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创业致富 > 正文

    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徐州琴书王家班”叙事|徐州琴书

    时间:2019-02-06 04:37:3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徐州琴书是江苏省三大曲种之一,与北京琴书、山东琴书合称为中国三大琴书。它是在明清小曲的基础上,经过小曲儿、小唱儿、瞎腔、丝弦、扬琴等几个阶段演变发展而成的,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于20世纪50年代定名。徐州琴书主要是结合【凤阳歌】和【垛子板】等曲牌,用徐州方言演唱中长篇曲目。其流行地区是以徐州为中心,辐射苏北、鲁南、豫东、皖北等地,甚至在香港、台湾和南洋华人区也有一定的影响,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邳州王家班社的三位成员以演唱徐州琴书为生,是徐州琴书民间艺人的优秀代表。王家班社老少两代艺人由于时代变迁与个人的专业倾向而在艺术表现上呈现出不同的特征。班社创始人王作迎改编并创作了一些传统曲目与现代曲目,第二代成员则在唱腔与伴奏音乐上有所改进,表演形式上又借鉴吸收了洋琴戏的风格使徐州琴书的表演更丰富、生动。在访谈中获知目前徐州公办曲艺队的琴书演员只会演唱短篇曲目,只有数位民间艺人还会唱中长篇曲目。笔者由民间琴书艺人在非遗口号中所处的艰辛之状,深切感受到徐州曲艺文化的流失实质上是徐州本土文化精神的失落,并提出若干建议以期改变徐州琴书民间艺人的生存状况。
      关键词:音乐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徐州琴书;王家班;文化人类学
      中图分类号:J806 文献标识码:A
      
      徐州琴书是在明清小曲的基础上,经过小曲儿、小唱儿、瞎腔、丝弦、扬琴等几个发展阶段,逐步演变而成,20世纪50年代定名,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徐州琴书的流行区域以徐州为中心,辐射苏北、鲁南、豫东、皖北一带,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徐州琴书的音乐属于板腔化的曲牌体结构,总共使用十几个曲牌,并以【凤阳歌】和【垛子板】曲牌为基本唱腔,根据演唱的内容,进行一系列的板腔变化。伴奏乐器主要有坠胡、扬琴、脚梆、手板等。徐州琴书有单档、双档、三档等演唱形式,单档指的是一个人的演唱,通常以男性艺人居多,双档指的是两个人的演唱。一般是一男一女两个人的演唱,三档指是三个人的演唱,通常是两男一女的组合。徐州琴书用徐州方言演唱,有《大红袍》、《八美图》、《响马传》、《经堂会》、《白金阁》、《包公案》、《王天保下苏州》等110多部比较固定的传统中长篇曲目。20世纪50年代以前,徐州琴书的表演场所主要在酒楼、茶馆、书场、庙会和婚丧嫁娶的活动之中,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徐州琴书的表演场所主要在剧场,20世纪80年代以后,徐州琴书逐渐从剧场中消失,又重新回到了酒楼、茶馆、书场、庙会和婚丧嫁娶的活动之中。
      位于徐州和连云港之间的邳州,是著名的曲艺之乡,也是徐州琴书的中心区域,从这里曾经走出了众多的琴书艺人,其中琴书演员秦德林曾在1960年6月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并受到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的接见,秦德林也就成为邳州琴书艺人引以为豪的人物,目前活跃在琴书舞台上的琴书表演艺术家魏云彩和胡景侠也来自于邳州。徐州琴书虽因徐州得名,但是,因为徐州都市化进程的加快,琴书艺术在市区迅速衰微,而在周边的县市却得到了较好的保存与传承,邳州就是徐州琴书得以保存和传承的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区域。
      文化人类学认为,每种人类文化都可以看作~项独特的产物,同时它又受自然环境、文化接触以及其他各种因素所制约。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寻找确切证据,描述特定文化环境中的人类行为和社会组织,特定文化环境中的人类行为和社会组织会对其成员强加一种独特的心理趋向作用。这种作用,既可以在传统社会的文化价值体系中找出例证,也可以求证于现代社会的文化价值体系。徐州琴书作为黄淮海地区的一种独特的文化产物,既有其内在的规定性,又有其特有的心理趋向性。通过对徐州琴书的考察和描述,可以大致找到这一文化独有的价值。
      
