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彝族自然神话与自然崇拜

    时间:2020-08-08 04:17:2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白睿

    摘要:通过对彝族自然神话类型的分析整理,笔者认为彝族神话是彝族原始先民想象的产物,是自然崇拜的结果,反映了民族文化特色和彝族先民的原始思维,最后得出彝族自然神话具有内容的丰富性、鲜明的地域性、浓郁的民族性的特点。

    关键词:彝族;自然神话;自然崇拜

    中图分类号:B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08-0135-02

    一、引言

    在彝族神话类型中,自然神話较为丰富、且想象绮丽。在彝族人看来,目所能及的一切事物,如日月星辰、江河湖泊、花草虫鱼等等都是有灵魂的,这些灵魂或成为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精灵鬼怪,或成为左右人类世界的神灵,如山神、水鬼、树妖、牛羊家禽的灵魂、家支魂、姻亲魂、后代子孙魂、庄稼魂、福禄魂、运气魂等。因此,彝族先民产生了许多与日月星辰、虫鱼鸟兽、树木花草之类的自然物为主体的自然神话,这些以自然崇拜为主题的神话,反映了彝族原始先民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崇拜以及想要征服自然、支配自然的美好愿望。

    二、自然现象神话

    《西南彝志·天文志》中这样记述“风”和“雪”的神话。“阁吐赫气起风,十二高角风,十三宽蹄风,其上产生了,高角为风父,宽蹄为风母,疾风为风孙,微风乃曾孙”接着还说“古时的风神,飞连箕伯说:气是我的兵,我的风吹来,气漫在地上,充满了中央,谁也挡不住。样样风来管,春天里起风,是生长几斤,夏天里起风,是繁茂季节,秋天里起风,是收藏季节。晴雨我来辨,云行我来赶,万物遇我生,人以为为根。吗《西南彝志·天文志》中的论霜雪的产生一节中记述:“天地阴阳气,它两相结合,白雪有十二,白霜有十三,又不断繁殖。父为白的雪,母为凝的冰,子为团的雹,孙为碎雪花。雪有四位神,雪神四兄妹,它们往四方,宇宙四方住,雪神随风飘,降落在地面,男如驱日兽,女如觅虎人”。此外,《勒俄特衣·雪子十二支》中,就有关于雪的崇拜的神话,其中描述人类、草、树木、藤子、蛙、蛇、鹰、熊、猴等动植物都源出于雪,都是红雪的子孙。

    综上述所引神话,展现了彝族先民在早期日常生活中对自然的敬畏与依赖,但由于知识经验不足,难以了解自然变化规律,故而将雨雪风霜这类自然现象神灵化,赋予了它们神灵的力量,从而产生了相应的自然神话。

    三、植物神话

    以“竹”为内容的自然神话在云、贵、川的彝区几乎都有,广西彝族地区亦然。只是各地的说法都大同小异,但竹不变的主题相。贵州“青彝”之名,便是说由竹神话中衍生而被命名的,贵州彝区神话中讲述:洪水滔天之后,有一女子抱着一棵竹子,随波逐浪向下漂流。这女子用口弦奏歌,女好奏罢,竹子若捧蛇,插进两边岩缝,于上了岸……她用石头砸开竹子,从竹子里跳出五个儿子。三跳两跳,就长大成人,成了彝族眼摩、哪苏、兔苏、纳苏、沟截苏的祖先……母亲高兴得哈哈大笑,爬上通天母竹子,升天去了。⑧广西西部的彝族民间创世神话这样说:“开天地的太古时代,有一节楠竹筒中爆出一个人来,他的面貌似猴类,初生出来就会说话,名叫亚搓,住在地穴里,穿的是芭蕉叶,吃的是野鼠和果类。”以上所引的神话,都体现了彝族与竹之间关系密切。

    此外,威宁彝区这样记述,“从前有个人,在山崖避雨时,数枝竹子被山洪冲下来。他拾起其中的一枝,剖开他,里面竟有五个孩子,五个孩子长大了以后,其中之一个务农,其子孙繁荣后成为白彝。另外一个用铁铸造犁,其子孙繁荣成为红彝。彝族从竹子里产生,因此他们人死了以后就把他的灵牌装在竹签编的容器里。”。以上所引几则神话与竹有关的,可见竹崇拜的自然神话在彝族地区中占有重要地位。

    四、动物神话

    彝族先民以对虎、牛、虎崇拜而衍生出了相应的神话。如,贵州彝区《物始纪略.论虎豹》中这样记述:“在那远古时,虎豹有由来,哎尼翁一代,尼翁额二代……赫勒任略十,花斑有九道,发展为虎豹,虎与豹著名,有哎哺照看,因而上了天,在宇宙腹中,居日月宫中,哎哺生三合。天生青有有,形成了虎豹,日月在两边。头上有云图,手捧出雾霭,左手煽着风,有富贵光彩。虎身九道斑,知识多如云。加再如,云南彝区口传神话《老人梅葛》中就有关于牛创造天地万物的神话,半造天,牛造地。牛皮来做天,牛血变成地。左膀做太阳,右膀做月亮”。与虎有关的神话则在云南彝区广泛流传的《梅葛》中有所记述,“造天的男人,取来猛虎的眼睛,钉天成月亮,钉天成太阳。取来猛虎牙,钉天成星星……虎骨变陆架,虎肉变海洋,虎肠变大陆。”°综上所引用的动物神话多以尸体化为天地万物为主,广泛流传于彝族地区。

