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终归一个“土馒头”(外一篇)

    时间:2020-05-12 08:50:1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崔济哲

    莫道棺材乃阴间冥物,见棺如官,见材如财。路遇棺材,求之不得。早年间,京城王侯贝勒爷出殡出棺,非亲非故想求缘求官求财的人要花上银子买上冥钱,早早站在道边,虔诚地祈祷,见到十八抬大棺材顶礼膜拜,一头磕在黄土道上。

    光绪三十四年,鬼节的朗朗月夜,时任清光绪军机大臣的醇亲王在他什刹海后海的王府开了一个规模不大,但品位极高的“堂会”,会后请各位来宾大员参观他的“寿材”,棺材也。西殿正堂摆着一副“大料”,此时此刻,来人方知,醇亲王为何对月而歌,对水而鸣,对众而乐。那副“大料”,官名“金刚寿材”,讲究声如磐,明如镜,重如金,色如胆,味如香。难怪醇亲王乐得合不拢嘴,众人皆喜上眉梢,恭维之言不说,争相抚摸,都暗暗许愿,增寿增福增爵增财,百年之后也能有福住进此番阴宅,不枉阴阳两世。

    在中国,考证不出多少年始出备棺如同备官,备材犹如备财。不仅帝王将相家,平头百姓亦然。当年齐白石从湖南千里迢迢闯荡北平时,家当不多,接近贫穷,但却随身携带一口“寿材”,这口松柏木的棺材就摆在他住的跨车胡同正房两间窗户外的走廊上,上面苫着防雨的油布。有一次几位友人来访,不知齐白石是显摆还是讲风俗,轻轻拉开苫布,原来是口棺材,白石先生不无得意地说,古来终将有去处。以后齐白石的画渐渐走红,他又从老家置办了一副更好的棺材。据说白石老人很会算账,认为用二十幅他的画换那么一口“青花钢”硬木棺材,是占了便宜。但后人算账说,白石先生可是吃了大亏了。按价,白石先生的二十口留到现在至少值十几个亿,恐怕能买十口水晶棺材。即便那样,齐白石仍然没有把西间窗根下的那个松柏板的棺材卖掉。老人家可能舍不得。据说当年作画累了乏了,他就走出屋去西房窗根下看看,摸摸那凉森森的棺材,也真奇怪,疲劳困滞立马烟消云散。

    几乎和齐白石同时代的梨园大牌金少山,号称“十全大净”、“金霸王”,曾唱红整个京城整个梨园。他曾经为自己置下一口极罕见的檀木棺材,视为掌上明珠,每天练完功都要看油漆匠为其刷漆。晚年因年老而技衰,不能登台唱戏,又有抽大烟的嗜好,临到解放前,卖房子卖地卖了一切,最后又不得不卖了那口视如命的棺材。金少山死时极凄惨,头枕半截砖,身躺半领破席,一无所有。还是梨园的旧友为他凑钱买了一口松木棺材才下的葬。

    又想起宋代风流才子柳咏,死时只剩一领薄衫,无亲无故,无依无靠,也无钱无地,是青楼女子集体捐钱,为柳三变置办一口又大又厚的柏木大棺材,且为柳三变收殓送葬。在中国历史上完全由青楼妓女操办棺材、墓地,又由妓女们送葬、出殡,柳咏当为第一人。据说棺材上还刻有字,但已遗失,无人记取。

    1940年5月,张自忠将军战死沙场,其下属组成敢死队冒死从日寇手中抢回将军的尸体。全军上下都有一个心愿,给将军找一口好棺材装殓。最后找到一位清末光绪年间的武举人家中,老人家家中停放着一口楠木棺材,据说已经上过四十九道漆,停放了二十多年。但那是老人的寿材啊,老人家已年迈苍苍,几乎天天看着自己的“阴宅”。先没有人敢向老人家开口,最后负了伤的敢死队队长来到老人家床前,双膝跪倒,对老人家讲述了将军是如何战死的,当讲到给将军净身时发现身上有8处伤口,其中炮弹伤2处,刺刀伤1处,枪弹伤5处,敢死队队长痛哭不已。老人家便让人架着,一直架到停放棺材的小北屋,把那口闪着漆光的大棺材从头至尾抚摸一遍,老泪不禁滴在上面。然后示意:抬棺材!

