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创业致富 > 正文

    形意拳可以这样练_重生之从小练形意拳

    时间:2019-01-29 04:39:3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七、养生法   练完拳不能立刻坐下,要慢慢行走。转悠几圈自然会有熏蒸、淋浴之感,很是神清气爽,久之心智可以提高。所以习武要有练、有化,收势与起势同样重要,甚至练完后溜达的时间比练拳的时间还要长。
      形意拳是内家拳,练的是精气神,练功的时候应该把精气神含住,但很多拳师都在练打人,将精气神提起来,一发劲都发出去了,还能不短命?不明白动静有别,身体当然出毛病。
      人眼光散了,干什么都没劲,站桩要眼毒。不是做出一副狠巴巴的样子,而是老虎盯着猎物时伺机而动的状态――这也不对。因为太紧张,要不紧不慢方为功,肌肉紧张出不了功夫,精神紧张也出不了功夫,站桩时肌肉与精神都要“软中硬”,眼神要能放于虚空,就合适了。
      站完桩要多溜,这一溜就长了功夫。溜是站桩的归宿,溜一溜就神清气爽。有了另一番光景。薛颠说站两个小时。是功夫达标的衡量准则。功夫成就了,能站两个小时,而练功夫是要少站多溜。不见得一次非得两个小时。
      平时总爆发着练拳。拳头抡得越猛,劲越单薄,竹篮打水一场空,练不出功夫。如尚云祥绰号“铁脚佛”,可以脚裂青砖。但他教我们时不让足下用力。要含着脚心,因为在人体力学上,脚跟和后脑是杠杆的两端,打拳时狠劲蹬地,会震伤后脑。练形意拳练得头晕目眩,记忆力减退,就是脚下太用力了。
      武艺练气、道艺练神,从力气上出来的功夫不会有如水流的感应;从神上出来的功大,则是如水流。没有这种感应,就没有身法的神奇,光会换步还不是形意拳的身法
      
      八、论劲力
      
      形意拳发力不是直的。
      枪劲就是拳劲――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这么说。练枪为了出拳劲,但出了拳劲,拳劲就比枪劲美妙。这美妙是因为用了脑子,练枪得肌肉劲快,得灵感劲慢。向上求索时,不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这杆枪我们都不要了。
      形意拳先教“行劲”,行对了劲。也就找着了身法。象形术晃法是在找劲,能找着自己的劲,也就能找着别人的劲。碰上就倒了。
      形意拳的劲道叫翻浪劲,海浪反反复复,跌宕起伏。猴子一警惕,立刻缩身,危机一到,可向四方弹起。不懂得蹲身、起身,就练不出翻浪劲,薛颠是在猴形里练出的功夫,他一米八几的个子,一缩身一小团,所以别人说薛颠能把自己练没了。
      翻浪劲要从“坐腰起腰”里练出来,腰一坐,膝盖就蹲了,猴蹲身首先能将膝盖练出来,没有起伏哪有翻浪?手臂做出翻浪状,这是假起伏,比武时没用,遇上强手,一碰就没。两胯有翻浪状。方是真起伏。不见形的翻浪――-这无从讲,只能讲有形的翻浪,无形的要从有形里练出来。
      “电感”。就是敏感。有了敏感,才能带出各种各样的功夫。所以形意拳的起势,是起“敏感”。具体动作是,两手像托着两碗水似的向上举,在眉前一转,就举上了头顶。假想中的水不能洒了,慎重了,也就敏感了。
      举到头顶后,大海退潮一样退下来,到眉前有了压意。空气就是大海绵。要把海绵里的水挤出来,这样一直压到大腿根。此时要屈膝合胯,整个人蹲下来。蹲下的同时,两只手一提。缩到了腰际。
      身子团紧了,手也要团紧,像拧一个东西似的,五指一个一个地攒起来。一做起势。周身敏感。两臂上举,大脑就清爽,犹如野兽脑后的毛能乍起来。脖子会吃惊。
      屈腿蹲身能生力,犹如野兽一咬东西尾巴就乍开。尾椎会吃惊。眼睛在正面,人在眼前做事,前身人人都不迟钝,只有后身敏感了,才能快人一筹。
      
      九、身法
      
      形意拳的身法,不弯腰,不伸腿,从不岔胯,从这个身形换成另一个身形,就是舒展。身形舒展了,劲也就舒展了,碰上就伤,所以形意拳练时怪模怪样的,打时还怪模怪样就不对了,舒展是比武要诀。练得越难看,打得越漂亮,这才是形意拳。
      
