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作家们与北苑御茶

    时间:2020-08-08 04:04:4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杨国栋

    北苑御茶园地处福建建瓯的凤凰山,凤凰山因山峰形似凤凰而得名。

    五代闽国时,种茶富户张延晖把凤凰山方圆30里的茶山悉数献给闽王,列为皇家御茶园,因该园地处闽国北部,故称北苑御茶园。

    凤凰山种植茶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当时建州(今建瓯市)的老百姓就已经人工栽种茶叶并从事茶叶加工生产。到了唐代开元、天宝年间,建州生产的茶叶声名远播。

    北宋熙宁、元丰年间,是北苑御茶发展的历史大好时期。那时节,茶田、茶山、茶园、茶庄、茶店、茶馆遍地都是,民间称誉建州为“茶城”。《宋会要辑稿》记载说:元丰七年(1084年),建茶岁出不下300万斤。足可见当时的建州漫山遍野飘荡着怎样的茶茗香味!朝廷为了稳定每年的御茶产量和品质,通过行政机构专门确定了四五十焙的大小官焙,全都指定在建州凤凰山下的北苑建造。北苑成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宫廷御茶园、宋代贡茶生产制作中心、中国团饼茶最高制作工艺的发祥地。北苑龙团凤饼等精品御茶,堪称天下第一。

    蔡襄作为宋代名臣,不仅是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也是茶学家。宋仁宗庆历七年(1047年),蔡襄任福建转运使,负责监制北苑贡茶,改进了闻名天下的“小龙团茶”,使之成为进贡皇帝的佳品。欧阳修记载了这事:“蔡君谟为福建转运使,始造小片龙茶以进,其品绝精,谓之小团。”蔡襄在监管茶叶制作的几年间,悉心于贡茶的监制,提高贡茶的技术含量,坚持贡茶由凤凰山泉水(龙井水)浇灌过才能作为贡品的做法。蔡襄还花费大量心血写下了《茶录》一书,这是《茶经》之后又一部重要的茶叶专著,成为论述宋代茶文化的名著,曾译成英文、法文、日文,传播国外。

    蔡襄把北苑茶业发展到新的高峰,他从改造北苑御茶品质花色入手,求质求形。在外形上改大团茶为小团茶,品质上采用鲜嫩茶芽做原料,并改进制作工艺。尤其创造性地研制出“小龙团”系列中的“密云龙”和“瑞云翔龙”两个品种,成为贡品中的极品。对于茶叶制作,要求达到“名益新、品益出”“益穷极新出、而无以加矣”的高水平程度,同時指出做茶要抓住季节,“茶茁其芽,贵在于社前则已进御”。可见“好茶争相品,盖因品质珍”。对于建安的贡茶,蔡襄在自己的著作《茶录》中有专门论述:“建安斗试以水痕者为负,耐久者为胜。”《茶录》系统地论述了龙团贡茶的采摘和制作的工艺流程、品质标准、品饮方法,以及茶具茶器等内容,提出了常人品茗之“色、香、味”俱佳的饮茶标准,不仅受到高层皇家的褒扬,也获得平民百姓的认可。

    蔡襄在茶文化上颇有贡献。他在主持北苑御茶期间,创立了茶道。特别是斗茶的民俗,先是带动了整个文人圈子皆以烹茶、品茶、斗茶为雅趣,包括皇帝和大臣、幕僚都来参加;不久又延伸至民间百姓,均以茶技为高,茶趣为乐,茶诗为雅。斗茶成为人们生活娱乐的一部分。

