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正文

    【(江苏省)2019年徐州市云龙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时间:2020-05-14 07:11:5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月7日在徐州市云龙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区长 方 正 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云龙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二五”及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十二五”时 期,是宏观形势错综复杂、各种困难挑战明显增多、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的五年,也是云龙区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云龙区委的 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主动适应新 常态,积极展现新作为,加快实施“现代服务业主导、城市化推进、和谐社会构建”三大战略,全力推进“三重一大”,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较好地完成 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这五年,我们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推进各项改革创新,不断积聚发展内生动力。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向改革创新要动力,向调整结构要活力,向招商引资要潜力,推进发展动力平稳有序转换,实现了稳增长与促转型的互动并进、同步提升。

    综合经济实力实 现跃升。全区经济发展总体保持高位运行,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连年在全市科学发展目标考核中荣获一等奖。特别是近两年来,面对经 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和传统增长动力持续减弱的严峻形势,我们沉着应对,主动作为,强化运行调度、要素保障和协调服务,经济发展难中求进、爬坡前行,经济运 行稳中有进、稳中有好。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1亿元(预计,下同),是2019年的1.9倍,年均增长13.7%;
    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2.82 亿元,是2019年的1.84倍,年均增长12.9%,增速居主城区首位;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6.2亿元,连续四年超200亿元,年均增长 14.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50亿元,首次超300亿元,是2019年的2.1倍。科学发展各项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继续在主城区领先。

    转型升级步伐不 断加快。坚持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转型升级的第一引擎,以调高调优调强为取向,改造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特色产业,做到换挡不失速、量增质更优。

    2019年服务业增加值实现220.1亿元,比2019年翻一番,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连年位居全省城区前十强,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 0.3∶12∶87.7。服务业载体有效扩容。累计实施重大产业项目77项,完成投资750亿元,增加载体面积260万平方米,世茂商业中心、绿地城市广 场等12个城市综合体竣工运营。服务业集聚水平显著提升。10家园区被认定为市级重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数量居主城区首位;
    淮海文博园获批“省现代服务业 集聚区”。大企业培育取得突破性进展。润东汽车集团成为全市首家登陆国际资本市场的上市企业、首家年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服务业企业;
    徐州医药等8家企业 (项目)列入省“十百千”行动计划,恩华和润医药被认定为“省创新示范企业”,在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上市企业5家,年成交额超10亿元市场4家。产业 层次明显提升。新兴产业加速发展,2019年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完成11.8亿元,年均增长18%;
    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位居主城区首位;
    电子商务异 军突起,全区涉网企业6800余家,2019年交易额完成115亿元,以八方网络科技、运友网络通信为代表的一批优质电商企业脱颖而出。文化旅游业蓬勃发 展,2019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完成29亿元,旅游总收入完成51.6亿元,年均增长均达20%以上。连续举办两届中国·徐州民间工艺博览会,累计交易额超 1.6亿元,成为独具地方特色、淮海经济区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博览品牌;
    徐州旅游服务中心启动运营,成为全市首家“互联网+旅游目的地”O2O平台;
    汉文化 景区被认定为 “国家级旅游示范研学基地”,新增3A级以上景区5家,以户部山、老东门为代表的老徐州历史文化片区有机融合,云龙特色文化旅游品牌进一步凸显。

    区域发展后劲明 显增强。招大引强成果丰硕,先后引进中国外运、光大集团、华润集团等“555”企业43家,签约万达广场等亿元以上项目26个,累计出让土地7816亩。

    楼宇经济迅猛发展,全区拥有超万平方米商务楼宇28座,入驻企业6200余家,占全区企业总量的40%,卜蜂莲花、东方金钰、银座商城等区域总部相继落 户。外资外贸并驾齐驱,新增外资项目13个,实际到账注册外资、自营出口总额分别累计完成4.5 亿美元、10.4亿美元,是“十一五”时期的1.8 倍、3.2 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效激发市场内在潜力,中小企业放量增长,2019年新增注册企业2685家、注册资本81.1亿元,分别增长45%和142%;
    全 区中小企业总数达15600余家,是2019年的2.2倍。聚合各方要素为企业加油助力,引进民生银行、南京银行等金融机构18家,为中小微企业定向放贷 额年均增长33%;
    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54人,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专家4人、入选省市“双创”计划15人;
    组织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91项,获批专 利授权1100余件,创新驱动能力不断增强。

