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专业文献 > 正文

    当前国防经济学需要研究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

    时间:2022-06-07 10:44:5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当前国防经济学需要研究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我们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 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以更强大的能力、更可靠的手段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应当围绕新时代强军目标,加大国防重大战略问题研究。国防经济学是研究战争与经济、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相互关系,以及在国防领域优化资源配置的科学, 在国防重大战略研究方面更应当有所作为。根据新时代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目标任务,结合我国国防经济建设实际,尤其应当对以下重大问题作深入研究。

      一、关于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经济和科技支撑问题

      新时代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战略目标是,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全面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 器装备现代化,力 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是需要大量投入的,军费投入到底多大规模为好? 少了不能满足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多了又会挤占其他领域开支,影响经济建设发展,这就需要根据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具体情况,深入研究国防投入的规模和结构,研究国防投入的绝对规模、相对规模和投向投量结构。随着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新技术物化到武器装备后,促使军队建设向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这就使国防投入的构成发生重大变化,在国防投入总量中如何使装备科研、训练维持、人员生活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武器装备中如何保持科研生产、装备采购和维修保障的比例,以及如何保持合理的陆军、海军、空军、战略火箭军等比例结构,都需要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建设世界一流军队需要大量的经费和物资支撑,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钱不能买到战争所需的所有东西,最 高端的装备是买不来的。要把科技创新放到突出位置,强化科技支撑问题研究。我们知道,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必须需要有一流的武器装备,一流的武器装备要有一流的国防科技工业生产体系和自主创新能力。目前制约人民军队武器装备发展的“瓶 颈”,包 括关键材料、元 器件、零部件、工业软件、发动机等领域,如何突破这些“瓶颈”束缚,需要全面提升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始创新、自主创新能力,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关键在人、在人才。要有一流的科技人才队伍,需要营造能够培育、吸引、保留和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创新作用的环境,构建有利于激发科技人才发挥作用的动力机制,对于这些重大问题都是国防经济学需要研究和回答的问题。

      二、关于国防需求与国防供给的平衡问题

      国防需求与国防供给是国防经济领域的两个基本范畴,是国防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现代国防经济学理论,应当弄清国防需求和国防供给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充分认识国防经济的基本矛盾运动和表现方式。国防需求是指国防和军队建设对武器装备等军用品的需求。国防供给是指军品生产者向军队提供的各种军事用品,主要包括武器装备、物资、工程和服务。随着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武器装备加速更新换代,军队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国防建设对各种资源的需求呈不断增长趋势,国防建设需求增加与国防投入不足的矛盾是始终存在的,如何有效缓解国防建设需求增长和国防供给不足的矛盾,保持需求总量与供给总量、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的相对平衡,是国防经济学需要研究和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随着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代,一方面,国防和军队建设需求增长较快,武器装备采购、国防科研投入、国防工程建设等各方面都需要钱,国防供给增长仍然赶不上国防需求的增长;另一方面,从当前国防和军队建设实际情况看,新时代国防经济运行效率不够理想,一些领域国防预算编制不够科学、执行率不够高,一些单位有相当一部分经费支出没有能够按照预算执行,一些单位的资产支撑利用效率也不够高。对于这些国防经济实践中发生的现实问题,应当通过调查研究,深入分析论证,真正把国防经济和军队经济运行基本情况搞清楚, 把现阶段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搞清楚,把深层原因搞清楚,并提出相应的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办法。

      三、关于战斗力生成和国防投入的全过程链路问题

      国防投入的根本目的是生成战斗力。从国防投入到战斗力生成之间涉及需求、规划、计划、项目、预算、执行、评估等诸多环节,如何保持各个运行环节的链路畅通, 提高运行质量,降低运行成本,是国防经济学应当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应当深入研究如何借鉴世界主要国家的普遍做法,结合我国国情军情,健全完善国防预算与战略规划有机结合的制度安排,通过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对战略规划和国防预算管理中的权力边界进行划定、权力运行进行规范,使国防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研究如何建立健全以战斗力生成为导向的需求、规划、项目、预算、执行、评估于一体的工作链路,按照“军事战略———安全需求———能力需求———规划计划———建设项目———预算安排”的工作思路,统筹安排军队建设任务和重大项目,纵向要减少各个运行环节的阻力,提高国防经济运行效率;横向要防止各军种、各领域重复建设、分散建设,能够最有效地将经费转化为战斗力。

