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正文

    2020之“线上”演艺新纪元

    时间:2020-10-13 04:11:5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沈轩

    “线下”演出被按下暂停键,但演出市场却不能就此停摆,“线上模式”在此刻异军突起,成为各大机构确保观众不会由于长期无法观演而流失、减轻机构运营的成本压力、丰富自身业态以辐射更多受众的首选之举,从而开启了演艺新纪元。“线上线下”长期“共生”模式已然成为行业新业态的必然发展趋势。

    “线上”演出在2020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今年也被誉为是“线上演出”的元年。“线下”停摆迫使各大机构纷纷采取将丰富的线下资源“云化”、对自身业态进行扩容等新举措。这样的“线上”活动,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缓解“机构无收入”“观众无演出可看”的尴尬境况,却也带来了很大争议。诸如“线上”是否能代替“线下”?“线上”演出如何构造成熟的盈利模式?疫情结束后,“线上”演出还能保持如此热度吗?诸如此类的问题也持续困扰着广大从业者,引发了大量讨论。

    因势利导,“线上”演出成为首要选择

    当电影院、剧场剧院等演出场所都纷纷收到禁演通知,各大机构为了自身的发展和满足观众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不得不另谋出路,而在直播模式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的背景下,与互联网企业携手将节目搬至“云上”就在此刻成为各大机构的首选。

    戏剧端:形式突破与业务拓展。国家大剧院的“線上大剧院”栏目,年初就推出了“音乐相伴·勿忘心安”“演出相伴·释放心情”“舞蹈相伴·宅出健康”“艺起加油·共同前行”“线上看展·宅出品位”“同舟共济战疫情·国家大剧院在行动”6个系列,1000多场“库存”演出实况也在逐步上线;十三号剧院于2月10日起陆续在线上播放话剧精品剧目片段,比如莎士比亚的名著《麦克白》;莫斯科大剧院一连推出六部高清视频,其中包含两部歌剧作品《沙皇的新娘》《鲍里斯·戈都诺夫》,以及四部芭蕾作品《天鹅湖》《睡美人》《强盗的女儿》《胡桃夹子》。它的首日直播吸引了18万人订阅频道,并获得超过200万观看量。而武汉作为此次疫情最为严重的地区,抗疫的同时也没有忘记艺术。琴台大剧院从2月24日至3月17日,每天都会以视频、音频等形式推出内容涵盖音乐、舞蹈、话剧、京剧等各领域的经典艺术作品。导演王翀把《等待戈多》带进了“线上”舞台。这是国内第一部线上演出戏剧:四个演员分别在北京、武汉、大同的家里演出,通过Zoom的虚拟会议室把空间拼接在一起,向涌入腾讯频道的三十万观众进行实时直播。6月12日,北京人艺的68周年建院纪念日,也是采取了实时同步直播的方式与大家互动,仅实时观看人次就达到了500余万。除去将剧目转至云上,戏剧的教育功能也得到了充分展现。国家大剧院作为国家最高表演艺术中心,本着普及高雅艺术的目的,推出“艺术微课堂”为艺术爱好者答疑解惑;作为国内首创以剧院为平台的公众艺术教育品牌,“上海大剧院艺术课堂”今天也搬运至线上,内容涉及音乐、舞蹈、戏剧、歌剧等舞台艺术领域。戏剧端的突破算是最大的,虽然至今对其是否有必要存在,业内还在争论不休,但笔者认为当打破“现场感”“仪式感”的约束,我更多关注到“线上”戏剧所能提供的选择空间更大、给观众赋予的自由度也更高。