    改革创新取得有 效突破。针对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推进改革“规定动作”落地见效、“自选动作”改有所成,形成一批具有云龙特色的改革创新成果。围绕“省级服务业 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发力、多点突破,投融资、“个转企”、统计监测等方面改革稳步推进,“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顺利完成,科学发展综合考 核、机关效能考评体系更加健全,以释放发展活力对冲经济下行压力。把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作为改革的“重头戏”,编制公布了 “五张清单”,精简行政审批事项14项,权力边界进一步划清;
    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科学理顺市场监管、园林水利、卫生计生等部门职能;
    事业单位分类改 革有序推进,减少事业机构7家;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有序实施。成立区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初步建成部门进驻、项 目集中、授权到位的政务服务平台。组建区城市管理联合执法队伍,城市综合管理效能不断提升。完成街道办事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将下设机构统一为“两办、五 中心、一队”,梳理确认工作职责64项,新型基层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在全市首推社区事务清单管理,社区任务由242项减至95项,实现了行政权力“瘦 身”和社区职能归位。全面推行基层协商民主议事制度,实现社区减负增效向“社区善治”转变。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文化、教育、卫 生、养老等民生领域建设,不断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这五年,我们着力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全面加快美丽云龙建设,城市品质形象明显提升。大力实施“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路更畅、城更靓”五大行动计划,全面完成国家卫生城市、生态园林城市和省优秀管理城市创建任务,城市建设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城市功能不断完 善。累计实施重大基础设施和城建重点工程160项。三环东路高架快速路全线贯通,轨道交通1号线开工建设,城市立体交通格局加快构筑;
    新建改造云苑路、王 杰东巷等29条干道和58条街巷,完成道路建设86万平方米;
    修建村庄道路18条、12.6万平方米;
    全区设置树阵式停车场18个,施划停车泊位4500 余个,投放公共自行车5500余辆;
    大力优化坝山等新建片区公交线网,建成郭庄路公交保养场,新增公交首末站8个、公交线路15条,居民出行更加便捷。奥 体中心、中心医院新城分院、翠屏山消防站陆续竣工,民祥园、土山寺街坊中心投入使用,东苑、黄山等10个农贸市场完成提档升级,城市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

    加快旧城旧村改造步伐,子房等18个棚户区改造项目扎实推进,累计完成房屋征收420万余平方米,津东雅苑、尚景园等定销房竣工上房,7800余户低收入 家庭乔迁新居。加快城市向东融合发展,以和平大道为轴心加大综合开发力度,建成商办综合体9个、高品质住宅小区16个,入驻近8万人安家置业,宜居、宜 业、宜游的城市新中心初步显现,实现了“东区”变“东城”的华丽转身。

    城市管理明显加 强。“大城管”体制更加完善,数字化城管高效运行,“巡查一体”执法深入推进,精细化、长效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全面推行市场化运作机制,实现全区道路街 巷、河道保洁和绿地管护服务外包全覆盖。携手共创国家卫生城市,多年积弊得到有效整治,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成为群众最赞的民生工程。以“外创示范路、内创 幸福家园”为抓手,累计投入1.2亿元,实施8条道路、23个老旧小区、36个村庄整治工程,创成省级管理示范路2条、市级幸福家园和文明小区13个。主 动回应居民关切需求,为老旧小区安装路灯1000余盏,基本实现公共照明全覆盖。冬季供热直供到户试点有序进行。加强环卫设施配建,投入1.1亿元,新改 建垃圾转运站7座,公厕“旱改水”285座,配备作业车辆50台、垃圾收运设备1.4万套。稳妥实施彭城文化市场搬迁,持续开展非法营运三(四)轮车、户 外广告、占道经营等综合整治,一批影响市民生活的市容难点得到集中攻克。“双违”管控成效明显,累计拆除各类违法建设140万余平方米,消除违法用地91 宗578亩。

