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正文

    【好新闻之“美”】美年大健康体检信得过?

    时间:2019-02-07 04:34:3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新闻报道既是一门专业技术,也是一门艺术,或者说是艺术中一种,这种新闻艺术就是新闻美。美是人创造的产物,它不仅满足人的生理、心理需要,而且是人的自我实现、自我创造。在美的创造和欣赏过程中,人性臻于完善,达到自由的境界。新闻是对客观现实的报道,是人的创造物,应该满足人们上述各方面的需要,因而新闻是美的。据此,我们可以将新闻美概括为新闻内容美、新闻形式美和新闻创意美三种类型。
      
      一、新闻之内容美
      
      所谓新闻内容美,是指新闻报道中所包涵的能够吸引人们关注、介入、想象、创造和愉悦的内在素质。新闻内容美主要包括新闻正义美和新闻人性美两个方面。
      
      (一)新闻正义美
      新闻正义美是说新闻报道要反映社会正义,新闻记者要抛弃私心杂念,运用自己的良心和理智为大多数人讲话,反映大多数人的利益。社会正义的标准,大致有以下三条:第一,符合事物的客观状况,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第二,符合历史发展规律,有利于推动社会正义事业;第三,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就一般情况而言,大多数人的利益,大多数人的声音,大多数人的行动,一定符合社会正义。
      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报道中坚持社会正义,必须坚持以下两点:首先,要存是非之心,去利害之心。一事当前,要以是非之心为心,对事对人,不从一己之好恶出发,而纯以客观对象为圭臬。以是非之心为心,则心术正,认识明,处事公,天地和顺,正气沛然。其次,要讲真话,讲真理。新闻报道要真实,要讲真话,这在一般情况下并不困难。但是如果在特殊时期,讲真话和讲真理就相当困难了。在这种情况下,记者要运用自己的理智,少讲话或者不讲话,千万不要跟风起哄,发违心之论。虽然不允许记者讲真话的历史时期已经过去,但是记者讲真话、坚持真理仍然需要大的勇气、大的智慧。2003年初,“非典型肺炎”肆虐之际,北京市政府为遮人耳目,仓促宣布“非典”的病原已找到,是衣原体。但是2003年2月19日的《南方日报》则反其道而行之,刊登独家消息《非典型肺炎病原是衣原体?》对北京官方的结论表示质疑,认为冠状体病毒引起的可能性极大。实践证明,广东科学家的结论是正确的,《南方日报》的记者和编辑勇于坚持科学、坚持真理的胆识是多么难能可贵!后来,这篇消息获得全国好新闻一等奖,记者段功伟也荣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和“抗非典”先进人物称号。2006年5~6月,发生“齐齐哈尔假药案”事件,广东的记者再一次勇敢地站出来,为老百姓特别是受害者大声疾呼。《羊城晚报》发表系列追踪报道《中山三院踢爆假药》,首先揭开了层层“黑幕”。这一报道引起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有关责任人受到严厉查处和刑事追究,也推动了新一轮的医疗改革。试想,一家媒体、一个记者如果没有社会责任感,没有对人民的满腔热忱,没有敢于坚持真理的勇气,能够做到这一点吗。可见,做新闻工作艺术和技巧是其次的,人品、责任心、良心和对人民大众的真情是最重要的,比金子还珍贵。
      
      (二)新闻人性美
      所谓人性,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某些共同的本性,比如对生命的敬畏感、关爱心和助益情,对宇宙万物的理解和包容等。新闻报道的一切事实都是人创造的,或者是围绕人而展开的,是为了人。新闻的本质是对人的关怀,因此体现人文关怀的新闻是美的。
      近年来,党和政府提倡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核心就是要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和帮助人。在这个大背景下,我国的新闻媒介人文关怀的意识不断增强,这方面的新闻佳作不断涌现。2002年10月25日,《羊城晚报》发表题为《“都市阿炳”》的系列报道。街头“二胡艺人”杨某带着6岁的女儿卖唱乞讨学费的消息见报后,热心的广州市民纷纷致电报社表示愿意资助。但“阿炳”已不知去向,于是记者和市民一道寻找“阿炳”。最后,在中共广东省委领导的关怀下,问题得到圆满解决,“阿炳”父女带着广州市民的厚爱回家安居。这既是新闻人性美的一个范例,也是报纸与受众良性互动的生动演示。当然,在新闻报道的实践中,也有一些新闻作品没有体现人文关怀甚至践踏人性的。2006年6月下旬,广州发生抑郁症患者将幼女丢下高架桥的惨剧,某些报纸大肆宣扬,一味追踪,给受害者家属和善良者心灵的伤口上抹盐。相反,《南方日报》则能结合国际关爱抑郁症患者日,呼吁全社会特别是政府要关怀人的心灵,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人文关怀之有无,办报水平之高低,于此一览无余。这也警示世人,所谓人文关怀不仅要关心人的生理的需要,更需要关怀人的心理的需要。
      总之,新闻的人性美是对人的关怀和爱护,是新闻美的最高境界,是新闻的本质。有无人性美和能否体现人文关怀,是衡量一家新闻媒体品质高下的重要标志,是衡量一个新闻工作者素质优劣的重要指标。
      