      四、关于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强化统一领导、顶层设计、改革创新和重大项目落实,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如何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已经引起管理层和国防经济学者的高度关注,并且有了相应的研究成果。有专家学者提出,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应当立足于国家层面战略目标的统一性、战略任务的联动性、战略力量的协同性、战略资源的通用性,通过军民战略一体筹划、一体推进、一体实施,实现战略布局一体融合、战略力量一体运用、战略资源一体整合,这些成果为后续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于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是一个重大课题,也是一个时代课题。应当把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理论内涵,战略体系构建与战略能力生成的相互关系,制约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生成的主要矛盾问题,以及形成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支撑条件和运行机制等一系列问题搞清楚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应对大国战略竞争具有特别重要意义,应当根据国际战略形势、强军目标、使命任务等情况,结合基础设施建设、先进制造业、科技协同创新、战略新兴产业等领域的具体情况,作深入细致的研究。

      五、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按比例协调发展问题

      从理论视角分析,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客观上有一个最佳的比例关系,使两者之间按比例发展,就是保持协调、平衡、兼容发展问题。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能够根据国家整体利益、国家安全环境和军事战略方针的变化,在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目标的战略途径、战略重点、战略步骤等方面保持协调一致. 这是国防经济学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如何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同的历史阶段,在战略层面曾经有过不同的认识和应对方法,应当说有经验也有教训。对于这个问题,应当遵循国防经济运行规律,借鉴世界主要国家的普遍做法,结合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情况,深入研究以下问题:一是根据不同时期国家安全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提出能够用多少资源用于国防领域,研究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建立国防费投入与国家安全需要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机制。研究建立相应的指标测度,比如,国防投入占 GDP 的比例,这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常用的一个评价指标。这个指标反映一个国家国防投入的相对水平,反映国家在处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时的基本态度。二是研究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路径方式,是保持相对独立还是兼容发展。这就需要研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范围内有哪些内容可以兼容发展,有哪些资源可以统筹利用,对于一些具有共性的重大工程项目可以考虑兼容发展,包括在经济重大工程建设中贯彻国防需求,在国防重大工程建设中合理兼顾民用需要,对一些具有军民两用属性的工程, 通过国家层面的战略筹划和顶层设计,可以考虑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统筹布局。对于经济和国防领域存量资源的统筹利用,这方面的空间会更大,以前经济和国防两大领域是自成体系相对独立和分离的,各自掌握的资源不能共用共享。统筹利用军地资源,就是要打破体系之间的壁垒,使经济和国防两大体系内机场、港口、码头、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防重点实验室、空域、海域等实现统筹利用和共享,有利于提高全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

      六、关于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问题

      国防科技工业作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是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的脊梁。一流军队极为重要。新中国国成立以来,国防科技工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涵盖核、航天、航空、电子、兵器、船舶门类齐全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为我国武器装备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由于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体系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当时国际环境和体制机制比较强调自成体系、独立运行、纵向配套。随着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进入市场经济,国防科技工业生产出现了一些与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特别是如何有效利用民口优势企业的技术力量,仍然不够理想,基于社会化的横向大协作体系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特别是需要深入研究以下问题,一是研究国防科技工业生产如何有效贯彻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创新驱动、自主可控的方针,能够为武装力量提供性能先进、质量可靠、配套完善、便于操作的体系化的武器装备;二是研究如何坚持国家主导、分工协作、专业配套、开放融合的战略导向,建立健全充满生机活力的国防科技工业生产体系;三是研究如何增强国防工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韧性,推进军工产业强链延链补链,确保国防科技工业供应链产业链安全;四是研究如何打造国防科技工业生态圈,形成总体、分系统、零部件、材料分工有序的军民一体化的生态体系;五是研究如何真正瞄准各方面反映强烈的矛盾和问题,提出坚决拆壁垒、破坚冰、去门槛的思路办法,破除制度藩篱和利益羁绊,营造公平竞争的政策制度环境。