    生态文明持续优 化。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系统治理工业、燃煤等污染源头,累计关停搬迁工业企业15家,实施坝山热电厂整合替代,全面完成化工企业退出、锅炉 拆除(改燃)和散货堆场整治任务,严管工地和道路扬尘,持续抓好秸秆露天禁烧,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完成市定任务。深入开展绿色节能创建活动,创建达 标省市级绿色学校5所、绿色社区15个。城东环状休闲公园一期、汉文化景区敞园、三八河公园等一批精品园林建成开放,郭庄路、民富路等20条道路绿化、 13个街头绿地相继建成,城区500米半径公园绿地基本实现全覆盖。累计新增绿地300余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8%,人均公共绿地达23.6平 方米。全面推行“河长制”管理,加快实施河道截污、清淤等治理工程,实现故黄河、三八河、老房亭河水系贯通,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这五年,我 们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动社会活力竞相迸发,人民幸福指数持续攀升。坚持公平包容共享,保基本、兜底线、建机制,尽管这两年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支出压 力加大,但民生投入保持逐年增多,2019年财政支出用于民生的比例达79%,累计完成224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发展成果更实更多惠及人民。

    民生保障水平不 断提升。千方百计促进就业,累计新增就业10.03万人,实现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5.7万人,帮扶残疾人就业258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城镇 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9%。推行非公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机制,累计处理劳资纠纷案件936件,帮助追回工资895万元,劳动关系保持稳定。不断完善社会保障 体系,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缴费16.8万人,个体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新增及中断续保8.5万人、征缴金额3.4亿元,社会保险 主要险种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
    在全市率先执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累计发放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金7520万元。全面加强社会救助,累计发放各 类救助金2970万元,帮扶困难群众2万余人次。落实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政策,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新增老年福利机构7家、居家养老服务站 68家,全区养老床位总数达1921张,养老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为60岁以上老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9万余份。

    各项社会事业协 调发展。为群众办家门口的好学校,持续加大教育投入,累计支出教育经费14.95亿元。新建潘塘中学、云兴小学城东分校等7所学校,改扩建教学楼3.4万 平方米,完成校安加固8.6万平方米,多轨制中小学全部达到省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标准。推行集团化办学、名校托管等模式,组建青年路等5个小学教育集团, 成立徐州三中云龙实验学校,引入树人中学在我区办学,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新建改造公办幼儿园6所,新增民办幼儿园14所,省市优质园比例达85.7%。

    我区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 “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在全市率先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为居民减轻就医负担4760万元;
    投入3700万元,完成6家 公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档升级;
    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三级甲等医院医疗联合体,配备全科医生,社区诊疗水平明显提高,城区“15分钟健康服务圈”实现全 覆盖。

    “单独二孩”政策平稳实施,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8‰,我区被评为“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顺利通过“省‘十二五’人口协调发展先进 区”创建验收。全面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区共有9人上榜“中国好人榜”。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书香云龙”、“舞动汉 风”、“云龙大讲坛”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品牌。大力提倡全民健身,为社区安装健身路径143套,在汉文化景区建成全省首个全人群健身广场,我区被评为 “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省首批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区”。双拥共建活动扎实推进,实现省双拥模范区创建“五连冠”。圆满完成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 作任务。此外,人防、民族宗教、档案、对台、侨务、妇女儿童、青少年、关心下一代、红十字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

    社会治理取得显 著成效。深入落实领导包挂信访案件、带案下访制度,强化信访积案化解,有效解决了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全面推行社区综治办、警务室、调解室、司法 行政服务站“四室同建”,建立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机制,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体系不断完善。全面完成“六五”普法,累计建成12个法治 文化长廊(公园),创成2个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27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创新改革警务巡防机制,投入1000余万元 为50个小区(村)安装了技防监控系统。“法治云龙”、“平安云龙”持续巩固,公众安全感和法治建设满意度持续提升,我区连续12年被评为“省平安区”。

    深入推进社区建设,每年投入2000余万元,建成社区综合服务平台59个,增加社区服务用房1.5万平方米;
    成功创建市级和谐社区67个,创成率达 90%,晓光、蝶梦社区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在全市率先设立区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培育公益性组织106家、微公益创投项目31项。落实 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加大“打非治违”和专项整治力度,淮海食品城区域性火灾隐患成功整改销案,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加强市场监管工 作,消费安全持续改善,大同街创成“省价格诚信一条街”。

    ——这五年,我们始终坚持依法行政,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突出问题导向、坚持底线思维,紧扣为民务实清廉主题,不断转变政府职能,扎紧制度围栏,狠抓工作落实,为推动发展、合力攻坚提振了精气神、汇聚了正能量。