      二、新闻之形式美
      
      同其他任何艺术作品一样,新闻的内容美必须要通过美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所谓新闻形式美,是指新闻工作者为表达新闻内容美而采取的恰到好处的各种别出心裁、匠心独运的新闻表现形式。仅从表现形式而言,好新闻形式美大致可以采用以下4种表现形式:
      (一)新闻繁盛美。新闻媒介为庆祝盛大节日和喜庆之事往往采用喜庆热烈的表达形式,例如报纸套红刊登报头、鲜艳悦目的主打照片、花边花纹匾饰,以及轻松愉快的描写等。
      (二)新闻简约美。清新淡雅的素描,轻描淡写的文笔,以及眉清目秀的版面等,都是简约美。2003年6月1日,长江三峡大坝建成庆典,这是一条大新闻。按照常规,对这类新闻的处理应该采用宏大繁盛的处理手法。但是,《羊城晚报》却别出心裁,没有在庆典仪式上多着笔墨,而是以《三峡工程今天下闸蓄水》为题做了简要报道。整个报道不足500字,一幅山水画式的照片置于版心,文字说明具有诗意:“莽莽群山揽拥江水,巍巍大坝锁住巨龙,‘高峡出平湖’百年梦想今日成真。”这样的处理虽然简约,但诗情画意跃然纸上,其艺术感染力远在一般庆典报道之上。2004年春夏之交,我国大面积发生禽流感疫情,一时风声鹤唳。待到禽流感疫情消除后,大家心情自然轻松愉快。但是怎样报道禽流感疫情解除的消息,怎样表达人们轻松愉快的心情,每一家传媒的做法有所不同。有的报社选用禽流感始发地广西隆安焚烧鸡舍的图片,烈焰熊熊,火光冲天,令人恐怖。
      《南方日报》却选用记者拍摄的照片―――一男一女两个小学生穿着新衣、背着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并标出《禽流感今日解除》的醒目标题。看到这样清新亮丽的新闻报道,人们久受禽流感困扰之后自然也会愁眉舒展,心中自然阳光灿烂。
      (三)新闻对比美。新闻之美往往通过对比的方式表现出来。这些对比可以是今昔对比、好坏对比、大小对比、时空对比,等等。2003年全国“两会”期间,朱�基总理任期届满卸任之际,《羊城晚报》以《铁面斥妄吏,慈怀悯天下》为题刊发新闻,并且刊发朱总理相隔5年的两张照片。一张照片上,朱总理表情激愤、紧握拳头,表示要严厉整治贪官污吏。另一张照片上,朱总理在向全国人大做工作报告,神情欣慰而略带凝重。标题对仗鲜明,照片前后相应,衬托出朱总理鲜明的个性和人格魅力,寄托着人民对朱总理深厚的感情。这样的新闻对比鲜明,感情真挚,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因而是美丽的。2006年5月14日《南方日报》刊登的消息《东部婚宴两桌饭,西部农民一年钱》,在对比美的运用方面也达到了得心应手的境界。
      (四)新闻视角美。所谓视角,是指新闻报道切入主题所选取的角度。一般而言,人们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的角度有宏观、中观与微观之分,有远距、中距和近距之别,还有正面、反面、侧面、上面、底面之不同。这些角度或视角,都可以为新闻作品所采用。在所有这些视角中,能引人注目的视角应该是微观、近距、反面和侧面。从这些角度切入,就能吸引人,就是视角新颖。所谓文章喜奇不喜平,就是这个道理。以小见大。“小”与“大”,相互依存,相互彰显。无“小”难以成其“大”,无“大”难以衬托“小”。俗话说,一滴水可以见阳光,通过很小的事情可以反映出时代巨变。
      2006年2月24日《南方日报》刊发的新闻《温总理羽绒服穿了10年》,通过总理的羽绒服一穿十年的细节,凸现了温总理节俭爱民的平民本色。获得广东省2001年好新闻通讯类一等奖的《永远的目光―――写在邓小平同志塑像揭幕之际》(《深圳特区报》),围绕邓小平的“目光”这个亮点,通过在场的4位不同历史时期的事件亲历者追思和缅怀邓小平对祖国命运的关注(“深邃”的目光),对深圳特区的关怀(“深情”的目光),对深圳人民的希望(“厚望”的目光)和对祖国美好未来的向往(“高远”的目光),充分表达了深圳人民对一代伟人邓小平的无限爱戴和怀念。这样的视角新而巧,能给人以美感。
      新闻报道中的数据往往枯燥无味,高明的记者常常将枯燥的数据形象化,以独特的视角揭示事物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展示生活的原生态。美国记者罗伯特•赖文在《钢铁价格上涨》的报道中指出:“最近钢铁价格上涨,这将会对您的购买力发生怎样的影响?阿姆柯公司透露的消息是:用来制造一台家用煤气炉的钢材将上涨32美分,自动洗碗机16美分,冰箱为28美分。”
      
