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专业文献 > 正文

    深化高校辅导员政策发展的规律性认识

    时间:2023-07-01 15:06:4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深化高校辅导员政策发展的规律性认识

      人才是立国之本,也是立党之本。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非常重视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并以教育方针规定了一定时期教育工作的总方向。以下是达达文档网分享的内容,欢迎阅读与借鉴。

      政策是国家、政党或者其他管理机构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实现一定目标所制定的具体行动纲领、方针和准则。发展史的本质是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思想和制度等方面的考察和分析,来深入理解和掌握其发展的内在动力和规律,为今后的发展提供经验和启示。高校辅导员政策发展史是高校辅导员政策从产生到发展、演变、完善的历史过程,包括政策的起源、发展、完善和调整等,其本质是党和国家、教育部门和高校为适应和引领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调整辅导员政策的过程,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演变和发展,体现了高校教育理念和服务目标的发展变化,见证了高校管理制度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变迁和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辅导员政策也会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不断调整变化,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高校辅导员政策发展史研究为此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一、辅导员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高校人才培养的特色和传统

      人才是立国之本,也是立党之本。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非常重视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并以教育方针规定了一定时期教育工作的总方向。辅导员制度作为中国共产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制度,其形成和发展既体现了我国高校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体现出自身的规律和特色,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队伍支撑、强化了制度保障。中国共产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随着革命、建设、改革的发展不断调整,历经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培养具有坚定政治信仰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培养又红又专、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等四个时期。高校辅导员制度在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人才培养中得以丰富和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高校人才培养的特色和传统。

      (一)政治指导员制度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培养具有坚定政治信仰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奠定了重要基础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人才培养定位于服务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的需要,从提高民众觉悟、传播先进思想到有计划地培养和训练大批能够管理军事、政治、经济、党务、文化教育等工作的人才,并在不同的根据地区域实行不同的文教政策和人才培养策略,为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及人民解放提供人才保障。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高校政治辅导员制度的萌芽阶段。这一时期,党在高校的主要任务是传播马克思主义,培养一批具有共产主义信仰、坚定的阶级立场,愿意为人民服务并不怕牺牲的党政军干部,号召广大青年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第三大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首先是学一个政治方向。”这里的政治方向既包括反帝反封建,也包括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深刻反映了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思考。中国共产党于1924年在黄埔军校建立并实施的“政治指导员制度”,被视为高校辅导员制度的萌芽。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于1924年合作创办了黄埔军校。周恩来担任军校政治部主任后,创造性地开展了思想政治工作,制定了《本校政治部政治指导员条例》《国民革命军党代表条例》等制度,并且在政治部下设总务、宣传、党务三科,党务科配备政治指导员若干名,其主要职责是给黄埔军校的学员讲授政治理论课,加强对学生的政治训练。

      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后,1927年8月,南昌起义爆发。中国共产党前敌委员会在起义部队中建立了党组织,并在各军、师设党代表,在政治部、团、营、连设政治指导员。1927年9月,毛泽东通过“三湾改编”对这一制度作了进一步创新,创造性地提出“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确立了在连以上部队设立党代表的举措。1929年,中国工农红军按照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精神,将各级党代表统一改称政治委员,后来营、连政治委员分别改称为政治教导员和政治指导员。1930年12月,党中央制定了《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暂行条例草案》,对政治指导员的地位、工作内容等进行详细规定,指出“连的政治指导员是红色战斗员,政治教育指导员,须担任政治教育完全的责任”,明确要求政治指导员不仅要有丰富的军事知识,还要具备政治教育的业务能力。1931年,政治委员改为政治指导员,其职责在于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党开展广泛的思想政治教育奠定基础。

      基于长期的革命战争经验,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到“政治指导员”在培养人才中的重要作用,将其运用到红军大学的教育管理中。无论是在革命根据地先后创办的苏维埃大学、中国工农红军大学、军政干部学校和军政干部训练班,还是在抗日根据地创办的包括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在内的多所院校,都通过设置政治指导员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在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为中国共产党培养了当时迫切需要的各类专业人才。这就是政治指导员制度,政治指导员全面负责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是学校领导对学员进行教学和思想教育工作的得力助手。

