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正文

    【探访鼓山半岩茶】 鼓山半岩茶

    时间:2019-02-05 04:40:1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福州是茉莉花茶的原产地,但却很少有人知道,早在1000多年前,鼓山半岩茶也曾一度成为贡茶。   鼓山风景区管理处经过一年多时间调查一摸底发现,鼓山半岩茶至明清时期进入鼎盛,之后虽然走向没落,可依然在鼓山遗存下诸多的茶文化遗迹。
      近日,十多名福建农林大学茶学专家应邀与鼓山管理处研讨,专家们纷纷呼吁,鼓山茶文化是历史名山鼓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发展好鼓山茶文化迫在眉睫。
      
      何为鼓山半岩茶
      
      鼓山管理处总工程师林诚介绍:根据现存的资料分析,鼓山产茶之地位于主峰的半山腰,并且茶园依岩壁而建,层级明显,这可能是半岩茶之名的主要原因。据悉,现今鼓山依然保留有一个古茶园,即沿登山古道经半山亭到“路通仙苑”,沿“桃源洞口”向东至舍利窟、芙蓉溪一带。
      笔者在随团前往考察时,看到古茶园所在的地形类似民间竹编而成的“笊篱”,山谷中植被保留良好,有一片开阔的坡地,能享受到阳光的照射,坡地四周是参天的松柏树。此地是鼓山上雾气最多、时间保留最长的地方,而且土壤相当肥沃,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林诚曾多次下去探寻是否有古茶树存在,可是找了好久,都只是找到一些散生的小茶树。林诚认为,可能受到松柏等大树的遮蔽,茶树得不到阳光照射而死亡。
      1992年出版的《中国茶经》根据唐代陆羽《茶经》和唐代李肇《唐国史补》(公元806年~公元820年)等历史资料进行整理,介绍了50余种唐代名茶时,认为其大部分都是蒸青团饼茶,少量是散茶,对鼓山半岩茶载有:“柏岩茶,又名半岩茶,产于福州鼓山。”
      林诚引陆羽《茶经》对茶叶产区的叙述“……岭南生福州、建州”。说明福州早已产茶。有关著述还记载,公元908年(即梁开平二年),闽王王审知将犯人关在鼓山种茶。
      茶学家詹梓金教授说:名山、名寺出名茶,这是历代名茶产生、发展的普遍规律,已查实资料详尽记载了鼓山产茶的历史,而且出处可靠、可信度高。至于鼓山半岩茶的名称来由,究竟是因音译而成,还是依周围密植松柏而得名,还是因种植地域而得名,需要进一步找到更可靠的史实。
      探访中,茶学专家们还在鼓山喝水岩下的坑涧峭壁上发现了一株野生茶树,寥寥三五条分枝,枝条长大约30厘米。鼓山管理处的有关工作人员介绍,该株茶树已生存多年,却一直没有长成大植株,由于长在峭壁上,平时还以为是杂草。专家认为,该株茶树系野生茶,至于属何品种,还须进一步鉴定。
      
