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行业资料 > 正文

    【惊心动魄:我在南极打工】去南极打工

    时间:2018-12-24 17:04:5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自强不息,   常年“洋打工”练就硬本领      今年40岁的崔仑明是江苏省宝应县泾河镇人。由于家境贫困,初中毕业后就辍了学,和父母一起种地。3年后,为了多赚点钱,他来到晨丰对外建筑劳务输出公司,当了一名泥瓦工。
      崔仑明所在的建筑公司挂靠中铁集团,经常有出国务工的机会。1994年3月,公司在坦桑尼亚承接了一项水坝建筑工程。由于坦桑尼亚较穷,各方面条件不好,收入也不高,很多人都不愿去。可崔仑明觉得到国外做泥瓦工能学到新东西,便主动要求去,并很快被批准。
      由于坦桑尼亚的泥瓦工技术很差,崔仑明一到那里,就成了“师傅”。慢慢地,他成了泥瓦工中技术过硬、善长管理的人才!此后,又先后被公司派往以色列、阿尔及利亚、印度和英国等国,并因此积累了在环境恶劣地方施工的经验。2004年7月,公司派崔仑明到北欧挪威纳尔维克做泥瓦工。在挪威工作的经验,为他后来被派往南极施工打下了基础。
      2007年9月中旬,我国国家科学考察队(以下简称科考队)计划对南极进行第24次科考,完成一些被列为国家重点工程的项目建设。国家把任务交给了中铁集团。中铁集团领导经过慎重考虑,决定让崔仑明牵头组成一个12人的建筑施工队伍。
      接到通知后,经过精心挑选,崔仑明组织起了12人的施工队,并制订了详尽的施工计划。11月3日,崔仑明等12人和科考队的科学家们一起,登上了开往南极的考察船“雪龙号”。
      在“雪龙号”上,科考队成立了“南极大学”,主要讲授南极的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是“雪龙号”成员之间相互学习的平台,旨在引导大家团结协作,克服各种困难。在“南极大学”里,崔仑明对自己事先制订的南极施工计划作了完善,并得到科考队的认同。
      
      在极地做泥瓦工有何不同
      
      12月29日,刚到南极,当地恶劣的气候就来了个下马威。当时,他们的船停在南极拉斯曼丘陵旁鸳鸯岛附近的海面上。就在大家准备下船时,忽然刮起10级以上的狂风,万吨巨轮在南极的汪洋上像一片树叶般颠簸了一天一夜,所有的人都吐了个天昏地暗。那天恰好是极昼,24小时都是白天,加上雪的映衬,强烈的紫外线照得人头痛欲裂,异常难受。直到30多个小时后,由于寒冷,船体被冻在了冰面上,情况才好了一些。
      崔仑明一行的主要任务,是到位于南极深处的“冰穹A”地区,建设一个集科研办公楼、废物处理中心和污水处理中心等10项后勤保障项目为一体的大型工程。由于“冰穹A”地区科考战略地位特殊,因此成了南极考察4个必争点中仅剩的一个,所以,必须抢在其他国家的前面。风停后,崔仑明带着工人,经过9天的艰难跋涉,终于来到距中山站806公里的“冰穹A”地区。这时他才发现,那里看不到一点儿土壤,地面上除了积雪,就是堆积如山的石头。没有土壤就无法打桩,而打桩是施工的第一个步骤。为了顺利实施计划,崔仑明想了个办法,用千孔钻先在岩石上打洞,再埋入钢筋,最后加灌经过抗冻处理的混凝土,这才解决了施工难题。
      没想到就在这时,几个美国科考队员走了过来。其中一个说:“你们占了我们的地方,必须赶快撤走,不然的话,我们就到国际法庭控告你们!”原来,根据“谁占谁得”的原则,虽然那些美国人还没来得及在“冰穹A”地区建筑考察站,但他们已经在所有他们认为比较好的地方用石块圈定了地方。考虑到国际关系,领导只得让崔仑明暂停施工。
      天快亮的时候,外面忽然又刮起了狂风。天赐良机,正是这阵狂风帮了崔仑明大忙。第二天上午风停后,崔仑明到外面一看,只见那几个美国人正慌忙地捡石头重新“圈地”。原来,美国人前几天摆的石头早被头天晚上的狂风刮跑了,他们还想重新占地盘,而崔仑明他们头天在钻孔中埋入的钢筋因为有灌入的混凝土固定却纹丝未动。崔仑明灵机一动,带着两个人,拿着照相机走上前去,“咔嚓咔嚓”一通拍照,然后对美国人说:“我们已经在这里打了桩,刚才还拍了照片。这里已经是我们的地盘了,请你们马上离开,不然我们就到国际法庭去控告你们!”美国人见状,只得悻悻地走了。事后,崔仑明受到中国极地考察办公室党委书记、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领队魏文良的表扬,他的机智为中国人争了气。
      在南极施工,不能留下任何垃圾,连大小便都必须带回船上,运回国内处理。一次崔仑明到野外勘察地形时,突然内急,不得不在一个塑料袋中小便。由于气候寒冷,眼看着尿出的小便一离开身体,就很快冻在了一起,等一泡尿撒完,塑料袋已经变成了硬块。
      尽管困难重重,可崔仑明顾不上了。为了抢时间,他带着工人,每天工作15小时以上。由于劳累过度,他的体重骤然下降了8公斤,脸也被晒成了紫色。
      2008年2月1日,崔仑明带着几个人往工地搬运物资。路过雪原的时候,感觉脚下一软,一下子掉进了雪窟。幸亏反应快,在下掉的瞬间,他立刻伸开双臂,把身体托住了。随后赶到的科考队员把崔仑明拉上来后,往雪窟里一看,都吓了一跳。原来,那是一条宽约1米、深达1000米以上的雪缝。崔仑明如果不用双臂撑住身体,掉入这“无底洞”,后果不堪设想!
      
      泥瓦工成了南极大学毕业生
      
      在南极工作,也有很多美好的事情。天气好的时候,晴空万里,企鹅、海豹和海象等,好奇地跑到施工的工地附近玩耍,憨态可掬地歪着头看着他们,一点儿也不怕人,崔仑明越来越爱上了这片土地。
      崔仑明一行的最后一项,也是最艰巨的任务,即改建熊猫码头。那里到处布满了岩石,水面上全是半米厚的冰,而改建熊猫码头需要在狂风暴雪和极度严寒的条件下,在水面上施工,这在世界建筑史上都是史无前例的。
      为了完成任务,崔仑明身穿皮裤,带头跳入摄氏零下20多度的冰水中,用双手推开巨大的冰块,然后把从国内带去的预制件安装在数米深的南极冰水中。由于温度太低,每个人最多只能在水中坚持10分钟,就得上岸。有一次,崔仑明在冰水中坚持了15分钟。上岸后,在暖室中焐了3个多小时才缓过神来,身上多处冻伤,手和胳膊被冰块和预制件割得鲜血淋漓。经过12天的艰苦工作,2月23日,崔仑明和他的同伴终于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离开南极前,他们恋恋不舍地跟这片神奇的土地挥手告别。回国途中,“南极大学”举行了结业典礼。科考队负责人魏文良给崔仑明颁发了毕业证书,证书上写着:“崔仑明同志,参加中国南极大学2007~2008年度学习,成绩合格,准予毕业,特发此证。”崔仑明说:“真没想到,我这个初中文化的泥瓦工,还当了一次南极大学生,真是不虚此行啊!”
      摘自《年轻人》

    相关热词搜索: 南极 我在 惊心动魄 打工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