      政治指导员制度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培养具有坚定政治信仰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党在军队和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实基础,对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制度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培养又红又专、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提供了有力支撑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开始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着力以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方法培养具有高度文化水平的、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级的国家建设人才。为满足国家建设需要,充实大量技术人才参与新中国的工业建设和国防建设,推动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高校成为培养“又红又专”社会主义革命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正式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工作也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新阶段。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58年,在全面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工作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提出的首个教育方针,为中国共产党高校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1953年,清华大学创造性地建立了“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制度并获得高等教育部、中央人事部的批准。“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制度即挑选学习成绩优良、觉悟较高的党团员担任辅导员,一个肩膀挑政治工作、一个肩膀挑业务工作的制度。在党和国家的政策驱动以及清华大学的带动下,全国其他高校也陆续设立了政治辅导处,配备了一定数量的政治辅导员,一些学校还建立了具有高校特色的政治辅导员制度。

      以清华大学“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制度为代表的高校辅导员制度,使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了一支相对稳定的队伍,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也锻炼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高校辅导员制度对人才培养有两个重要促进作用,一是学生政治辅导员成长为“又红又专”的政治工作骨干。政治辅导员来源于高年级学生中学习成绩优秀和政治思想觉悟高的少数人,通过这种制度设计,可以引导其成长为思想政治工作人才。二是培养学生成为“又红又专”的新型人才。这一时期,清华大学坚持“又红又专”的方向,在“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制度的保障下,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工程技术人才。从清华的政治辅导员队伍中,走出了党和国家领导人,走出了各行各业的骨干。

      “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制度的成功实施引起了教育部及各高校的重视。1961年9月,教育部出台《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1964年6月,中共中央批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政治工作和建设政治工作机构试点问题的报告》。1965年,教育部出台《关于辅导员工作条例》,以法规形式对政治辅导员的地位、作用、职责等作了明确规定,标志着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已经确立。1966年至1978年间,受“文化大革命”的波及,新中国成立17年来积累的人才培养工作经验被全盘否定,辅导员制度因故中断,辅导员的工作成绩全盘被否,教训十分惨痛。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高校人才培养定位于“红”与“专”的总要求,围绕巩固新生政权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提出了政治和业务兼顾的质量要求。清华大学“双肩挑”政治辅导员的建立和探索促进了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确立。

      (三)高校辅导员制度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重要保证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大规模培养投身社会主义生产力大发展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大提高的各类人才,中国共产党把教育事业摆在了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提出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培养“四有”新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教育发展的深刻认识,不仅明确了社会主义国家人才培养的方向问题,同时也肯定了德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价值。

      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推进,在继承邓小平“四有”新人思想的基础上,江泽民提出了要努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世纪之交,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胡锦涛提出“让青年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并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对“四有”新人思想观点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新时期党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高校辅导员制度得以恢复,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成为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和完善的方向。改革开放初期(1978—1990年),高校辅导员制度得到恢复,重新以“兼职为主,专职为辅”的工作模式在高等学校设置政治辅导员。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1990—2002年),辅导员制度持续发展,开始了对政治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道路的探索。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历史阶段(2002—2012年),辅导员制度不断完善,队伍的专业化程度和职业化程度均有较大幅度提高。2004年10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党和国家历史上首个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下发的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件。《意见》将“高校政治辅导员”改称为“高校辅导员”,辅导员的职责范围扩大,由负责思想政治工作转变为负责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和学生发展指导。这一转变与高校人才培养、大学生的自身发展规律和现实需要相契合,辅导员制度的科学性显著提高。2005年1月颁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目标。2006年7月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对高校辅导员的职权职责、配备数量、选聘方式、发展方向、管理方式、考核办法作出详细规定,标志着比较系统和完备的中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已经基本建立。2012年2月颁发的《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试行)》将高校辅导员的考核与晋升、薪资与待遇、培训与发展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通过评价体系的鞭策推动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发展。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继续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同时,更突出“四有”新人的标准。辅导员制度为这一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障。辅导员队伍在一系列政策制度的指引下,不仅朝着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而且在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上的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获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重要保证。

      (四)高校辅导员制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制度保障

      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丰富了人才培养的深刻内涵和时代取向。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将“劳动教育”纳入学生培养目标之中。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首次明确提出教育要为党的治国理政服务的要求,并把人才培养与民族复兴紧密相连,也是首次将“德智体美劳”作为“身心发展”的完整概念加以表述。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强调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实行“五育”并举,培养时代新人,以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修改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确将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为国家法律规范。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不同于上述历史时期中关于人才培养的规定,更凸显了新时代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对人才德智体美劳的素质要求。