      历史与渊源
      
      从目前已发现的文字记载有关鼓山产名茶的历史,已将近1100年。专家说鼓山种茶的历史,当应该再往前推,需要进一步查找资料给与验证。
      虽然关于鼓山种茶史现存文字多为片言只语,但现今的鼓山仍残留着许多茶文化遗存,如诗词艺文、古道上茶亭遗址、记茶事石碑、旧茶园遗址、水晶山茶园、以茶命名的茶洋山景点、名泉龙头泉,以及涌泉寺沿袭至今的普茶习俗等等,这些文化遗存承载着深厚的鼓山茶文化。
      鼓山登山古道上的观音亭,旧名为茶亭,为鼓山“七里七亭”中的第五亭。毗邻古茶园,为古人登山休息饮茶之处。
      林诚介绍,历代闽王与高僧多有交流,并倡导“吃茶”之道,是古代鼓山茶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根据查阅的资料,林诚还发现,鼓山茶的历史延续时间很长,到明清时期,一些士族与寺僧往来密切,进一步推动了鼓山茶的发展,现存的文句就有“鼓山半岩茶。色香风味,当为闽中第一,不让虎丘龙井”。十七世纪末到十八世纪初,中国茶叶出口最早有广州、泉州、福州三个口岸,同期,鼓山茶种植面积扩展到凤池、茶洋山、鼓岭等地。民国时期,鼓山半岩茶才退出名茶的历史大舞台。
      鼓山涌泉寺普茶习俗成为鼓山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涌泉寺大年三十普茶的习俗由来已久,并传承至今,是全国寺院中最有代表的之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鼓山涌泉寺住持普雨和尚在世时,日本某禅门的住持,还专门在大年三十率领一班僧众到涌泉寺观摩普茶。
      在涌泉寺保存着一块石碑的左侧面刻着一句话,让现场专家们兴奋不已――“同治十二年取回崇安县天心岩茶山”,石碑的正面则记载着一段佛家善缘,记事的年份就是同治十二年。鼓山管理处负责人介绍,两年前,工作人员将石碑移到涌泉寺内后,偶然间发现了这15字。同治十二年,即公元1873年。崇安县天心岩茶山,即现武夷山市天心永乐禅寺岩茶山。专家介绍,自明初乌龙茶生产工艺在武夷山形成后,武夷岩茶已成为福建乌龙茶的杰出代表,其中的大红袍更是显赫国内外。
      专家认为,近200年前的一句话,显示着福州鼓山涌泉寺与武夷山市天心永乐禅寺有着深厚的渊源。当时,也正是鼓山半岩茶处于最鼎盛、种植面积最大的时候。记载的文字是否意味着鼓山半岩茶与拥有700多年贡茶身份的武夷茶有着更深层次的关系,有待进一步考证。
      
      专家献策恢复鼓山茶文化
      
      詹梓金教授:我在福州生活了近50年,从事茶学工作也有数十年,第一次发现鼓山半岩茶有这么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倍感兴奋。鼓山茶文化具备开展文化建设的各种因子,有关方面应抓紧对古茶园进行整理,在有限范围内进行保护。在恢复鼓山半岩茶种植时,要特别保护种植半岩茶的绿茶特征,同时还要做好鼓山茶文化的系统整理、宣传工作。
      刘乾刚副教授:生态资源不可再生。鼓山古茶园生态环境非常优越,如果进行保护、发展,挖掘潜力巨大。
      福建茶叶科技与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叶乃兴研究员:从福建省茶叶资料考证,我省的名茶最早是出现在福州的,鼓山半岩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福州还是优质茉莉花茶的原产地。有关方面在保护、发展鼓山半岩茶时,应将鼓山茶融入到福州的茶产业规划中,把史上最著名的福州茉莉花茶、鼓山半岩茶、方山露芽三大名茶进行整体保护、开发,形成福州特色的茶产业、茶文化。
      农业部海峡两岸农业技术合作中心副主任林金科教授:闽台产业、文化交流久远,鼓山可以尝试从闽台两岸的交流史料中进一步寻找鼓山茶的记载,让鼓山茶的文化更丰富,同时要提前做好鼓山茶的文化、品牌保护。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党委书记、福建茶叶科技与经济研究所所长金心怡教授:学院方面愿意与有关方面相互配合,对鼓山半岩茶今后的开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共同保护、打造好福州茶产业。
      鼓山管理处主任邱泰斌:将把鼓山茶文化纳入鼓山文化管理,今后将在专家们的指导下,进一步做好鼓山茶文化遗址、遗迹的整理,对其进行恢复、重建,并将鼓山茶文化整合进鼓山的旅游体系,提升国家级景区的文化品味。同时,管理处还将进一步查找、完善鼓山茶文化的史料,并将会同有关部门,探寻一条符合鼓山茶的保护、发展之路。

    相关热词搜索: 探访 鼓山 岩茶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