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杂文文章 > 正文

    繁华落尽,你依旧是你

    时间:2021-01-14 20:10:1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刘方

    关键词:金兆丽   人物形象  复杂性  以小见大  灵肉之争

    《台北人》是一部深具复杂性的短篇小说集,描写了台湾社会各阶层人物在新旧时代交替之中的人生转变,具有历史兴衰和人世沧桑之感。小说眼界宽阔,为我们展现了那个特定时代台湾的“众生相”,而金兆丽无疑是其中的亮星一颗。《金大班的最后一夜》的主人公金兆丽原是上海百乐门时代名噪一时的舞女,由于历史的变迁以及命运的捉弄,她辗转来到了台北。一来,就回不去了。她孤身一人在“夜巴黎”这个风月场中摸爬滚打了二十年。无数的不为人知的辛酸经历之后,她趁自己“徐娘半老”却“风韵犹存”之时,把自己很好的包装了一番,找了一个令世人十分羡慕的金主——陈荣发。难道她的内心真的只剩金钱、权势、地位了吗?她真的把月如忘记了?她真的不相信爱情了?笔者试图通过本文对金大班的形象刻画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一、 不同角度的人物描写

    (一) 外貌描写

    “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用这两句形容金大班再合适不过了吧。在作者的笔下她是这样出场的:“金大班穿了一件黑纱金丝相间的紧身旗袍,一个大道士髻梳得乌光水滑地高耸在头顶上;耳坠、项链、手串、发针,金碧辉煌地挂满了一身,她脸上早已酒意盎然,连眼皮子都泛了红。”从服饰来说,黑纱、金丝都是财富的象征,首饰的多种多样反映了她是一个很精致,很注重自己形象的人,也展示了这一行业的特点。所以,作者用“金碧辉煌”形容她这一身服饰并不过分,反而恰当至极。华丽的服饰加上脸蛋儿上的红晕,一个经历丰富且魅惑妖娆的舞女形象跃然纸上。

    (二)语言描写

    白先勇先生对“金兆丽”这一形象的语言描写可谓是下足了功夫。

    当和不同的人物交谈时,她的态度可以说是截然不同。在“童得怀”催促她时,她先是“笑盈盈地回答”,后发现童经理埋怨她时,她便如连珠炮似的说的他答不上话来。例如:“今天最后一夜,我来,是人情,不来,是本分”。不多的几句话,却在文章一开始给人们留下了“圆滑”、“泼辣”地鲜明形象。可是在后来她与朱凤的交谈中,我们又不难发现她内心那份可贵的善良和纯粹。“拿去吧,值得五百美金,够你和你肚子里那个小孽种过个一年半载的了。”这句话不像是出场的那个金大班说的,却像是朱凤的姐姐。我想,在心疼朱凤的同时,她也是想给当年的自己一个机会,给自己一个心灵上的慰藉。无言之中,读者又会发现金大班竟然还是那个相信爱情的女子。

    (三)心理描写

    作品中对金兆丽的心理描写很好地体现了贯穿全书地“灵肉之争”主题。作品中这样写道:“她还能像那些女人那样等掉了魂去吗?四十岁的女人到底要什么呢?”她要一个“任黛黛”那样的绸缎庄,当然要比她那个大一倍,就开在她富春楼地正对面,先把价钱杀成八成,让那个贫嘴薄舌的“刁妇”也尝尝厉害,知道她“玉观音”金兆丽不是随便招惹得的。

    年轻的她也曾为爱情感动,为爱人冲破束缚,为死去的孩子寻死觅活。她,敢爱敢恨;她,泼辣纯真;她,也简单纯粹。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她不得不把那个柔软的自己藏起来,以新面目示人,只有这样她才能在这个行业继续生存,继续看似毫不费力的生活下去。既然得不到精神上的满足,她只能以财富上的满足代替精神上的空虚。所以,在遇见那个年轻的大学生之前,她只有对金钱的欲望,灵与肉的斗争中,肉更胜一筹。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对“金兆丽”这个形象有了一个更加清晰地认识。她,是渴望安稳幸福的家庭生活的金兆丽,也是为了生活从事舞女事业的金大班;她,是圆滑泼辣熟谙世事的金大班,也是善良单纯简单纯粹的金兆丽;她,是追求真挚爱情的金兆丽,也是选择钱权的金兆丽;她是著名的舞场交际花,也是平淡无奇的小女人。也许,正是她的人物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她的厚度。她是一本书,一本厚厚的书,值得我们去读,去细细地读。

    二、 人物形象形成的原因

    张爱玲女士曾说过:“如果你了解我的过去,那么你会原谅我的现在。”这句话,对金兆丽同样适用。

    (一) 微观环境

    白先勇《台北人》小说中的人物往往都曾有十分光鮮、难以释怀的过去,不管是上流社会的将军夫人,还是下层的风尘女子,她们都有一段在大陆时期的辉煌时光,在移居台湾后,成了客居他乡的“客”,失去了往日生活的光鲜。不甚如意的现在使她们怀念感伤,追忆往昔的荣光,也叹息自己已经逝去的大好青春。这些人的命运是那个时代的折射,沧桑流变,他们置身动荡年代却无法 支配自身的命运。金大班也不例外,在上海百乐门舞厅的时候,多少个男人“追捧”她,但她偏偏都瞧不上,当她的姐妹们一个个鬼也似的嫁了人, 她却还在这个放浪形骸的舞池中飘摇着,期望寻着那个“一心一意对她的男人”。