    蔡襄精通诗文。他的茶诗《北苑十咏》名扬千古。其一《北苑》:“苍山走千里,斗落分两臂。灵泉出地清,嘉卉得天味。入门脱世氛,官曹真傲吏。”其二《采茶》:“春衫逐红旗,散入青林下。阴崖喜先至,新苗渐盈把。竟携筠龙归,更带山云写。”其三《茶垄》:“造化曾无私,亦有意所加。夜雨作春力,朝云护日华。千万碧玉枝,戢戢抽灵芽。”其四《出东门向北苑路》:“晓行东城隅,光华著诸物。溪涨浪花生,山晴鸟声出。稍稍见人烟,川原正苍郁。”其五《凤池》:“灵禽不世下,刻像成羽翼。但类醴泉饮,岂复高梧息。似有飞鸣心,六合定何适。”其六《龙塘》:“泉水循除明,中坻龙矫首。振足化仙陂,回晴窥画牖。应当岁时旱,嘘吸云雷走。”其七《试茶》:“兔毫紫瓯新,蟹眼青泉煮。雪冻作成化,云间未垂缕。愿尔池中波,去作人间雨。”其八《修贡亭》:“清晨挂朝衣,盥手署新茗。腾虬守金钥,疾骑穿云岭。修贡贵谨严,作诗谕远永。”其九《御井》:“山好水亦珍,清切甘如醴。朱干待方空,玉壁见深底。勿为先渴忧,严扃有时启。”其十《造茶》:“屑玉寸阴间,抟金新范里。规呈月正圆,势动龙初起。焙出香色全,争夸火候是。”

    如今的北苑御茶园遗址,依然在万里蓝天下荡漾着祥云瑞气,游动的空气中分明还能感受到千百年前经久不息的茶香茶韵在飘逸。数十里逶迤连绵的群山间,挤挤挨挨的葳蕤树木青绿红黄,翠荫流泻中让人感受到水汽蒸腾下的润泽。见到那一片片由今人栽种的郁郁葱葱的茶园,我一下就将古今凤凰山茶园进行了影像似的历史连接,阵阵茶香随清风吹拂而来,仿佛整个人都浸泡在了茶茗的芬芳氤氲中。

    遥想当年,北苑御茶吸引了宋代一大批重量级文化名人或诗人。范仲淹的茶诗让我产生最多思考。他在《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中写道:“年年春至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新雷昨夜发何处,家家嬉笑穿云去。露芽错落一番荣,缀玉含珠散嘉树……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鼎磨云外首山铜,瓶携江上中冷水。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赢得珠玑满斗归。”章岷是福建浦城人,距离建州很近。他是高官兼文化名流,写茶诗与范仲淹等唱和,有感受,有见识,有生活,又是亲历者,十分正常。不理解的是范仲淹。查他的历史,并未到过北苑御茶园,也没有见识过建安人如何采茶、制茶、斗茶,玩耍茶艺茶道,却洋洋洒洒,一泻千里,写下了70多句数百字的长长茶诗,令人拍案叫绝。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他的散文名篇《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名句,千百年来一直为世人所称道。其实范仲淹当年创作《岳阳楼记》时,根本就没有参观过这座岳阳楼,完全是凭资料、口述或传说,再凭空想象而持如椽大笔有感而发、一挥而就的。才高八斗的范仲淹的这两件诗文事件,成为颠覆今人文学创作必须深入生活,必须进入现场见识感受,才能创作出名诗名文观念的范例。一般人做不到,即便有相当才华的诗人作家也很难做到。但是北宋的范仲淹做到了,而且他的这两篇诗文900多年来一直是名篇。对此,我们只能万般地钦佩范仲淹的才艺了。

    接下来,该轮到声名显赫的大文豪苏轼登台表演了。苏轼填的是一首词《行香子·茶词》:“绮席才终,欢意犹浓。酒阑时,高兴无穷。共夸君赐,初拆臣封。看分香饼,黄金缕,密云龙。斗赢一水,功敌千钟。觉凉生,两腋清风。暂留红袖,少却纱笼。放笙歌散,庭馆静,略从容。”这首词66字,也是妙笔生辉,生动而传神地描述了席散意浓、酒酣面热之后盛赞君赐御茶的欢快愉悦场景,斗茶时的热烈嬉闹和散场过后的静谧淡定,也是饶有兴味的。苏轼也没有到过北苑御茶园的生产基地参观访问,更不用说体验生活了,但他对声名远播的北苑御茶非常熟悉,还写过诗文批评丁谓和蔡襄监制北苑御茶的奢华之举。由于这位北南两宋泰斗级大文豪的加盟诗赞,北苑御茶可谓锦上添花,繁盛增彩,不火不行。苏轼还有一首写建茶的《水调歌头》,也是十分精彩。词云:“已过几番风雨,前夜一声雷。旗枪争战,建溪春色占先魁。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结就紫云堆。轻动黄金碾,飞起绿尘埃。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兔毫盏里,霎时滋味舌头回。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词中的“老龙团”属北苑茶饼,而“兔毫盏”指的就是产于建阳窑之建盏中的精品。可见宋人十分懂得享受,茶品要最高档的,盛茶的瓷器也要用最好的兔毫盏,具有皇家气派,相当匹配。也可见苏轼长时间饮用皇帝赐予的北苑御茶或者建茶,对其茶道、茶艺和斗茶活动十分了解,故而虽不远涉建溪河畔深入生活,照样寫出名扬千古的上乘诗词。