    扎实开展党的群 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始终把守纪律讲规矩挺在前面,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区委“十项规定”,政风行风持续向好。深入实施 “百姓办事零障碍”工程和“两参一改”评议,创新开展百姓问政“四季行”活动,启动运行“12345”政府服务热线,实现民情诉求“一站式”办理。自觉接 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累计办理代表建议、委员提案866件,办复率、满意率连年达100%。进一步健全依法决策机 制,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大额支出等重大事项均严格履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在全市率先成立行政复议案件审查委员会,行政复议工作进一步规范。完善政府 法律顾问制度,实现区级行政部门、街道办事处法律顾问全覆盖。我区被省政府确认为“首批完成法治政府建设阶段性目标任务的区”。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建立新 闻发布、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四位一体”平台,累计公开政府信息2万余条、行政权力事项648项。大力倡导反对浪费、厉行节约,“三公”经费 及一般性支出进一步缩减,办公用房清理整改全面完成,OA办公系统启动运行,各类评比、文件简报、会议数量大幅压减。不断深化重点领域综合治理,健全财政 投资评审、公房租赁公开竞拍等制度,保障公共资源、国有资产、集体资产监管更加科学、集中、到位。加大督查、审计和监察工作力度,完善配套公职人员行为失 当问责等12项制度,在全市首家推行归口派驻纪检组,实现监督全覆盖;
    坚持“纪在法前”,严肃查处违规违纪案件,给予政纪处分11人,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发 展环境。汉风园廉政文化广场被命名为“徐州市廉政教育基地”。

    各位代表,五年 的成绩来之不易,实践给人启迪。五年中,我们主要做到“四个不动摇”:一是牢牢把握科学发展、奋进当先不动摇。始终咬定发展不放松,心无旁骛抓发展,健全 更加科学有效、方法对路、导向鲜明的考核激励机制,战略上保持定力适应新常态,战术上精准发力实现新突破,持续保持在全市城区发展格局中的领先地位。二是 牢牢把握转型升级、项目支撑不动摇。始终把“三重一大”作为转型升级的主抓手,不断推进产业集聚、企业集群、资源集约,全力实现传统、新兴、特色产业协调 互动、合力拉动,为新一轮发展筑牢了根基、厚植了优势。三是牢牢把握以人为本、民生改善不动摇。找准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发力点,围绕百姓“衣食 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等现实问题,既充分满足基本需求,又积极保障品质追求,以群众满意度检验发展成效,更好实现了发展成果人人共享。四是牢牢把握 改革创新、务实高效不动摇。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用改革的办法探寻新路,用创新的举措化解制约。大力发扬“钉钉子”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的劲头,一任接着一任干,年复一年,不断推动我区改革发展事业阔步向前。

    各位代表,过去 五年取得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凝聚着全区干部群众的智慧和汗水,坚定了我们砥砺前行 的信心和决心。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人民解放军驻区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工商联、人民团体和 社会各界朋友,向投身云龙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投资者和企业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十三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和战略部署

    今后五年,是我 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纵观国际、国内形势,与“十二五”时期相比,我们面临的宏观环境更加复杂。全球金融危机深层 次影响还将长期发酵,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
    我国经济新旧产业交替和增长动力转换尚未完成,经济下行压力仍会持续,但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 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国家将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打造经济增长新动能。从全市来看,“一带一 路”、老工业基地振兴等重大战略赋予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重要节点城市的定位,为加快建设徐州都市圈、引领区域性融合发展提供了 更加有利的条件。对于我区来讲,一方面我们要看到,虽然近几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经济结构性矛盾还没 有得到根本解决,房地产业占比过高,新产业规模尚未形成;
    财政收入增速放缓与刚性支出持续加大并存,风险隐患有所凸显;
    城市发展空间拓展有待加快,基础设 施建设、棚户区改造的任务十分艰巨;
    改革创新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依法行政能力亟待提高,公共服 务水平与人民群众要求还存在差距。另一方面我们还要看到,经过多年的奋斗和积累,我区经济基础更加坚实,产业结构更趋合理,社会环境更加和谐,全区上下创 新创业、争先进位的氛围更加浓厚;
    同时,我区是苏北唯一的“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这不仅为我们创新体制机 制、增添动力活力创造了新空间,还为我们更高层次争取政策支持、更大范围吸纳资源要素、更广领域集聚发展能量带来了新机遇。为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 危中觅机,牢牢把握经济发展主动权,努力推动“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十三五”时 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江苏发展的新要求,科学把握“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迈上新台阶、 建设新云龙”总揽全局,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为中心,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总牵引,以“三重一大”为总抓手,以“四个优化”为主路 径,围绕“服务业先导区、新型城市化标志区、科教文旅特色区、平安法治示范区、社会治理领先区”发展定位,主动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空 间优化、服务业强区、可持续发展和民生共建共享“五大战略”,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努力建设 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云龙。