      一、徐州琴书王家班的叙事
      
      徐州琴书王家班的主要活动范围在邳州,邳州历史悠久,境内大墩子文化遗址距今6000年,邳州别称良城,古称邳国、下邳,民国元年始称邳县,1992年10月撤县设邳州市。邳州地处苏、鲁、豫、皖接壤地区,位于江苏省确定的徐连都市圈中部,是苏北、鲁南水陆交通枢纽。邳州面积2088平方公里,辖24个镇,人口169.7万,是江苏省人口第二大县(市)。
      2009年7月初,笔者前往邳州市邳城镇对徐州琴书艺人的现状进行了实地考察,对以王家班为代表的徐州琴书生存状况和琴书艺人的从艺模式、传承方式有了较详细的了解。邳州连防乡的徐州琴书王家班是一个有着50年历史传承没有中断的家班。王家班的创建人王作迎自幼喜爱琴书,既识工尺谱也识简谱,十几岁时就自学掌握了唱琴书的基本套路。1978年惠中刚拜王作迎为师学习徐州琴书,1987年与其女王秀梅(又名王媚)结婚,成为王家班的一员。目前,王家班的成员3人都是职业艺人,组班灵活,可分可合,以说唱琴书的收入维持全家人的生计。王家班在以邳州为中心方圆近200里的乡镇演唱,由于才艺出众,在当地民众中颇有名气,他们数次参加各级各类书会,被多次邀请参加省级的书会及曲艺比赛,并数次获得奖项,为徐州曲艺界赢得了荣誉,在苏鲁豫皖一带的民间曲艺界中有一定影响。进入21世纪后,徐州琴书演出市场不断萎缩,许多琴书班社停业改行,但是王家班仍在徐州及周边地区演唱,在社会的底层坚守着自己的营生,也使得琴书文化得以延续。
      王作迎1949年出生,邳州连防乡艾山村人,王自幼喜爱琴书,是通过自学学会琴书的。王作迎1965年高中毕业后,由于出生于地主家庭,生活没有着落,便靠唱琴书谋生。按照琴书界的行规,没有入过师门的艺人,是不允许上街卖艺的,所以王作迎就拜当时东海县(当时隶属徐州)的柴门第18代传人琴书艺人汪培清为师(当时汪培清已经过世,王作迎也只是想有个师门而已),王作迎“是带艺入门”的,又有高中的文化功底,在唱中篇琴书时恰到好处地运用了“桩儿硬”、“扣儿紧”、“皮儿薄”。技巧,吸引了大批听众;王作迎擅长在唱长篇曲目时根据听众的情绪变化随机即兴创作(俗称“冲口活儿”),并运用设置悬念、铺垫、渲染等艺术手段使听众如痴如醉,因此赢得好评。据王作迎回忆,1965年从艺时,是白天要饭,晚上唱琴书,一般一晚可以收入1毛4分钱(当时鸡蛋4分钱一枚),最多有时可以达到2元钱,这样,全家十几口人的生活算是有了着落。
      1970年夏天,王作迎因唱《四公案》被邳州连防乡革委会批为“放毒”并定其为“现形反革命”,为了躲避牢狱之灾,王作迎携妻儿连夜外逃。1970年至1976年的6年间,王作迎与家人在苏鲁豫皖的农村与乡镇上流浪、乞讨、撂地摊卖唱,有时晚间还应当地村民之邀在牲口棚等地方偷唱老书。即使在“文革”这样严峻的时期,也没有改变当地民众对徐州琴书的喜爱和推崇。这6年间,王作迎与妻女乞讨、卖 唱,居无定所,流浪生活给他们的身心予以重创。
      “文革”后,王作迎回到家乡,经过邳县文化部门考核领取职业证,凭其高超的演唱水平还被定为全职业艺人。适逢改革开放,传统曲目解禁,王作迎开始了公开的演出生活,在赶集、赶会、书场等地唱琴书,他的经济收入也日趋稳定,每月至少有200元左右的收入。王作迎在新的历史时期能紧跟时代步伐创作新曲目,他根据生活的一些经历和报刊、杂志上的故事情节改编、创作了一些合辙押韵的短篇书目并在邳县文艺会演中获奖,在当地产生较大影响,他的足迹遍及了徐州及周边城市。王作迎多以单档的形式演唱,由于单档的形式单一,要想吸引观众就必须创作百姓所喜爱的曲目,他利用自己可以编书的特长发展了琴书的曲目,有时是把其他艺术形式的民间艺人的唱词拿来装腔,有时是自己根据历史故事装腔,把文学语言转化成百姓喜闻乐见的口头文学形式,丰富了演唱曲目。长期的疲劳演唱造成嗓音沙哑,王作迎因势利导,运用了卡嗓0的唱法,展现出一种具有沧桑之感的琴书演唱风格;王作迎以唱单档为主,偶尔也与女儿、女婿一起唱三人档,发展了三档琴书,使琴书艺术焕发出勃勃生机。
      王秀梅是王作迎的女儿,1969年出生,自幼跟随父亲四处卖艺,耳濡目染,8岁开始随父学艺,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基本功,精通扬琴、脚梆、手板等乐器,唱腔质朴、甜美。初中毕业后随父亲一起唱琴书,学会许多短、中、长篇曲目。1984年进邳县洋琴剧团,剧团解散后与惠中刚成家,开始民间职业艺人的生活。