    由于北苑御茶在帝王皇室生活中的分量越来越重,官焙之外的民焙茶价也跟着飙升,在市民生活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文化人和诗人以北苑御茶或建茶为主题的诗歌群唱。大书法家“苏黄米蔡”中的黄庭坚,也是宋代著名诗人,他也以北苑御茶为素材,创作了《满庭欢》,词云:“北苑龙团,江南鹰爪,万里名动京关。碾深罗细,琼蕊暖生烟。一种风流气味,如甘露、不染尘凡。”词中以北苑龙团打头,江南鹰爪其后,将飘香的茶茗比作甘露,写得精细而准确。另一位诗人刘过在《临江仙·茶词》中写道:“红袖扶来聊促膝,龙团共破春温。高标终是绝尘氛,两箱留烛影,一水试云痕。”在宋代,所谓斗茶,指的就是比试茶品时以水痕多少分出胜负。刘过的“一水试云痕”同苏东坡的“斗赢一水”描述的都是同一个意思。大名鼎鼎的诗人秦观也坐不住了,也以北苑御茶为题材,创作了《满庭欢·咏茶》一词:“雅燕飞觞,清谈挥座,使君高会群贤。密云双凤,初破缕金团……”词中,进贡皇帝的北苑名品密云和龙风团茶,成了这场高雅宴会清谈的重要话题。可见,文人雅士环绕在皇帝左右,纵情放达地咏颂诗文,是一种常态。况且,北苑御茶的确是茶中珍品,品饮茗茶和论茶、试茶、斗茶是一种豪华的高雅的时尚生活,这才获得文人们的价值认同,也才会有那么多的大家名家踊跃其中,一展身手,留下咏唱华章,才让我等今人得以见识那个年代荡漾在北苑御茶中的诗文之风采。

    陆游是个性情中人,又是一个有性格的人。他入闽做官虽然年岁不小却仍有抱负。他很想在福州大干一番事业,然而他的积极性建议却得不到上司的支持。他感到无望时也难免发发牢骚,批评上司懈怠懒惰。这样做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他被人弹劾,被贬到了他地干个闲差。他不服气,去京城临安(今浙江杭州)找到皇上倾诉。宋孝宗闻其诗才,召见了他,却对他不予重用。没过多久,陆游就被调到了福建建州担任提举福建常平茶盐公事。

    陆游在《福建到任谢表》中说:“五十之年已过,非复壮心;八千里路来归,况如昨梦。”尽管他内心里涌起波澜,甚至愤愤不平,但当他看到闽北绚烂艳美的景色,就又诗兴大发:

    春残犹看少城花,雪里来尝北苑茶。

    未恨光阴疾驹隙,但惊世界等流沙。

    功名塞外心空状,诗酒樽前发已华。

    宫柳弄黄梅放白,不堪倦马又天涯。

    在北南两宋所有的大诗人中,陆游的北苑御茶诗词最灿烂光耀。这可能与他做过北苑御茶官员的经历有关。上面这首七言律诗是陆游在闽北写下的诸多饮茶诗中的一首。诗中有雪有花有梅有茶,但诗人感慨的却是光阴荏苒白驹过隙,世事如流沙变化,尤其难以了却他那几十年来一直未酬的报国之志。在他悲凉的言语里,读者完全可以读到他澎湃的情感波澜。

    据说,陆游早年嗜好饮酒,也写过很多有关酒的诗词。“孤村薄暮谁从我,惟是诗囊与酒壶”,就是他好酒的明证。现在到建安做了茶官以后,陆游反倒爱上了这个职业,天天饮茶日日品茶,一部《水品》加上一部《茶经》,读之又读,爱不释手,甚至写下“宁可舍酒取茶”的词句。这里可能有酒伤身体而茶有保健的功能之原因,更因为北苑御茶之龙团贡茶名声远扬,乃茶中上品的因素。当他从嗜好美酒转变到嗜茶如命时,他又写下了“毕生长物扫除尽,犹带笔床茶灶来”“桑苎家风君莫笑,他年犹得作茶神”的诗句,以致他到生命的终点,再也未能离开过品茶喝茶。可见,北苑御园在他心中的履痕极深,茗茶在他生命中的意义重大。

