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合肥滨湖新区用循环经济打造生态城的思考

    时间:2020-11-25 12:11:2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合肥市滨湖新区坚持生态立区,实施保护性开发,创新经济发展模式,用循环经济理念做好“水”文章、“绿”文章,加强可再生能源、资源利用,创新固体废弃物使用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滨湖新区;循环经济;生态城市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09)12-30-03

    合肥是全国唯一的濒临五大湖的省会城市,随着合肥城市空间拓展,滨湖新区成了合肥城区的主要发展方向。顺应世界城市发展大潮,滨湖新区确定了“生态城市”的建设蓝图,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原理,应用生态、社会、系统等工程技术建设的社会、经济、自然可持续发展和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的人类聚居地。就是要解决传统发展模式中出现的经济发展与大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并存的矛盾,而这些正是循环经济的题中之意,为实现合肥城市和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用循环经济模式建设生态城市就成了滨湖新区的必然选择和最佳机遇。

    一、用循环经济理念建设生态城市是滨湖新区的必然选择

    1、这是由生态城市和循环经济的性质决定的

    21世纪是生态文明的时代,世界各国都把可持续发展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并把生态示范区建设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生态城市成为城市发展的理想模式。生态城市建设的本质是对环境和发展进行整合性思考,按照自然界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运行规律,也就是用生态学原理来规划、设计和组织人类的经济社会活动,将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融为一体,充分尊重和遵循自然规律,充分保护和发挥生态功能对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支撑作用;它的核心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循环经济模式代替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这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关键和方向;就是要变传统的单向线性经济“资源—产品—废弃物”为闭环流动经济“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在解决资源与环境的同时,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可以说,生态城市建设为发展循环经济创造了空间、舞台、机遇和条件;而发展循环经济为生态城市建设找到了有效的实现形式和抓手,滨湖新区正在实践着这些先进的理念和战略。

    2、这是滨湖新城建设与巢湖综合治理统筹考虑的结果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环境治理使巢湖水体受到严重污染,成了典型的富营养化湖泊,成为国家“三河三湖”污染治理重点流域之一。它的污染一方面来源于流域的工业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染,另一方面来源于农业面源污染和水土流失等。合肥市巢湖流域面积占巢湖流域总面积的26%,沿巢湖岸线总长54.4公里,流域内流经合肥的河流有南淝河、十五里河、塘西河、丰乐河、派河,这些河流从滨湖新区内或旁边穿过,因此,滨湖建设对巢湖治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滨湖的建设者们确定了“保护生态、修复生态、治理污染、不新增污染”的工作思路,“不让一滴污水流入巢湖”成了滨湖建设的一个目标。要从根本上治理巢湖,必须转变观念,树立“废物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的思想,让废物变为原材料重新进入生产领域,被人们所用,也就是发展循环经济,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美。

    二、滨湖新区用循环经济理念建设生态城市的主要措施

    循环经济遵循“3R”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这也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具体体现。滨湖新区紧紧把握3R实质,在产业定位、生态打造、水环境治理、废物利用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1、产业定位,注重与周边的产业分工与循环

    滨湖新区在产业的选择上注重与其他城区的分工与协作,产业定位不是工业,而是着力打造安徽省乃至泛长三角经济区的现代服务业基地。具体来说,就是要打造以行政办公为领航功能,商务金融、旅游度假、会展为主导功能,文化体育功能为互补功能,科技、教育、研发、创意为特性功能,生活服务、商贸物流为支撑功能的多元复合互动的综合性城市新区。是合肥未来通过巢湖走向长江,联系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水上门户,是合肥未来新形象的集中展示区。这一生态服务业的定位与经济技术开发区、包河区等周边区域形成互相协作、互为补充的循环产业体系。

    2、尊重自然,营造循环的生物系统

    滨湖新区以“湖城共生”为首要目标,把绿化作为新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突出生态环保,实施保护性开发,旨在建设一个绿色新城。滨湖新区的绿化遵循整体和系统观,旨在建立大的自然生物圈体系和微观人工植物群落。在沿巢湖不宜耕作的地区实施沿湖防护林工程、环湖生态湿地保护工程、退圩还湖工程和生物多样性工程,系统地恢复巢湖沿岸湿地植被,重新建设功能健全的湿地生态系统,如滨水植物为草食性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提供饵料,营造产粘性卵的鱼类产卵“着床”、避敌场所等生存环境,帮助恢复巢湖生物结构多样性,挽救日益衰败的众多珍贵鱼类和珍贵物种,切实改善多种生物共同生存的稳定性。通过退圩还湖、“引湖入城”将河流的圩畈区改作湖面,并种植具有生态自净功能的芦苇草荡,放养特殊鱼类等水生生物