      三、新闻之创意美
      
      一定的内容通过特定的形式表现出来,两者完美结合所达到的效果,就是创意之美。所谓创意,是指具有创造性的意念和想法,是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其中,所谓“创”,是指创造和创新,即发现和创造新的形式和内容,它们应该具有新颖、新奇和新鲜的特点;所谓“意”,是指通过创造和创新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结合所产生的意念或意境,它是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产物。因此,新闻创意之美既表现于新闻报道策划的过程之中,也表现于新闻传播者和接收者对新闻报道所创造的意境的理解、接收和再创造的过程之中。我们不妨将前者叫做新闻策划美,将后者叫做新闻意境美。
      新闻策划已经成为当今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内容,质量高、影响大的新闻报道都是精心策划的结果。新闻策划是新闻美的重要内容之一,做好新闻策划对于新闻报道具有重要意义。一个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新闻工作者,不能仅仅满足于被动地获取新闻线索、报道新闻,而应该主动策划、干预生活。另外,做好新闻策划有利于充分发掘各种新闻资源,把新闻做活、做足。新闻信息随时随地都有,但在一定时间和区域内,为受众普遍关心的新闻资源并不很多见。一旦发现这样的新闻资源,就应该紧紧抓住、精心策划、充分利用,免得“优材劣用”或“大材小用”。近年来,《南方日报》接连推出了一系列高水平的新闻策划。其中,“中大学子回家来”(2002年5月7~12日)、“救助叶红妹”(2002年6~8月)、“千里接救中毒女工”(2002年7~8月)、“广东历史文化行”(2004年4月~2005年5月)等,堪称新闻策划的经典之作。这些新闻策划选题精当、独具匠心,过程生动曲折、令人难舍,内容丰富高雅、益人心智,且具有厚重的历史沧桑感和深切的人文关怀精神,牵人情怀。当然,新闻策划有效,但也不可滥用。新闻策划必须尊重客观事实,不能无中生有、为新闻策划而新闻策划,更不能为新闻策划而策划新闻。
      新闻既是一种事实的报道和信息的告知,也是一种艺术表现,具有传情达意的功能。因此,优秀的新闻作品必能创造出一种高旷深远、引人入胜的美妙意境。这种意境一方面是指新闻中所表达的新闻记者的真情实意,另一方面更是指新闻所创造的意境感染读者,启发人们思考,影响人们行动的奇特效果。2006年2月冬季奥运会期间,中国花样滑冰运动员张昊和张丹意外摔倒受伤,却又勇敢站起来继续比赛,并且获得银牌。这一壮举震撼世界,电视、广播和网络早已现场直播,报纸难以占优。但是,2月15日的《南方日报》却特出奇招,以《龙的传人悲壮演出震撼都灵》为通栏标题,用一整版的篇幅,突出一个“情”,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体现了报纸后发制人的优势。其中,文本信息分为“赛后谈”(《张丹:自己决定继续比赛》)、“温情一刻”(《这一次,张丹张昊“来电”了》)、“短信传情”(《张丹:让父母失望了;母亲:小女孩长大了》)、“赛场特写”(《折翅再飞翔》)、“各方声音”(刘鹏:创造3个奇迹;何振梁:他们是中国的英雄;姚滨:经历过的最残酷的大赛)、“成长之路”(《红花绿叶别样红》)等6个紧密相关的部分。感人的真情实意将新闻人物、新闻媒介和新闻受众紧密联系起来,将场内场外、国内国外紧密联系起来,将所有美丽而善良的心灵紧密联系起来。整个报道有血有肉,感人肺腑。
      此外,还有不少策划创意成功的实例。如2004年6月2日,《南方日报》编发的《关注儿童》专版在《深圳五个孩子的“六一”节》的通栏标题下,分别报道了5个同龄不同命的孩子的生存状态:教师子弟:“我是小球星”;小贩儿子:“想要数马霸王龙”;外商女儿:“每天都是六一”;孤儿福登:“我的风筝飞得最高”;卖花少女:“想去公园坐小火车”。在同龄人欢度自己节日的时候,卖花少女李丹却为生活所迫,由“叔叔”监管沿街卖花。她最大的心愿就是“想去公园坐火车,更想牵着妈妈的手”。“她说‘叔叔’对她好,给她梳小辫,给她买新衣服,给她吃肉。可后来又说,‘叔叔’规定她一天卖20枝花,卖不掉就打,还不给吃饭。说这话时,孩子那双漂亮的大眼睛失去了先前的光彩。”巨大的反差深深震撼着读者的心灵,他们必然对小女孩寄予深深的同情。2006年春节前夕,从警21年的深圳特区民警李维倒在工作岗位上,离开了人世。4月5日的《南方日报》没有过多报道他的英雄事迹,而是报道他16岁女儿的书信。一篇《天堂有雨,那是女儿思念的泪》,体现人文关怀,感动了多少读者。这样就为读者创造了一个特殊的环境,使新闻具有了特殊的传情达意作用。
      (作者分别为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导和研究生)

    相关热词搜索: 闻之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