    棺材抬到院里,老人家让人架到院里;
    棺材抬到街上,老人家让人架到街上。这时他看见满街都跪满了人,黑压压的一片,在向他磕头致敬。老人家顿时老泪纵横,甩开家人双膝跪倒在地上,对着缓缓移动的棺材说:“送棺如送人,给张将军送行了!”

    现在,城里五十岁以下的人几乎没有见过棺材,六十岁以下的人几乎没有人见过棺材铺。棺材伴随着中国人走过漫长的几千年历史,它没有看见人的诞生,却装载着人的死亡。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没有说到,人固有一死,或黄土埋身,或葬于棺材。

    棺材是人类从原始、从野蛮走向文明的标志之一,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谁发明的棺材已无据可查,它可能是人类文明的必然,就像没人能说出谁是火的发明者。最早华夏子孙去世,是挂在树上,死在路上,弃在坡上,丢在石上,和动物的死几乎无所区别。大约到了夏王朝的后期,装殓逝者的木匣已经出现。到商王朝后期,棺材既已出现,400年后的周王朝,埋葬天子不但有棺,还有椁,且不是一道。甚至可以说中国祖先的文明进步,最突出、最明显、最值得彰显的就是棺椁。中国文化已经把阳间的繁荣奢华讲究到阴间,从生到死的进步应该说也是一种文明的飞跃。

    春秋时代天子驾六,三椁两棺。但其实已然礼崩乐坏,诸侯纷纷摆起天子的谱,甚至不是天子胜似天子。从已发掘的秦景公的秦公一号大墓看,其规模、质量、陪葬品都远远超过周天子,比河南安阳商王的墓要大十倍。其中棺椁之讲究之构造,让所有进场的专家瞠目结舌。棺椁之外的木炭层最厚处有3.3米,石膏泥厚达1.5米以上。棺分三层,棺有双棺、黄肠题凑,标准的春秋天子之葬。黄肠题凑乃古语、术语,黄肠指黄心的柏木,题凑是说将黄心的柏木加工成像今天铁路铺轨用的枕木状的柏木料,然后木心向里,木头相对,围绕棺椁铺成二层或三层敦敦实实的黄心柏木“房”。秦景公用了764根一水的黄心柏木,最长的一根7.3米,重达800多斤,要10个军汉才能把它抬下墓坑。因为当时制作的棺椁太大太重,要把这庞然大物运到墓室,只好延长墓道,秦公一号大墓的东西墓道,加起来有300多米。据考证,春秋战国时代,墓葬棺椁的用料为百年乃至千年的古柏,且完全用榫卯结构。随着中国古代墓葬文化的不断成熟和冲高,中国墓葬文化中的棺椁制作也不断由实用转向奢侈。高雅、豪华、艺术,标志着中国封建文化的成熟和善美。

    但中国棺材在什么年代逐渐变成一头大一头小的呢?因何而变?何时而变?几乎成了一道无解之题。

    比中国文明更古老更悠久的古埃及墓葬文化中的棺材用来装殓木乃伊的是挖空的一截原木,而中国人至少在公元前21至19世纪时已经开始用棺材下葬。至少到西汉,用来做棺材的最上乘之料,已经用上金丝楠木,俗称楠木棺材。2014年夏,我去江苏盱眙参观考察大云山汉墓,墓主是汉景帝刘启之子,江都王刘非,刘非下葬的棺椁使用的就是极珍贵的金丝楠木。虽经2000多年,扣之仍有金属之声,从棺材上残存的漆皮看,刘非棺椁至少刷過数十道高漆,并绘有神秘的图画。但非常可惜,由于被盗严重,已经很难辨判刘非棺椁上绘的是什么图,据推测极有可能是彩绘,绘的是当时人们想象中的另一个世界的极乐生活。甚至可能是公元前的艺术家在想象宇宙和天地之外的生活。从棺材上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国文化在先秦乃至西汉时期的飞速发展和高度文明。