      七、关于军事建设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布局有机结合问题

      «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促进军事建设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布局有机结合,更好服务国家安全发展战略需要。按照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部署安排,处理好军事建设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布局是一个重大问题。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逐步落实到位,军事建设布局也作了相应调整。依据不同方向安全需求和作战任务,调整军队规模比例,重塑军事力量体系,优化军兵种、战区结构布局。军队编成中扩大士官和文职人员编配范围,压减各级机关编制,减少各级机关内设机构、领导层级和人员,精简文艺体育新闻出版、服务保障和院校、医疗、仓库、科研院所等机构和人员。团级以上机关人员减少约四分之一,非战斗单位人员压减近一半。大幅压减陆军现役员额,保持空军现役员额稳定,适度增加海军、火箭军现役员额,优化各军兵种内部力量结构。优化调整作战力量部署,形成与维护新时代国家安全需要相适应的战略布局。军事建设布局与经济发展布局是密切相关的。军事建设布局要考虑军队使命任务,但军事的基础在经济, 必须依托经济社会所提供的物质和技术支撑条件。这就需要统筹考虑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入研究军事建设布局和经济发展布局的关联度,特别是国家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为重点,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加快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梯队。在中西部有条件的地区,以中心城市为引领,提升城市群功能,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区域。在国家统筹安排这些重点区域经济建设中如何贯彻国防需求,在军事建设布局中如何合理兼顾民用需求,实现军事布局和经济发展布局的有机结合。需要深入研究统筹军事建设布局和经济发展布局的基本要求、特点规律和机制办法。

      八、关于深化军民科技协同创新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我国应对大国竞争,提升科技原始创新、自主创新能力极为重要。要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应当统筹军地创新资源和创新力量,把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放到突出位置。这些年,我们在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有一些深层次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军民科技力量自成体系、相对分离、创新主体战略协同不够、创新资源共用共享不足,等等。如何深化军民科技协同创新,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很多,比如,如何建立军事需求牵引和技术创新供给推动对接机制,如何统筹军队、军工、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等各方创新力量体系;如何构建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的生态体系,确定创新各方的职能定位;如何实现军地科研机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数据共享,建立重大项目联合攻关机制;如何完善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中的责、权、利机制;如何安排好 “军令状”“揭榜挂帅”相关政策制度落实问题;如何改革科研经费管理,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如何加快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环境和评价体系;等等。对于这些问题,都需要作深入的研究。

      九、关于新兴领域军民统筹发展问题

      新兴领域是大国战略竞争的重点领域,加强海洋、空天、网络空间、生物、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领域军民统筹发展,在谋取大国战略竞争优势、抢占战略制高点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应当综合考虑国防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有利于促进供给侧结构改革,有利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有利于新质新域战斗力生成的总体要求,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军事需求与经济需求的融合,统筹考虑新兴产业经济价值和军事应用价值。加大对空间、海洋、新能源、信息网络、新材料、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领域筹划安排。深入研究如何加强太空、网络空间、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智能制造、现代物流等军民两用产业快速发展,如何加快生物安全、网信、无人技术、海洋等领域融合发展力度,如何加速推进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研究如何形成多维一体、协同推进、跨越发展的融合布局,全面提升重大新兴领域安全防卫能力。

      十、关于军地科研成果双向转化应用问题

      军地先进技术和科技成果双向转化应用,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军事科技成果向民用领域的转化效率和民口先进技术向军事领域转化的效率都不够理想,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要深入研究国防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机制办法,我国目前有国防专利几万项,转化的路径还不够通畅,转化的制度规则也不够完善,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应当深入研究国防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具体措施,着力解决转移转化过程中的产权界定、解密脱密、转化方式、收益分配等问题,充分释放国防专利的科技能量,为经济社会建设服务。例如,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陈薇院士团队研发的新冠疫苗转让经济社会后,就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要深入研究如何将民口先进技术引入国防领域。 以前有一种观点,高新技术往往首先产生于军事领域,然后向民用转移。现在科技创新规律发生了一些新的重要变化。民用领域有一些高新技术常常处于领先地位,将民口的先进技术特别是从0到1的技术应用到军事领域, 对于提高武器装备质量具有革命性意义。应当深入研究将民口先进技术引入国防和军队领域的路径和具体办法。

      十一、关于国防经费绩效管理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军队要把钱和物管好用好,提高军事经济效益,重点是预算管理和审计制度改革。坚持需求牵引规划、规划主导资源配置,把军费投向投量搞得更加科学,千万不能让国家投入的钱打了水漂。当前,我军规划计划对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正逐步增强,但还不够全面, 军费投向投量有时还不够精准,军费开支使用强调合规贯彻比较好,注重军费绩效关注不够,现有监督管理机制也难以对军费运行绩效情况进行监督,有些军费投入与战斗力生成没有形成正相关效应。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和影响着实现党在新时代强军目标的进程和效果。坚持军费预算绩效管理,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如同无形的手,能够把军事经济的各个层次、各个要素、各个环节牵引到追求强军目标、促进战斗力生成的轨道上来。只有真正建立军费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才能确保资源向体系作战能力生成的军事信息系统、信息化武器装备、新质新域战斗力、信息化支撑环境建设倾斜,加速推动经济力向战斗力转化, 为实现强军目标提供有效的财力支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深入研究如何构建具有我军特色的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督、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运用的军费预算绩效管理模式,着力提高军费使用绩效,全面提高军费绩效管理水平和实施效果,为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提供强大的财力保障。