    “十三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建设经济综合实 力更强、发展质量和效益更高的新云龙。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016年比2019年翻一番,年均增长9.5%左右。转方式、调结构取得重 大进展,现代服务业成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干,外向型经济保持总量进位、质量提升,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经济综合实力、区域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建设让人民群众有更满意收入、更幸福生活的新云龙。城乡居民收入提前实现比2019年翻一番,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法定人员社会保险实现应保尽保,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努力做到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乐养、住有宜居,人民幸福指数逐年提升。

    建设功能更完 善、产城更融合的新云龙。坚持以“人的城市化”为核心,加快城市更新步伐,城区空间布局持续优化,棚户区改造全面完成,基础设施配套不断升级,产城融合态 势基本形成。坚持绿色发展、绿色惠民,努力实现城市融入自然,让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传统之美与现代之美交相辉映,让群众拥有美好的生活家园。

    建设市民更文明、社会更和谐的新云龙。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公民素质高、社会风尚好、文化软实力强,公平正义得到保障,尊法守法成为习惯,诚信友善蔚然成风。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要成果,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公众安全感、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建设体制机制更优、发展活力更大的新云龙。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突破,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体制机制。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公信力明显提高,高效便利的创新创业环境基本形成。

    实现上述奋斗目 标,根据发展新理念、新阶段、新特点,必须大力实施“五大战略”:一是创新驱动战略。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坚持科教强区和人才兴区,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 众创新,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区。二是空间优化战略。按照“五大统筹”的要求,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加快全域城市化,大力推进老城布局优化、东城空间拓 展、新城延伸开发,着力打造产业繁荣、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彰显特色的新型城市化标志区。三是服务业强区战略。加快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 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大力发展科技服务、现代商贸、商务服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五大业态,加快建成淮海经济区服务业先导区。四 是可持续发展战略。树立“紧凑城市”理念,限定容量、盘活存量、提高质量,推动形成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的建设管理模式,构建生产空间集约高效、 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美丽城区。五是民生共建共享战略。把民生需求作为全部工作的根本导向,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集中更多财力、精力 改善和保障民生,巩固形成发展成果人人共创、人人共享的良好格局。

    各位代表,云龙新一轮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我们坚信,有区委的坚强领导,有全区干部群众的戮力同心,我们就一定能够谱写“迈上新台阶、建设新云龙”的新篇章!

    2016年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

    各位代 表,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区转型升级的艰难爬坡之年、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城市工作 会议精神,按照省市和区委工作部署,突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这个大逻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一个新突破、三个走在前、四个新优 化”为引领,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更大力度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打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组合拳”,继续保持定力,精准发力, 凝聚合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奋力开创全区各项事业新局面。

    今年经济社会发 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1)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5%左右;
    (2)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
    (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 额增长11%;
    (5)实际到账注册外资完成1.05亿美元;
    (6)自营进出口总额增长2%;
    (7)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完成市定任务;
    (8)城镇登记 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9)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以上预期目标,是我们根据中央省市和区委决策部署,多方听取意见、反复慎重权衡确定的,主要 考虑新常态下的需要和可能,把握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符合云龙经济发展实际,符合市场和社会预期。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坚持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并重,优化存量与扩大增量并举,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促进经济发展向“精明增长”升级,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取得新突破。

    突出项目支撑, 搭建经济发展新载体。坚持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力支撑,优化政府投资,激活民间投资,扩大有效投资,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严格执行 领导挂钩联系制度,集中优势资源,强化优质服务,全力推进年度投资115.6亿元的58个重大项目。落地项目抓开工,重点推进云龙双智双创产业园、淮海经 济区邮政邮件集散中心、升辉现代设计产业中心等项目,加快办理立项、规划等各项前期手续,确保顺利开工建设。在建项目抓进度,突出抓好中央国际广场、南郊 中茵城、宝龙广场、淮海文博园二期等续建项目,密切跟进、及时解决各类问题,确保按序时推进。竣工项目抓运营,对师大科技园、回龙窝历史文化街区、世茂新 界等项目,科学把握入驻产业质态和企业档次,有力提供运营服务保障,加快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新载体。