      新时代我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局势,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更为繁重,世界各国利益摩擦和矛盾冲突加剧。境外敌对势力加大对我国高校意识形态渗透力度,同我争夺阵地、争夺青年、争夺人心的斗争日趋激烈,鉴于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是要教育师生树立“四个自信”,完善思想政治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心聚力。2013年5月《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2017年)》、2014年3月《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2017年9月《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43号,以下简称《规定》)、2020年4月《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等文件陆续出台,高校辅导员制度基本成熟,逐步成为一套比较完整、系统的制度体系,并以明晰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职权职责、推动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专业化与职业化、完善辅导员的晋升机制与激励机制三个方面为重点,进一步创新发展。深化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应当明晰逻辑理路,引导辅导员做有思想的行动者、做关注实际问题的研究者,坚持世界眼光、中国情怀和时代特征的统一;把辛苦转化为成果,把经验上升为科学;不断激发队伍成长发展的内生动力。

      按照《规定》中所明确的高校辅导员主要工作职责,高校辅导员育人作用的发挥贯穿其工作的各环节,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管理、服务”三大职能展开,形成了思想引领育人、组织管理育人和咨询服务育人三大育人体系。其中,思想引领育人侧重提升政治素养、巩固思想观念、践行道德规范;组织管理育人通过党团建设使学生形成正确政治信仰,通过学风建设培育良好学习观念和习惯,通过日常事务管理使学生树立行为规则意识;咨询服务育人旨在开展身心健康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生命观,立足职业规划指导树立科学择业观,通过精准资助帮扶学生建立积极人生观,达到立志扶智。《规定》进一步凝练细化了辅导员的育人指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校辅导员工作多、散、杂的问题,聚合了各类工作的工作主旨,让工作更加有的放矢。同时,工作明确的指向性对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能力提出一定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出发,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凸显了对德智体美劳的素质要求,为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使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制度成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制度保障。

      二、辅导员制度符合思想引领、价值引导和全面发展的人才成长规律

      高校辅导员制度是集教育功能、管理功能和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制度,其根本目的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属性是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根本属性,政治引领是高校辅导员的最重要工作。高校辅导员只有聚焦其岗位政治属性,站在党和国家的立场上,才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时代要求,符合思想引领、价值引导和全面发展的人才成长规律。这是建立高校辅导员制度的逻辑起点,更是辅导员职业的根本要求。

      (一)辅导员制度符合思想引领的人才成长规律

      思想引领是以思想理论为基础,通过教育、宣传、引导等方式,对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文化观念等进行塑造和引导的过程。其实质是一种文化传承和价值观念引导的过程,包括价值观引领、文化传承引领、科学知识引领和精神追求引领等方面,旨在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从而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思想引领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基本能力,是推进党的建设过程中固本强基、铸魂补钙的基础性工作和灵魂工程。《规定》明确辅导员工作职责包括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等九个方面,尤其是要在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就是说,辅导员必须时刻关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价值观的树立、专业课知识的学习,以及生活实际问题、思想精神状态、心理问题、创业、就业、实践等,并能及时给予正确的意见和指导建议。辅导员应该引领学生坚定政治方向,与党和国家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引领学生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充满自信,从思想上、政治上、情感上认同当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建设成果。

      (二)辅导员制度符合价值引导的人才成长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价值引导通过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引导个人和组织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协同提升。其本质在于将正确的价值观念内化为行为准则,引导和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价值引导是实现个人和组织价值协同提升的关键途径,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当前,学生生活在多元化的意识形态背景下,多种价值观念交汇融合。在矛盾冲突面前,学生如果不善于选择,就会导致盲从,有时甚至会误入歧途。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坚守者,必须担负起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责任,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价值观教育,通过各种活动及途径让正确的、积极的价值理念内化于学生的思想、体现于外在行为。价值引领可以引导个人的人格建构方向,塑造并提升个性人格的价值功能。高校辅导员的价值引领,应该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和导向,有助于引领社会风尚、凝聚社会共识、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作为高等教育育人体系中的重要骨干力量,“政治首位”是辅导员岗位属性的必然要求。高校辅导员工作不只是事务管理或心理咨询,思想引导与价值塑造是首要的,这就必然要求在辅导员选拔中坚持政治首要标准。

      (三)辅导员制度符合全面发展的人才成长规律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指明了方向,辅导员工作的最终落脚点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目标。辅导员制度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制度,其目的是通过辅导员的指导和帮助,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发展和成长支持,培养其成为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辅导员制度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引领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可靠建设者和接班人,担负起立德树人的责任。辅导员制度符合全面发展的人才成长规律,具有以下四方面的具体内涵:一是提供全面的发展支持,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体魄、品德等多个方面得到全面提高,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二是通过了解学生个性和特长,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发现和培养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全面发展;三是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能力,帮助学生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面对未来的挑战;四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观念。

