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创业致富 > 正文

    蒋龙行者mp3下载【龙行者长寿(一)】

    时间:2019-01-29 04:39:3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然而掩卷深思,这瑰宝究竟是什么?是搏击?是套路?是现代的竞技?是传统运动?还是什么都是?龙行派武术宗师刘志清用他对武术一个世纪的追求与实践,在回答着这个问题。
      刘志清是三次荣获全国武术运动大会金牌。两次走上新闻银幕,多次被国内外报刊报道,载人中华武术史册,被誉为龙行之父的武林名师。
      刘志清,字香泉,生于1885年1月18日(光绪十一年腊月二十五日),卒于1986年3月28日,享年102岁。曾为哈尔滨市政协委员。黑龙江省武协颐问,哈尔滨市武协副主席。
      刘志清一生追求武术。实践武术,献身武术。幼年喜武、习武,中年求武、用武,老年教武、创武,博采众家之长,集八十余年之武功,创编了武术的龙行套路,并使之日臻完善。其代表作龙行剑、云龙剑、龙行刀、龙行掌、龙行拳等套路。均在全国武术运动大会上多次得奖。其学生于立光少年时曾跟随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去欧、亚各国表演龙行剑。1959年国家体委在编选武术甲级规定套路时。也吸取了龙行剑套路的精彩动作。总之,龙行套路自诞生以来。在国内外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一)
      
      刘志清的孩提年代,正值中日甲午战争之时,中华民族处于危难之中。
      刘志清的父亲原本是天津北门一家银铜铺子的匠人,后因作坊失火,便携带老小由天津迁到北京以南永定河畔的武术之乡――河北省固安县本城子,弃匠务农。兼耍手艺,及给人写字谋生。
      也许是天赐机缘,固安县习武之风甚盛。少林、八卦、形意、太极等各门派,遍布城镇乡村。而家庭的这一改变,使他刚一呱呱落地便与武术结下了不解情缘。
      刘志清在弟兄五人中。是最小的一个。他家没有土地、穷困贫寒,很小就帮助家里干些杂务。并为人放牧猪羊。固安城里城外。田头场院。每日不分早晚都有人练功。仿佛他身上天生对武术就有着特殊敏感的神经。武术那一势势的攻打招术和演练的架势像磁石一样吸住了他幼小的心灵。他常常站在田边或趴在土墙头上看人练功习武。入神时边看边不由自主地模仿着。往往不是放牧的牲口跑掉了,就是惹得大人一阵阵善意的哄笑。
      当时国败民衰,盗匪横行。乡民们不得不组织巡逻队,轮流值班,夜夜巡逻。刚刚六七岁的刘志清则天天给大人们扛着红樱枪,跟着人们玩耍练武。刘志清到了八九岁的时候,已经掌握了一些拳术基础。
      固安县有位武术名人余振江,擅长形意、八卦,且精于少林派弥踪、六合、燕青拳。他的靠背功极其神奇。有一次,几个人请他表演靠背功,只见他面向城墙,反背向一靠,一节坚固的城垛哗啦一声倒塌了。虽说断壁残墙,也足见其功夫之深。他为人和善,亦仗义疏财。见刘志清对武术痴迷,便把他招至身前。问:“想学武术吗?”刘志清挺起胸脯说:“想学。”“为什么想学?”“学会武术不受欺负。”
      不受欺负,这简单直白的道理就是武术可以自卫防身。刘志清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对武术的第一认识就是武术是搏击,是打人的招术,是武术之根,武术之魂。这一理念牢牢地扎根于他的心中,始终伴随着他的武术生涯,影响着他一生的武术实践。
      余老师免收财礼收他为徒。从此喧闹的武场,成了刘志清幼年时期的伊甸园:固安县城墙上的墙垛口。成了刘志清练功的场地――他常常在城垛上疾速飞跑。城墙很高。而他一步一蹿,一步一垛。跨过垛口,底下人看得瞠目结舌,倒吸一口冷气,他却满不在意。他用此来锻炼自己的稳健与胆量。
      他迷恋轻功,极爱攀高。城内北街有一座龙章奕世坊,是一座精致奇伟的石楼牌。刘志清常在夜间飞身登上楼牌顶,到那上边去领略高空演武的无限风光。
      他常常通宵达旦地苦练。由于他心性灵聪,虚心好学,又不惜汗雨飞天,很快便学得了弥踪拳、六合拳、燕青拳和刀、枪、剑、棍及梅花桩等武技。余老师对少年有志练功刻苦的刘志清十分器重,在他悉心的指导下。刘志清奠定了深厚的武术根基。
      
