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杂文文章 > 正文

    朱光潜两次轻生的念头

    时间:2020-05-14 09:16:2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朱洪

    突然起了脱离这个世界的愿望

    朱光潜1897年出生于桐城阳和的岱鳌山下(今枞阳县麒麟镇岱鳌村朱家老屋人)。1923年6月,朱光潜在香港大学毕业后,来到上海中国公学任英文教师,时年27岁。前一年夏天,朱光潜回家,由父亲做主,与一位姓陈的姑娘结婚了。陈氏比他小一二岁,小脚,个子中等。

    朱光潜到中国公学后,把二弟朱光澄安排在本校读书。弟弟班上有一位同龄的女同学奚今吾,1906年生,比朱光潜小10岁,刚满18岁,四川南充人,长得漂亮,数学好,其父奚致和,四川名绅。这个既聪明、又漂亮的四川姑娘,出生大户人家,秉性不俗,唯初学英文,十分着急,因此得到了英文老师朱光潜的格外关心。这个单纯、美丽,长了一双大眼睛的姑娘,给独自生活在上海的朱光潜,带来了许多甜蜜的时刻。

    第二年秋天,江苏督军齐燮元与浙江督军卢永祥之间发生了江浙战争,中国公学成了卢永祥的兵营、马房,被迫关闭。中学部的同学纷纷转学,奚今吾在家人的帮助下,转到江苏省立一中(位于南京)读书。奚今吾到江苏读书时,朱光潜送她到了南京。她离开后,朱光潜若有所失,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朱光潜已经结婚,并育有一子,但那是包办婚姻,没有恋爱和感情基础。遇到聪明又漂亮的奚今吾后,朱光潜内心深处常冒出和陈氏分手的念头,以追求自己真正的幸福。但他害怕父亲阻止,内心十分痛苦。

    江浙战争爆发后,朱光潜利用无书可教的短暂时间,回阳和老家,与原配陈氏谈分手的事。果然,朱光潜的话一说出口,父亲立即暴跳如雷,大发脾气,说:你要休妻,就不要进我的家门!

    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痛苦万分的朱光潜选择离开了家乡,选择了与旧式家庭的决裂!到安庆后,他乘上一条小船,前往上海。

    从此,朱光潜离开了故乡,再也没有回到岱鳌山下,再也没有见到自己的父亲。10多年后,他自海外归来,扑在父亲的棺材上大哭一场,稍补为人子的孝心。

    1924年9月13日,朱光潜乘坐的小船路过焦山(位于镇江)。这是农历八月十五日夜晚,中秋的月亮将江水照得通亮。朱光潜放下手上的歌德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独自一人来到甲板上。突然,精神受到急剧刺激的朱光潜,眼前出现了幻觉。他被眼前美妙的景色惊呆了。月光下,江水波光粼粼,这是一个未曾见过的美好的夜景!朱光潜无法用语言描绘这个奇妙的场景,引起了他心灵的急剧震撼。独自一个人站在甲板上的他,鬼使神差,一瞬间产生了一种从未产生过的快乐到极致的感觉,强烈的想与江水融合在一起。他感到了胸口的窒息,感到了头脑几乎崩溃、爆裂的感觉,在那一瞬间,他想急速地翻过栏杆,奋身跳下,与江水融为一体,以摆脱即将崩溃的恐惧。

    惊慌中,他默守丹田,沉稳呼吸。终于,那一阵几乎失控的情绪过去了。船依旧划行,月亮依旧挂在天上。朱光潜流下了一滩冷汗。他十分庆幸,自己没有在那一瞬间投江自尽。

    20多年后,朱光潜写文章回忆说:“20余年前一个中秋前后,我乘船到上海,夜里经过焦山,那时候大月亮正照着山上的庙和树,江里的细浪像金线在轻轻地翻滚,我一个人在甲板上走,船上原是载满了人,我不觉得有一个人,我心里那时候也有那万里无云、水月澄滢的景象,于是非常喜悦,于是突然起了脱离这个世界的愿望。”

    一位28岁的年轻人,突然产生与月色、江水等美好景色融为一体的幻觉,按照哲学家黑格尔的理解,这里的意蕴,并不属于月亮、江水和夜色本身,而来源于观赏者追求幸福而不能至的绝望心情。

    许多年后,朱光潜一想到这个夜晚,就不免后怕。在那个月圆之夜,一失足而跃身江中,不就成千古之恨了吗?

