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创业致富 > 正文

    法制节目女大学生形象的呈现与重塑

    时间:2021-01-10 18:18:4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刘馨桐 陈世华

    摘要:媒体的女大学生报道的选材、叙事、频率与方式影响着社会公众对女大学生群体的认知和判断。当前法制节目的女大学生形象具有一定的倾向性,侧重体现生理和心理上的脆弱受害者形象、缺乏理性与法律意识的无知者形象、过度追求外在的爱慕虚荣者形象,以及少量坚强勇敢、做事果断的正面形象。媒体应突破女大学生形象的刻板呈现,增加正面案例,改变刻板印象,重视法律普及,增强性别意识,打造女性新媒体,促进自我表达,建构新时代阳光、理性、积极向上的女大学生形象。

    关键词:法制节目 女大学生 呈现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政治视觉修辞的表征与提升策略研究》(17XW024)。

    由于性别、学历和心理因素,女大学生这一群体都备受媒体和公众的关注,以“女大学生”为主题的报道层出不穷。媒体具有议程设置的功能,女大学生报道的选材、叙事、频率与方式,都在影响着社会公众对女大学生这一群体的判断与认识。带有倾向性的女大学生报道逐渐建构了大众对“女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特殊认知,甚至出现一些难以改变的刻板印象,加深社会上的性别偏见。法制节目的女大学生报道集中且具有代表性,由于法制节目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其女大学生形象建构和传播影响着社会公众的认知和态度。

    电视法制节目中的女大学生形象

    生理和心理上的脆弱受害者形象。在电视法制节目中,性侵、被骗、不幸等事件经常发生在女大学生身上,塑造了女大学生生理和心理上的弱者形象。一是突出女性的生理脆弱,易成为被打、被侵犯等暴力行为的对象。女大学生由于具有年轻、柔弱的特质,往往成为性侵犯的对象,于是强奸案、猥亵案等案例经常出现在法制节目中。如某节目中,22岁女大学生因遭强奸反抗被杀;21岁女大学生因遭老师性侵后喝药自杀;女大学生因男友脚踏两只船,被男友情人撞至腹中胎儿死亡;女大学生与男友吵架并被男友推下高楼致死,却被男方试图以玷污少女名誉的方法获取舆论同情。这些案例所呈现的都是女大学生群体生理上的弱势形象。二是强调女大学生在心理上的脆弱,即心智上的不成熟。电视法制节目中部分案例刻意强调女大学生消极、逃避的态度和极端的行为,并突出其心理脆弱和心智上的不成熟。如某22岁女大学生因获学校处分而导致无法取得学位证,在留下一封遗书后自缢身亡。

    缺乏理性与法律意识的无知者形象。从法制节目中,法律意识淡薄、缺乏理性思维是女大学生的典型特征。其中,法律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女大学生不具备基本的法律常识,因为无知而触犯法律。缺乏理性则表现在女大学生会因头脑发热、一时冲动、心情不佳等原因做出违法行为,误入歧途。如某节目中,几名女大学生因琐事纠纷对同校学生进行强迫和欺凌,导致被欺凌学生进行报复并最终获刑;21岁女大学生为还校园贷,盗窃养母7万元,最终获刑;在校女大学生因好奇而开始吸毒,最终走上以贩养吸的道路;某女大学生因一时贪心而窃取他人手机,最终被警察找到并拘留;女大学生遭遇校园欺凌,最终欺凌者获刑。在这些案件中,女大学生因缺乏基本法律意识和理性思维,最终在自身欲望的驱使下违法获刑。

    过度追求外在的爱慕虚荣者形象。隨着抖音、快手的流行,社交网络上“网红”不断涌现,部分女大学生开始追求外在物质。爱慕虚荣具体表现为两个特点:一是女大学生极度追求穿戴用的奢侈品,二是对名利与金钱的向往。如某节目中,在校女大学生为买奢侈品而参与裸贷,为满足其爱慕虚荣的内心,拉上室友共同参与其中而使自己获利,最终获刑;女大学生因爱慕离婚男人的金钱与名利而与其相恋,导致其前妻不满,最终酿成在路上被人泼硫酸毁容的悲剧;女大学生因追求身材的苗条服用减肥药,最终引发精神障碍;某女大学生因男友不满自己身材而服用大量减肥药,最终肝脏受损并入院接受治疗。此类法制节目所报道的案例中,当事人所呈现出的世界观与两性关系进行了相互映衬,正如约翰·伯格关于女性裸像的论述:“女性自身的观察者都是男性,而被观察者为女性,因此,女性把自己变作一个及特殊的视觉对象——景观”。①男女不平等的观念植根于社会文化之中,女性也习惯以男性看待她们的方式来审视自己。②在这种畸形的审美目光下,女大学生们逐渐迷失自我,她们更多把外在美当成衡量自身价值的唯一标准,而忽视了其内在优秀品质的锤炼。