      十二、关于装备、物资、工程和服务采购问题

      军事采购是国防经济运行的重要环节,经费转化为装备和物资离不开采购环节。深入研究如何以较低的成本采购到足以提升军队战斗力水平的武器装备和物资,是一个重大现实问题。我国«国防法» 明确规定:国家依法实行军事采购制度,保障武装力量所需武器装备和物资、工程、服务的采购供应. 要推进国防科研生产和军事采购活动公平竞争。贯彻落实国防法有关条款要求,需要弄清军品采购市场特点规律,把握需求主体单一性和市场供应多元性、采购价格由市场竞争加谈判决定,以及军品采购交易过程还不能做到完全公开透明等特点。根据军品市场、军品采购特点,应当深入研究武器装备和其他军用品的采办机制和方式,包括军品采购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军品采购程序、采购方式、采购合同管理;研究制订完善军品采购法规规章和细则;研究装备价格生成机制,如何降低采购成本,以较低的采购费用获得精良、优质装备和各种物资;研究装备发展规划、计划、项目和预算一体化,以及装备研制、生产、采购、维修全寿命管理等内容。

      十三、关于国防人力经济问题

      人力资源是战斗力生成的第一资源, 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最重要的战略资源。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新要求,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关键在人、在高质量军事人才。要深入研究国防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国防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国防人力资源在国防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机制,国防人力资源的获取方式,国防人力的培训,国防人力的待遇,国防人力的周转和优化配置,国防人力的开发利用等内容.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特别是要研究以军官职业化为牵引的人力资源政策制度,以充分发挥军队人力资源在国防实力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按照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充分考虑军事人力资源不同类别人员的特点,将政策制度设计纳入国家政策制度创新体系。要研究能够吸引、留住、用好人才的政策机制,研究如何完善与军队职能任务需要和国家政策制度创新相适应的军事人力资源政策制度,研究如何在国家层面统筹经济社会领域和军事领域人力资源的相关政策制度,为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十四、关于退役军人安置和就业问题

      «国防法»第六十四条明确规定:国家建立退役军人保障制度,妥善安置退役军人,维护退役军人的合法权益。我国退役军人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数量规模大约有5700万,涉及退休、转业、复员、退伍多个类别。退役军人在部队受党的教育和严格的军事训练,为维护国家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发挥好退役军人这个群体在维护国家安全 和经济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意义十分重大。应当根据不同类别退役人员的特点,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制度和规则,制定政策时应当充分考虑给予相应的优待和补偿. 为什么要强调妥善安置退役军人,这跟军队和军人的职业特点是密切相关的。应当深入研究军人的职业特点,军人跟其他职业相比,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劳动时间长。按照军队的条令、条例和有关规定,军人要担负一定量的常规任务,如早操、点名、查铺查哨、值班、例会等,还要担负一些临时勤务,劳动时间比较长. 特别是师以下部队的营以下基层人员的工作时间更长。二是劳动强度大。军人不论是平时军事训练、演习,还是执行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其劳动强度和体力消耗都比较大。三是劳动条件艰苦。全军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军人在高原、戈壁、沙漠、海岛等地区工作, 劳动环境恶劣,条件艰苦。四是劳动风险性大。军人劳动具有流血牺牲等风险,伤残和非正常死亡概率高于其他职业。综合考虑上述因素,研究退役军人安置、就业创业,应当充分考虑军人从军的机会成本,对他们在部队的付出和奉献作相应的经济补偿。