      (二)
      
      1900年,八国联军罪恶的炮声震撼了北京的上空。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激怒了中国人民。风起云涌的义和团运动,唤醒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爱国之心。义和团星火燎原。固安县处处开办拳场,设坛练武。刚刚15岁的刘志清便追随大哥和三哥一起加入义和团,进行有组织的武术训练和军事活动。
      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接着对天津、廊坊等地实行军事占领。刘志清被编入童子军。童子军的孩儿兵有二十来人,由永清县的一个厨师带领。他们没有统一的服装。一个人发给一把钢刀或一支长矛;他们没有背包行李,一个人腰上挂一袋干粮。他们风餐露宿,走屯窜乡。但在战场上,他们却个个奋勇杀敌。他们对洋枪洋炮毫不畏惧,常常伏在草丛之中。用长矛击刺侵略者的马腿、马肚。在那烽火连天的战斗岁月里,少年的刘志清与童子团的孩儿兵们,转战在河北省廊坊、天津老龙头一带打鬼子。烧教堂。他们在安定车站、廊坊车站拔道钉、扒铁轨,使侵略军的火车无法通行。
      有一次在廊坊火车站。义和团包围了八国联军的铁皮列车,激战了三天三夜,刘志清腰间小布袋里的干粮早就吃光了,他们却斗志不减。越战越勇。洋鬼子被杀得人仰马翻,狼狈逃窜。
      刘志清看到一个鬼子逃窜时把枪支扔进很深的一日井里,便争先跳下去打捞。其时正是暑季,天气炎热,而井下水凉刺骨,他浸在水里,终于捞上一只“九连登”枪和一些子弹。爬上来时已冻得双腿麻木站不起来了。在与侵略军的战斗中,刘志清的左腿和腹部,曾多次受过刀伤,伤疤历历在目。
      刘志清还曾被派往敌人的阵地去侦察。被洋鬼子发现,问他,他摇头。他的确不懂洋文。翻他的衣兜,翻出了生玉米,这是他的干粮。又问他。他说是要饭的。他本来的破旧衣裳撕开了几道口子,袒胸露背,确实形如乞丐。鬼子踢他两脚。用刺刀在他眼前一晃,刺伤了他的一只眼,鲜血蒙住了他的视线,他一把攥住鬼子的枪,拼死搏斗。手指肚被削掉了。腰和腿被扎成重伤。他三哥赶来救他,被乱刀砍死。义和团冲上来,才把他救出阵地。
      刘志清少年时代参加的这段战斗经历,史书上有所记载:“庚子年六月,英提督亚摩尔(E-Seymour)率联军二千余人,向北京进发,在廊坊地方。突有团匪等蜂拥而至,胆量甚壮,尤以小孩居多。英美军开炮夹攻,团民立即死六十余人……”
      在中外反动派的血腥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了。刘志清在乱刀下失去了三哥,四哥被押往美国做了华工,折磨至死。二哥病故,大哥出家当了和尚,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与帝国主义侵略者签订了辱国殃民的《辛丑条约》,山河破碎,家破人亡,少年的刘志清悲愤不已,发誓要做武举人,要为强国御敌专攻武术, 苦练本领,报效自己的国家。
      
      (三)
      
