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专业文献 > 正文

    荷尔拜因文艺复兴时期的肖像大师 荷尔拜因素描作品

    时间:2019-02-04 04:38:2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1538年秋天,整个巴塞尔市沉迷在欢迎汉斯・荷尔拜因(Hans Holbein)回来的愉悦中。12年前,年轻的荷尔拜因为了寻找更多的赞助,离开了巴塞尔。如今,他穿着穿着最好的丝绸和天鹅绒行走在英格兰的宫廷里,他是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的御用画家,名字传遍于整个欧洲。现在,巴塞尔准备以很高的荣誉和丰厚的报酬拟邀他回来,但最终却未如愿以偿。荷尔拜因一直留在英格兰直到去世。但作为巴塞尔的伤痛,他们一直将荷尔拜因视为自己的儿子。
      荷尔拜因出生于巴伐利亚的奥格斯堡,那里是是欧洲最大的矿冶工业和金融业的中心。他的父亲老汉斯・荷尔拜因是当地一名抢手的宗教画家。荷尔拜因的的叔叔西格蒙德(Sigmund)也娴熟绘画,且以助手的身份为他父亲工作。现在,巴塞尔存有极其少量的可能是西格蒙德的油画和草图。老汉斯的作品则有79幅之多,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生命之泉》,这件作品一度被英国的查尔斯二世的妻子所拥有。
      少年时期的荷尔拜因,主要向他的父亲老汉斯学习绘画,并就倾向于自由的艺术风格。1511年,老汉斯给年仅14岁的荷尔拜因做了一个严肃的规划。1514年,年轻的荷尔拜因和他的哥哥安布罗(Ambrosius)怀揣着艺术之梦一起离开家乡前往巴塞尔。巴塞尔因地处法国和意大利的交汇处,再加上莱茵河穿成而过,所以工商业繁荣。特别是它的印刷和出版事业,已经,巴塞尔大学的成立更是极大促进了当地出版与印刷业,当时就有50多个大出版家,成为全欧洲最大的出版中心。出版业的发达,不仅推动了图书事业和文化研究的繁荣,同时还催生了另一个行业――图书插图的兴起,这就需要大量有绘画能力的人来从事。所以,荷尔拜因前往巴塞尔,从事插图绘画工作,可能也许,抑或是最直接的原因。德国版画之所以出名,这与周边巴塞尔这些地区的印刷发达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荷尔拜因抵达巴塞尔后,最初在画家赫布斯特手下当学徒,两年后便独立地为一大出版商作书籍插图。荷尔拜因与出版商们友谊甚笃,在他的著名肖像画中,就有大出版商阿麦巴赫的儿子――巴塞尔大学法学教授明尼发修。后来,荷尔拜因通过出版商弗洛本的介绍,认识了他崇拜已久的人文学者,来自鹿特丹的伊拉斯谟(Erasmus)。伊拉斯谟1 521年来巴塞尔大学执教,在此期间,他出版《论自由的意志》、《格言集》、《对话集》、《愚人颂》、《基督徒士兵须知》等。荷尔拜因崇拜伊拉斯谟,深受他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而荷尔拜因的绘画能力也得到伊拉斯谟的认可。所以,伊拉斯谟委托他为他的讽刺作品《愚人颂》绘制插图,荷尔拜因欣然接受。这也是荷尔拜因的首批插图作品,作品中素描和铜版画插图与原书珠联璧合,画面中人物的面部表情及神态特征,将人物的瞬间性与永恒性明显地区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种理想主义的情怀。