    音乐端:现场级直播变现与平台商业版图拓展。网易云音乐推出的“点亮现场行动”,开启了音乐付费直播模式的新篇章,这种方式相当于在“线上”开辟了现场级演出空间,且真正地切入到付费,为“线下”演出在线上的出口探索可持续变现路径的首次尝试;摩登天空紧随其后,开启了首个线上付费演出直播音乐项目“草莓星云”;爱奇艺也在4月初推出了“爱奇艺娱乐LIVE计划”,它首推的UNINE线上演唱会售价3-6元,以“任务形式”邀约粉丝们参与共创计划,一改以往的“单向明恋”,整场演出以高质量的定制光影舞台效果获得了一致好评。五一假期,相信也有不少人都在家里观看了“相信未来”“线上”义演的直播。这场演出是由高晓松策划、新浪微博、网易云音乐、大麦网、虾米音乐共同发起的,其首场观看人数就达到了1.04亿人次。这些尝试都具备将覆盖面从音乐人拓展到所有受众参与的特点,显而易见,“线上音乐演出”正式成为公众的新需求,已经表现出了较为强大的竞争力,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各个平台商业版图的新部分。

    影视端:网络大电影的升级。历年的春节档电影票房可谓是年度该产业最重大的关注节点,2019年中国大年初一的全天综合票房收入逾14.44亿元人民币,创下国内单日票房历史新高,打破了2018年大年初一12.77亿元票房的纪录,同比涨幅13%,但是2020年受疫情及电影纷纷撤档的影响,大年初一我国票房仅181万元。也因此,徐峥导演的电影《囧妈》在大年初一全网免费独播的消息就备受大家的关注,它是历史上首次在线首播的春节档电影。继《囧妈》之后,《肥龙过江》也选择了在线上播出,它选择了与腾讯、爱奇艺合作,采取单项付费点播的方式,往后的几个月中选取“网络”播放的“大成本”电影也越来越多。影视“云”化并非是今年首创的,只是往年的“网络大电影”更多的会被打上“粗制滥造”“贬多于褒”的标签,“爱优腾”三家在2019年的首届中国网络电影周上联名提交了一份《倡议书》,希望能够为网络电影正名,而疫情的到来,“线上”选择的范围被海量扩容,各端想要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必须对品质有所保证,宣传也要有所突破,这样也就主动的加速了网络电影产业端的升级与发展。

    综艺端:场景突破与开放私人领域。2020年2月7日,综艺王牌-湖南卫视率先上线了《天天云时间》(《天天向上》云综艺版)及《嘿!你在干嘛呢?》(《快乐大本营》云综艺版),打响了云综艺的第一枪。之后的“云综艺”大多是以呈现嘉宾们的私人状态为主要卖点,在这些综艺中,嘉宾们往往以手机连线的方式参与节目,录制地点大多是在其个人场所,穿着也显得要比登台录制更加随意,非常有效地拉近了“明星”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感。而在《歌手·当打之年》这个项目,歌手们分别在长沙、北京、上海、台北和东京连线开唱,唯独只有正在上海家中自我隔离的周深无法进录音棚或是演出场地进行表演,只能在卧室完成了当天的演出,没想到这反而成了节目的一个宣传点,也让观众们又一次震撼于他高超的演唱水准。综上,这样的“云综艺”模式极大地拉近了观众和嘉宾之间的距离,有效提高了观众的受重视感和可参照感,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而言,也是满足了大量粉丝对偶像私人领域的好奇心与窥探欲,所以节目的收视率也较为可观。

    “线上”模式虽然开辟了新的道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产业链各端的窘迫境地,但是依旧存在许多问题,“薄利”甚至“无利”的运营模式该如何支撑各机构的长远发展、资金不足是否會导致节目品质下滑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观众是否愿意为“云节目”付费,又愿意付多少呢、疫情结束之后,“线上”还能保持如此活跃的发展状态吗?“线上”节目目前的节目创新缺失,不论是从节目内容还是从呈现方式,这样的创新不足尤其体现在了综艺端上。并且公认的是,影视行业和演出行业虽然都受到严重的疫情影响,但是由于演出行业更特殊的观演习惯,其复苏和在疫情后时代的应对要比影视业更艰难。

