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杂文文章 > 正文

    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特色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研究

    时间:2021-02-12 18:00:1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高倩 南楠 孟凡文

    摘 要:高职机电专业作为培养制造业专业技能人才的重要专业,必须要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优化,以满足新时期社会发展对人才质量与数量的需求。但在实际的机电专业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人才培养的效果。基于此,本文首先对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有针对性的优化措施,探讨了更符合国家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高职院校机电专业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发展对机电人才的需求,促进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智能制造背景 机电专业 技能人才培养

    随着智能制造时代的到来,传统制造业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需求,传统机电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也亟待改革。在此背景下,很多高职院校对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了探索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教学效果,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的教学效果距离智能制造的要求和需求还相差甚远,在教学中存在着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没有做到与时俱进、缺乏创新意识等弊端。因此,结合智能制造背景下的需求和要求探索出更全面、更具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高职院校机电专业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必须尽早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更新和完善。

    一、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机电专业技能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 人才培养的目标不明确

    智能制造背景下,机电专业人才不仅要具备相关机器产品的操作、设计、调试装配等技能,还需要掌握自动化技能、信息技术等多种技能,掌握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编程、设计等多种新型技能。可见,在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机电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保障人才技能培养的全面性和先进性,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制造与调试、维护层面,而是涉及更多研发智能层面的技能。然而,很多高职院校机电专业并没有准确认识到智能制造背景下机电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什么,部分高职院校在机电专业教学中将智能制造技能人才培养定位为高端或高等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从中可以看出,其本质并未脱离传统人才培养的目标。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直接导致了在实际的教学中缺乏设计、研发、自动化、智能化等智能制造教学内容,最终无法满足机电制造转型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课程设置的不合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制造业面临着转型难的问题,在产业和技术结构上都要不断地进行调整和优化。在技术上,需要朝着加大对尖端技术、先进技术应用的方向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在人才要求上,对人才的技能与技术都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就必须要做出调整和完善,不能局限于基础的机械制图、公差与技术测量等课程,要增设设计、研发、人工智能、机器人编程控制等更智能的课程。但很多高职院校在机电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并没有做出调整和优化,依然存在着新课程依附于旧课程的不合理情况。例如,机器人编程课程就与传统的数控机床编程课程重合。即使有些学校对课程设置进行了优化,新增了关于智能制造的课程,但受师资力量不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实际的教学中,依然无法将智能制造技术真正有效地进行传授,导致人才培养效果不佳。

    (三)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不够重视

    智能制造背景下的机电专业技能人才培养,不仅对人才技能与技术方面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人才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今社会,发展和竞争的核心在于创新能力。机电专业人才作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社会发展、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在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院校机电专业的人才培养应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但因为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师素质与能力的不足,导致在实际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很多高职院校并未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也没有在课程教学、实训教学中突出创新意识,没有开展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能力的竞赛等活动,在课程安排上也缺乏对产品创意设计、PLC控制系统创意设计等与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相关的课程。同时,在教学方式上也过于陈旧,没有突出对学生质疑能力、探索意识、发现与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知识与技能获取的过程,无法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机电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策略分析

    (一)提高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认识

    在智能制造背景下,传统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质量的需求。在高职院校机电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改善人才培养效果,提高人才质量,就必须要对智能制造背景下的人才培养目标加以明确,必须认识到在现阶段的人才培养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重视对学生多种先进技术的培养,同时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提高对智能制造背景下机电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认识,高职院校应积极地、深入地进入智能制造相关企业进行考察,通过结合企业的日常运营工作,真切地了解现阶段企业发展在传统机电生产的基础上做出的调整,同时明确现阶段企业发展要求人才具有哪些能力,以此为基础,明确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院校机电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为后续高职院校机电专业课程优化设置、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二)优化课程设置

    智能制造要求机电专业教学重视对信息技术、数控技术、自动化技术等多种先进技术的运用,提高机械制造的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在教学中,应重视培养符合智能化转型要求的人才,重視对学生智能设备操作能力、自动化生产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完成对课程的优化设置。在智能制造中,智能设备是必不可少的,如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信息技术器械等,其中大量采用了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上,应增设与智能制造相关的课程,同时保证新课程与旧课程各自的独立性,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提升学生智能制造的能力。

    (三)关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首先,应根据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设计具体教学方案,完善课程体系,对教学方案进行优化,对课程进行完善,制定完善的创新能力人才培养模块。在该模块的制定中,应以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包括电子产品创意设计、工业机器人创意设计、PLC创意设计等多种与机电专业有关的创意设计内容。其次,还需要设计结合机电专业多种课程及技术的学期项目,制订具体的学期项目实施计划,保证创新能力培养的效果。例如,根据模拟数字电路、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电子产品创新制作的学期项目,引导学生进行相关项目产品的研发设计。最后,需要丰富教学方式,通过营造情境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开展讨论交流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开展技能创新性竞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小结

    制造业是影响国家经济与科技发展的重要行业之一。在智能制造背景下,我国制造业迎来了转型和升级的契机,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机电作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因此,在高职院校机电专业教学中,应结合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出针对性的调整,提高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优化课程,同时关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人才培养模式与智能制造背景下社会发展对机电技能人才需求的匹配度。

    参考文献:

    [1]刘海蓉.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技能人才培养研究[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7 (1).

    [2]彭琪波.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特色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研究[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17(32).

    [3]孟庆波.智能制造背景下机电一体化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19 (3).

    [4]王浩岩.智能制造背景下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武昌理工学院学报,2017(12).

    (作者单位: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 人才培养 高职 专业技能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