    她不止一次的回忆自己年轻时候的风光往事。

    第一次是小说开头与夜巴黎童经理的理论:“夜巴黎不靠了我玉观音金兆丽这块老牌子,就撑得起今天这个场面了?”道出夜巴黎今天的排场全靠着“玉观音”往昔的名气撑着,道出了过去大上海的繁华是现在的台北远不能及的。第二次是秦雄说等他挣够了钱就娶她时,金兆丽在心中暗暗苦笑,当年她在百乐门红火的时候,一夜转出来的钱都比秦雄这个小船员在海上漂一年挣得多。第三次是提起“萧红美”这样的在夜巴黎红透半边天的拔尖儿舞女,在金大班眼里都只是没见过大世面眼浅的小娼妇,“哪里见过从前那种日子?那种架势?当年在上海,拜倒她玉观音裙下, 像陈发荣那点根基的人,扳起脚指头来还数不完呢!”可见当时金大班的风光无限。小说写出了金兆丽自身的今不如昔和舞厅欢场的今非昔比,同时将微观环境与宏大的历史背景相结合, 指出时代环境的风云流变是这一切不再的根本原因。

    (二)宏观环境

    白先勇先生是独特的“时代记录者”,他以深刻含蓄的语言、细密有序的组织结构、典型的事件为我们展现或者说还原了二十世纪40到60年代的台北人的生活和台北市的风土人情。这一时间段内的大背景是国民党退败台湾。而书题“台北人”指的实际上是金大班这样的沦落台北的“大陆客”。他们或对故乡的朝思暮想,抑或是怀恋往日的荣耀与光辉。在“今”与“昔”的对比中,凸显了特殊台北人的深厚的“大陆情节”。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使得金大班的形象更为生动也更为真实,给读者一种深深的信任感,能够使读者获得更加切实的阅读体验,同时能够“以小见大”,从“金兆丽”这一人物形象为出发点了解当时的台湾生活。无论是金大班的命运遭际、舞池欢场的今非昔比、还是时代的风流云变,都充斥着感伤情怀和悲剧性色彩。女主人公“金兆丽”在台北回忆着昔日风光,孤独地怀念着过去的岁月,由曾怀希望、经历失望、最后变为绝望,在过去的美好回忆、现世的挣扎和落寞间苦苦徘徊。若没有这段政治和战争导致的家国离别, 就没有华人世界的白先勇,没有“金大班”这个 经典的风尘女形象,也没有《台北人》这部灿烂的书卷。白先勇这一系列作品始终关注六七十年代台湾的社会民情,通过金兆丽的命 运遭际,反映了底层舞女的爱恨悲欢和舞池欢场的衰落,浓缩大时代的风流云散。

    三、人物形象的意义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中的“金兆丽”这一人物形象无论是对现当代文学史还是历史学来说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首先,作者使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从“金兆丽”这一独立的人物形象出发为我们展示了当时“舞女”这一行业的悲惨状况以及她们女性主义的追寻。当时的大多数舞女都无法拥有真正的爱情,待“韶华不再”便找一个有钱人嫁了,安稳却寡淡的度过自己的余生,她们好像一生之中都没有为自己而活,其对自己本身价值的追寻也多是以悲剧结局。作者在这些事情的描写上未加入自己的主观评价,却让我们体会到了他对舞女们的深深同情以及对当时的社会的不满与愤懑。

    此外,以“金兆丽”为代表的底层人民是大时代变迁的“见证者”。通过她们的话语、行为、习惯等等方面为我们描画出了二十世纪40到60年代的台湾人民生活画卷,为当时历史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她们在拯救自我与不断沦陷的挣扎中体现的是《台北人》中永恒的主题——“靈肉之争”。一边是对精神满足的不懈追求,另一方面却要忍受生活带来的重压,当二者失衡时,她们不得不选择一方而继续艰辛的维持自己的生活。其实这种“灵肉之争”普遍的存在于人类的生活之中,在二者不幸发生冲突时,最明智的选择是弄清楚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从而做出取舍,在这个社会上,早晚要学会智慧地生活。

    往事难再,繁华落尽,你却依然是那个敢爱敢恨、善良纯粹的“金兆丽”。很幸运,认识你;很高兴,走近你;很骄傲,理解你。

    参考文献

    [1].白先勇,《台北人》[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2].李美丹,解析《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中金兆丽人物形象的复杂性[J],文学研究,2011,(11).

    [3].秦东方,曲终人散最后一瞥[J],昭通学院学报纸,2018,(4)

    相关热词搜索: 繁华 落尽 依旧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