    曹雪芹先生对棺材也有研究。《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当中,曹雪芹先生说到为秦可卿做棺材时,薛蟠说道:“我们木店里有一副板,叫做什么墙板,出在潢铁网山上,做了棺材,万年不坏。”曹雪芹先生说:“只见帮底皆厚八寸,纹若槟榔,味若檀麝,以手扣之,玎珰如金玉。”原来这副棺材板是为义忠亲王老千岁准备的,只因为后来这位老千岁“犯了事”,才把这副世间罕见的木料闲置在薛蟠家的店中。这是一种什么木材呢?问之皆曰,应是一种极罕见的海南紫檀木,当时是有价无市,现在应该是无价无市。曹雪芹家是大家,曹先生应该见过这种棺材。想起林黛玉《葬花词》中一句“悼词”:“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当年已七十三岁高龄的李鸿章为国难奔走欧美,竟让人抬着自己的棺材随行,随时准备“马革裹尸”。在古今中外的外交史上,抬棺出访,李鸿章当为空前绝后!可以死在天边,但不能黄土掩面。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酉刻,38岁的光绪皇帝突然病亡,但他的棺材却早已备下了。皇帝的棺材叫“梓宫”,这座“梓宫”有多大多重呢?据清史记载,抬“梓宫”的杠夫一共有7920名,每天分班60班,每班128抬,另外还有帮夫240人,随时准备替换体力不支抬不动的杠夫。从“梓宫”起杠的景山东门起,经地安门走过阜成门,几乎走了整整一天,这棺材不愧为“宫”。真正见过“梓宫”的人不多,因为“梓宫”之前有排出5里多长的法驾卤簿仪仗队,两旁牵绳引带打旗穿孝的不计其数,从景山东门到阜成门尚未出城,就撒纸钱90多万枚,重达1000多斤。而“梓宫”是由一根前安龙头,后镶龙尾的大杠为轴儿的“独龙杠”支撑。高高的金黄伞塔,四周镶龙的黄金纬床,把棺材装饰得严丝合缝,只能看出“梓宫”每移一下都移山般沉重。

    当然,也不是所有帝王的“梓宫”都那么光彩,都那么讲究。隋炀帝被权臣宇文化及发动兵变缢死后,隋炀帝的尸体无处装殓,中国历史上最富有争议的一代帝王面临黄土掩面,最后是萧皇后和宫人仓促破床板改棺材,草草制作了一口薄皮白茬棺材,才把隋炀帝埋葬了。

    清朝慈禧太后的棺材也神奇,一说是金丝楠木所制,一说是海南黄花梨,也有一说是小叶紫檀。神奇的是慈禧棺材是独板所做。据说慈禧差人在全国整整寻找了四十年,才找见这棵树王,高二十多丈,胸围十围,从伐倒到拉出深山老林就用了一年零二个月。整板整料,其厚皆八寸以上;
    油彩总在一百二十八道以上。慈禧皇太后对自己最终要住进去的“梓宫”是极其操心的,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慈禧太后的棺材做得可谓“固若金汤”,以至于当孙殿英的部队历经千难万险来到地宫时,几乎对慈禧的“梓宫”束手无策,怎么也打不开棺材盖。最后找来长柄大斧,抡圆了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棺材打开。

    开棺之景,几乎惊倒所有在场的人,但见“慈禧太后平卧锦衾,颜面依旧,肤色则像刚刚死去的一样,二十年的尸体且毫无腐败,依然完好。慈禧的凤冠、凤袄、裙带鞋履,以及一切殉葬的衣衾一应俱全。珠光宝物,熠熠发光,照耀得墓穴内犹如白昼”(《盗陵将军孙殿英》)。专家们称这都和慈禧棺材材质有关,和慈禧棺材密封有关。都说慈禧的殉葬品哪样哪样是国宝,其实慈禧住的“梓宫”才是真正的不可再得的国宝。