    第二次轻生的念头

    1933年秋天,朱光潜自欧洲学成回国,经胡适力荐,到北大外语系任教。

    到北平后,朱光潜常去北海看朋友或买东西。他去北海,可走后门向西,拐一个弯,但需要买门票;
    也可以一直朝北走,走后门大街去北海,不需要买门票。一般情况下,他喜欢走大街。倒不是朱光潜舍不得花20枚铜子,他是嫌多了一层手续。

    秋天的一个傍晚,朱光潜在北海里的白塔顶上,望北平城里的楼台烟树,望到西郊的远山,望到将要落下去的红艳艳的太阳,想起李白“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名句,觉得目前的境界真是苍凉而雄伟,突然产生了自己不应该再留在这个世界里的念头。

    这次想到死的意念,真是来得突兀。他不禁出了一身冷汗,同时,自信自己的精神是正常的。

    凡事都是事出有因。1925年夏天,朱光潜通过了英国庚子赔款基金会的考试,出国留学。几年之后,在浪漫之都巴黎,他又一次邂逅奚今吾。奚今吾大约在1928年去欧洲,在巴黎大学学习一般女生望而生畏的数学专业。虽然两人已经分别了几年时间,却一点没有生疏之感,并且愈发地感觉到相互之间磁石般的吸引力。朱光潜再也压抑不住内心的情怀,向楚楚动人的四川姑娘表达了他的爱情。几年后,当他们共同留学于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时,一朵并蒂莲花盛开了。

    新婚一年的漂亮妻子在法国继续读书,而朱光潜因为北大的工作,不得不丢下妻子先期回国。一种强烈的想见到妻子的愿望而不能实现,这个愿望在一个黄昏幻化成了绝望。在后来几次谈到自己轻生的念头时,朱光潜把这个真实的轻生诱因,深深地埋在心底了。

    妻子終于忍不住对于丈夫的思念,而未等毕业就提前回国了。

    用美诠释轻生的念头

    朱光潜是一位美学家、教育家,他从不隐晦自己有过两次轻生的念头,而希望从美学的角度,剖析其自杀念头的起因。

    1936年,朱光潜在北大写文章说:“我现在还记得在一个轮船上读《少年维特之烦恼》,对着清风夕照中的河山悄然遐想,心神游离恍惚,找不到一个安顿处,因而想到自杀也许是唯一的出路;
    我现在还记得15年前——还是20年前——第一次读济慈的《夜莺歌》,仿佛自己坐在花荫月下,嗅着蔷薇的清芬,听夜莺的声音越过一个山谷又一个山谷,以至于逐渐沉寂下去,猛然间觉得自己被遗弃在荒凉世界中,想悄悄静静地死在夜半的蔷薇花香里。”

    “在一个轮船上”,就是指1924年9月乘船过焦山那次想沉江的经历,这次自杀的念头起源于婚姻波折和与旧式家庭的决裂。

    诗人济慈在《夜莺歌》里说:Now more than ever seems it rich to die (现在死像比任何时都较丰富)。朱光潜对济慈诗中“死”的意念产生共鸣,1947年写文章说:“他(指济慈)要趁生命最丰富的时候死,过了那良辰美景,死在—个平凡枯燥的场合里,那就死得不值得;
    甚至于死本身,像鸟歌和花香一样,也可成为生命中一种奢侈的享受。我两次想念到死,下意识中是否也有这种奢侈欲,我不敢断定。”

    朱光潜两次起了轻生的念头,但他没有轻生,因为他是反对自杀的。

    早在1926年夏天,朱光潜在得知其一个学生自杀的消息后,写了一篇文章。他认为,和绝我不绝世的人比,自杀是有欠缺的,即少了一层“舍己为群”的意味!因此,选择自杀,不如选择出家为僧,或隐身山中。

    但释迦牟尼提倡,“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更是值得青年人学习的。墨子、甘地等人,都是从绝我出发,走到淑世的道路上去的。

    [作者系安庆师范大学皖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相关热词搜索: 两次 轻生 念头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