    五、火神话

    火是人类走向文明的标志。《俄勒特依》中记载了火的降世,“从天上坠下火球,掉在恩接介列山,便燃起大火,燃到九天九晚,白天黑夜都在燃烧,这火是为了创造人类燃,为了诞生祖先而烧。⑧《西南彝志选·天地进化论》中记述,火是彝族先民史慕魁(彝族传说中发明火的人)发明的:原始时候,人与野兽相处在一起,“金哎耿诺左(传说中彝族人首领),他想了三年,他又想了三月,请来史慕魁,慕魁亲手教,他叫点起火,点火避野兽。”人类对火的认识,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是经过了从畏惧到利用的长久过程。彝族史诗《勒俄特依》中,彝族先民把雷火看成是凶猛无比的怪物:“天空响两次,分布在古尔山,左边乌云亮一下,又响一下。右边气雾亮一下,又响一下,落于古尔山垭上,又落于佳贾拿责山,又落于麻补山,又落于白云山梁上。天际与海角都发出响声。怒目直视太阳和天地;伸手劈开树梢,张口咬住山岩,山岩崩开了;朝着大地蹬脚,大地裂开血口。”四对火有所了解,才能更好的使用它。如何保存种是彝族先民要思考的的问题,如火一且熄灭如何是好。保护火种的问题,《查姆》中就有记述的内容。独眼人时代,用硬果子敲击石板,二者摩擦相击,用溅出火星燃烧树叶来御寒或加热食物。可见,彝族原始先民首先学会从天然火的余烬里,撬引火种,其次学会用摩擦相击的方法取火。火种有了之后,原始先民们改善了生活方式,抵御野兽、寒冷的侵袭。从彝族火神话来看,先民发明火使用火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综上所述,彝族先民把日常生活中与自己亲密接触的动植物来解释人类(氏族)的起源,认为人类(氏族)与这些动植物有血缘关系,所以对此产生了崇拜,再产生了与之相应的神话。

    六、彝族自然神话的特点

    彝族自然神话凝结了彝族先民集体的智慧,也折射出先民早期生活的历史轨迹以及先民与自然博弈的过程。通过对彝族神话内容的梳理归纳,笔者总结出彝族自然神话大致有内容的丰富性、鲜明的地域性、浓郁的民族性等特点。

    (一)内容丰富,想象绮丽

    彝族神話内容丰富,想象绮丽。彝族大多聚居西南,内部支系众多且各个支系有不同的方言,导致各个彝族之间口头流传或文献古籍中的记载各不相同。以自然神话来看其分类较为丰富,有与自然现象有关的日月星辰神话、风霜雨雪神话;有与动植物有关的葫芦神话、竹神话、石神话:也有与人民文明进程相关的火神话等。彝族先民认为万物皆有灵,赋予了自然界万事万物以灵性。在先民们的眼中,风雨雷雨是神灵降下,动植物与祖先f血脉相连,神灵是掌控他们生活的主宰,于是对自然界的物质产生了崇拜。并且在自然神话中将他们的崇拜加以记述表达出来,各种各样的自然神灵由此而来。

    (二)地域性特色鲜明

    彝族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集中聚居于西南地区,在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地多有分布,甚至在泰国、越南等地都有彝族的聚居区域。而西南彝区因不同的自然环境与地理特征使得其自然神话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如,记述自然神话的彝文文献《勒俄特依》主要流传于大小凉山彝区,《梅葛》等主要流传于云南彝区,《物始纪略》主要流传于贵州彝区上文所阐述的各个自然神话均有其自身的地域特征。不同彝区的自然神话类型既有相似又有不同,体现着自己的地方性特点。

    (三)民族特色浓郁

    彝族独特的居住地区、自然环境、历史发展变化,以及其自身特色的民族性格、风俗习惯导致了彝族先民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的多样性,这使得彝族用于自身区别于其他少数民族的独特性,这些独特之处都反映在彝族自然神话中,使自然神话蕴含别具一格的民族精神。彝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热爱自由和进步的民族,也是一个善良、团结友爱、勇于反抗的民族,彝族神话突出的展示了他们的这些民族精神。例如火神话中的先民们从最初惧怕火不知火为何物,到发现火种,最后学会使用火种的过程,体现了彝族先民用于反抗自然,征服自然的民族精神。

    ★基金项目:北方民族大学2019年研究生校级创新项目1项,项目名称:“中国古代彝族神话的历史表现形式研究”,项目编号:YCX19027。

    注释:

    ①巴莫阿依.彝人的信仰世界[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107.

    ②贵州省民族研究所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西南彝志选[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2:408.

    ③熊正国.竹的儿子[J].南风,1982(04).

    ④何耀华.彝族的图腾与宗教的起源[J].思想战线,1981(06).

    ⑤《物始纪略》第一集[M].贵州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译).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0:333.

    ⑥王天玺,李国文.先民的智慧[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66-67.

    ⑦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彝族毕摩经典译注第一O二卷姚安彝族梅葛[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12:39-40.

    ⑧《凉山彝族奴隶社会》编写组.凉山彝文资料选译《勒俄特依》第1辑油印本,1978:8.

    ⑨贵州省民族研究所编.西南彝志选[M].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2:12.

    ⑨《凉山彝族奴隶社会》编写组.凉山彝文资料选译《勒俄特依》第1辑油印本,1978:9.

    ①施文贵,方贵生.查姆译注:彝汉对照(上)[M].潘林宏(译).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15(08).

    参考文献:

    [1]张纯德,朱琚元,白兴发.彝文古籍与西南边疆历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相关热词搜索: 彝族 自然 崇拜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