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杂文文章 > 正文

    把《紫藤萝瀑布》当“样本”教

    时间:2020-12-21 22:04:3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陈江

    导 读:

    统编教材提出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策略。《紫藤萝瀑布》是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哲理之思”,单元课文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字里行间闪烁着哲理的光彩,给我们以启迪。从本课的编排来看,这篇课文是教读课文,那么应该如何去教读这样一篇重要的课文呢?笔者认为,可以把《紫藤萝瀑布》当“样本”来教。

    《紫藤萝瀑布》是宗璞先生状物抒情言志的一篇重要作品,写了作者在内心焦虑痛苦的时候,偶遇一树盛开的紫藤萝,在观花中产生对往事的回忆,进而感悟人生,重新获得对人生的信念和热情。文章精练短小,写景状物极为精彩,同时寄寓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多年来一直被中学语文教材选用。

    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将课文的教学功能分为定篇、例文、样本、用件、引子等五种类型,这五种功能,为语文教科书的选文提供理论依据,也指引着阅读教学的路径。

    《紫藤萝瀑布》为什么不作为例文来教?因为从选文功能来界定,定篇、样本的出发点是“教课文”,而例文、用件的着眼点是“用课文教”,显然如果将《紫藤萝瀑布》一文作为例文、用件,教授学生某一能力或知识点,是不合适的,这篇课文的意义和价值应在于其传递的作者对花和人生的独特体验和感悟。笔者认为“教知识”还是“教课文”是五类选文功能的分水岭,《紫藤萝瀑布》如果用来“教知识”,那无疑是买椟还珠、舍本逐末了。但如果我们能将这篇状物抒情言志的作品中的典范性加以提炼,将它作为教学这一类课文的“样本”,就非常有意义。

    那么,我们首先要厘清什么是“样本”。王荣生老师是这么说的:“作为样本的材料要注重典型性,必须从学生现在在读的或将来要读的现实情境中真实取样。”“具体的学生”“依了自己的经验”“在与特定的文本交往过程中”,有了这几点,就会逐渐形成怎样读、怎样写的方法或能力。这种方法或能力,就是这种类型想要生成的课程内容。这样的内容不是约定俗成的、固定的,而是由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在“通过形式把握内容”的过程中揣摩和发现的。“样本”便是学生揣摩和发现方法或能力的凭借。

    笔者认为,“样本”就是通常意义上的“以篇达类”,即通过一篇样本,以一篇为典范,力争解决教学此类文章的通性问题,也就是从“这一篇”到“这一类”。“样本”教学同样是教课文,但不同于“定篇”教学全面、透彻、深入,而是依据某一特定的文体,从文章的体式特征出发,依据相对既定的程序和套路去解读这一篇文章,进而为解决这一类文章提供样本和范例。

    那么,《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又具备哪些典范性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1.体裁的典范性。本文是写景状物的散文,有着散文的典型特征:精准的语言表达,传递作者感悟的独特人生经验。写景状物极其精准、传神、饱含感情,由物感悟也极其到位、深刻。2.表达方式的典范性。本文很好地融描写、记叙、议论、抒情于一体。3.表现手法的典范性。本文是“托物言志”的经典之作。4.结构的典范性。本文结构完整,语言凝练,首尾照应,全文由“观花—忆花—悟花”三个部分组成,布局合理,逐层深入。5.语言表达的典范性。本文的文笔极为精彩,特别是对两种藤萝的描写,比如对盛开的紫藤萝的描写,从“花瀑、花穗到花朵”写出了“花形、花色、花态”,在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下,做到有声有色、化静为动,写出了一树紫藤萝的繁密茂盛、活泼热闹和生机盎然。课文的典范性有很多,我们很难一一罗列,也做不到面面俱到,但是我们可以依据文本和学情,抓住课文的关键点,将这些典范性很好地串联起来,设计基于“样本”思维的课文教学。

    一、找到文章的关键点,备课备两头:一头备教材,一头备学生

    (一)一头备教材。先依据文章的体式特征,根据教师的语文经验,找到文章的关键句,从而确定关键点。

    什么是课文的关键点?笔者认为,关键点就是课文中影响读者全面、准确、细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课文的关键语句。依據散文“体味精准的语言表达,分享作者感悟的独特人生经验”的体式特征,我认为本文的关键句有:

    1.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2.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3.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4.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第1句 “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到第4句“不觉加快了脚步”,其间作者完成了一次思想情感的蜕变,我们感受到了作者情感的变化。“不由得”是被花的繁盛吸引,脚步是沉重的、迟缓的,心情是疑惑痛苦的;“不觉”是带走了痛楚和疑惑,重新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脚步是轻松的、坚定的,心态是明白豁达的。第2句紫藤萝瀑布带走了疑惑和痛苦,带来了宁静和喜悦,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第3句是课文的主旨句,由花及人,由花的遭遇转到对生命的思考,彰显了本文的核心价值。

    (二)一头备学生。分析学情,课文的哪些地方,学生自己能理解、能感受、能欣赏?哪些地方或许理解不了、感受不到、欣赏不着?