      1516年,荷尔拜因为新当选的巴塞尔市长J・迈尔夫妇画像,迈尔以市民身份获选市长,是新兴资产阶级中的代表人物,荷尔拜因此像也着重到画他的市民风貌,在逼真生动之中显露沉着舒坦的神情。《迈尔像》使荷尔拜因一举成名。随之,大量订单蜂拥而来。他为巴塞尔市政厅绘制壁画,为教堂和私人住宅设计玻璃镶嵌画和装饰画。1517年应邀到瑞士中部作画,顺道到过意大利,学习意大利的“新艺术”。回来后被接纳为巴塞尔画家同业公会会员,和一位皮革商的寡妇结婚,并开了自己的画店。由于他的肖像画很出名,他的画坊很快成了巴塞尔最著名的画店,他在巴塞尔的艺术声誉从此确立。他为伊拉斯谟画插图,同时他还为马丁・路德翻译的德语《圣经》绘制了插图。这期间,他著名的肖像作品当属他为伊拉斯谟所做的画像了。
      荷尔拜因先后画过好几幅伊拉斯谟肖像,现存的就有三幅(分别藏于巴黎和巴塞尔)。霍尔拜因画中的这位学界泰斗,神情饱含安详与文雅的气氛,设色也恰到好处,《鹿特丹的伊拉斯谟》是西方最有名的肖像画之一,现藏于巴黎卢浮宫内。这幅作品以正侧面来展现,作于1523年。侧面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或性格特征,其难度是较大的。不抓住人物性格的本质特征,就不能揭示出肖像的整体美感。荷尔拜因大胆地从眼神、手势、嘴角等细部的认真刻画,突出其形象的基本因素,强烈的蓝色背景,让形象显得有些对抗性。霍尔拜因还画过他头部的正面和背面(这个时期的大部分艺术家只是画前面)。画这幅肖像时,伊拉斯谟已经年逾55岁了,这是他的学术精力的顶峰期。画家经过长期的观察,画过几幅草图与写生稿之后最后定了此稿。
      荷尔拜因在创作一幅肖像画以前,经常用铅笔描绘细节,然后在纸上沿轮廓扎上小孔,铺在画布上,用炭粉将其转移到画布上。他对细节描绘非常详细、一丝不苟。在他的这幅作品中,他对于伊拉斯谟面部肌肉肌肉的刻画以及对衣服皮毛的细致描摹,无不体现他对于细节,特别是对于人物神态的把握。当然,肖像画在兴起的早期,有着强烈的记录功能,即留存此照,以便纪念。但他绘画毕竟不是照相,再好的绘画功能也不可能像镜子一样饭射出来。更何况,艺术家必将太多的主观性融入里面。所以,伊拉斯谟是什么模样,我们无法考证,但他曾说荷尔拜因在素描中过分美化了他,以至他宣布如果他真的看上去有画的那么好,他就会径直去结婚了。当然,伊拉斯谟这么说并不是他对自己出于自谦,据说1487年深深迷上过一位被他称为“我灵魂之另一半”的男青年Servatius Rogerus。他曾对男青年写道:
      “我曾痛苦而不懈地追求过你。”看来,他和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的人生倒是相像。
      美好的时间总是容易逝去,荷尔拜因在巴塞尔的风光已走到了尽头。16世纪20年代,宗教改革在西欧展开,社会环境不容乐观。苦难笼罩着整个巴塞尔,知识分子的生活被扼杀,天主教和新教徒之间展开了公然的暴力斗争,新教徒攻击教堂,破坏宗教画。宗教改革者反对在教堂悬挂绘画等偶像制品,作为艺术家的荷尔拜因自然处境艰难。伊拉斯谟给他的英格兰朋友倾诉:“艺术正在这个城市中冻结”。与之相反,此时的英格兰在强有力的国王亨利八世统治下国泰民安,正处于繁荣时期1526年他转道尼德兰到达伦敦,伊拉斯谟为他向伦敦的挚友――空想社会主义学者――托马斯・莫尔写了一封推荐信。1527年,荷尔拜因为莫尔所作《托马斯・莫尔肖像》在整个伦敦引起轰动,这幅肖像被誉为美术史上肖像精品之一。霍尔拜因当时在伦敦就住在莫尔的宅邸,并为莫尔及其家人画了集体肖像画《托马斯・莫尔爵士和他的家人》,这是欧洲美术史上第一幅不拘泥于形式的集体肖像画。这幅画于1752年被烧毁,但仍然存在一些摹本。