    中国有句老话:盖棺之定。其实盖棺也难定,据专家估计中国被盗的陵墓恐怕要以百万计,而每座被盗的陵墓几乎都是盗破陵墓,然后劈碎棺材破棺而盗。许多堪称不朽的中国墓葬文化的结晶随着斧劈刀砍,被破碎肢解,荡然无存,那是中国文化不可挽救的损失。皇帝藩王大臣的棺椁上凝聚着中国当时最杰出最优秀最经典的绘画艺术、漆画艺术、金箔画艺术,美术、雕塑艺術、鎏金艺术、镶嵌艺术、天文、地理、阴阳八卦、神话传说,简直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无所不有,且都是当时最杰出最有名最“高段”的“艺术大师”完成的,它们都是当时文化艺术、工艺美术的代表作,非常可惜,也非常无奈,在盗墓者的贪婪和欲望中化为乌有。

    1956年5月,由中国政府组织对明十三陵的定陵进行发掘,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对皇帝陵进行发掘,历时两年零两个月。发掘的成果不是此文所涉及的,但令人不解的是当年发掘的明万历皇帝的棺椁不知为什么竟然被当做无用的垃圾扔在定陵宝城外的山沟里,那可是给皇帝做棺材用的金丝楠木啊,都是厚过8寸长过8尺的大料啊,虽然在地下经过400多年,可能有所朽变,有所腐蚀,但以金丝楠木看不会有大变。据有关材料记载,竟然像扔烂劈柴一样扔掉了。当时在幕后和现场指挥发掘的绝对不乏大家、专家、方家,为什么会把皇帝的棺材板随便扔掉呢?由此还引出数条人命。据《风雪定陵》中记载,被丢弃的金丝楠木棺材被两位农民发现,虽然他们不知此为何物,但却看出朽烂的外表里面是一副尚好的木料。于是一户农民拉回家,给自己老两口做了两副寿材,没想到第一副棺材刚刚做好,老伴突然就不明不白地死去,第二副棺材刚刚完工,老头也一命呜呼。一时远远近近,传得沸沸扬扬,神神秘秘。

    另一位捡到金丝楠木棺材板的农民,一开始也是喜出望外,拉回家后做了两只大躺柜,端端正正摆在堂屋里,谁看了谁羡慕,谁看谁都多少有些嫉妒。有人传说皇帝的棺材板不是老百姓随便用的,说得让人心惊胆战,悲剧还真发生了。有一天这家夫妻回家后,发现儿女都不见了,急得四下寻找,后来发现四双孩子的鞋摆在大躺柜前,于是打开躺柜一看,其状惨不忍睹,让人浑身战栗。原来四个孩子玩游戏躲进躺柜中,不知为什么,躺柜的柜盖自动落下,柜盖上的铁挂钩正巧扣住躺柜的锁鼻。四个孩子也拼命挣扎过,他们的十指都渗出了鲜血,柜壁上布满挣扎求生的痕迹,最后窒息而死。四个孩子为兄弟姐妹,最大的12岁,最小的才刚刚5岁……

    据说人们都害怕皇帝的棺材板,害怕它再带来什么孽恶,就用柴火烧了,没想到在火中发出一种怪怪的味道,一种腻人的香,香中还带有丝丝甜味儿。人人都害怕,避之甚远。后来请教专家方知,那才是真正的千年金丝楠木香,连那些专家也只闻过几片金丝楠木木屑的燃香。

    棺材承载着人类文明走过整整数千年,而如今在中国已经渐行渐远,渐远渐无,也应该对人类文明做出贡献的棺材予以正名。不过,它是属于物质文明,还是非物质文明?

    何处黄土不埋人

    ——再说棺材

    据柏杨先生考证:中国一共出现过83个王朝,559个帝王。据我所知,中国几乎所有王朝所有皇帝都“盖棺难定”,即使是秦始皇亦然,司马迁就坚信秦始皇的陵被盗,棺被开。但元朝历经162年,14个皇帝,其陵其棺却未被盗被挖,中国的盗墓贼可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无陵不被盗,无墓不被毁,成吉思汗为何能保住元陵安然无恙呢?

