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主题教育 > 正文

    鱼塘减排及防病养殖新模式

    时间:2020-07-31 08:11:5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鱼塘减排及防病养殖新模式

     丁建华

     山西省水产技术推广站

     摘要

     建立一种新的养殖技术——池塘分区集群式清洁养殖模式(Partition cluster clean aquaculture in ponds,PCCP),通过对污物及水质的控制减少水的排放和病害发生。池塘分区集群式清洁养殖模式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混养的池塘养殖新模式,即在健康养殖条件下将人工投喂的鱼类集群圈养于池塘小范围区域中,通过控制鱼类粪便的排泄范围,做到及时将粪便清除到池塘外污水处理区,以降低鱼类粪便残饵等对水体的污染及溶解氧消耗,使池塘90%以上水体转变为水质净化区域。净化区采用循环增氧技术促进上下水层的交换,并搅动池底物质悬浮进行瀑气氧化。研究表明,采用池塘内分区、养殖鱼类集群、及时清除粪便残饵和水质调控的池塘清洁养殖新模式,产量高于传统模式,可达到节水减排及减少病害目的。

     关键词:分区集群式清洁养殖;新模式;池塘

     池塘养殖已成为中国水产养殖的主要生产方式之一,在中国水产养殖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池塘养殖产量不断提高的同时,其生产中存在的残饵粪便和不合理用药等导致的环境污染、水资源浪费、质量安全等问题也日益突出,高密度、高投入的池塘养殖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严重制约了池塘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据2014年全国饲料协会数据,水产饲料用量1906万吨,除25%氮被养殖对象体固定外(John A.H),有1300-1400万吨饲料中的氮流入环境,主要残留在水环境和土壤中。2014年渔业统计全国淡水养殖池塘面积2661公顷,推算每年池塘养殖废水排放量约1900亿方,相当于40个太湖水量,大量废水排放到江河湖泊,造成大环境的污染,养殖多数取水又来源于江河湖泊,形成恶性循环。长期积累于养殖池塘底部的有机质不断的恶化池塘水质,使养殖鱼类始终处于应激状态下生活生长,通过大量的药物及生物制剂压制降低病害的爆发已经成为常态,因此池塘养殖面临环境污染与水产品安全双重压力。

     近年来的研究与实践证明,推行健康养殖模式是解决池塘养殖问题的根本途径(董双林)。中国渔业现阶段工作的重点之一是“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养殖”,但是中国对生态养殖模式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大多减排技术是先污染后治理的措施,在短时间内很难解决中国水资源严重缺乏和水污染的问题。本文根据国内外现有的资料和多年的生产实践,提出了池塘分区集群式清洁养殖模式,试图通过优化模式和技术集成创新来加速养殖模式的新跨越解决池塘养殖的制约因素。

     一、 池塘分区集群式清洁养殖模式的概念

     池塘分区集群式清洁养殖(Partition cluster clean culture in ponds,PCCP)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混养方式的池塘养殖新模式,即在健康养殖条件下将人工投喂的鱼类集群圈养于池塘小范围区域(即集群养殖区)中,通过设备控制鱼类粪便的排泄区域,做到及时清除粪便到池塘外净化区,以降低鱼类粪便残饵等对水体的污染及溶解氧消耗,使池塘中大部分水体转变为水质净化区域,最后形成池塘内分区、养殖鱼类集群、精确投饵和及时清除粪便残饵的池塘清洁养殖模式。

     池塘内分区养殖模式是一种设施渔业,设施主要包括:集群养殖槽、集污设施、吸污设备、水体循环调控设备、增氧给水设备等。

     二、池塘分区集群式清洁养殖模式

     PCCP模式如图,其特点是功能分区又相互衔接平衡。利用推水设备将池塘清洁水补充到养殖区域中,维持优良的养殖环境。区域内鱼类粪便及残饵沉降到底部的排污区,排污区底部的有机物通过集污设施和吸污设备输送到过滤区或植物种植净化区,通过固液分离,将净化处理后的池水流回池塘中,固形物作为有机肥料再利用。溶入水体中的营养素及未进入收集区域的有机物通过池塘的自净作用进行净化。净化区安装有循环增氧机,利用该设备的移动和搅泥功能,促使池塘底层水体上升和絮状物再悬浮,打破水体分层现象,降低池塘有害物的总量。由此达到池塘节水、减排、防病的清洁养殖目的。

     池塘分区集群式清洁养殖(PCCP)模式示意图

     三、 池塘分区集群式清洁养殖模式的优势

     1、改变池塘养殖环境降低病害发生。

     从功能上进行分区,促使养殖区鱼类集群,保持养殖区的清洁,排除残饵粪便,通过集群养殖区增氧、水质净化区水体环流发挥养殖动物的集群效应,避免拥挤效应。通过选择性的给水,使鱼类始终养在“好水”中,避免了躲在“好水”中的问题。由于在鱼类可活动范围内水质可控,可降低池塘水质对养殖鱼类的直接影响,减少水质对鱼类的应激现象产生,满足养殖鱼类的正常生长需求,为降低病害的发生提供环境条件。

