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正文

    重庆钉子户事件 从“最牛钉子户”事件看传媒角色的多元展现

    时间:2019-02-07 04:33:0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被网友戏称为“史上最牛钉子户”的事件,一度成为占据各大媒体重要版面的热门话题。笔者认为,“最牛钉子户”事件中的传媒角色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引导者、“看戏”者和“�望”者,三类角色的话语表现也姿态各异。
      
      1.引导者角色直言不讳
      
      引导社会舆论,服务现实政治,是我国媒体作为“引导者”角色的一个不言自明的传统。当前,媒体的舆论引导力量更被明确为一种执政资源,并因此与党的执政能力、执政地位联结起来,可见媒体“引导者”角色在我国政治社会格局中的重要性。“充分重视并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①是我国媒体的一项基本职能。在“最牛钉子户”事件中,可以明晰地见到这种传媒引导的话语实践。
      这个引人瞩目的拆迁风波实际上早在2004年就发生了。2004年10月后,由于没有达成协议拒绝搬迁,吴苹家被断水断电,小楼的四周被开发商挖出十米多的深坑,成为“孤岛”。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控制城镇房屋拆迁规模严格拆迁管理的通知》曾明确规定:“严禁采取停水、停电、停气、停暖、阻断交通等手段,强迫被拆迁居民搬迁。”这件看似只是因为拆迁户与开发商协商未成而引发的纠纷,由于我国城镇房屋拆迁过程中相关政府部门事实上给予的行政支持背景,一开始就在“民”“民”冲突中沾染了“官”“民”冲突的意蕴。在当地房管局、法院先后做出拆迁裁决后,这种色彩就更加浓厚了。这就能够解释,两年多来当地媒体何以对“孤岛”低调处理,当京、粤等地媒体热议纷纭时又能够保持一致的政府立场的原因。
      尽管政府拆迁政策、措施的缺陷和当地媒体的消极观望使“孤岛”最终成为了传媒新闻风暴的中心,但作为当地政府下的媒体,在解决、处理这一已经蜕变的公共事件时就注定不能无所作为。于是,传媒新闻风暴中就产生了这样的“言说”:“杨家坪鹤兴路片区旧城改造工程有四大公益性”(华龙网,重庆日报2007年4月2日);“钉子户接到10日最后通牒强拆利于社会进步”、“拆迁项目符合公众利益”、“决不会迁就不合法诉求”(重庆晨报,2007年4月1日);“鹤兴路片区拆迁行为合法”(重庆晚报,2007年3月27日);“王鸿举:妥善处理‘钉子户’绝不迁就漫天要价”(华龙网,2007年3月26日);“法学专家看旧城强拆案:不要造成对物权法的误读”(华龙网,重庆日报2007年3月24日)……重庆主流媒体还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传播功能,如重庆日报网站在“王鸿举:妥善处理‘钉子户’绝不迁就漫天要价”的新闻下,还特意贴放了“鹤兴路旧貌”和“鹤兴路片区改造后的效果”的对比图片,做了“‘最牛钉子’户所在地鹤兴路旧貌!!![附视频]”和“红网评论:宣扬最牛钉子户的榜样作用是危险的”的新闻链接;重庆晚报网站的“热点评论”则设置了“评:鹤兴路片区拆迁行为合法”议题,供网友评论。凡此等等,足见当地媒体引导舆论的言说欲望。其直率的说话风格、鲜明的言论倾向和强硬的论辩口吻,无不彰显出其在官方背景下掌握着
      话语权的强烈信心。
      
      2.“看戏”者角色一路狂欢
      
      在此次“钉子户”事件中,表现得最为充分,也最为兴奋者,当然要算充当“看戏”者角色的媒体。“看戏”者媒体往往置身事外,作壁上观,注重渲染事件的悬疑、冲突和戏剧性,满足受众的“看客”心理。而事实的重要性、意义和影响等则不在其主要考虑范围。随着我国媒体在经营上的市场化转型,追求接受率成为媒体的经济需求。在激烈的传媒市场竞争中,如何吸引受众眼球恐怕已经成为相当部分媒体直接的新闻动力。于是充当“看戏”者,为受众提供廉价的人生戏剧,成为市场化媒体的重要“戏码”。
      在此次报道中,部分外省都市类报纸和新闻网站的戏剧话语可谓“精彩纷呈”。首先是人物的戏剧化处理,事件漩涡中平凡的男女拆迁户主被“看戏”者式媒体在不经意间塑造成了“朝圣者”式的“英雄”。试看男主人公:“面对最后通牒,男主人奋勇攀登插旗守孤岛”(新民网,2007年3月23日),“犹如大海中的一叶孤舟,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东方网,2007年3月22日),“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突然出现在破败的楼顶,杨武,这个被网友称为重庆‘最牛钉子户’的户主,昨天下午爬上孤岛般的自家二层楼房,先是舞动国旗,然后把一面写有‘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横幅挂在屋顶,向外界展示‘保卫自己的财产’的决心”(河南商报,2007年3月22日)……这正好应了美国传播学者丹尼尔•戴扬和伊莱休•卡茨的话:“社会科学看到的是长期的具有决定意义的过程,而新闻则注重清早起来决心改变世界的英雄或恶棍。”②其次,人们还可以发现“看戏”者媒体对受众“看客”心理的尽情召唤:“最牛钉子户男户主曾是渝散打重量级冠军”(扬子晚报,2007年3月23日)、“‘武林高手’守卫房屋”(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3月23日)、“最牛钉子户引关注男主人身价据说近千万”(新闻晨报,2007年3月24日)等,将与事件无关的细节大加渲染,以增添传奇色调,吊人胃口。
      从此次事件报道的整个过程看,绝大部分大众媒体都沾染了“看戏”者的角色成分,几幅“史上最牛钉子户”图片由于其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引发了几乎所有都市类报纸的争相转载。而且随着事件的发展,媒体中的戏剧冲突也跌宕起伏。戏剧化话语的泛滥表明,在市场压力下,大众化媒体的逐利冲动已经过分膨胀。
      传媒“看戏”者角色的呈现,深刻改变了我国传统单一的引导者式传媒格局。“看戏”者在传媒与政府(尤其是和外地政府)的关系上选择了疏离,在传媒传统的宣传、鼓动和组织功能之外,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然而“看戏”终归是看戏,它将观众引入戏剧现场,至于能够给公众带来什么,则值得思量。何况在市场冲动之下,“看戏”者式媒体往往过多地使用渲染笔调和富于呈现力的表现手法,扭曲了事实本相。
      