    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率军西征,蒙古军队太强大了,可谓所向无敌,一举荡平占领了中亚五国,前锋竟然突破印度河。其铁骑一部横扫伊朗北部,又越过高加索山,打败俄罗斯和钦察人的联军,直抵克里木半岛。成吉思汗是怎样训练他的军队,怎样指挥他的军队的,就像他的陵墓一样让后人不可思议。1227年,在扫荡西夏国的战争中“一代天骄”终于因病而故,成吉思汗的陵墓就开始被世人所关注。蒙古人和汉人在殡葬上的不同,反映了两个民族的文化、生活、追求、信仰的不同。像东汉王朝经历220年,竟有210年是在修皇陵,国家第一号工程就是修皇陵,从全国征召能工巧匠,朝廷亲派大员寻找棺木。“事死如生”的儒家思想不但为皇帝所接受,群臣百姓亦然,并形成墓葬传统、墓葬文化,甚至墓葬思想。成吉思汗却非然,他有自己民族的文化和传统,他在皇陵中独树一帜。没有查到他生前是否为死后着想的史料,史书上说其“刳木为棺”,即找一粗原木从中解开,挖出一个和真人一样大小的空间,然后把尸体放進去,再把原木合在一起,这就是他的棺材。其下葬亦特殊,出殡不声张,绝不大张旗鼓,搞得天下无人不晓。成吉思汗的柩车在途中,凡遇行人,无论官民一律杀之,杀人灭口,悄然到达目的地后亦不声张,只有极少数亲王、公主到场,只作简单祭祀即入土为安。棺入土亦非汉民族儒家所致,起高丘、建祭殿、设围地、置“墓民”、设军队,蒙古棺入土讲究“密葬”,陵墓不起坟冢,不建殿堂,而是除挖一洞把棺深埋,然后复原,放出成百上千匹骏马,将埋葬成吉思汗的地方踏平踩实,再植上牧草,和千里大草原浑然一体,就像海洋一样,没人能在海面上准确判断出那片水面下有礁有石一样。唯一留下标志的是,在埋葬成吉思汗的地方当着母骆驼的面杀死它的小骆驼,等明年周年之际再让那只母骆驼引路来到杀死小骆驼的地方祭奠,仅此而已。待那只母骆驼死后,则唯有萨满神知道。成吉思汗葬在蒙古的起辇台,后来蒙古的大汗,元朝的皇帝死后也都埋葬在那里,700多年过去,元朝皇帝的陵墓至今未能找到,成吉思汗安静地盖棺而眠。

    中国曾有十几支考古队带着洛阳铲在起辇台下过功夫,皆无功而返,成吉思汗的陵墓太神奇了。2008年10月27日新华社曾发过一条电讯,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的科研人员计划用3年时间,采用最先进的无破坏性的探测技术寻找成吉思汗的陵墓,现在已然过去8年了,全然不见踪迹。成吉思汗太伟大了,他究竟把棺材埋在哪儿了?当然也有人说,任何陵墓都逃不脱盗墓者的手心,古今中外皆然,成吉思汗的陵墓没有被盗墓者发现是因为其墓为“白墓”、“空墓”,除那具刳木为棺的朽木,剩下的只有“一代天骄”的遗骨,没有盗墓贼会费九牛二虎之力寻找那截“原木”。成吉思汗生前所向无敌,死后也无人能敌。成吉思汗是“刳木为棺”,古希腊则是凿石为棺,我想那该是意大利大理石作的棺材。