      托马斯,莫尔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之一,以《乌托邦》一书而负盛名的人文主义者,他与伊拉斯谟关系甚密。1529年莫尔被任命为大法官,是当时仅次于国王的最有影响力人物。但是在1 535年,莫尔因反对国王的婚姻,以及维护罗马教皇的权利而被亨利八世送上了断头台。托马斯・莫尔死后,霍尔拜因投向了托马斯,克伦威尔。莫尔和当时的英国红衣主教反对国王的婚姻,而 克伦威尔却为亨利八世和安妮博林的婚姻起到了关键的幕后推动作用。所以,克伦威尔得到国王赏识,平步青云,在1532年成为亨利八世的首席国务大臣。荷尔拜因在1533年为他画了《托马斯・克伦威尔》,对于这幅画女作家希拉里・曼特尔有过一番精彩的评论:“在一个狭小空间,一个男子面色凝重,令人生畏地坐在一张书桌前,一种思绪万千的形象。他的脸光滑细腻,额头坚定,眼如鹰隼,几乎能像子弹一样弹出眼眶。手中攥着一卷纸,其中的力量,即使不握紧,手里的东西也不会被人抽走。”但不管这幅画传达出何种讯恩,荷尔拜因还是受到赏识,他被克伦威尔带进了宫里。很快荷尔拜因在英格兰站住了脚,成为亨利八世的御用画家。他为享利八世和他的朝臣们绘制了许多肖像,还曾经为亨利八世设计朝服,并为其第二个妻子安妮・博林设计墓碑和墓前装饰。1536,博林以通奸罪被处死,她的画像也被销毁。博林被处死的第二天,王后的女侍官简・西摩成为亨利八世的第三任王后。一年后,她死于难产。国王开始寻觅新的王后,荷尔拜因有了用场,他拎着画箱为到国外搜求并绘制王后候选人的肖像,这一时期产生了一系列女贵族肖像,再次确定并巩固了他在美术史,尤其在肖像画领域无懈可击的地位。但绘画与现实之间的碰撞再次发生,并且是以流血作为收场。德国公主安妮长相平平,性格拘谨,但是在荷尔拜因的画像中,安妮雍容富贵,优雅迷人。看到画像的享利八世心花怒放,马上安排婚事。但当亨利八世见到安娜本人时,大失过望。而正是荷尔拜因的恩人克伦威尔介入了这一事件,并且据说是以荷尔拜因的画像误导了亨利八世,这让婚后极度不满的亨利八世大为恼怒。3年后的1540年7月28日,在亨利八世迎娶第五任王后凯瑟琳,霍华德的同一天,克伦威尔在伦敦塔里被斩首,他的头颅被煮沸,钉在伦敦桥上。但幸运的是,国外并未对荷尔拜因做出惩罚,只不过批评他的肖像画过于美化了他的王后们。
      1528年,荷尔拜因回到巴塞尔处理一些事务,并承接了几项绘画,并在巴塞尔买了一栋房子。但是,紧张的宗教气氛让他难以忍受。1532年,他又回到了伦敦,同样他再次获得伊拉斯谟的推荐信,但他与他的关系已经冷却。伊拉斯谟后来抱怨说:
      “这些信件是勒索”。所以,一切不再甜蜜,荷尔拜因带着永远的伤痛离开了巴塞尔,其惆怅的心情在《艺术家的妻儿》一画中表现的淋漓尽致。画中人物是她的妻子依丽莎白・宾贞斯托克,一位在生活上十分俭朴,终日操持家务的中年妇女。她虽不年轻,但脸部仍显得端庄、清秀,由于丈夫的艺术活动繁忙,家庭的负担似乎使她整个身心都憔悴了。两个孩子依偎在身边,大的男孩叫菲力浦,是荷尔拜因的长子,他专注地望着远处,那种少年的纯真感又隐含着对未来生活的向往:膝间是小女儿,叫卡特琳娜,小脸虽充满着稚气,这时似乎也能感受到大人的一丝愁意。这是他最成功的肖像之一。在这幅画上,画家以细腻的笔触,倾诉了自己对亲人的深厚情感,这种情感似乎在其余肖像画上是淮以找到的,这幅画现藏于巴塞尔国立艺术博物馆。