    对这篇课文的“外在的言说对象”——一树紫藤萝,学生一般能够感受到它的繁密茂盛、活泼热闹、生机勃勃,或者感受到它曾经的枯萎伶仃、孤苦无依,通过教师的引领,他们或许也能欣赏文章描摹写景的层次和技巧,或者能浅浅地理解和感受生命如长河,苦难和不幸都将成为长河中的浪花。但是学生走不进去,他们感受不到这种“外在的言说对象”其本质是“高度个人化的言说对象”,是作者眼里的主观的人、事、景、物在散文中记叙、描写的客体。散文的关键不在所记叙、描述的客体,而在记叙、描述中所灌注的作者的主体思想感情。阅读散文,不仅仅是为了知道作者所写的人、事、景、物,而是通过这些人、事、景、物,触摸写散文的那个人,触摸作者的心眼、心境、心灵、心怀,触摸作者的情思,体认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思量和感悟。也就是说,学生很难理解紫藤萝瀑布对作者的意义和价值,很难理解和感受到作者的思想与情感。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理解、感受和欣赏的关键点,也恰恰是前面的4句话,正如王荣生老师所说的:“学生的疑难处(出问题的地方)往往就在课文的关键点。”

    要让学生理解和感受,那就要“带他们欣赏”“唤起、补充学生的生活经验”,就要“教他们欣赏”“学习相应的语文知识(托物言志的手法),组织学生交流和分享语文经验”。

    二、聚焦文章的关键点,关注学生和教材两头,搭台阶,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模式繁杂多样,适用的情境对象也大相径庭,但任何教学设计模式都要回答三个基本问题:我们要到哪里去——确立目标,我们怎样到那里去——导向目标,我们是否到了那里——评估目标。所以,教学设计是一种目标导向的系统活动。

    这篇课文中,我们要到哪里去?教学目标是什么?笔者认为是文中“高度个人化的言说对象”——紫藤萝瀑布,通过这个“言说对象”去理解和触摸作者的情思,体认作者对生命和人生的思量和感悟。而这种思量和感悟就在课文中的这几个关键句中,或者说就是这4句话中的第2、第3句,重点是第3句。这堂课的目标就是带着学生去理解和触摸第3句话所传递出来的情思。

    我们怎样到那里去?怎样导向目标?我很欣赏一种台阶式的教学设计,也就是从起点出发,中间搭两三个台阶,一直到终点。下面,我想用台阶式的教学来设计这篇课文。

    起点:1.学生初读课文,能基本理解紫藤萝瀑布的特点,感受花的繁密茂盛、生机勃勃,也基本能知道文章的主旨句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2.学生眼中的紫藤萝只是客观存在的事物,而非注入作者主观情思的紫藤萝,对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体验和感悟没有认识,也不能产生类似的体悟和迁移。

    台阶一(整体把握)。落点——梳理文章的结构:观花、忆花、悟花。从开头“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到结尾又“不觉加快了脚步”,感受作者的情感有了怎样的变化?方法:默讀、讨论。

    台阶二(重点品读)。落点:具体品读两种紫藤萝——眼前的紫藤萝和回忆中的紫藤萝,感受它们的不同特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多层次多角度写景状物的手法。方法:朗读、评点。

    台阶三(深化拓展)。落点:体会作者对紫藤萝的情感,以及从中产生的对生命和人生的深沉思考和感悟。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唤起、补充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的背景知识(关于“文革”、关于那段荒唐而可怕的岁月)以及作家宗璞的家庭遭遇。组织学生交流和分享语文经验:结合学生自己的经历或见闻,谈谈对“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的理解。

    整个教学设计:从紫藤萝开始,到紫藤萝结束,中间经历了几个教学环节,但此时的紫藤萝已非之前的紫藤萝。我们引导学生从外在的紫藤萝,走进了作者心中的“紫藤萝”,走进了她的情思,去感受她独特的人生体验。在这期间,学生学习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唤起、补充了生活经验。学生在“这一篇”中走了一个来回,走进和走出显然有着明显的不同,无论是技能的习得,还是思考的深度,都应该有所进步。

    当下,语文教学一个普遍的特点是教学目标选择的不确定性,以及由这种不确定决定的教学内容选择的千差万别,这给语文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实施造成了极大的困难,让教学和教研工作陷入了千头万绪。

    面对这种情况,通常的“以变应变”肯定不是出路,破局的关键点在于能在千变万化中寻找规律,在千差万别中定位共性。比如,我们将《紫藤萝瀑布》一文当作“样本”教,通过对文章归类,进而能够探索出一类文章的教学规律,以一篇的突破带动一类文章——以篇达类,就是如此。

    其实,不仅仅是“样本”,王荣生老师提到的五种功能类型都是基于这种思考。这类以理性系统的思维做引,进而逐步让语文教学有章有法、有理有据的努力探索,正是实现语文教学真正的专业凭借和专业规范,也是实现语文教学科学化的唯一路径,更是语文学科能否尽快奠定现代学科地位的关键所在。

    (作者单位:江西省弋阳县教体局教研室)

    相关热词搜索: 样本 瀑布 紫藤萝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