    坚强勇敢、做事果断的形象。相对于负面形象,电视法制节目中的女大学生正面倾向案例叙事主题较少,且集中在具备法律意识、积极维护自身权益方面。如某节目中,女大学生具备法律意识,并通过法律手段维护了自身权益;某女大学生被人绑到农村后,不断进行自救,虽屡遭失败,但她依旧坚强勇敢,不断尝试逃跑的方法,最后抓住了隔壁小虎子进城的机会,借助小虎子的帮助,最终获得解救。然而,这种正面形象报道所占比例不大,并非主流,社会影响有限。

    法制节目中女大学生形象的重塑

    可以看到,大陆电视法制节目中所呈现的女大学生形象多为负面形象,与现实中秀丽、进取、立体的女大学生形象是不符的,媒体应突破女大学生形象的刻板呈现,建构新时代阳光、理性、积极向上的女大学生形象。

    增加正面案例,改变刻板印象。李普曼的“刻板印象”认为,人们对某个事物或是事件、物体存在着某种概括固定的看法,而这些对于某种或某类事物的固定看法,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它是通过自己的情感、习惯以及偏见反射而得到的,所以人们对于一些人或事物在没有进行亲自观察和体验之前,就已经在头脑中形成了“刻板印象”,这种先入之见会支配人们对事物的整个认知过程。③因此,电视法制节目在进行议题选择时,应当增加女大学生正面案例,保持正面与负面案例平衡,于潜移默化中改变受众对于女大学生的刻板印象。

    增加女大学生正面案例不仅表现为增加女大学生自身特质,更多的是增加在公共领域女大学生的表现。虽然刻板印象具有顽固性,但是媒体具有强化和推动形象重塑的作用,在媒体进行正面案例的持续报道下,消解并改变公众对女大学生原有的刻板印象,树立新时代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女性形象。媒体选择报道议题应该重视社会效应,充分考虑到女大学生报道对于引导两性正确定位自身社会角色的作用,在传统男权统治传统的社会里,为树立男女平等观念做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改变媒体人观念,增强性别意识。法制节目中的女大学生形象是媒体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反射和延伸。性别刻板印象具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职业角色、能力和个性特征。其中在职业角色方面的刻板印象具体表现为,媒体较多关注女性的私人领域,而对于男性,媒体则更多关注其公共领域。当两性同时呈现为公共领域时,男性的地位通常会高于女性。在能力方面,男性一般比女性更加知识渊博,更具有工作能力。而在个性特征方面,男性通常表现为理性、积极进取和坚强勇敢,女性则通常为感性、柔弱和被动。长时间以来的男性中心文化,使得大众传媒趋向于用男性视角看待女性形象。男性视角不仅存在于男性的媒体从业人员中,女性媒体从业人员在长期的社会适应过程中也已变为男性视角的参与者,由于自身所不具备的性别意识,在节目制作及叙事过程中自然会具有一定的形象呈现倾向。因此,媒体应增进工作人员之间的相互了解、尊重与合作,增强女性媒体工作人员性别意识,逐渐引导其淡化传统角色观念,树立男女平等的新角色观念。在逐步增强女性工作人员自我解放的自主意识基础上,提高女性参与社会各领域活动的勇气与能力,加强对自身角色的理解判断,使其在策划节目活動、塑造人物形象时具备两性平等观念,从而打造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又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业特色电视法制节目,担负起提高人们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的媒体责任。

    打造女性新媒体,促进自我表达。女大学生主体意识缺乏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改变媒介传播中的女大学生形象,需要女大学生群体发出自己的声音,在各个领域进行积极主动的参与和努力。在如今女大学生群体被标签化的时代,女大学生应为自己发声,表达自己内心坚定的男女平等意愿,对当下社会的刻板标签进行驳斥。自我表达需要一个友好且安全的环境,一个支持且信赖的平台。国家应积极引导和打造女性新媒体,构建女性发声的平台。此平台应将女性置于表达的核心,挖掘女性探索自我的可能性,通过建立女性媒体,倾听女性声音,使媒体能够真正成为女性自我表达的平台,诉说新时代女性的新形象,赋予女性更多种可能性。例如可以创建《我是演说家》等此类更多以女性为主的综艺节目或访谈节目,鼓励女性参与其中为自己发声,鼓励女大学生群体进行自我表达。

    结语

    电视法制节目中的女大学生形象是媒体选择、加工、处理的产物,并不一定是现实生活中女大学生的真实再现。电视法制节目中的女大学生形象建构侧重呈现负面形象,多以弱者、受害者形象出现。女大学生犯罪、违法违纪,也多由缺乏理性、一时冲动以及被男性利用等被动行为导致,这种形象塑造过于片面化、夸张化与戏剧化。对法制节目中女大学生形象的全面准确塑造,有助于改变受众对女性的刻板印象,重建两性平等意识。因此,电视法制类节目应当自觉承担起文化使命与社会责任,增加反映当代女大学生整体形象的案例,避免叙事倾向和偏见,创新节目内容和形式,推动法制类节目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南昌大学)本文责编:邵满春

    注释:①[英]约翰·伯格著,戴行钺译:《观看之道》,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7页。

    ②闫雪峰:《从中国传统到当代艺术:性别视角下的女性身体》,《美术大观》, 2012(11)。

    ③[美]沃尔特·李普曼:《公众舆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5页。

    相关热词搜索: 重塑 女大学生 法制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