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创业致富 > 正文

    史景迁《改变中国》简评

    时间:2021-02-10 02:01:0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门学坤

    内容摘要: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史景迁以恢弘的笔触详述了西方各国争相改变中国的史实。西方各国试图从精神、政治、文化、军事和教育等各个方面彻底地改变中国。这里面潜藏着西方各国的阴谋,他们想要征服、统治中国。在中国,他们利用各种手段打入中国上层,并进行文化上的渗透,但最终并未成功。中国发生变化,只能是中国人自己推进的,绝非外人能插手的,这些人的失败也就不足为奇了。

    关键词:史景迁 改变中国 书评

    史景迁在《改变中国》中回顾1620年到1960年这段历史,可看到西方人以唯我独尊之姿来到中国,深信自己师出有名,急欲“开发”被他们视为落后的民族。这些西方顾问们不管出于什么样的目的来到中国,他们每一个人确实都把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光都奉献给了中国,其品质也给西方人带来了荣誉。值得注意的是,史景迁却说这些人的故事是警世教训,而非鼓舞人心的宣传。

    一.企图改变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1.信仰——中国人不要上帝

    耶稣会传教士汤若望、南怀仁利用天文学在中国传播天主教,企图将中国人转化为教徒,让中国人信奉上帝。他们凭借自身的天文学学术之长,成为了中国官员,希望争取中国士大夫或朝臣的支持,自上而下地开展传教。理想是美好的,但现实绝非他们所预想的那样。一是中国人启用汤若望等人,全因他们是有用的技术人才,仅此而已。因此汤若望等人对中国的分析太过乐观,自以为在学术上高人一等,中国肯定需要他们。他们没有弄懂中国儒家学说中道德结构的力量和不可渗透性,妄想改变中国人的思想让他们信奉天主教是不可能的。事实上,中国的传统道德思想是非常强大的,现在的中国人仍具有传统的儒家道德观念。二是汤若望等人成为官员后,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学术研究,撰写书籍。再加上当时政治形势的动荡,其他传教士的排挤。他的传教工作并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就。中国人并不接受西方的耶稣教,更加不会信奉他们的上帝。

    伯架企图利用现代医学在中国传播基督教,但最终没有取得什么成就。他到了中国后,竭尽全力学汉语,医治了大量的中国人。他自己也清楚,理应重视病人的灵魂而非肉体,但是繁忙的医疗工作让他无暇传教,他的病人占去了他的全部时间和精力。虽然这样没有完成他在中国传教的任务,但是治病救人这一做法也带来了一些益处。首先是财政收入稳定,伯架受到更多人尊重。其次,伯架和其他的西方医生建立了一个制度化的医院,他还收了几个中国青年为徒,这一举措对中国人民大有好处。尽管伯架这一举措的初衷是想通过医院医治更多的人,传播欧洲的艺术和科学,最后导致救世主的福音深入人心,达到他传教的目的。在战争时期他也坚持行医救人,这似乎已经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回到了自己的祖国,他也在时刻想念中国,想要立马回到中国,他已经离不开中国了。

    后来伯架中断了传教工作,成为了美国的一名外交人员。但在行医过程中,他的这种传教意识似乎慢慢淡化了,甚至沉浸在自己的工作中不能自拔。与其说他被行医工作所埋藏,不如说是他被中国的思想慢慢侵蚀了,他在中國生活了这么多年,他的思想在一点一点地发生变化,可能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种变化。从他在中国的表现来看,他对中国和中国人是有深厚感情的。

    2.教育——中国人坚守传统思想

    外国人想要打进中国的教育领域是特别困难的。中国人的传统思想很顽固,但是并未吓退西方人。丁韪良在中国度过了他的一生:当教员,重建大学但并没有看到那种建设性的成功;后来患支气管炎,仍坚守北京,89岁而终。这位白发苍苍或许到死都在惦记着自己的教育事业,他为中国奉献了自己宝贵的一生,或许在他内心深处已经成为中国的一份子了。但是中国的改革或许只能由它自己来推进。傅兰雅在中国当教员,完全是把它当成他上升的垫脚石,并不是真心实意的去爱这份事业的。因此他在中国生活得很压抑,他觉得痛苦不堪。为了求得进一步高升,他做事相当卖力,甚至不敢请假,他以为自己对中国尽心尽力,中国政府就会重用他,升职加薪。他的失误之一就是没明白自己始终是个外人,中国政府是不可能相信一个外国人的,他们之间只是一种雇佣或者说是利益关系。傅兰雅还是对中国有一定贡献的,在中国翻译了大量西方书籍,并将一些西方的先进知识引进了中国。