      十、步法
      
      唐师腿快。交手步法是唐传形意的独到处。步法粗分为横、纵、斜、转,要擦地而行。越是脚不离地,越能变化,凭空一跳。变化就没了。练拳和比武时,感到非常不痛快,就是憋闷了。不要轻视形意拳的一步一蹭,难看是难看,巧妙也是真巧妙。
      
      十一、拿法
      
      在唐传形意拳中,用手去拿人。叫大小缠丝;用胳膊去拿人,叫野马分鬃;用身子去拿人,叫懒驴卧道。用整个身体去拿人,是形意拳的特点,十拿九稳。
      
      十二、起势
      
      万事开头难,练形意拳不懂起势,就生不出劈、崩、钻、炮、横。
      形意拳起势好处多,学一个起势就可以练功夫了。起势后面的劈、崩、钻、炮、横,这份敏感也得带上。浑圆桩也要敏感,姿态是两臂虚搭在身前,略有抱意,左右手各对着左右胸肌。
      
      十三、大枪术
      
      所谓十三个用法。其实胡乱一抡,就都有了。练大杆子不能乱来,扎一枪有一枪的讲究――这不是人手的方法。
      大杆子要挑分量沉的,三人高的,还要有韧性,劲一使在杆子上,杆子活物般自己会颤。越不听使唤就越是好杆子。
      拿大杆子,人会失控。沉、长、颤,都是为了失控。杆子失控了,会带着人走,这时正好改自己身上的劲,改好了,杆子就在手里稳住了。练杆子跟驯服烈马一个道理,得先让杆子撒野,杆子不听你使唤,反过来还要使唤你,你也不听它使唤――这个过程要尽量长,在杆子上求功夫。最后这功夫都能落在自己身上,一开始就想着怎么使,让它乖乖的,就没的玩了。
      让根死木头,变成活马,这个练法是老辈人的智慧。炮拳是从十三枪的“扎”法里变出来的,炮拳后手架在脑门,前手斜刺,正是下扎枪的架势。形意拳动起来、辗转不停,永远有下一手,下扎之后必有回弹。下扎枪的―手。是就着回势上挑。
      
      十四、教学法
      
      旧时候学武,总是讲拳的多,说功的少。学到拳的是学生,学到功的是徒弟。学形意的桩功很难,如果师父不愿意传,往往让你一站。说点“放松”一类的话,就不管了。
      
      十五、点穴法
      
      点穴不是点上去的,也不是打上去的,而是撞来的。顺着敌手的劲戳住了,顺手在哪里就是哪里。懂了形意拳的高级打法,也就是懂了点穴。
      
      十六、呼吸法
      
      别家打拳,出拳时使劲,呼气越猛出拳越猛。而形意不练呼,要练吸。出拳时不使劲,很轻很缓地比划出去就行了,这样的动作,必然令呼气很轻很缓。而在收拳时,要使劲,吸得猛一点。用动作的“轻出重收”,来自然造成呼吸的“轻呼重吸,长呼短吸”。
      练拳时不要刻意呼吸,不要大呼大吸,开始练拳要像夜行贼、捕食猫一样屏住呼吸,能如此小心,心也就静下来了。然后随着打拳打开了,要在拳里找呼吸,找着的呼吸是很灵活的,比逆呼吸要精细,身体更能 受用。比武的时候,一切对应着对方来,不能自行其是地硬来,有敌招才有我招,无招便无我;练拳的时候,一切要应着拳来。什么都在拳里找,不能把静坐时的呼吸法硬加到拳里。练拳就是练拳,练拳得有自己的一套。
      
      十七、校二十四法
      
      二十四法上身,是一种轻盈感。站桩不要较力、不要找劲。站着站着,身体容易不知不觉较上力,就要懂得松下来,形意拳不怕松就怕紧。形意拳以敏感为先,一重拙,就不长进了。其实站得轻盈。才是真较上了劲。站“龙”了自己,才是全身都振奋上了。
      站得二十四法,还要打得二十四法,在运动中得它。这个由静到动的关口很难过,所以在站着时要学学“打一厘米”的拳。
      校二十四法不是摆空架子。拳架的形标准了,还要让形里生东西,架子光分毫不差,就要有扑出去的动势。还要有蹿回来的动势。要把这个大动势压缩在一厘米间。
      不校二十四法,练武不能入门,不学拳架,难成大器。五行拳功架是几百年总结出来的东西,不去体验就可惜了。知道虎扑是前扑之后有回力,脚下能前蹿还能向后蹿,这是知道了虎扑的来龙去脉。
      