    十九世纪美国出了一位“盗墓大使”,此人名海因里希·谢里曼,曾在美国南北战争中发了横财,打造出一个富可敌国的庞大商业帝国。用中国话说,这位美国大亨剑走偏锋,竟然弃其“帝国”于不顾,一心一意攻读3000多年前古希腊著名盲人诗人荷马的史诗,不知道这位高度商业化的“大鬼”是怎样研究的荷马史诗?他坚信荷马史诗所记述的特洛伊战争存在,而且特洛伊古城亦在,于是抛弃他的商业帝国,率领考古团队直奔希腊半岛,他要重现3000多年前的古希腊帝国。谢里曼犹如中邪,一手拿着《荷马史诗》,一手拿着手铲,用中国话讲叫“按图索骥”。不知道是苍天不负,还是歪打正着,谢里曼还真验证了荷马史诗的真实性,终于挖掘出特洛伊古城。随之又挖掘到了阿伽门农陵墓,就是国王之墓,然后经过漫长的8年,挖掘出阿伽门农的棺材。那是一口巨大、坚实、浑厚且极其漂亮美丽壮观的石棺啊,但谢里曼并没顾上细看那具有历史意义的石棺,因为更重要的是他发现了黄金,数量之多之丰富远远超出他的想象。谢里曼曾激动地说,“全世界所有的博物馆的黄金藏品加在一起,数量也不及他的五分之一”。阿伽门农墓完全是用巨石砌筑成的,墓道内也置放了大量的巨大的塞石,东西方的墓葬思维虽隔万里,但似乎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东方的商王朝“玩”的是青铜器,而古希腊人“玩”的是金器,陪葬的物品中几乎全是金器,金王冠,金叶子,各种金饰金件,甚至有金狮子、金鹿、金蛇、金鸟,其中最重要的是古希腊君王戴的金面具,制作得栩栩如生,五官端庄。我去希腊曾经和一位博物馆的专家探讨过,这个黄金面具是怎样做出来的呢?我的看法是先在死者的脸上浇上蜡液,成型后揭下来再做成模范,用黄金金液浇铸成。而在东方,西汉时的君王墓葬用的是金缕玉衣。古埃及人墓葬的办法和东方人也不一样,他们并不像东方人在墓葬的地方起高土,筑高冢,砌四墙,建宫殿,修城堡,开城门,而是在沙漠上建金字塔,用巨石垒起的庞大的金字形宝塔直指苍穹。秦始皇的大墓和金字塔的矗立,代表着两个民族、两种文化、两极追求。但什么样的陵墓也挡不住盗墓人的贪婪,我曾顺着盗墓人挖开的通道,半爬着进入埃及最高大的胡夫金字塔,当我用手仔细地抚摸那棺室中大理石的石椁时,我充满了疑虑和不解,这么巨大、厚重的一块原石,古埃及人是用什么工具,怎么样把它镟凿成一个棺材的呢?在3500年前这简直令人匪夷所思,而最令我震惊的是图坦卡蒙的黄金宝石面具。

    当图坦卡蒙的石头陵墓被发现挖开以后,谁也没有想到大约在2000多年前竟有先行人,可以说盗墓者无所不至,无所不能。但古埃及的盗墓者为什么盗墓呢?为什么和中国的盗墓者不同?中国的盗墓贼潜入墓室后,会毫不犹豫毫不手软地把墓室中的金银财宝和所有能盗的东西全都盗光,然后还竭尽其能对墓室进行破坏,甚至放火焚烧。而古埃及的盗墓者,千辛万险深入图坦卡蒙的墓室后,竟然几乎未拿墓室的“一草一木”“一针一线”,也没有对墓室进行报复性破坏。要知道图坦卡蒙墓室的黄金宝物不可胜数,随便拿走一件都可谓国宝,但那拨盗墓贼却像参观者,他们盗墓的目的似乎只在于过程。图坦卡蒙的墓室即终点,他们跑到终点就是胜利,真是不可思议啊。

    什么叫金玉满堂?什么叫珠光宝气?什么叫金碧辉煌?什么叫珠宫具阙?什么叫黄金屋?图坦卡蒙的墓室即是。

    图坦卡蒙的棺椁多达7层,层层是宝,瑰中之宝。据我所知,中国的墓葬未有七层棺椁的,即使是皇帝也不过是三层棺椁,秦始皇的棺椁有七层吗?