    二.以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

    汤若望、伯架等人带着传教的目的来到中国,但并不是所有来到中国的西方顾问都是出于这个目的。还有一些冒险家比如华尔和戈登,凭借武力想要改变中国。华尔从小就不是一个能规规矩矩生活的人,他似乎就是为冒险而生。他来到中国的时候,正是太平天国起义时期。他这种不安分的性格遇上中国乱世,似乎正给他提供了机遇。华尔利用当时形势,组建了一支私家军队来对抗太平天国。他的仕途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打了几次败仗,仓皇逃窜,但他很快回到上海,顶着外国人圈子发出的阵阵嘲笑,再次招兵买马。经过一番奋斗,他在中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荣耀。为了自己的权利与财富,他取了上海金融家“泰记”杨坊之女张梅为妻。

    他通过一系列鲜明姿态,把自己抵押给了中国人。他并没有想要改变中国,只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尽力融入中国。但他在融入中国或者说是在达到他自己目的过程中,无意识的对中国产生了一些影响。他用西方方式训练中国军人作战,开了先气之风,为李鸿章统率的清军树立了楷模。

    三.进入中国官场

    还有一些人凭借自身的能力进入了中国官场。如:赫德和李泰国。赫德在中国担任海关总税务司,他在这个岗位上兢兢业业,将海关事物打理的井井有条,他对工作这种的敬业精神值得敬佩。但是他却没有准备和培训这样一个忠诚的、效率高的海关管理机构。他只是重视他自己的地位,在这一层意义上说,他完全是为个人利益而奋斗,当然他不是一个中国人,不会为中国的利益着想。

    从另一层面来看,这些为清政府工作的人处境其实很艰难,他们自己的内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忍受着痛苦的煎熬。他尽心尽力,不敢有一丝懈怠,可是其他国家的人又会嘲笑、排挤他;工作不敢不尽心,否则中国政府又会不信任他。他的上任李泰国曾经在中国威风凛凛,但是他死后却又很快被人遗忘,中国在带给他权利、荣誉和地位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挫折、繁重的工作。这些在中国打拼的人,内心是挣扎痛苦的,可这是大自然的规律:舍得,有得就有舍,有舍就有得。

    四.中国逐渐强大,不再依赖西方

    苏联给中国带来了社会主义,在它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成立了。前期提供了技术和军事上的援助,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中国。但是后期由于斯大林的错误,中国和蘇联之间出现了一些问题。美国也给予了中国一些帮助,派了一些美军来到中国,但是后期也发生了一些问题。这种矛盾的产生必然是利益发生了冲突。

    中国人克服了种种困难,发明了原子弹、氢弹,取得了先进的技术,不再完全依赖西方。中国的成功给了美苏沉重的一击,极大地鼓舞了越南人民,阿拉伯人民和全世界各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国人以自己称心快意的方式表明:中国完全依赖西方顾问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中国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受了苦,但到头来却是最大的受益者。这些西方顾问们不管出于什么样的目的来到中国,他们每一个人确实都把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光都奉献给了中国。史景迁却说这些人的故事是警世教训,而非鼓舞人心的宣传。因为西方人的种种企图并未成功,西方人带着技术、满怀野心来到中国,几乎都是铩羽而归或埋骨他乡;但他们所带来的种种技术、学科、理论,几乎被中国全盘接受。其实背后深刻的原因是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国度,有着强烈的文化优越感;中国自古就有一种傲视群雄的优良感觉,认为它是世界的中心,对其他的国家其持鄙视的态度。即使清政府已经腐败,但是不会心甘情愿接受西方的思想。中国发生变化,只能是中国人自己推进的,绝非外人能插手的,这些人的失败也就不足为奇了。

    五.结束语

    史景迁总结了中国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西方顾问带到中国的科技成果,都被中国吸收消化。但是中国只是接受了这些技术,拒绝接受西方的意识形态。中国人也意识到,以外国的条件接受外国的意识形态,只能是一种屈服。中国人骨子里是极其自尊的,有时候,尊严甚至比性命重要。从反基督教的沈傕、清人杨光先到19世纪的政治家林则徐、曾国藩,再到苦苦相斗的蒋介石和毛泽东,概莫能外。西方顾问自以为以高人一等的姿态接近中国,企图得到更多的东西。但中国人其实是以正常的雇主特有的那种契约性眼光,来对待双方关系的,中国有权根据需要中止“合同”。

    中国人现在变得更强大,并且确信:如果西方顾问继续来中国,他们必须严格地按照中国条件行事。史景迁写到:由于两个天平上互为相对的两个砝码都增加了新的自知之明,我们可以说,避免古老的错误观念重新出现的日子,毕竟来临了。不得不说,史景迁是一个有先见之明的人,中国人不再和过去一样:一直排斥西方宣传的理论,而是取其精华。而西方顾问也意识到必须按中国的规矩来,入乡随俗。

    参考文献

    [1]史景迁.改变中国[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李琛.史景迁史学思想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1.

    [3]谭旭虎.多元的文化背景与传统承继——史景迁的中国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

    [4]朱政惠.史景迁史学探要[J].史学月刊,2009(1).

    [5]马金生.试论史景迁的著史风格[J].史学理论研究,2007(4).

    [6]卢汉超.史景迁谈史[J].史林,2005(2).

    (作者单位:广东培正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 简评 中国 改变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