      十八、解经
      
      形意拳古谱上有“打法定要先上身”的话,说比武之前,先要练身子拍手的技巧,将浑身的劲改了,否则比武时光有功夫,没有速度,不干脆,必败。但身上没有功夫,就妄自练打法,会震伤关节和后脑,所以习拳之初是“打法定勿先上身”。
      以劈拳为例,劈拳的练法是“劈拳如推山”。身上由后向前。一分一分地缓缓而推,推得越吃力越好,如此能长功夫,而劈拳的打法是劈拳如抡斧,山民抢斧头劈柴,跟抡鞭子一样,要个脆劲,否则斧头就只能砍进木头里。无法一下劈成两半。
      形意拳古传歌诀中有一句“硬退硬进无遮拦”,说的就是这种劲力周全的威势,不用抡胳膊打,只要一动就有很大的冲撞力,对手困不住你也防不住你。“硬”字是“断然”之意。
      也有“硬打硬进无遮拦”的说法,“打”字不准确,照字面理解就把形意拳说低级了,显得蛮横,“硬”字也容易被误解成拳头硬。一边挨打一边进攻。“硬退硬进”就有道理,把“退”字放在前头。因为形意拳看似刚猛,实则以“顾法”为根本。顾为退,能不被人降住,方能降人。
      形意简单的练法就是练“之”,这个部首叫“走之”。“、”,这一点就是沉着,拳要先练这个劲,一沉能着上就是一沉。身子往下一沉,手能着上对方,千招万势都可以这么打人。
      形意拳是“久养丹田为根本,五行四梢气攻人”,首重神气,所以眼神不对就什么都不对了。管住眼神,身子步法要跟着眼神走。
      拳架出功夫可以举一例,练形意拳总是挤着两个膝盖。磨着两个胫骨轴,一蹲一蹲地前进,用此打人就太糟了,两腿总并在一块,只有挨打的份,其实“挤膝磨胫”的目的,是练大腿根,大腿根有爆发力,比武时方能快人一等,这就是功夫。
      歌诀有“消息全凭后脚蹬”,形意拳先要提肛,肛门一提,脚上就来劲,腿上跟着来劲,后脚蹬的是腰上的消息,不是用脚跟�地。薛颠还说提肛是练身法的关键,不是努着劲提,那样太憋屈,而是肛门有了松紧,臂部肌肉就活了。两腿方能速巧灵妙。
      身形得灵活,身子灵活脑子就有灵性,古谱有言“宁在一丝进,不在一丝停”,犹如蛇在地上盘来绕去。比武时不能想,步数不能断,没招也忙活。忙来忙去地就打了人了。
      所谓“合身辗转不停势。舒展之下敌命亡”,比武不会换身形不行,蛇行就是练这个,打这个。
      发之于外谓之形,含之于内谓之意――这是对形、意二字的解释。如何成为拳呢?含之于内的意。可发之于外、发之于外的形。可含之于内――如此方为形意拳。
      