      一旦确定了自己的理想与抱负,刘志清便一头扎在里面,死不回头。他博采众长,遍访名师,执着求武。
      当时东红寺有武师刘宝珍,他的夜战八方刀闻名遐迩,江湖上人称“飞刀刘”。刘宝珍15岁随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学八卦,是董海川的第39名弟子。他的腿功也十分了不得,一记“胸前挂印”踢翻了多少名家高手。1905年,刘志清即投拜刘宝珍为师,学习八卦,学得了七星、八卦、九宫,练熟了八卦掌和八卦刀法。
      形意拳是明清之际山西武人姬际可所创。原名“心意拳”,第四代传人李洛能定名为形意拳,李存义之师乃李洛能著名弟子刘奇兰。刘奇兰的龙形拳扬名于天下。1908年。刘志清到天津又拜形意高手李存义为师,求教形意拳法,学得了七拳十二形等形意拳真谛。
      1922年,刘志清在北京“国强武术研究社”跟武师刘月亭学习了通臂拳。通臂拳放长击远,轻盈灵活,颇合他的身法特性。或许这也与他的性格有关,刘志清非常喜欢通臂。武林中人说。练太极的稳重,练八卦的机警。练通臂的豁达。他的武术动作也确实像通臂拳要求的那样,手似皮鞭。臂似车轮,他的手指像小棒槌,胳膊粗壮,鹅卵粗细的木捧被他的胳膊一格即断。
      刘志清教武练功。注重实效。为练习柔韧的身法,他常常是摆上几个长条板凳,下盘低行时。身子一拧便从凳腿间穿过:为练习灵活的步法。梅花桩他踩高桩,经常在离地很高的桩上蹿蹦跳跃,速度极快,出神入化。他拳术高深。兵器也娴熟。刀、枪、剑、戟、斧、钺、钩、叉等,无所不精。他最擅长的是伴随他大半生的绳鞭。亦称绳镖。他常常把数丈长的绳索,前后斜十字缠绕在身上,把镖头和导把别在腰前,再罩件外衣,急用时。只要解开罩衣的衣领和胸扣,便可将绳镖抖发出去。他镖无虚发。且劲力极大,一寸多厚的木板,无论是立是倒,一击即可穿透。
      1923年,刘志清以一身好武艺受聘于家乡固安师范讲习所教授武术。1925年,已在家乡小有名气的刘志清,又被聘到永定河河务局担任了武术教师。
      
      (四)
      
      民族屈辱的年代和饥寒交迫的环境,造就了刘志清倔强、刚直的性格。他见义勇为,扶弱安良。固安南关。刘志清住宅路北,有一座道台府。1925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以后,道台府里驻扎着上百官兵。其中有一科长,名叫宋有余,唐山人。他平日贪赃枉法,作恶多端,民众对他恨之入骨。一日,宋有余偶见他的武友李冠英的女儿相貌美丽,便放出粗话,硬要李冠英的女儿给他做妾。李冠英知道此事,大发雷霆,准备动武。刘志清极力劝阻了他。
      李冠英原在固安城北关居住。给城西一大户家看家护院,武功很是不错。刘志清为跟他一起练功,便让他带着妻子女儿搬到了自己的院宅。
      血气方刚的刘志清,素以忠厚正直著称,对于邪恶和奸佞向来咬牙切齿,愤恨填膺。况且,国恨家仇像烈火一般,时时刻刻在他的心头燃烧。宋有余卑劣的行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他目睹这龌龊的世道,想到凄凉的家世,复仇雪恨的火焰使他血液沸腾。夜里,带上绳鞭和钢刀,悄悄从东面的高墙上跃入院内,闯进了道台衙门。
      夜幕沉沉,道台府内像一座吓人的牢狱。刘志清摸到了宋有余的寝室,他要除掉这个恶贯满盈的兵痞。然而宋的房门紧锁着。刘志清用单刀卸下他窗上的玻璃,钻到屋里,把屋子里的铺盖和皮袄全部划成口子,再由窗口出来,把玻璃恢复了原样。
      衙门里保存着初一、十五朝拜龙王庙时所穿的古制官服,刘志清把这套官服取出套在房脊的吻上,系牢。活像道台到房顶上去坐堂一般。然后跳下房来回到公堂,用绳鞭击穿了桌案。他又到高高架起的那面大鼓前,抄起鼓槌猛擂一通,鼓声如雷。兵丁蜂拥而出,呐喊追剿。他却迅捷地越过树丛。跨过高墙,钻进城东蓊郁的树林深处。
      第二天,固安满城风雨。到处传说道台衙门里进去了飞贼。道台衙门被搅闹得惶恐不安,不仅这里的官兵加紧了提防,而且县里派来了巡捕马快。火速查处此案。
      这一天,刘志清在塘内洗澡,遇上两个师弟,便一同到城内喝酒。席间听有人说县衙门已派兵,要到南关去抓人。傍晚他回到家里。功夫不大,外边响起急促的敲门声。他已有了戒备,纵身上房,在房顶的树影里见外头兵丁攒动。大闹衙门之后,李冠英搬回了北关,这座院子只剩下了刘志清夫妇和一个女儿。刘志清想,怎么也不能让他们抓往,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便蹿房越脊,跨过十几家房子,跳到地面,往城外就跑。后面追兵紧跟不舍。一时竟甩不掉。他跑到城东祖家场,又折回来绕到道台衙门后身。一直折腾到天将破晓,才跑到永定河边,踩着嘎嘎作响的薄冰,到达北岸。一路往北,到了安定火车站。扒上货车进了天津。
      