     2、减轻池塘污染过程

     将污染后修复治理变为污染前积极预防,及时清除养殖区内池塘颗粒有机物,降低鱼类残饵、粪便等在池塘水体中的停留时间和积累量,减少发孝分解过程及耗氧量,延长池塘使用寿命。

     3、降低能耗稳定产量

     通过排出残饵鱼粪,减少池塘总有机物负荷,从而降低溶解氧的总消耗量,为提高鱼载量创造了条件,为渔业发展节约了土地面积。在减少溶解氧消耗的同时降低了动力增氧的需求量,减少了能耗。集群养殖区便于观察和科学管理,如疾病的预防、治疗、捕捞工作的开展等,降低了人工成本。

     4、便于池塘综合利用

     PCCP是池塘开放系统养殖与封闭的工厂化养殖有机结合的一种新模式,改变了对传统池塘大小、形状等的要求,可以有效节约水资源,提高养殖水体利用率,增加了养殖容量。污物的排出减轻了池塘环境压力,净化区域除滤食鱼类外也可以投放虾蟹贝等,对池塘养殖拓展有积极作用。

     5、提高水质调控效率

     PCCP模式里设计了一种“循环增氧机”,该设备是将瀑气增氧、移动和底部搅泥相结合,在移动增氧的过程中不断搅动底泥,再通过气提的作用将底部絮状物及还原物提到水体表面达到再悬浮和氧化作用。絮状物的再悬浮为滤食性鱼类提供饵料,氧化后的物质沉淀后有利于底泥氧化还原电位的提高。另外营养盐的上升也促进藻类繁殖,提高其他藻类竞争力,抑制蓝藻的数量。净化区以增氧、调水、改底相结合,改变了传统养殖大动力增氧的形式,设备的综合作用既降低了能耗也有利于减少病害发生。

     四、 池塘分区集群式清洁养殖模式的技术措施

     1、养殖区主要设备

     主要设备有:集群养殖槽(流水槽或网箱)、充氧给水设备、吸污系统及粪便污水处理池。

     循环增氧机有固定浮盘、转动链接杆、移动瀑气增氧机和搅泥板。

     2、安装设置

     要求设备安装所选的池塘面积最好大于0.5公顷以上,每个池塘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养殖槽。养殖槽设置在池塘的四分之一的区域内,离岸边有一定距离,进水区方向的水面小于出水区,给水供氧设备安装在养殖水槽进水口处,给水设备的取水口安装再水体中层以上,设置底挡板防止底层水流入。养殖槽内安装有吸污盘,能够往复运动,对整个槽底进行吸污,养殖槽底部铺设集污板,减轻鱼搅动引起的粪便悬浮。粪便污水处理是在岸边设置一个沉淀净化流槽,流槽分割出沉淀和生物净化区。

     循环增氧机设置在净化区内,根据产量要求每公顷配备1-3台(每台1.5千瓦),转动连杆的长度5-10米,根据池塘大小进行调节,搅泥板用软连接,保持移动的区域内都可以接触池底。

     3、运行管理

     5米左右,给水供氧设备将池塘表层水体流入养殖槽内,养殖槽底部的吸污盘通过连接的吸污泵和牵引机对槽底进行吸污,污水泵将吸出的污水导入到粪便污水处理槽中,经过沉淀、净化后再流回池塘。

     (1)养殖区 管理

      将投饵养殖鱼类集中于养殖区中面积总计划产量进行,每立方米水体为公斤专用给水系统,

     (2)粪便的收集

     养殖槽底部粪便收集区的功能是对集群养殖区鱼类粪便残饵等进行沉淀收集,具有减少鱼搅动再上翻的作用。吸污泵的功率为1.5-3.0千瓦,养殖槽底部的吸污装置一般每天运行一次以上,每次进行一次往复运动,观察吸出的水体变清为准。对养殖区的给水流速不易过大,使固体的沉降速度始终大于溢水流速,保证多数有机固体下沉。

     (3)水质净化区的管理

     调节好净化区的水质是保证养殖区安全的重要条件,水质净化区约占池塘总面积的90%以上,投放滤食性鱼类加强对水体净化能力,也可以放养少量虾蟹,但不能投入人工饵料。循环增氧的开动根据池塘底泥状况进行控制,淤泥过多的池塘逐步增加开机时间,避免大量底泥上翻。正常条件下白天运行,天黑前停止, 7-15天移动一下循环增氧机的位置,改变搅泥板扫动的区域,促使池塘多数底质得到改善。

     (4)粪便污水处理

     池外污水处理区利用过沉淀滤净化设备将集群养殖区内收集的污水进行固液分离,为有机物的进一步利用了提供条件。池外污水处理区约占池塘总面积的1%左右,利用此区分离含水粪便,便于将粪便收集。分离的液体含有较高氮磷等物质,可通过无土种植等技术进一步净化后再流回养殖池塘。