      十九、箴言
      
      形意拳练法和打法迥然不同,比如,练法要以身推肩、以肩推肘、以肘推手,直到练到川流不息的程度。而打法则先要将手像鞭子一样地甩出去,再以肘追手、以肩追肘、以身追肩,说到这里唐师两手拍了一巴掌,很响,说用身子拍手,就是打法了。
      形意拳的形为所有外在。意为所有内在,形意拳就是“练一切”。一切都知道。《形意拳五行拳图说》上便沿袭了尚师这一说法,讲的是敏感。而且这个“有触必应,随感而发”还是“并不知其何以然”,是自发性的。
      强!是指能有自己的节奏,这种节奏不是跳舞般外露,而是潜在的。劈拳是形意头一个劲,从开始便要练这种潜在的节奏。
      这种潜在的节奏,是从呼吸里出来。要以步法练呼吸。形意拳是歪理,处处和别人相反,别家练拳是“外向”的,形意练拳是“内向”的。
      练法和打法往往是反的,练的东西,在打时呈现出来一种反面效果。真是恰到好处。按照“轻出重收”来练五行拳,你就有了自己的节奏,五行拳是一个动作一条直线地打下去,无限重复,不是为了“一招熟”,是为了练那个潜在的节奏,有了节奏。人才会越来越强。
      拳不能以风格来评说,因为武术不是表演,说其刚猛或含蓄,都离题太远。要从心法上说,才能区别究竟,可惜心法又是不外传的。
      在形意拳歌诀中讲到三节,对于上肢,三节是腕、肘、肩,根节是肩;对于下肢,三节是脚踝、膝盖、大腿根,根节是大腿根。有所谓“三星齐,泰山移”之说,三星就是三节,比喻三节整合,力可移山。
      定力就是修养。
      练功不练拳。用劲不用力。不去探讨架势背后的道理,眼光局限在架势里,就是刻舟求剑。
      如果从发力的角度讲,肯定存在―种姿势比另一种姿势好。而尚式形意是用劲,劲练成后,一切架势无可无不可。所以也就没有“形”可言。
      练拳并不等于比武,功夫好相当于一个人有家产,比武相当于会投资,从功夫好到善比武,还得要一番苦悟。
      反应是反应。反击是反击。
      形意拳是“炼拳”。修炼,要与精气神发生作用,所以形意拳能变化人的气质,将威武变成文雅,将文雅变成威武。拜老师,就是找个人能帮助自己由“练拳”过渡到“炼拳”,就不会盛极而衰,会永远的生机勃勃。学拳重要的是身心愉快。
      武德为什么重要?因为一个人有谦逊之心,他的拳一定能练得很好。一个好勇斗狠的人,往往头脑都比较简单,越来越缺乏灵气,是练不出功夫的。
      习武要先从弱点上练起,从失衡处下手。一般人都是右重左轻,头重脚轻,前重后轻。站熊形一开始要体会出自己的失衡,自己搞懂自己,右边重了,便要在左边加力量。或者将右边放松――这是熊形的轻重诀。
      轻重诀之后,便是水火诀。水消减火,火消减水,上下、前后、左右要相互抵消。都抵消掉了,就整身和谐了。所谓“为道日损”。轻重诀只是力感,水火诀是气感。力感调对了,才可敏感到气,此时的气才可用。调不好力感。便只有乱气错觉。   形意拳的大法则――以柔用刚。
      抡着胳膊打人,不是形意拳。形意拳是扑着身子打人,犹如虎豹蹿出去一丈是这个势头,略微一动也是这个势头。
      练拳既不是练重也不是练轻。而是练一个能轻能重的东西。
      形意拳还是主要以拳攻人躯干,把敌人打乱,那时用什么都好使。
      练拳要找捷径,但也要踏实,五行拳功架不枉人,一点一滴都有妙处,只要都练到了,比武时就明白自己练的是什么了。
      形意要“如犁行”。犁在地下走,将土地掀了。形意功夫在脚下。劲是自下而上的,就算是一掌劈下去。效果也是把对手连根掀了。
      一般体育主要练胳膊腿,而武术要练脊椎,二十四法不到。打什么拳都是畸形的,长此以往,脊椎就别扭了。打拳尚且是活动的,站桩固定身形,容易挫伤筋骨,要懂得用二十四法保护自己。
      武术练脊柱,在形意拳中马形是个明显的例子。马形是左右侧弯着上身,晃着脊椎打拳。马形两手斜分上下。齐出齐转,就像握着个方向盘。一手高一手低。就转了向,一转,左势变了右势,下手成了上手。如此连环不断,犹如炮拳一样,只有出手没有收手,所以被称为“马形炮”。
      头与脚是杠杆的两头,头一前倾,脚上大拇指就吃力,脚上大拇指一蹬,头就定上了劲。所以鸡形既是头打,必然连带出脚。鸡翘脚是鸡啄米的必然变化。
      要揣摩出“拳生拳”的道理,否则就辜负了老辈人留下这个拳套子的苦心。
      定法不是法。要见招使招。见势打势,但只会拆对方的招还不行,要拆了对方的神。先要相人。将来把脑子“化”了,对方一动你就知道,这叫“入了象”。
      两强相遇勇者胜,两勇相遇智者胜,斗拳就是斗脑子。薛颠说:“形意,以意打人为妙。”化脑子――这是形意拳的歪理。比武不能硬挺,要借上人家的招使上人家的力,“支使”两字是诀。
      练拳不能太用劲,要用脑子调。太紧了人受不了,你以为下了功,只要练就肯定好,不一定,练反了就糟了。形意拳哪一拳都健身,反过来哪一拳都伤身,越练越松快,就对了,练着乏味痛若。就要赶快变招。否则劲太紧了,能把人练傻了,这是真事。不是比喻。练拳就是练脑子,徒弟们就成傻瓜了。
      