      (五)
      
      刘志清学习武术,教授武术。他希望武术能够为振兴中华民族发挥作用。科举制度的废除,使他打消了要做武举人的念头,而练武护国卫民抵御外强的思想像一团永不熄灭的火焰燃烧在他的心头。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张作霖占据了天津。爱国将领冯玉祥由直系杀出。发动了北京政变,任中华民国国民军总司令兼一军军长。1925年冬围攻天津,大刀队冲锋陷阵战胜了装备精良的奉军。
      冯玉祥酷爱武术,摔跤、打拳、举石链他都练,刀、枪等诸般武艺更不是一般功夫。从军后。他在军中专门设有杂技一科,传授刀枪剑戟的使法,并建立卫队大刀团。
      刘志清抵天津后,即投入该军卫队大刀团,加入了国民军,初在孙岳第三军当护兵和差遣,后在第一军,在冯玉祥麾下担任了武术教官。大刀队使一种窄长而厚实的军刀,非常实用。刘志清把纯熟的刀术应用在军事上。
      不久直奉两军联手,三而围攻国民军。1926年4月进攻天津。刘志清随国民一军撤出,开赴卢沟桥,至海淀,到南口,与追兵交战。时逢暴雨如注,石头堆砌的战壕被冲毁,双方打得十分艰苦而激烈。至宣化不久,转战山西等地。
      这一期间。刘志清结识了著名武术家孙禄堂。孙禄堂从辛亥革命以后,担任军职。曾跟李魁元和郭云深学形意,跟程廷华学八卦,跟郝为真学武式太极拳,创立了孙氏太极拳。写下了《形意拳学》、《八卦拳学》、《太极拳学》、《拳意述真》、《八卦剑学》著作。刘志清跟他在一起,切磋揣摩,获益匪浅,受到了深刻影响。后刘老又向武术名人马光甲学拳,继承武术各家拳派。博取百家拳法之长。
      
      (六)
      