      十五、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军事物流体系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确立现代后勤就是军民融合后勤的理念,坚决破除自成体系、自我保障的传统思维,依托国家主渠道、借力地方政府、融合社会力量,打造一批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工程,努力构建现代化军事后勤军民融合体系;要瞄准短板弱项,主动利用现代物流网络等布局完善、通达全国的空间优势,成体系推进后勤军民融合发展。目前,我军把构建现代军事物流体系,作为全面推进现代后勤转型的关键抓手和战略举措。应当看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现代物流业发展迅速,运用先进的物流理念、技术和手段,依托国家和社会物流体系和保障资源,建立相应的对接机制办法,逐步建成集采购、仓储、运输、配送于一体的现代军事物流体系,实现军地衔接、平战结合的供应商直达配送,是现代后勤保障的大趋势。应当深入研究如何构建军事物资保障需求和经济社会物流体系有效供给的对接机制;研究物流设施、物流园区和大型运输工具如何贯彻国防要求,为军事应用预留接口,真正贯通军地物资供应保障各个环节的链路;研究如何构建平战结合、高效快捷、内外联通、产业联动、智慧绿色的现代物流体系,按照应急应战要求构建从厂家到部队用户的供应链。

      十六、关于构建国防和军队资产管理体系问题

      国防资产是战斗力生成的物质基础。«国防法»明确规定,国家根据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需要,确定国防资产的规模、结构和布局,调整和处置国防资产。国防资产的管理机构和占有、使用单位,应当依法管理国防资产,充分发挥国防资产的效能。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应当研究如何合理有效地配置国防资产,包括国防工业、国防科技、国防工程、军事交通运输设施、战略物资储备基地等在不同空间位置的布局安排等;研究怎样使国防资源配置有利于保障战争需要,有利于防御敌人的破坏,有利于由平时状态迅速转入战时轨道。加强国防资产管理要重点研究军队资产管理问题。军队资产是指由军队依法占有、使用、管理的货币资金、武器装备、房地产、设施设备、物资器材、科 研成果和其他财产及权利。军队资产实质上是军费转化的物质形态, 是军队建设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保障战斗力生成的基本要素。军队资产管理是通过对军队资产进行产权界定、产权纠纷调处、产权登记、资产评估、资产流失查处、资产清查登记、清产核资、实物资产计价核算, 对军队资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等行为进行规范和监督的活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为了保障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划拨和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财力, 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军队资产。如何管好用好军队资产,运用先进的理论和方法,科学合理配置军队资产,全面提高军队资产的管理效益,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课题。对此,我们必须把军队资产管理创新放到突出位置。应当深入研究如何以军事需求牵引各项建设,以规划计划和标准实力主导资产配置,以科学管理提高质量效益;研究如何统筹跨军地、跨领域、跨部门资产调剂利用;研究如何通过健全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法规,创新方法手段,搭建经济技术平台,实现增量资产优化配置,存量资产统一调配,重大项目建设资产实时管控,努力形成运转高效、关系顺畅、质量效益较高的军队资产配置格局。对军队交由中国融通集团管理的部分富余资产,应当根据资产类别,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部分可仍然用于服务军队备战打仗,为战斗力生成作支撑; 一部分可用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造福人民,充分发挥资产的增值保值作用。

      十七、关于优化国防科技工业布局问题

      国民经济社会发展 “十 四五规划”提出,优化国防科技工业布局,加快标准化通用化进程.这是国防经济领域应当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国防科技工业布局,涉及区域布局、产业布局、结构布局、所有制布局和生产能力布局。应当按照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要求,聚力国防科技自主创新、原始创新,加速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发展,加速武器装备升级换代和智能化武器装备发展的要求,深入研究国防科技创新能力布局的思路办法。要研究维护国防科技工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要求,提出产业链布局和强链延链补链的办法。要深入研究国防工业的所有制布局。我国由计划经济进入市场经济体系后,军工集团发生了很大变化。军工集团体系内部基本分成了两大部分,一部分从事军品生产,另一部分从事民品生产;而在经济社会领域,一些优质民口企业的技术和产品也进入了国防领域,因而为国防领域提供军品的企业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应当面对现实,研究武器装备生产的所有制结构问题,研究如何构建军工企业、民口国企和民营企业组成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国防科技工业生产体系。要深入研究国防科技工业的构成、生产特点、成本收益、体制机制、能力结构,以及发展模式、军民结合、军转民、民参军等内容。研究如何通过构建适合国情军情的国防科技工业特点的体制机制和运作方式,增强国防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十八、关于加强应急应战国防动员问题