      惠中刚是王作迎的女婿,1966年出生,邳州市邳城镇城南村人,惠中刚从小喜欢看琴书,对琴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78年拜王作迎为师学习琴书。1979年,惠中刚经过考核进入土山洋琴剧团,在剧团里的演出主要是以唱角为主。他在演出之余虚心向剧团里的盲人琴师学习拉琴,并潜心苦练坠琴、二胡等拉弦乐器,将各种拉弦乐器的技巧巧妙结合,拉弦的技术可谓是炉火纯青,为今后的琴书演唱打下了扎实的伴奏功底。1982年土山洋琴剧团解散,惠中刚又回到王作迎身边学习唱大书。由于惠中刚在土山洋琴剧团积累了一定的演出经验,他很快掌握了唱大部书的要领。1984年3月惠中刚参加了邳县琴书培训班,又跟随徐州曲艺队团著名琴书演员孙成才、朱邦侠夫妇学习了3个月琴书。同年8月进入邳县洋琴剧团,1985年2月参加的徐州市中长篇新书会演中,与韩召彦、韩召侠一起演唱的琴书《鸳鸯湖》(解放后创作的现代短篇琴书曲目)获得表演二等奖,3月剧团解散,惠开始成为真正的民间琴书艺人。1987年成家后与爱人一起唱双档琴书为生。
      惠中刚和王秀梅夫妻二人都是从小学艺,又得到王作迎的精心传授,加上拥有舞台演出的经历与经验,很快就在邳州、徐州、鲁南一带打开局面,并受到当地文化部门的关注。夫妻俩都唱过洋琴戏,二人在琴书的演出中借鉴洋琴戏的风格,利用双档的优势,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逼真的神态、多变的声调、丰富的感情吸引了大批观众。
      王家班的第二代成员是在徐州琴书的繁荣时期学习、成长的,有着良好的生活与学习环境。由于受文化水平限制,他们没有在琴书曲目上发展,而是在自己擅长的乐器演奏、唱腔与形态表演上另辟蹊径。他们经受过扬琴戏专业团体的培养与磨练,因此比一般的民间琴书艺人有着更高的艺术追求,他们在吸收扬琴戏的基础上结合其他民间音乐形式丰富了自己的表演,做到了唱腔优美、伴奏精彩、表演传神。他们曾数次应邀参加演出并获奖,在文化界与民间曲艺界都有着一定的影响。但是,随着社会变迁,他们赖以生存的琴书市场不断萎缩,生存受到威胁。虽然徐州琴书2007年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作为民间艺人他们目前还没有受到任何形式和实质上的“保护”,王家琴书班是职业民间艺人,收入的唯一来源就是唱琴书所得,近些年来演出次数的逐渐减少让他们悲叹不已,以往每年的500场演出递减到200场,今年最差,大概才有100多场,生活受到严重威胁。演出减少了,收入降低了,但是生活还要继续。王家班社的成员应邀低价给一些有经济头脑的的音像公司录音,然后由音像公司制作成由其他演员对口型表演的电视琴书。从2004年开始至今,王家班社先后给徐州新世纪音像社、徐州淮海音像社录制徐州琴书,每张碟片长约1小时,录制的都是传统曲目。起初录制一张碟片音像社付给他们三人500元,后经争取拿到600元。笔者2009年7月按王家班社成员介绍去徐州市淮海音像社购买他们录音的电视琴书,被告知光盘已售罄,新的光盘正在制作中。据说音像社根据他们录音制作的徐州琴书VCD光盘赚取了大量的经济利润。笔者从网上打出“惠中刚”的名字搜寻结果搜到根据王家班唱书录音并结合其他演员表演的诸多视频,如《铡判官》、《黑驴告状》、《五鼠斗玉猫》等。
      以往学习琴书有两种情况:
      一是为了糊口学艺,目前琴书演出市场萎缩,指望唱琴书糊口已经是遥远的记忆,王作迎曾陆续带过十几个徒弟,本县的几个徒弟因各种原因没有学成,其余的几个唱了几年又陆续转行了,其中山东费县的徒弟曹德华曾经是费县的曲艺队队长,20年前也因琴书行当的不景气而转行。
      二是为了爱好学艺。爱好琴书的学员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支撑则很难继续下去,而且现在的年轻人更喜欢流行音乐,根本不愿意学琴书。王的子女中除了王秀梅继承了父业外,其余二子都没有唱琴书。惠氏夫妻的长女很有音乐天分,但是也不愿从事这个行业。惠氏夫妇则没有收过徒弟。
      琴书不景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至少有三点需要引起注意:
      首先,由于对商业利润的追逐,有关部门取消了原有的固定书场,目前的城市化管理又不允许民间琴书艺人随地撂地摊卖艺,民间艺人失去了传统的演出阵地。
      其次,是以当代主流媒体的传播形式对琴书也产生了很大的冲击,许多年轻人一味追逐主流的流行音乐,不欣赏琴书,琴书的受众数量大幅缩水。
      再次,城市化进程加快,原有的观众离开农村进城务工,留守的老人没有时间与经济实力去听琴书,农村市场逐渐退出演出舞台。还有目前为了迎合某些观众的低级趣味的需要,一些艺人就自降艺品,如王家班为了保持徐州琴书的纯正与纯沽就放弃了这些演出,但又因此减少了一些演出机会。
      