    紧扣转型升级, 增添经济发展新动能。主动策应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鼓励运用新技术、构建新平台、发展新业态,积极探索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促进传统产 业与新兴产业有效对接融合,推动发展动力加快转换。更大力度改造传统服务业。搭建和完善融资、信息、交易等新型智能化公共服务平台,全力实施淮海食品城等 八大重点园区提升工程,扶持宣武市场争创省级“转型升级示范市场” ,不断增强产业支撑和辐射带动能力。重点发展新兴服务业。坚持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有机结合,充分依托师大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等“众创空 间”的引领吸附效应,加快培育信息技术、数据资源、动漫制作等新兴业态。加快电商拓市步伐,建立完善产业基金、品牌培育、管理培训等各类政策,支持海盗软 件公司等本土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电子商务“生力军”。

    积极引导中小创新型企业借力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支持天种牧业、运友网络等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培育壮大一批行业“小巨人”。加强与知名高校战略合 作,支持发展创新工场和虚拟创新社区等新型孵化器,着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围绕“智慧云龙”建设抓产业,聚焦教育、养老、医疗等业态,着力培育一批智 慧型项目。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围绕户部山、淮海文博园、汉文化景区等六大文化旅游产业平台,深入挖掘资源禀赋、引进培育项目、加强宣传推介、提升运营 水平,做响做强特色产业。创新完善“云龙展会模式”,精心筹办第三届民博会,打造淮海经济区乃至全国知名的文化名片;
    实施户部山街区综合整治工程,加强古 民居群保护利用,延续好城市历史文脉,争创国家4A级景区;
    编制完成《楚王陵园区保护规划》,建成汉画像石解密馆;
    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发挥徐州旅游服 务中心平台优势,加快旅游资源整合,提升云龙旅游知名度和竞争力。鼓励发展都市观光农业,支持“城市菜园”项目建设,打造集观光休闲、农事体验为一体的现 代农业生活圈。顺应新消费趋势变化,重点扩大住房、家庭、健康、文化、体育等消费热点需求,促进服务产品和供给体系多元化、个性化、便利化,让内需潜力成 为拉动增长的强劲动力。

    强化招大引强, 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建立招商引资与城市征收、融资计划、土地供应衔接联动机制,深入开展点对点、小分队、巡回式招商活动,努力实现精准招商、高效招商。

    加强产业定向招商,紧紧围绕“五大”重点业态,突出招引投资强度大、产出效益好、税收和就业贡献多的龙头型项目,促进产业从速度优先转向效益优先,从以量 取胜转向质、量并举,加快构建中高端产业新体系。创新招商方式,大力开展融资招商,在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公共服务等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 式,着力抓好新生里棚户区等一批PPP招商项目。加大土地招商力度,强化土地运作导入优质项目,紧盯“555”企业,推动云龙双智双创产业园、乔湖文化综 合体等一批重大项目签约落地,力推黄山村旧村改造、站东广场等“轨道上盖商办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整理盘活坝山热电厂、老龙潭、老区政府等土地资源,加 快潘塘综合物流园、六堡水库周边改造等项目土地批转、规划选址等前期工作;
    积极与徐州开发区、高新区接壤区域对接整合,探索共同建设都市型产业园区,按照 “增链、补链、强链”的要求,培育发展物流配送、工业设计、环保服务、售后服务等业态,打通延伸发展新空间。做大做强楼宇经济,坚持用好增量、盘活存量, 依托万达广场、尚仕广场、新城沁水湾等精品载体,重点引进一批带动力强、发展潜力大、产业链条长的企业,促进楼宇经济向集约化、品牌化、特色化发展。进一 步提升利用外资和外贸发展水平,增创外向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强化人才支撑,积极引进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

    着力优化空间布局,努力提升城市承载力和宜居性。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做好“产城融合”这篇大文章,全力实施36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建重点工程,持续巩固“三创”成果,有效破解城市发展难题,推动城市服务功能和环境形象实现新提升。