     通过以上每个区域功能的链接,使单个养殖池塘形成一个独立的养殖及净化生态系统,为水产养殖的健康养殖、节能减排及病害预防提供了技术保障。

     五、养殖实例

     2013年在山西运城永济市伍姓湖滩的永济市温流水良种繁育场内,选择一口面积0.67 hm2池塘作为对照池,主养草鱼,配养鲤、鲢和鳙,草鱼放养量为1200尾/667 m2,最后平均产量为1302.5 kg/667 m2,其中草鱼产量为806.6 kg/667 m2;选择面积为0.33 hm2和0.47 hm2各两口池塘作为试验池,按1500尾/667 m2和1200尾/667 m2两种放养量模式在养殖槽(集污式网箱)内投放草鱼种进行节能减排试验,共设6个集污式网箱,每个集污式网箱体积为72 m3, 池塘水体积(水深以1.5 m计)与网箱体积之比为55.6∶1,亦即本试验中密集养殖区与整个池塘面积为2.70%,体积比为1.8%。草鱼放养平均规格为90 g/尾,采用32/3#凤凰浮性饲料。放养日期为4月3日,收获日期为10月30日,试验天数为180 d. 试验结果表明,养殖成活率均为95.5%,饲料系数为1.52。两种放养量模式的4个集污式网箱草鱼产量分别是117 kg/m3、82 kg/m3、90 kg/m3、68 kg/m3。水质净化区仅养殖鲢鱼,相应鲢总产量分别为1292 kg、1250 kg、1235 kg、1223 kg。两种试验池的平均投资回报率分别为17.5元/m3和13.5元/m3, 对照池投资回报率为13.6%。

     总结试验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试验养殖区(集污式网箱)仅为432 m3, 养殖鱼类产量却超过对照池,说明池塘集污式网箱养殖即分区集群式清洁养殖模式代替普通池塘养殖是完全可行的,并且单产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其次,池塘集污式网箱养殖节约了水资源,水质良好,用药量小,是一种很好的养殖模式。

     在同一地点,2014年7月5日开始至2014年10月15日结束,共计100天。选择三口塘1 hm2水面,投放规格为186g草鱼种,按3000尾/667m2、1430尾/667m2和2500/667m2三种模式的计算量投入到集污式网箱内进行节能减排试验。结果三种模式以池塘总面积计算产量分别是2622 kg /667m2、131667m2、226567m2。98.2%、96.1%、96%。

     六. 讨论

     (1)

     国内对池塘生物净化技术的应用研究及生态养殖模式多有报道(刘兴国等),其目标是调节养殖水质,降低三氮现存量,在养殖管理上与传统池塘养殖相一致。PCCP技术是通过改变养殖方式解决养殖环境到病害控制,与传统的养殖技术的区别是从调节养殖大环境到调节养殖大环境与控制养殖小环境相结合,使部分有机物直接输出,增加了对养殖鱼类水质的调控能力。由于保持了水质持续的良好状态有利于减少病害的发生,在目前的试验当中还很少使用过药物,即使用药物也只是少量水体应用,对环境影响相对较小。对池塘生态修复上既调水也改底,做到全面修复。因此池塘分区集群清洁养殖技术不同于其他的生态养殖模式。另外,在养殖管理上更接近工厂化养殖,环境稳定管理便捷,有利于不同养殖品种生长的控制,为智能化养殖奠定基础。

     (2)

     根据推算的饲料表观消化率计算,粪便只占投饲量的20-30%,40-50%营养素溶解在水体中,在浮游植物同化作用下被固定,又随其死亡而沉入池底,粪便排出技术并不能完全解决水体污染问题,池塘底泥的有机物蓄积是不可避免的,与传统池塘水体状态相同,由于部分有机物的输出相对污染过程减慢,便于水质的调控,但不能省略,这种调控是利用水体原有生物来改善水质,减少对外源生物的投入和依赖。

     (3)

     目前许多老旧池塘发病越来越频繁,病害种类越来越多,已经成为养殖业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而养殖者的应对办法较为简单,一是消毒,在消杀病原体的同时这对池塘生态的平衡也是一种破环。二是施用生物制剂,由于池塘的固有生态平衡力,外系统生物的调节作用有一定的期限,无法持续稳定水质状况。三是加深池塘,压低氧债层,在养殖期内减少底部有害物质上升的几率,但随着有机质逐年的积累,氧债层也会不断加厚上升,最终还是要危害养殖鱼类。依赖于传统的养殖技术越来越难以解决这些矛盾,因此改变养殖形式是减轻大面积病害的另一途径,特别是结合一些生物膜、生物絮团、植物浮床、精准投喂、提高免疫等技术将会有更好的效果。

     联系方式Email:com

     1

     净化区

     循环增氧机

     养殖区

     污水处理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