      荷尔拜因两次离开巴塞尔,都是因为当时社会最大的变革――宗教改革。所以,谈论荷尔拜因,就不得不谈当时的宗教革命。对于荷尔拜因这样深受宗教改革影响的人来说,他是如何看待这些转变的。还得回到绘画,在他创作于1530年代的《新约和旧约的寓言》中,我们可以从中找到他对于宗教的态度,甚至是他自己的信仰问题。这是一副完全有别于他的肖像画的作品,那些雍态的面孔、精致的毛皮、丝绸、琳琅的珠宝都不见了,展现给我们的是面目焦容、赤身裸体、神情紧张的人。绘画以一棵树为中心,这棵树左边无叶,而右边枝叶茂盛,这棵树是绘画的核心,其隐喻的表达已明确的传达出了画家对于宗教改革的态度。这棵树将整幅画分为两半,新约和旧约的寓言信息并列在两面。左侧是旧约圣经的神圣不可侵犯,而右侧则有了回转,人有了有限的主导权。左面的西奈山上,摩西接受了十诫,但人未能遵守和上帝之间的履约,亚当和夏娃获得原罪,并由此注定要走向死亡,画面以躺在墓中的骨架做隐喻。画面右侧则是人类的救赎。玛丽在对面的山头上接受了神的恩典,基督由圣女,即处女出身,基督替人受难,被送上了十字架。信徒指着十字架,向人指点迷津,成为基督的羔羊才是人类的去处,人类因为基督受难而得到宽恕。所以,整幅作品左边的主题是旧约的罪和罚,人类最终的命运是走向死亡。右边则是完全相反的主题,基督从坟墓中复活的凯旋,则是人得到宽限。
      荷尔拜因为何做这幅画,其动机无法知晓,也无资料可查。但这幅作品传达出的却是对于路德宗教改革的某种认可。尽管伊拉斯谟大力嘲笑和讽刺教皇和教士们,但是当宗教革命动摇教皇的统治时,伊拉斯谟却站在教皇一边,这也许是伊拉斯谟和荷尔拜因交恶的原因吧,即宗教信仰的不同。但尽管荷尔拜因在这幅画中暗示出对新约的接受,就像一个追随路德新教的信徒一样,但宗教改革中的圣像破坏运动,对荷尔拜因来说,却是一场灾难。事实难说,人情难料,生在一个宗教急剧变革期,无论是对于荷尔拜因、伊拉斯谟、马丁・路德,还是其他每一位人来说,都是艰难抉择。
      除了宗教,另一个常被人忽略的就是荷尔拜因对于死亡的描述。死亡应该是荷尔拜因时代艺术家们的一个重要主题,其原因是个时代相当高的自然死亡率。14世纪在欧洲是多灾多难的时期。,先于1347年在意大利北部和普罗旺斯地区流行的黑死病,在1 0多年的时间里后已传染至法国、葡萄牙和英格兰,后又波及德国,并经北方回到俄罗斯。在这场大瘟疫中,欧洲三分之一的人死亡。同时期又发生的“英法百年”战争,以及风起云涌的宗教革命,这一切使得深处灾难之中的人们深深的感到生命渺茫,而人生难测,脆弱的生命随时都可能熄灭。
      荷尔拜因对于死亡的描述,有两幅重要的油画作品,而其在绘画形式的表达,完全有别于其他艺术家,成为绘画史上的经典。其中创作于1533年的《大使们》像,看上去好像亦属于肖像画范畴,但事实并非完全如此。这幅画的特别之处是它在所画的大使们正面像的前下方,有一片模糊的光影,好像一个调色板一样的东西。但详细端详之后,你会发现这是一个按比例尺寸画上去的一个变形骷髅,它象征着死亡。尽管在文艺复兴时期,变形作为绘画的一种手段时有出现,但是在一个绘画以模仿为主的时代,在一个以透视来处理画面的时代。在同一幅画面上出现两个画面,的确少见,更何况这个变形的画面是骷髅,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生死世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画面产生,或者说荷尔拜因为什么会运用这种强烈的对比画面呢?