      二、徐州琴书王家班的演出叙事
      
      2009年8月3日,王家班应邀到徐州市铜山县柳泉镇套里村一户李家老太太的葬礼上唱琴书,邀请他们的是一家乡村乐队。王家班演出是以传统曲书目为主,婚丧嫁娶等活动往往用短篇或是抽取中长篇书目中的片段演唱。本次演出虽是丧事,但却是喜丧,曲目内容可以唱喜庆的,惠氏夫妇选定唱《马前泼水》和《王天宝下苏州》。
      8月3日午后,惠氏夫妇就到达了套里村。李家人安排演员吃了晚饭,并用徐州产的红杉树香烟招待男艺人。饭后民间乐队的唢呐手就响亮的吹起来了, 隔一里路都能听得见。舞台是由民间乐队的客货两用车放倒侧面和后面的车厢挡板在上面搭一块大的木板而成,灯光也就是舞台的正前上方挂着的一个镁管灯,虽然简陋但是却初具舞台的气息了。惠氏夫妇就在舞台下候场,王化了淡妆,惠与王穿着日常服装。
      晚上20点15分演出开始,首先是民间乐队的歌手进行的歌舞表演,此时观众约有100人,以中老年人和妇女、儿童为主。演出持续1小时左右底下的观众就开始吆喝要听唱扬琴(即徐州琴书的前身的名称)。徐州琴书的双档表演中以男演员为主,女演员为辅。演出时,惠坐在舞台的右边,手持坠琴,王站在左边,左手执手板、右手敲扬琴。《马前泼水》的开场音乐是惠拉奏的一段长达2分钟精彩的大八板,前2句是慢板乐句,第3句陡转快板流水时王手板高举过头,以有板无眼的拍节进行配合,大花板最后一句的音符落在板上,立刻有个休止,然后转入唱腔的前奏过门。故事开始展开,在演唱中以惠主唱,还兼说叙事性大段白口;进入人物对唱、对话时,王才进入女角色与惠对唱、对白,唱词与对白的语言极具徐州方言特色,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在演唱中惠中刚夫妇突破了传统徐州琴书双档演出表演成分较少的局限,效仿洋琴戏戏剧程式化的动作,把原来简单的神态和手势发展成相对复杂的形体表演,使琴书的演唱更加形象生动,与观众更为贴近。通过唱词、对白、表演,把一个怕老婆、自嘲自讽的穷酸书生朱买臣、和一个好吃败家的崔氏演得活灵活现。
      在演出中出彩的还有惠中刚的坠琴演奏。坠琴有二根弦,无品,琴身长,把位距离大,上把位为隔指演奏,不便演奏密集音符和大音程跳动,一般的民间艺人只是用坠琴拉简单的伴奏衬腔,但是惠在扩展了坠琴的演奏音域外还吸取河南坠子、豫剧等精华,发展了坠琴的演奏技巧,用擦、打、抖、揉、滑、点等手法,丰富了坠琴的音色,为琴书的音乐增色。他可以用很快的速度演奏一串的同音反复,最妙的是惠根据情节需要。可以用坠琴拉出疑问、应诺、惊叹、哭笑的戏剧效果。
      演出结束后,惠中刚夫妇得到了每人200元的收入。
      