    图坦卡蒙的棺椁前四层皆木棺,什么木制的棺材无史料可查,但棺材四周皆为黄金覆盖,是一口名副其实的金镶木棺材。在中国未曾见过帝王陵墓中有金镶木棺材的记述。且这种金玉其外的棺材上,有无数精美的金錾金镶金嵌图案,称其无价之宝一点也不为过。五层是一口石英石雕刻的石棺,石棺的棺盖是一块玫瑰色的花岗岩棺盖,棺盖上刻有阴文,估计在这个世界上无人能识。六七层皆为贴金錾花棺材,最内一层棺材竟然是口人形的纯金制作的棺材,其厚约3厘米,工艺极为精湛,极为精巧细腻。金棺在中国闻所未闻,古埃及人真敢想真能造。图坦卡蒙是古埃及十八王朝埃赫那吞法老的女婿,他留在这个世界上的图象竟然是重达10公斤的黄金面具,看那黄金面具,图坦卡蒙够英俊,也够年轻的。据史料记载他不到二十岁就因病死去,留下的黄金面具已成为埃及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欧洲人不讲究厚葬,不追求事死如事生,这可能和地域文化及宗教信仰有关。欧洲人不会把一国之宝都心甘情愿地埋在地下,但欧洲人何年何代开始用石棺殡葬似无准确说法。据我考证,欧洲人用石椁应该是随着战争的扩大不断推广,随着宗教的深入不断巩固,至少在罗马统帅、国父、共和国的“终身独裁官”恺撒被刺23刀身亡后,被葬在一口白玉石的石棺中。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最著名的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和他的王后,生前也忙着后事,让中國人不可思议的是,他们忙的是如何让自己死后,更真实、更形象、更传神、更坦荡地留给后世。他们生前一次次审视自己的裸体石雕,死后他们的尸体放在教堂的石棺里,而他们的裸体石雕竟然一丝不挂地躺在石棺之后,以至于当我走进巴黎圣丹尼教堂时,最先看见的是一男一女两双光着的大理石脚丫子。据说弗朗索瓦一世和其王后,前后审改过“七稿”,最后终于满意了自己的裸雕。他们似乎不在乎自己的身体如何,而在乎自己的裸雕要真实再现。

    欧洲的名人、贵族、王孙、将军都在石棺中安寝,且几乎是“裸葬”,陪葬品几乎一无所有,而中国的皇族帝王是从一登基就开始修造陵墓,把能带走的一切都要带到地下。在欧洲从未听说“要想富挖古墓,一夜挖个万元户”,不过欧洲也失去了墓葬文化和墓葬财富。

    在西罗马的都城拉文纳的皇帝墓室中,一口口石椁摆放得庄严肃穆,更值得注意的是那些石棺的制作都极讲究,硕大的石棺上雕满充满宗教信仰、生活渴望、人民追求的浮雕,雕工都极细腻、极工艺、极艺术,每口石棺都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在罗马卢多维西的石椁上雕刻着宏大的罗马军团的战斗场面,人马相战,刀剑相搏,人的拼死,马的挣扎,武士的凶残勇敢,伤残者的痛苦求助,都栩栩如生,仿佛是一卷石头雕成的历史。

    我去过三次美国的阿灵顿国家公墓,曾三次被埋葬在地下的22.5万军人的墓碑所感动,我曾在《陌生人看美国》一书中用专门一节来描述它,相信凡是去过阿灵顿公墓的人都不会忘记它。在绿茵茵的草地上,一排排、一片片乳白色的墓碑,整整齐齐排列在那里,静静地伫立着,前后左右一样的间隔一样的距离,像即将接受检阅的士兵方阵。

    美国人的棺材仿佛是统一的标准,两头平,像一张立体的军人行军床。我曾经问过,一位将军和一位士兵的棺材一样吗?答复是完全一样,大小、高低、宽窄、质地都一样。和中国棺材不同的是,美国的棺材是有把手的,以利于人搬运,而且棺材盖是用螺丝拧上的,不像中国棺材用一种特殊的又长又大的棺材钉钉死。美国人的棺材质地也不十分讲究,一般都是一种当地的硬木,柚木、橡木、椴木、桃木、松木的都有。我曾问阿灵顿国家公墓的一位服务人员,埋葬在这里的肯尼迪总统的棺材是用什么木料做成的?他茫然失语,认为我问得古怪,不断地耸肩膀,他确实回答不上。他们的棺木都被铺上星条旗,放在古老的炮车上,然后用马拉着,在礼炮和鸣枪声中驶向墓地。但有一点似乎是美国棺材的特点,它们都被漆成高漆,油光闪亮地一排排停放着,只有当它们在“安魂曲”中被安放进墓穴中,躺在它们里面的主人才仿佛闭上眼睛……

    相关热词搜索: 终归 馒头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