年的5年期间,采用电针刺激下肢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等下合穴治疗术后肠胀气56例,收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56例患者均来自医院外科病房住院患者,其中男性32例,女性24例;胃部手术16例,阑尾炎手术25例,胆结石手术15例;病程最短1天,最长6天;年龄最大67岁,最小15岁。
      
      2 治疗方法
      
      取穴为双侧足三里[1]、上巨虚、下巨虚。予常规消毒,选用30号1.5寸普通毫针,直刺,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5分钟,再用G6805号电针连续波进行刺激,以可观察到双侧肌肉节律性收缩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上、下午各治疗一次。
      
      3 治疗结果
      
      治疗1~4次,腹胀满疼痛完全消失,排气顺畅者22例;治疗5~8次,腹胀满疼痛完全消失,排气顺畅者29例;治疗8次以上腹仍胀满疼痛,排气困难者5例。总有效率为91.07%。
      
      4 典型病例
      
      杨某,女,48岁,教师。2004年7月23日因急性腹部疼痛就诊。检查后诊断为胆囊炎、胆石症,经消炎止痛治疗后于2004年7月30日行胆囊切除术。术后第二天出现腹部胀满疼痛,不能排气。经西医服用胃肠动力药治疗无效,遂请针灸科会诊。诊见患者面红气促,腹部胀满,叩之如鼓,拒按;舌质淡、苔白腻,脉弦。证属腹部手术导致脉络阻塞,气机运行不畅,腑气不通所致。腑气以通为用。治宜通畅腑气。由于腹部创口包扎后局部难以取穴,遂采用普通针刺加电针治疗双侧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当日治疗2次后患者有少量矢气,疼痛略有减轻,但腹部仍有胀满。第二天加取支沟以通调三焦气机,经治疗4次后排气通畅,胀满疼痛消失。第三天又巩固治疗1次后痊愈,未再胀痛。
      
      5 体会
      
      术后肠胀气是腹部手术常见并发症,其病因可能有以下几种:疾病本身造成的胃肠功能性胀气;手术刺激引起的肠胀气;不完全性机械性肠梗阻;低钾;肠麻痹;肠系膜血栓形成;高龄及平卧引起肠蠕动减慢等。祖国医学认为腹部手术耗损气血,致气血瘀滞,脉络阻塞,气机不畅,腑气难通,腹胀满痛,大便难下。针灸治疗上主要以通畅腑气为主[2]。以往取穴,大都可直接在腹部取穴,使针感直接作用于肠,但由于术后创口所在,不便取穴,则取下合穴。下合穴是治疗腑病的主要穴位,《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曰:“合治内府”。又按《灵枢・经脉》篇中说,大小肠病变不宜取手三阳经五输穴中的合穴,而宜于取用手三阳的在足阳明和足太阳经的下合穴,即指“胃合入于足三里,大肠合入于巨虚上廉,小肠合于巨虚下廉,三焦合入于委阳,膀胱合入于委中央,胆合入于阳陵泉”[3]。术后肠胀气系为胃及大小肠的气机不畅,故治疗上以取此三腑的下合穴最为恰当。
      在针灸治疗中,如果在腹部有穴位可以取到的,也可以酌情采用针刺以配合治疗。但早期创口尚未愈合时,不宜加用电针以免引起创口出血,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6 参考文献
      [1]黄文红.按揉足三里穴预防泌尿外科术后肠胀气6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6,41(3):160.
      [2]尹秀梅,于德莉,范爱新,等.针刺吸氧疗法治疗术后肠胀气[J].四川中医,2006,24(6):105.
      [3]罗永芬.腧穴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2.
      收稿日期 2007-03-12

    相关热词搜索: 电针 术后 法治 胀气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