      三、“非遗语境”下徐州琴书传承发展的几点思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1989年至今发布了一系列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公约与宣言,2003年的第32届大会上又发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国政府随即制定了《非物质遗产保护法》,对我国的非遗项目给予保护。徐州琴书作为国家级的非遗项目如怎样才能得到切实的保护?笔者特提出几点思考意见,以请教方家。
      首先,目前所确定的徐州琴书传承人是徐州市歌舞团曲艺队的专业琴书演员,但是徐州琴书的短篇曲目和中、长篇曲目分别被专业曲艺队和民间班社掌握,如果只关注其中一个团体的保护,势必会导致保护工作的失衡。
      其次,公办曲艺队的琴书演员目前只是在会演、曲艺比赛和节日演出中表演,与观众见面与交流的时间太少,不足以引起民众的关注。因此需要开辟固定的演出场所,特别需要为民间艺人开辟固定的演出场所,形成相对稳定的受众群体。
      其三,琴书之所以能流传至今的原因之一是中、长篇曲目对观众的吸引。现今民间琴书艺人掌握中、长篇演唱技术的不足十位,中、长篇曲目面临失传的危险,应着力培养青年演员学习唱中、长篇曲目。
      其四,加强整理徐州琴书民间的中、长篇曲目的力度,为地方文化艺术留下珍贵的文字资料和音响资料,为后期的传承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现在有相当多的传统曲目至今还在以口头文学的形式留存,而掌握这些曲目的民间艺人普遍年龄偏大,如不及时整理唯恐有失传之险。
      
      责任编辑:陈娟娟
      ①【凤阳歌】与【垛子板】是徐州琴书音乐两种常用曲牌,在自身的发展中逐渐板腔化了。【凤阳歌】目前为七声音阶,有闪板唱法和顶板唱法,这两种唱法并不截然分开,根据需要灵活运用;【垛子板】为五声音阶,宫调式,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节奏明快,擅长叙事。李子秋《徐州民间音乐集成(琴书卷)》,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年版,第1页、第3页,概述部分。
      ②徐州琴书有四大门派,分别是柴门、曾门、杨门和张门。在历史上各门都曾出现过琴书、柳琴戏、大鼓等戏曲和曲艺的名艺人,在苏鲁豫皖一带有一定名气。但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曾门、杨门和张门都没有传承人了。
      ③桩儿、扣儿、皮儿分别是指琴书演唱中数目内容扣人心弦,能抓住听众;书目情节悬念强烈矛盾冲突尖锐;故事直奔主题,不拐弯抹角。李子秋《徐州民间音乐集成(琴书卷)》。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年版,第9页概述部分。
      ④即《海公案》、《包公案》、《况公案》和《刘公案》,由于讲述的是历史上的一些人物事件,所以徐州琴书称其为传统曲目。
      ⑤民间艺人随便找一个地方卖艺,不受时间限制,如在集市上撂地摊则要交工商管理费。
      ⑥邳县文化局给民间艺人考核,半职艺人由于水平的限制只允许在本县演唱,而水平高的全职艺人可以在本县或出县演唱。
      ⑦徐州琴书演唱有三种用嗓法:立嗓,卡嗓与云遮月。
      ⑧徐州琴书在历史上曾叫“扬琴”或“唱扬琴”。扬琴戏是徐州琴书在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戏曲化形式,与徐州琴书不同的是徐州琴书演唱、伴奏合一,扬琴戏是演唱与伴奏分离;扬琴戏要换上戏衣演出,而民间徐州琴书演出时不换装。
      ⑨徐州琴书曲目创作以1949年为分界线,反映新中国成立前事件的为传统曲目,反映建国后事件为现代曲目。另外根据曲目内容长短分为短篇、中篇与长篇。民间艺人称长篇曲目为大书。

    相关热词搜索: 琴书 徐州 人类学 叙事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