    其实,陆游对闽北的名茶早就闻其名而大多喝过。当他从宁德主簿任满回临安去拜见皇帝时,宋孝宗赐他进士出身,迁枢密院编修,还赐他北苑龙团凤饼茶。陆游高兴之余,写下了“祥标龙凤号题新,赐得还因作近臣”的诗句。后来,陆游任茶官,又多次饮用建安北苑“龙团凤饼茶”,在《饭店碾茶戏作》中写道:

    江风吹雨暗衡门,手碾新芽破睡昏。

    小饼龙团供玉食,今年也到浣溪村。

    陆游对北苑御茶的描述不少,尤其对建安茶多有褒扬,“建溪官茶天下绝”“隆兴第一壑源春”“钗头玉茗妙天下,琼花一树直虚名”。建安自古茶文化发达,有着纯熟高超的茶道表演和茶艺比赛,制茶人在讲究高尚茶德的同时,通过茶艺表演和竞赛,提高制茶技艺、斗茶技巧、包茶妙法。作为建安茶官,陆游对一系列选茶、摘茶、焙茶、品茶以及茶叶包装贮藏等是熟悉的,只要一闻飘香茶味,他就兴致勃勃、精神抖擞。他在甘味醇香的茶诗里这样写道:“北窗高卧鼾如雷,谁遣茶香挽梦回。绿地豪瓯雪花乳,不妨也道入闽来。”诗人在鼾声如雷的睡梦中,因飘逸的茶香袭扰而提神醒脑。可见茶香的功力非凡,它助陆游诗兴大发,通身洋溢着诗茶飘香的快慰!

    陆游同朱熹交往甚笃。他和朱熹以及爱国词人辛弃疾都先后做过福建武夷山冲佑观的主持。虽是个闲职,领取半俸,但武夷山毕竟是天下名山,那里的旖旎风光给陆游留下美好印象。他在《初入武夷》中这样写道:“未到名山梦已新,千峰拔地玉嶙峋。黄亭一夜风吹雨,似与游人洗俗尘。”流露出诗人见到武夷山的雄奇之美所迸发的喜悦心情。朱熹曾以武夷山茶社斗茶品茗为乐趣,常去观赏。他还以官焙茶茗为礼品赠送陆游。陆游收到朱熹的茶品,写下《喜得建茶》一诗:“玉食何由到草莱,生奁初喜拆封开。雪霏庾岭红丝碨,乳泛闽溪绿地材。舌本常留甘尽日,鼻端无复鼾如雷。故应不负朋游意,自挈风炉竹下来。”诗人将“茶意”和“人情”、“茶香”和“友谊”糅合在一起写,别具一格,茶味飘香,诗意隽永,读来回味无穷!

    历史走进明朝朱元璋坐天下的洪武年代,这位农民皇帝厌恶豪华奢侈的北苑御茶,以他与生俱来的农民心态,诏令北苑御茶全面停止进贡,说是这样做为了“体恤民情”,减轻农民负担和减少皇室开销。殊不知,农夫种茶制茶,皇家买茶购茶,茶业经济才会做大做强。现在好了,朱元璋任性地废除贡茶,北苑御茶失去了它固有的金色光环,接踵而来的是一整个茶叶行业的凋零败落,茶叶品质的逐渐退化,茶品在人们生活中的逐渐消隐弱化。这位农民心态与农民意识极其浓厚的农民皇帝,对于北苑御茶打击过度激烈而产生的负面影响,何其之大!

    尽管建瓯凤凰山下北苑御茶消失了,官焙断代了,但民间的龙凤团茶并未消亡。山高皇帝远的建瓯百姓依然传承着祖先遗传下来的先进制茶工艺,延续着小龙团、龙凤团茶的研制方法技艺,又将凤凰山下的茶业荣耀地耕耘了三四百年,直到清朝中后期才渐渐地消失在民不聊生、哀鸿遍野的战乱中……

    责任编辑林 芝

    相关热词搜索: 大作 家们 北苑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