      随着军队改革和国防动员改革的逐步落实到位,国防动员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需要深入研究以下问题:一是应急应战动员的战略统筹问题。主要在新国防动员体制下国防动员机构、应急管理机构、军队相关机构怎样有机衔接,如何在战略层面建立统筹协调机制,比如,战区内国防动员需求应当由谁来统,战区范围内动员供给由谁来统筹,以及供需怎样对接,需要作深入研究。二是国防动员需求和国防动员供给能力的对接机制问题。军队和政府在各自的体系内大都是条块化垂直管理的,按照行政管理系统一条线工作,纵向管理链路较为顺畅,而军事需求系统和国防动员系统的对接是军民之间的横向连接。军队受领重大军事行动任务后,要能够紧急调动经济社会各方资源,能够链接经济社会多方资源,能够体现出需要多层网络化精准对接的要求。军队改革后,军队确立了军委管总、战 区主战、军 种主建的分工,构建了军委、战区、部队作战指挥体系, 以及军委、军种、部队领导管理体系,实了“建”和“战”的适度分离。战区主战,在战区层面建立统一联合作战指挥机构,使得战区专思主营作战。目前,战区国防动员领导指挥架构虽已建立,但需求提报、潜力对接、军地协调、任务落实、指挥协同等运行机制还不够顺畅,需要研究国防动员需求和供给对接机制办法。三是研究应急应战专业保障力量军地统筹和对接问题。由于现代战争和军事行动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和高技术性,要求在平时就要做好相应准备,在经济社会领域平时就应当组建战略投送力量、医疗救援力量、抢修抢建力量、军需能源力量、物资保障力量等专业保障队伍,而且这些专业保障队伍建设,要与军队体系内的专业保障力量能够相衔接、相配套.现在的难点是军地之间专业保障力量建设谁来统筹,军地之间应当怎样衔接和分工,区域内专业保障力量建成后按什么样的方式运行,哪些专业保障力量划归联勤保障中心,哪些专业保障应当划归战区军种建制保障力量,目前还不够明确清晰。对于这些问题都需要作深入细致的研究。

      十九、关于战略物资储备问题

      战略物资储备制度是做好应急应战经济准备的重要支撑。健全战略物资储备,定期更换,能够有效保障战时的需要。需要研究如何保持适度的储备规模? 能够较好解决储备多了浪费、储备少了不够用的问题.研究怎样解决战略物资储备定期轮换机制,保持储备物资按周期适当地周转? 应当研究如何按照军民联储、平战结合的原则,探索建立军地联储的路子,完善军队物资依托企业代储与合同储备管理模式, 扩大军民通用性强、市场化程度高的战备物资非实物储备比重,采取企业代储、合同储备、生产能力储备和“以厂代储”等形式, 逐步减少军队的通用物资实物储备。研究如何盘活军地储备资源,充分利用地方物流企业和物资储备力量,缓解军事斗争物资储备系统面临的扩容压力,将非核心储备业务外包给地方企业,健全物流企业平时向战时的转换机制,提升保障军事斗争准备的核心能力。

      二十、关于国际军品贸易问题

      国际军品贸易是军品采购在国际领域的延伸,主要研究军品贸易对国际安全和经济的影响、军品贸易的经济动因、军品贸易同地区冲突之间的关系、军品贸易与外交政策作用之间的关系、军品贸易与战斗力增长之间的关系、军品贸易的限制政策和监控、军品贸易的发展趋势等内容。国际军品贸易是国际商品贸易活动重要而特殊的组成部分。对相关国家、地区及世界和平与稳定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和作用。对于一个国家而言,适度开展国际军品进出口贸易,不仅有利于增加本国的外汇收入、保存和发展军工生产能力、增加就业机会、引进先进的军工生产技术、提高军队装备和战斗力水平,而且在调整多边关系、改善战略态势、维持战略力量平衡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开展国际军品贸易成为世界各国进行经济、政治、军事和外交拓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国际军品贸易问题也成为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持续不断关注的热点。对于我国而言,尤其应当研究以下问题:一是军品贸易的规模和结构问题。我国军品贸易额与美国、俄罗斯等国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与大国地位不相适应,怎样适度增加军品贸易的规模,军品出口以什么品种为主,这些都是应当研究的领域。二是研究军品贸易对装备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影响,弄清军品贸易对于提升国防科技工业生产能力和经济社会的贡献度。三是研究军品贸易与外交政策的关系。从一定意义讲,武 器销售是外交政策的重要方面。通常军品供给国可以有效地利用武器出口影响军品接受国的外交政策,从而使得国际军贸在调整多边关系、平衡地缘政治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当重视研究不同时期军品贸易对外交政策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办法。

     

    相关热词搜索: 国防经济学 重点 热点 难点 问题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