    供给侧改革,另辟蹊径长远发展

    笔者认为“线上”无疑是非常值得投资的新发展模式,但须明确的是:在疫情期间,彼此更多的是“替代关系”,在疫情结束之后,两者应当形成一种“互助、共生”关系;而“线上”想要长远的发展起来,不仅要优化本身的运营模式更是要对供给侧进行全方面的调整。

    1.个人品牌输出。相对于传统线下宣传尽量避免演员比重大于整体剧目比重的考量,“线上”的品牌打造应当更加注重在“个人”品牌的锻造上,“线上”传播具有传播渠道宽、范围大、内容丰富的特点,所以“线上”演员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性和互动方式要比线下来的更为便捷和多样,各机构可以通过VLOG、问答、微博发布等增加线上演员的曝光率,以吸引粉丝;而对演员个人,则可以联合各机构、其演出的剧目的某个点,以自身形象为基础来推出个人品牌,以求让可以与演员绑定的目标群体和剧目品牌的自身受众效益最大化。

    2.收费模式系统化。“线上”的收费目前还是以免费为主,低价参与为辅助,之所以形成这样的收费模式,我认为主要是从版权的归属与保护难以保障和对观众的消费底线尚需摸索两个角度考虑的。“线上”节目由于其呈现方式的特殊性,后期的传播可以用“不可控”来形容,就比如在基础上,进行的相关二次创作在版权的归属上就难以追责,且若是全面严肃追责也容易造成观众参与的热情消退和间接带来的受众覆盖面变窄,这是因为二次创作的受众范围不小与普通消费者对版权法不了解,会担忧自己的传播举动是否会触犯相关法规,从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部分意识的普及就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社会层面的适当普及。观众“线上”消费的迟疑,可能是基于盗版猖獗、替代品太多、原本追寻的就是现场感等原因,所以各大主办方迟迟不敢标定“高价”,解决这个问题,一是需要国家、行业严厉打击盗版、各机构提高作品的品质、与高新技术机构合作,突破或者寻求新思路打开所谓“现场感”的桎梏;二是需要借鉴已有的付费点播、打赏模式,做好与各端口资金分账的设定。

    3.基于渠道的产品异化合作。“线上”“线下”所提供的产品要具备明显的差异性,防止让消费者产生直接的消费渠道冲突。采取这种模式,一般“线下”可以提供一些热门的、经典的演出,“线上”则可以提供一些小众的、不时兴的演出和周边等推广。此处的宗旨,就是以“线上”补充“线下”,而非彼此之间展开强势竞争。互联网企业的介入使得整个产业链更为紧密,各大机构也可以据此采取附加值供给战略,打破维度壁垒。例如,积累实际在剧院观看一定数量的演出,可以获得“线上”谋福利,反之亦然。同样的,从演艺机构与各新媒体公司、票务公司、广告公司的营销方合作,到与游戏公司、音乐平台、文创设计的内容方合作,其业务范围的覆盖面也是在“线上、线下”各有侧重。

    4.技术突破。此次各大互联网高科技公司的介入,使得创新与高新技术成为“线上”长期发展最大的优势与难点。想要打破“现场感”的桎梏,除了技术的升级给观众带来如同亲临其境的感受,还可以采取线下由于场地限制无法运用的灯光、舞台、音响效果给观众带来同时在看几场演出的效果,以物超所值带来的体验感来弥补现场感的缺失。

    总而言之,“线上”演出模式在2020年可谓是得到了先被动再主动的发展机遇,所以业内将2020年称为现场演出的元年也是有理有据。虽然目前“线上”模式还在运营面、内容面、合作面、创意面上都有不足,且当“线下”正常化后,“线上”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冲击,所以“线上”模式必要做到在供给侧与“线下”差异化运营,更加的发挥“线上”制约条件较少、信息更新速度快、传播推广速度快、覆盖面广等特点,长期发展下去,是完全可以达到与“线下”双轨并行,平分秋色的。

    作者  上海戏剧学院艺术管理学科在读硕士研究生

    相关热词搜索: 线上 新纪元 演艺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