      三、辅导员政策发展史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的实践与理论建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一项科学的政策都必须应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进行检验,我国高校辅导员政策也不例外。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余年奋斗中,高校辅导员制度始终参与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制度在政治指导员制度、“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制度、政治辅导员制度,以及辅导员制度的探索、确立和发展中得以演变和深化,对此加以总结凝练形成了高校辅导员政策发展史。

      (一)辅导员政策发展史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的实践建构

      高校辅导员工作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具有时代性、高效性、政治性等特点。当前,我国高校不断强化实践工作的地位,推动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使理论必须符合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现状。辅导员政策发展史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的实践建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对辅导员制度认识的逐步深化和学生群体问题的凸显,社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要求成为一种必然,并已经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辅导员角色由单一变得多样。辅导员政策发展初期,辅导员仅是“政治领路人”。20世纪末以来,对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更加科学合理,辅导员不仅要做学生的“学业导师”“人生导师”,还要做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者和指导者,角色更加多样、身份更加明确、待遇大幅提高。随着实践的发展,我国高校辅导员政策有了很好的发展方向,为未来工作提供了明确指导。学科机制的介入是辅导员政策发展的新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辅导员工作的根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本质是做“人”的工作,“人”的工作又是一项极其复杂的事务。因此,辅导员工作理应成为一门科学,需要从全新的视野深化对辅导员工作本质、内容、方法、原理、主体、客体等内容的认识,而不是零敲碎打。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我国日益构建起了与辅导员工作特点相契合、偏向实务的学生教育与管理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允许辅导员岗位面向社会、面向学生招聘。同时,设立辅导员专项培养基金,用于辅导员队伍的表彰、培训、攻读学位、考察、课题研究等。高校可以充分运用这些有利资源,选拔优秀专职辅导员攻读辅导员工作相关专业的硕士或博士学位,适时开展辅导员培训活动,定期选派辅导员到校外学习、交流和考察,优化辅导员队伍结构,不断提升辅导员工作水平。

      以上分析对辅导员政策发展史研究有如下启示。一是要把握辅导员政策的演变和发展规律。深入探究辅导员政策从产生到发展、演变、完善的历史过程,掌握政策的制定背景、内容、执行效果等方面的历史演变,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把握辅导员政策的内涵和发展趋势。二是要探索辅导员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揭示不同时期、不同阶段辅导员工作的特点、方法和经验,探索辅导员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辅导员工作的本质和任务,为今后辅导员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三是要正视辅导员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和未来发展。深入分析当前辅导员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为今后辅导员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意见,推动辅导员队伍建设和辅导员工作的发展。四是要促进学术交流和学科发展。辅导员政策发展史的研究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及教育政策、教育管理、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有助于促进各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为学科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动力。

      (二)辅导员政策发展史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的理论建构

      辅导员政策发展史研究对理论创新具有重要促进作用。通过对辅导员政策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和总结,可以深入了解辅导员政策的特点、规律、趋势,从而为辅导员制度的理论创新提供参考和借鉴。首先,辅导员政策发展史研究可以促进辅导员理论的创新。辅导员政策发展史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辅导员工作的不同形态和特征,这些特征和形态为辅导员理论创新提供了实践基础和理论支撑。其次,辅导员政策发展史可以促进辅导员工作的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辅导员工作也在不断转变和发展。通过对辅导员政策发展史的回顾和总结,可以发现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辅导员工作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是不同的。这些挑战和机遇为辅导员工作的创新提供了实践基础和理论支撑。最后,辅导员政策发展史可以促进辅导员制度的创新。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辅导员制度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创新和改进。辅导员政策发展史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的理论建构,研究辅导员政策发展史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

      辅导员政策发展史是高等教育制度发展中的重要历程之一,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管理制度、办学理念、学生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演变和变革。辅导员政策的出现,是为了更好地管理、服务和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辅导员政策的发展为高校提供了完善的学生教育管理服务模式、人才培养模式。辅导员政策的历史演变,反映了高等教育对学生发展重视程度和不断适应社会变革需要的变化。随着时代变迁和高校教育需求的演变,辅导员政策的发展也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现实意义方面,辅导员政策发展史为今后完善辅导员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借鉴和经验,对于高校教育现代化、国际化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具有促进作用。通过对辅导员政策发展史的研究,既可以总结出一系列辅导员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对今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也可以帮助辅导员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引领、价值引导、道德培育和文化涵养,提高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职业素质和教育管理水平,推进高等教育守正创新发展。

      辅导员政策发展史研究同样具有重要时代价值。一是深刻揭示了高校管理与服务的本质,有助于把握高校管理与服务的根本规律;二是拓宽了高校管理与服务的思路和路径,有助于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与服务的理念和方法;三是推动了高校管理与服务的现代化,有助于提高高校管理与服务的水平,满足学生和社会对高校管理与服务的需求;四是促进了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有助于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和服务,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为高校的发展壮大提供有力保障。