      二十、妙语
      
      拳法里出功夫的都是基本功,要吃苦。
      形意的精要,不是练视力、听力,而是练这份感应。
      练拳一惊一乍的不行,动手得一惊一乍,心里要有数。
      尚云祥还说过,俗话讲“太极十年不出门,形意一年打死人”,学形意拳的都在学“打死人”,最终把自己打死了。
      练武先要气定神闲,能够心安,智慧自然升起,练拳贵在一个“灵”字,拳要越来越灵。心也要越来越灵。练功时不能有一丝的杀气,搏击的技能是临敌时自然勃发、造作杀心去练拳。人容易愚昧。
      太极如摸鱼,要如手探到水里般,慢慢而移,太极推手正如摸鱼般要用手“听”,练拳时也要有水中摸鱼的劲,有这么一点意念,就能练出功夫来了。
      练形意拳时,要如捉虾般,出手的时候很轻快,收手的时候,手上要带着“东西”回来,这“轻出重收”四字便是练拳的口诀,千金不易。
      功夫上了后背才能真发力。有人来袭,狗熊蹭痒痒般浑身一颤,对手就出去了(震倒了)。
      用力好比用一个指头打人,用劲好比用整个拳头打人。
      至于意,造作意念,毁人不浅。以前的拳师由于没有文化,在没有得到名师指点的情况下,看到拳谱上的形容词,就以为是口诀,如见到“四两拨千斤”,以为要在力学上取巧,有了贼心,就练不出功夫来了。现在有武术爱好者受气功影响,打拳时,自作主张地加入好多意念,练桩功要“双手捧起整个大海”。大海有多重?这样想。只能让精神无故紧张,长此以往,会短寿的。
      尚师解释,男女嘴一碰,立刻感觉不同,练拳光练劲不行,身心得起变化,这个“练拳如亲嘴”,把“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化虚”的大道理一下子就说通了。
      一个人对自己的五脏六腑没有体会,便没法练形意拳。
      练形意一掌劈出,不能仅止于掌上,要力所能及地放出去,这是“意大于形”,是形意拳正常的练法。而慎独的练法,要身心分离,将意缩成最小,君王退位,百姓自理,让身体自己成方成圆,如特务跟梢,不能惊扰了目标。
      其实任何一个法都打不了人。打人的是以法练出来的功夫,有了功夫人就活了。
      能坐腰,就能惊尾椎。猴蹲身时要聚精会神,全神贯注,这两个常用词,就是至关重要的窍门。
      在形上讲。蹲身对浑身筋骨都有好处,但要是不动意,功夫练不成。蹲身时耍让肉体联系上精神,神不练,光肉练――尾椎是惊不了的。缩身、团气、凝神、惊尾椎,这就是猴蹲身的精义了。
      练武时,脚下有准,手上也要有准。形意拳是“拳从口出”,拳从腰里升到自己的嘴跟前,再递出去――这个练法很妙。调动人的精神来打中线。练拳时得有个冲击点,点对了,拳架才能整。能打在自己中线上。全身的重量就上了拳头。
      没有兴趣不上功。身子催着你练。身子不动脑子还动着――这是形意拳的练法。此乃靠即兴发挥。
      刹那显真身,是形意拳的大巧,古拳谱云:“拳打三节不现形,现形不为能。”――不恰当地现了形。是大外行。
      练拳枯燥乏味时,要往骨头里边练,不要管什么“中节随、根节追”了,活动着就行了。全身一块儿往骨头里走,这是猿象的轻身法。只能意念,无法言说。
      
      二十一、总论
      
      形意拳、象形术、八卦掌都是一码事。最要紧是郑重其事,一点都不能含糊。我年轻时练拳起五更睡半夜,喜欢夜深人静,无人干扰的光景,一个人只有练拳的心思,就能得着越来越多的东西。(全文完)

    相关热词搜索: 形意拳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