      无论军旅生涯怎样飘泊不定,无论生活道路怎样曲折艰辛,颠沛流离的刘志清对武术的追求从未动摇,对武术探求的机缘从不放过。192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古刹求师,领略了武术“龙行”的要诀。当 时,冯玉祥的部队驻扎在山西省五台山下桃花浦。
      山西,是形意拳的故乡。而五台山则是富有传奇色彩的名山。传说杨五郎和鲁智深都在这里出过家。
      距桃花浦十华里外有一个铁林寺。刘志清想。名山古刹。必有世外高人。怀着探求的强烈愿望,他一次又一次策马到铁林寺去造访拜谒。一天。他又骑马来到铁林寺附近。闲游之际见寺后栀子林中有一四方空场。光洁平整,草叶皆无。他猜测应是练功习武之地。这引起了刘志清强烈的求艺欲望,不能自已,他脱掉军衣。摘下佩刀,用衣裳把军刀裹好,进寺求教。他找来执客僧,在与其交谈中,得知那一方形场地乃是寺中方丈峰清长老独自练功习武之地。每当凌晨众僧在殿堂打坐,他便来到这里舒展身法。这使他万分喜悦。他把领取的军饷几乎都布施了。作为慷慨解囊的施主,得以求见寺内的方丈峰清长老。长老用山茶和斋饭款待他。他反复说明来意,表达自己求艺的真诚愿望。峰清长老深感其诚,当即脱袍换装。把他领进了庙后的栀子林。演练起来三盘穿掌。但见峰清长老:
      两掌似爪,外开里合;
      一身若龙,左旋右转:
      三盘起伏,若隐若现;
      四方有迹。云里雾中。
      长老的演练,神至气随,气引力发,实在令人折服。刘志清由衷的一番感慨与赞叹,即向峰清长老讨教,并拜长老为师。峰清长老欣然应允,悉心传教绝技。
      刘志清在铁林寺一直盘桓了半个月,日相砥砺,熟练掌握了三掌。直到队伍开拔,才依依惜别。峰清长老念其心实志坚。练功刻苦。于是口授机宜:“勿视三盘穿掌,掌法简单,久练能熟,熟能生巧,巧能生精,融会贯通,变幻无穷。此三掌之要诀,切勿忘记。”刘志清如获至宝,谨记在心。从此,无论行军打仗走到哪里,他闻鸡起舞,披月演习,常年不息。有观者叹之曰:这哪里是练的三掌,浑然一条游龙啊,龙行掌,龙行三掌。自此刘志清将三盘穿掌也称为龙行三掌。
      刘志清终于由龙行三掌的无穷变化,深深悟出了其中的要领:龙自古以来是中国人的信仰,代表着中国人的精神。龙的“神”与“形”,只有寓于动态之中,只有体现在龙的走行里,才能体现出人体形态的艺术精华与运动价值。他要把龙的内涵与气质。把中国人的脊梁与民族的灵魂表现在武术的套路中,他要展现出民族传统运动的那种神形兼备、内外兼修、浑然一体的气势与形象。这种思想与观念在当时的历史年代里是多么的难能可贵,为他创编武术龙行套路,为他晚年创建武术龙行门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27年夏。刘志清所在的部队被击溃,他随散兵游勇到了河南,又至邯郸,回归天津。被迫离开国民军。戎马生活的辗转,使得他一家老小食不充饥,衣不避寒,甚至无一定的落脚之处。他决定北上闯关东。
      
      (七)
      
      东北海军为张学良训练的部队,建于1923年。开始只有“镇海”、“威海”两舰,到了鼎盛时期,则有大小舰艇21艘,官兵三千余人,在全国海军中占有绝对优势。刘志清人关到哈尔滨不久,便看到了海军招考武术教官的布告,他去应试,得中,在海军陆战队任助教。开始,他在马良这个师。马良系山东人,精于武术,任师长,对武术极为提倡,他的军队不带军刀,统统佩带战剑。刘志清在这里传授精湛的剑术。在海军立足之后,他给家里写信,让家眷搬到哈尔滨,从此哈尔滨成了他的第二个家乡。
      1928年冬,海军司令肖月来视察军事训练。武术操练和现场教授,全凭担任助教的刘志清和那位武术教官指挥。武术教官是镖师出身,武功不错,但不会操练。要由营长和连长队前指挥。他在队列前比划着武术动作,后边的士兵看不见,动作参差不齐。司令让刘志清操练,刘志清走向高高的讲台,自行整理队伍,每五人一伍,横竖左右,成列成行,他在台上做武术的示范动作,台下看得一清二楚,士气倍增,不仅队形规矩,而且动作整齐。此后司令任命刘志清为教官,原来的教官任助教。那位武术教官恼羞成怒,暴跳如雷,要跟刘志清动粗。刘志清对他说:“何必呢?我把教官这一份薪水原数给你,我仍然拿助教的,你看怎么样?”于是他让那人照领教官的薪水。他的义气表现了为人的一种超凡的大度。自此刘志清一直在江防舰队担任武术教官。并在东北及山东威海、崂山等地驻防。在崂山驻防时,刘志清在太和宫一侧还捐献军饷修了一座路桥,表现了一个武术家,一个正派军人对祖国的赤心和热忱。
      注:孙国梁先生是哈尔滨市武术协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志清龙行武术俱乐部副理事长。国家一级武术裁判,《精武》杂志特约记者。

    相关热词搜索: 长寿 龙行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