      四、研究辅导员政策发展史有助于新时代新征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规律性认识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中国共产党历来特别重视对规律的总结和认识。从学术角度来看,辅导员政策发展史为提升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自信,推进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构提供了重要基础;从实践角度来看,辅导员政策发展史对深刻把握总结队伍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推进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高质量建设、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供了理论指导。

      (一)新时代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总结过往、指引未来,既是党中央对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辅导员政策发展史的规律性认识总结,也是新时代我国辅导员队伍建设取得较大突破的根本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兢兢业业、甘于奉献、奋发有为,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要拓展选拔视野,抓好教育培训,强化实践锻炼,健全激励机制,整体推进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队伍建设,保证这支队伍后继有人、源源不断。”2017年10月1日施行的《规定》是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这些规律性认识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根植于历史实践之中。

      正是在党中央正确指引下,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制度逐渐成熟,辅导员队伍建设得以推进,并在发展中丰富完善。一是辅导员队伍人数大幅提高。2022年3月,全国高校专兼职辅导员数量达24.08万人,创历史新高。师生比平均达到1:171配置。二是辅导员队伍结构更加合理。新时代随着辅导员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高校辅导员的人员构成也逐渐变化。辅导员队伍从专职党政干部、政治理论课程教师队伍逐步转化为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人才队伍为主;其学历从以大专和本科学历为主逐渐演变为以硕士学历为主,且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三是辅导员身份认同更加强化。辅导员角色定位从创设之初的学生管理者发展成为教育者和管理人员的双重身份,辅导员逐渐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坚力量。四是辅导员素质能力更加全面。在政治素质方面,高校辅导员从业务能力、思想文化水平参差不齐逐渐转变为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专兼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在专业素质方面,辅导员工作的九大范畴及能力要求得以厘清。五是辅导员发展路径更加多样。辅导员队伍逐步走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路径,既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自身要求,也是面对教育新形势、新任务的迫切需要。

      (二)高校辅导员政策发展史研究的规律和启示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发生了深刻变化、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规律性认识。一是始终坚持把党委领导、政策驱动作为队伍建设的根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动摇。坚持党的领导是高等教育的根本遵循,也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根本原则。二是始终坚持把政治素质和理想信念作为辅导员队伍的选拔标准。坚持把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作为选拔辅导员的基本标准,并贯穿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主要历程,这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另一条重要经验。政治素质是辅导员工作属性的必然要求,思想引导、价值引导、道德培育与文化涵养是首要的,这就必然要求在辅导员选拔中坚持政治首要标准。三是始终坚持把服务学生发展与促进自身发展相结合。在辅导员政策发展史上,通过工作历练,从辅导员队伍中成长出一大批优秀人才,既有党和国家领导人,又有各行各业的领导和骨干人才。然而,辅导员归根结底要服务于大学生成长发展,即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事业中促进自身发展。四是始终坚持把守正与创新相统一作为辅导员队伍持续发展的动力。坚持“守正”就是要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政治立场、根本任务、重要方针、重要原则不能变,着力提升高校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包括夯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理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务相关知识,等等。坚持“创新”就是要积极回应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在工作思路、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只有继续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这支队伍才会更有吸引力、凝聚力、组织力、战斗力,才能在时代新人培养中发挥更大作用。

      基于以上规律性认识,新时代新征程上辅导员队伍建设要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是要强化历史意识。辅导员需要深刻认识历史对于自身队伍发展的重要意义,借鉴历史经验,总结历史规律。二是要掌握政策法规。辅导员需要时刻关注政策法规的变化,掌握政策的最新变化和解读,跟进政策实施效果,做好政策落地的实际工作。三是要优化教育理念。辅导员需要根据教育目标的转变,科学把握教育对象、教育方式和教育技能,实现更全面、更具体、更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育人水平和质量。

      高校辅导员政策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变化,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顺利开展的制度保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之举。高校辅导员政策发展史,反映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变革和转型,更是中国共产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时代新征程上,辅导员政策发展与辅导员队伍建设要回应党和国家的期待,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方面与党和国家同向同行。要立足时代之基,紧密结合时代特点和社会主义发展之需,充分反映当代高校教育的特点和趋势,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要回答时代之问,积极回应当代社会和学生发展的各种问题和需求,针对学生身心健康、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管理服务,使学生稳步成长、健康发展。要满足学生所需,坚持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导向,积极倾听学生的声音,为学生提供全面、人本化、多元化的教育管理服务。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