      同样,荷尔拜因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象征的画面,若要探讨这幅作品的寓意,我们只能试着去推测。一般来说,肖像画只注重人物面部神态,但这张肖像却增加了一个很重要的背景,这就是两位主人公背靠的桌子。所以,桌子是解开这张画的一把钥匙,而桌上摆放的物件无疑是钥匙上的锯齿,对应着锁芯的每一个关键点。而所有的关键点中的关键就在于桌上地球仪、轮船模型以 及桌下的书籍。如果针对于这些物件展开,问题开始变得简单。地球仪无疑是对宇宙世界的思考,轮船则是人类在世界中的实践,书籍当然是真理的化身了。但是人类无论怎么做,但始终是无法解决那个突出起来的“死”。的确,死亡会随时降临在人类头上,这是人类最大的敌人。无论何种解释,对于艺术作品来说,只能成为其众多解释中的一种。在另一张《墓中的基督》中,我们还可以得到另一种死亡的讯息。
      《墓中的基督》首先在构图上极不寻常,作品长200厘米,但宽度只是长度的1/6,在这个狭长的空间,即棺材中,躺着一具干瘪的肉身(基督)。仔细观看这张作品,有三个明显的特征:第一,面貌狰狞,但下颌却像一个勃起的生殖器。第二:身体上凸起的肚脐和下身的生殖器。第三:微圈的手指和伸出的中指。这里面有太多的寓意和象征,传达出各种信恩。从面目表情来看,基督处于将死未死之间,有一种挣扎的和痛苦的表情流露出来。然而,对于上十字架的基督来说,这种表情是不会出现的。基督上十字架是为人类赎罪,所以是以一种大无畏,至少是镇静的心态面对死亡。身体凸起的肚脐,则意味着与生命的连接,这是一个人该具有的东西。下身的生殖器则用覆盖在上面的隆起的布来暗示,任由观者来判断大小。对人类来说,生命的降临,肉身的成长,这与肚脐和生殖器的功能是紧密连接在一起的,而这两部分也真正体现着人的肉身的存在。伸出的中指,这是个淫秽的标志,但荷尔拜因是在侮辱基督吗?显然这是不可能的。详解西方文化,手指则有着具体的含义:比如拇指是感恩、食指是达到的光明、小手指是建议、中指则是检测。那么,基督的这只手在检测什么呢?这是一个谜。但这个谜与人有关,也就是说,所有的寓言都指向这个肉身,他不是基督,而是一个人。
      1543年,他正在为享利八世画另一幅肖像时,由于感染瘟疫在伦敦去世,年仅48岁,他是在10月7日写下的遗嘱,在遗嘱的11月29日附件上注明他“最近已经逝世”。也许是为了弥补失去的惋惜,也许是对于其绘画价值的认识,也许是出于自己喜欢,但不管什么原因,荷尔拜因去世后,巴塞尔出版商,聪明而有学识的巴西利厄斯・阿默巴赫(Basilius Amerbach)的开始收藏荷尔拜因的作品。他大量收藏其第一次画风转变时的作品,这应该是巴塞尔历史上最早的收藏家了。阿默巴赫去世后,巴塞尔大学收购了这批作品。现在,在巴塞尔大学创建的巴塞尔美术馆中,保存着全世界做完整的荷尔拜因的作品。
      1997年,活跃于巴塞尔的世界著名雕塑家简・汤格利(JeanTinguely)在巴塞尔历史城区Spalenvorstadt,利用位于剧场前的舞台设备而建造了一个具有趣味性的的文艺复兴式喷泉,因喷泉的柱子上绘有一个跳舞的农民――其来源于荷尔拜因的一幅画,因此被称为荷尔拜因喷泉。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很多大画家都擅长画人物肖像,但终生从事肖像画创作,成就盖世者唯有荷尔拜因,也因此被誉为“完美的荷尔拜因”,他的创作及其成就已成绘画史上的一页。他的晚年是在英国度过的,在艺术上没有留下继承者。至今,德国、英国、瑞士3个国家都把这位500年前的大师作为本国的画家,因为德国是荷尔拜因的出生地,他在瑞士巴塞尔成名,许多杰作又完成于英国。

    相关热词搜索: 肖像 大师 文艺复兴时期 荷尔拜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