    高水平推进城市 建设。突出规划导控、定标明向,充分发挥新城区、高铁商务区、高速道口、地铁沿线等区位交通优势,科学编制潘塘、翠屏山、大郭庄机场等重点片区规划,加快 构建“三核联动”的发展格局,着力增强城市辐射带动效应。围绕城市交通立体化,全力保障轨道交通、郑徐客运专线、迎宾和城东高架快速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 设,高质量完成黄河路贯通、金山路东延二期等道路工程,加快推进彭祖大道贯通工程,促进城区路网互联互通。立足于城市功能配套化,重点抓好城东医疗中心、 丰储和袁桥街坊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强农贸市场标准化提升和长效化管理,让居民享有优质便捷的生活服务。抢抓新一轮棚户区改造政策机遇,加快原第二水泥厂、 快哉亭地块改造等项目征收扫尾,稳妥实施机场西、农科院周边等项目征迁,全面启动北刘、大韩二期等村庄搬迁,抓好工业园地块、小韩二期等130万平方米的 安置房建设,进一步改善群众居住条件。

    高标准加强城市 管理。理顺城市管理体制,进一步明晰管理范围、权力清单和责任主体,完善“城管+公安”协同执法、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构建科学高效的城市管理新格局。大 力实施黄山大道、汉景大道等42条道路及15公里铁路沿线整治,继续开展老小区环境整治,努力创建管理示范路、幸福家园。切实加强老旧小区管理,引导成立 业主委员会,积极推行以物业管理为依托、社区自治为基础、街道监管为补充的“三位一体”模式,重点解决停车难、配套不足等问题,使小区基本服务功能得以保 障。落实属地管理机制,统筹做好集中供热工作。新建潘塘垃圾转运站,改造提升 8座公厕,配备更新一批环卫设备。推行重点道路和区域“以克论净”保洁监测,提高环卫作业精细水平。综合施策、多管齐下,加快治理交通拥堵、乱停乱放、渣 土撒漏等“城市病”,打造环境优美、文明有序的城市形象。继续保持“双违”治理的高压态势,确保新违建零增长、老违建负增长。

    高要求建设生态 文明。以徐州全面建设“海绵城市”为契机,着力扩大城市绿色空间,涵养城市水资源,增强城市生态功能,让城市回归自然。精心实施城东环状休闲公园二期、故 黄河滨河公园、五山公园等园林景观工程,完成黄山大道东段、新元大道等道路绿化建设,因地制宜加大城区立体绿化和城郊造林力度,新增和改善绿地50公顷, 加快构建城乡绿色屏障。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推行污染第三方治理,严格环境执法监管,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紧密对接地下管廊 建设,在工程设计、管网铺设、城市管护等环节融入透水理念,提高雨水综合利用率。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河湖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划定工 作,实施三八河污水处理厂三期建设,继续推进老房亭河、郭庄大沟、三道中沟等黑臭河道治理,建设集防洪灌溉、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生态水利。

    着力优化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努力提升群众受益面和获得感。坚持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围绕“七个更”的要求,加快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六大体系,切实抓好总投资58亿元的九大类59项为民办实事项目,推动优质均衡教育、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平安法治建设走在全市、全省前列。

    构建更加完善的 保障体系。坚持就业优先,实现就业再就业8000人。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到新兴产业创业,抓好被征地农民、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就业指导、培训和 帮扶,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织密织好社会保障网,加大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力度,进一步提高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比率;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 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2万人、16万人;
    落实医疗保险筹资和报销比例调整政策,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有效衔接。促进医养融 合对接,高标准建成集养老、医疗、康复功能于一体的区养老服务中心,新增5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鼓励社会主体兴办或运营健康养老服务产业。继续加大扶 贫助困、养老助残、失独家庭帮扶力度,为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把民生底线兜住兜牢。

    提供更加优质的 公共服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争创 “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区”、“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区”。进一步优化中小学布局,新建云苑路小学、世茂东都小学,扩建第三十中学,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完善小学 集团化办学机制,扩大初中托管效应,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改建公办幼儿园 4所,创建省市优质幼儿园3-5所。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加强社区教育和培训平台建设,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加快推进区域 “医联体”全覆盖,积极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分级诊疗体系,努力形成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新格局。免费为居民提供12类45项基 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搭建维护群众健康的第一道屏障。稳妥有序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以“全国社区治理和服 务创新实验区”创建为契机,继续深化“政社互动”,全面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工作,加快构建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工为骨干的“三社”共治联动机 制,努力实现政府治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
    继续加强社区建设,创成市级和谐社区5个,新改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5个,实现社工薪酬待遇动态增长;
    全面 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逐步实现社区服务扁平化、精细化、信息化。强化新城社会事务管理,合理配置医疗卫生、教育体育、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资源,全面畅通服 务新城居民的“最后一公里”。加强全民文明素质教育,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建成区文体中心,布设一批基层文化服务站点,更新一批老旧公共健身器材, 为群众提供便捷舒适的文化和健身场所。

