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主题教育 > 正文

    在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专题党课

    时间:2023-07-21 17:03:0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在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专题党课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全党全国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以下是达达文档网分享的内容,欢迎阅读与借鉴。

      党的二十大,是在我们党胜利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重要历史节点召开的,也是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确立习近平同志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党的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之后,召开的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一系列理论上的新表述,强调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将对当今和未来产生重大的历史影响。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者,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在认真领悟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基础上,还应该着重深学细读二十大报告中,展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创新理论和目标任务。

      一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自觉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新思想、新理念、新举措,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系统形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一)生态文明建设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位置更加重要。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项;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战;在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中,美丽中国是其中一个;在中国式现代化五个特色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个,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中国式现代化九项本质要求之一。

      (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二十大报告指出,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中,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科学指南。我们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者,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自觉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发扬光大。

      二落实绿色发展要求,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矢志建设者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全党全国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一)绿色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要求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篇章,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要求。而在中国建设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如果延续过去西方发达国家高耗能、高排放的老路,资源环境压力不可承受,必须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转到绿色低碳的发展轨道上来,才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更加自觉地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迈出重大步伐。近年来我们国家将绿色发展作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立严格的管控体系,实现一条生态保护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力度,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着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xx年至xx年6年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34.8%,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7.5%;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提高18.9个百分点,达到84.9%。xx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 xx年降低 3.8%,较2005年降低约50.8%。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全国陆域国土面积的18%,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占陆域国土面积的25%以上。

      在这同一时期,xx市委市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污染宣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有效整改、环境风险隐患有效管控,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持续提升。全市国、省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由xx 年的 77.8% 提升至 100%,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100%,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部消除。xx年,我市PM2.5平均浓度43微克每立方米,比xx年的57微克每立方米下降24.6%;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从 xx 年的 271 天增加到 xx 年的 305 天,优良率从 74.2% 提高到 83.3%,xx蓝成为新常态。全市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0.36%,以年均3.0%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年均7.78%的经济增长。

      三实现绿色发展目标,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美丽xx贡献力量

      党的二十大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绿色低碳发展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结构性调整的重要引擎。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升,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获得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已经成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xx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xx力量。

      (一)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着重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加强水、大气、土壤、固体废物、噪声污染防治和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持续推进城乡生态环境和流域环境综合整治,打造天蓝、水碧、土净、音静的生态高地。美化提升市容环境,加快推进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改善环境面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二)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制定实施xx市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计划和重点领域碳达峰方案,促进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转型升级,优化调整物流、园区产业布局,提高企业绿色发展水平,以结构性减少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质排放,为空气质量改善发挥转折性关键作用。全面推行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落实园区环境信用评价的考核管理机制,践行“三线一单”分区管控要求,对入园企业的环保符合性严格把关。以区域环境质量逐步改善为目标,结合能源、资源实际状况合理优化园区产业发展方向,制定持续性的源头预防、过程监管、末端治理管控措施,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严密防控生态环境风险。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总要求,开展湘江干支流排口排查整治,推动生态系统修复,发挥水源涵养、气候调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功能,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牢固树立底线思维,紧盯“一废一库一品”(危险废物、尾矿库、化学品)等高风险领域,建立健全重点风险源评估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坚守好国家安全的核辐射阵地,对涵盖工业、农业、医疗卫生、科研教学等多领域1143家核技术利用单位,建立“从生到死”的严密监管体系,确保核辐射安全万无一失。精准有效做到医疗机构设施环境监管和服务100%全覆盖,医疗废物、医疗污水及时有效收集转运和处理处置100%全落实。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依法对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严惩重罚。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