      3.“�望”者角色俨然现身
      
      “�望”者本是西方新闻学界对新闻传播者的一种比喻说法。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曾说:“新闻记者是什么人?假使国家是一艘船,新闻记者就是站在船桥上的�望者。他要注意来往的船只,注视在地平线上出现的任何值得注意的小事。”③“�望”者角色意味着新闻传媒必须探求真理,反映真理;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为满足公众的知晓权服务。从道理上讲,引导者角色与“�望”者角色是可以重叠的,因为从普利策的话看,“�望”就包含了引导国家、社会走上正确方向的意思。
      笔者在此借用“�望”一词,意在凸现这样一类传媒角色,即媒体在新闻报道中既尽力追求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切实承担“环境监测”的职能,又能够与权力保持相对超然独立的态度。由于我国传媒政策的逐步宽松,市场背景下传媒对受众定位的自觉追求以及传媒人员职业精神的自我觉醒,在特定时期、特定新闻活动中,部分媒体以“�望”者角色呈现出来。
      在此次报道中,“�望”者式媒体既有部分是“高端”媒体,如南方周末、中国青年报、新民周刊;也有部分大众化媒体,如南方都市报等。这些媒体的报道主要有如下特点。
      首先是报道视角社会化。媒体在面对新闻事件的冲突双方时,俨然以“公民”的立场出现。如南方周末《重庆“钉子户”事件内幕调查》(2007年3月29日)一文中,针对“应不应拆?敢不敢拆?”、“‘钉子户’是否有不搬的权利?”等疑问,以陈述专家不同意见的形式作了回答;而中国青年报《拆迁时代的一个典型样本》(2007年3月28日)一文则更是直接引述“天桥上,公民议论”,来传达事实信息。
      其次是客观报道手法的娴熟运用。如《直面钉子户:谁为孤岛负责》(新民周刊,2007年3月30日)中的一段陈述:
      房管局认为,拆迁人提供被拆迁范围内的多处可独立经营的位置供其选择,符合拆迁条例按价值补偿安置的原则,同时也是充分考虑了被拆迁人的实际利益。
      但吴苹并不认同这一说法,“这块地皮是商业用途,不涉及公共利益。建成后内部也是分块出售的,所以我提出原位置、原楼层、原朝向、原面积,开发商是有条件满足的,他们就是不想给我而已。”
      “你知道马路对面一期工程的出售单价是多少吗?14万元一个平米哎!”吴苹说。
      再次,传媒“�望”者角色存在的意义就在于作为社会雷达,发现问题,及时警戒。此次事件的报道中,部分媒体对强拆的合法性,拆迁中政府的角色甚至我国的拆迁政策等都进行了深沉反思,并且体现了一定的批判理性精神。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结构的转型,社会个体作为决策主体的几率大大增加了,为此,他们需要对其所处的社会共同体进行理性的认知和把握,呼唤更多全面、真实、公正和理智的信息,这是“�望”者式媒体得以立足的市场基础。但是更应当看到,“�望”者媒体角色的出现,同样与传媒工作者的职业意识的加强也密不可分。
      以上列举了“最牛钉子户”事件中三种传媒角色的不同展现。当然,对于许多媒体而言,这三种角色并非截然分离,而是兼而有之的。这种传媒角色的多元展现,无疑已经深刻反映了我国传媒的生态现状。政治力量、市场利益和传媒专业诉求相互碰撞、此起彼伏,生动地演绎了一出“复调”景观。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注释:
      ①《浙江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http://www.省略/yjgl/2006-03/22/co ntent_233591.htm
      ②[美]丹尼尔•戴扬、伊莱休•卡茨:《传媒事件》第22页,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
      ③[美]约翰•贺亨柏:《新闻实务和原则》第3页,香港今日世界出版社1971年版

    相关热词搜索: 钉子户 展现 角色 事件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