    打造更加安宁的 社会环境。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把信访纳入法治轨道,引导群众合法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
    健全“多调 对接”机制,做到了解情况不迟钝、解决问题不拖延、化解矛盾不积压,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
    妥善化解日成公司、朝阳集团等信访问题。启动实施“七五” 普法,不断增强全民法治意识。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街道、社区技防一体化联网建设,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法治建设满意度。积极 防范和控制金融、房地产、政府性债务等领域潜在风险;
    加大库存商品房消化力度,有效稳定房地产市场。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健全综合治理联合执法机制,把 住各个领域和环节的安全关,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活动,有效消除新生里市场等重大安全隐患。推进“诚信云龙”建设,逐步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加强粮油 蔬菜、食品药品等生活必需品的市场监管,完善市场运行监测机制,切实保障安全消费、放心消费。完善公共应急管理体系,提升维护公共安全水平。

    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提升政府工作公信力和执行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动各方力量协调协同发展,使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人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既以取势求突破,又以求实强根基,努力实现法治政府、创新政府、服务政府、廉洁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

    改革创新,推进 政府科学管理。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注重从基层和群众中汲取智慧和营养,从实践中找到破解难题的钥匙,蹄疾步稳抓好各项改革创新,使政府工作体现时代 性、遵循规律性、富有创造性。把各项改革任务、制度建设向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这个目标聚焦、向构建发展新体制新机制聚焦,扭住关键,主动出击,在管 理方法、运营模式和融资手段上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大胆的探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登记注册制度便利化,进一步改善市场准入条件。完善税源管控机制, 加强和规范专业市场税收征管工作。开展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试点工作,提高事业单位运行效率。推进区属经营性单位整合和规范运作,健全国有资产和集体 资产运营激励约束机制。更加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强化“简政”工作力度,给企业松绑,为创新创业提供便利,增强对各类优质资源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用政府权力 的“减法”,换取市场和社会活力的“乘法”。

    依法行政,推进 政府规范运行。坚持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全面履行职责,所有行政行为都要于法有据,任何政府部门都不得法外设权。推进依法决策,建立重大决策风险评估制 度,规范决策过程和决策事项实施,增强决策透明度。加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提高出庭应诉率,倒逼各行政机关敬畏法律、依法办事。严格规范公正文 明执法,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不断提高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质量。加强 对各行政部门的层级监督,综合运用审计、行政复议等手段,形成严密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强依法聚财、科学理财,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严格控制“三公” 经费支出。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加强公共资源配置、部门预决算等重点领域的信息公开,积极打造“阳光政务”。

    转变作风,推进 政府优化服务。认真践行“三严三实”,时刻牢记历史重任,永葆干事创业激情,务实高效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大力推进“一线工作法”,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 入实际,切实做到爱民要有真感情、为民要有实招数、富民要有新成果。加快政府服务大厅功能升级,推动全事项进驻,努力实现“多头办理”变“一口办理”;
    进 一步简化优化服务流程,推广电子政务和网上业务办理,坚决砍掉各类无谓的证明。深化百姓问政机制,弘扬“马上就办”精神,强化压力传导、督查问责、跟踪问 效,形成层层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竞相争先的生动局面。坚持严以用权,倡俭治奢,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严厉防治不作为、乱作为的“任性权力”和不会为、 不善为的庸政懒政现象,推动各项工作提速增效,加快形成作风建设新常态。加强政府廉政建设,严格执行“一岗双责”,紧盯“四风”新动向,使纪律法规真正成 为履职用权的硬约束,防止不正之风滋生和反弹,着力净化政务生态,打造清正廉明的良好环境。

    各位代表,我们已经迈入“十三五”发展的新时期,责任在心重千钧,使命在肩当奋进。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开启新征程,增添新动力,实现新跨越,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云龙而努力奋斗!

    相关热词搜索: 徐州市 云龙 江苏省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