    工程设计和建设上尊重自然规律。在河道整治方面因势利导、随弯就势,宽窄结合、河湖一体,遵循自然、坡度随势,自然护坡、重建生态,以环巢湖流域生态景观基础为滨湖新区生态营建基质,以河流、防护走廊为生态营建廊道,以公园绿地、滩涂湿地为生态斑块,形成“基质——廊道——斑块”的系统有序的生态建设试点区。形成“林网、水网、路网”有机结合、森林“绿肺”、城市绿地与湿地“蓝肾”相互匹配的大绿化格局,真正体现滨湖新区的“特色、创新、独具魅力”。形成陆生、水生植物、鸟类、鱼类、底栖动物、微生物等共生、协调、稳定的一定规模的生物链,实现自然界的良性生物循环。

    3、做好“水文章”,促进水循环

    水的治理是滨湖新区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推进巢湖沿岸综合治理工程的同时,重点加强对十五里河和塘西河的污染治理,采取水系治理、截污治污、调水补水、监控调度、生态重建“五管齐下”进行治理,日处理能力20万吨的十五里河污水处理厂一期5万吨即将投入使用,日处理能力1万吨的塘西河污水处理厂一期日处理5000吨已投入使用。同时,滨湖新区不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强对经过处理的中水的使用,把中水重新注入河流成为景观用水,还作为绿化、保洁、灌溉、生活杂用、市政喷洒等方面的用水,按照规划,滨湖新区未来中水回用量将达10万吨/日,实现了“废水”的资源化。

    推进雨水的收集和使用。在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时选择可渗透的建材,让雨水渗透到土壤,补充地下水,改善植被环境;小区规划中采用雨水收集系统,通过小区屋面和地面进行收集,进入沉砂调节池后排入景观水体,所收集雨水可作为景观用水、绿化用水、杂用水等;目前,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德国马丁公司超微生物膜技术,将率先在滨湖新区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项目——滨湖惠园中使用,今年9月,廉租住房的住户在住上经济实惠的房子的时候,同时也能享受经济的生活方式。

    4、利用可再生能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运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也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滨湖新区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经验,积极采用太阳能、风能等自然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循环能源发电解决道路照明、单体亮化、景观照明等公共照明的供电问题。滨湖惠园建筑梯道灯太阳能使用方案、滨湖家园单体亮化太阳能供电工程初步方案等正在制定和实施中。

    绿色与节能建筑在住宅产业等方面的广泛应用。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与建造过程中,充分考虑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自然界中的能源,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的消耗以及对环境的污染。滨湖新区在建筑物的内外层表面采用保温材料、节能玻璃等节能建材,外墙采用遮阳和屋顶隔热措施,减少对空调的依赖。绿色节能建筑建设使得滨湖生态新区成为快速施工、适宜造价、多元化、高品质的代名词,成为引领中国建筑业革新,开启人类建造新纪元的示范。其技术的关键在于:模数化的柱网,大开间灵活性,甚至通过同层排水技术达到厨卫的灵活性。这是滨湖生态新区建设所引领的最大的示范性。另外,新型墙体材料的应用,外墙与分户墙用蒸压混凝土砌块,户内分隔墙是轻质板材,既降低了结构承重又增加了建筑使用空间(平均增加面积约3%--5%),还降低了造价,加快了施工进度,避免了二次装修带来的环境污染,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5、研究固体废弃物利用,加强废固循环

    生态城市需要积极研究与开发固体废物回收与再利用技术,促进区域环境综合治理等公用性事业方面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应用。滨湖新区把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以及自然沉淀的垃圾等分类处理,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把这些垃圾变成能为城市建设所用的新型基础材料。在塘西河水街将选取500米试验段,利用MAC絮凝和凝固技术,就地取材、现场制作,将塘西河河道淤泥转化为护坡石、河底铺设用材等,变废为宝,使新城建设社会资源利用最小化、社会效益最大化,做循环经济的典范。新区还将积极探索利用建筑垃圾,通过重新利用,用作道路铺设、河道护坡等。

    治理废物的最佳途径是减少投入,以减少废物的产生。滨湖新区在生产和消费的开始环节就注意减少资源的投入,节约资源、能源。在住房建设时,采用标准件生产技术,避免生产过程中因裁截造成的建材的浪费,实现了“减量化”;绿地环境内的道路、广场、驳岸等小品建筑避免使用混凝土、不锈钢、花岗岩等硬质材料,而选用石料、木料、竹料等自然材质进行道路面层镶装,既提高自然效果,又节约资金。

    三、滨湖新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城市的战略选择

    1、转变观念,把生态环境作为社会管理的主要对象

    建设生态城市,需要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思路,摈弃传统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把生态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是社会共有的稀缺要素,环境利益须得到公平的分配,要把环境作为社会管理的主要对象:一是要改变现有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GDP核算改革为绿色GDP核算体系,与之相配套地建立绿色会计制度、企业和政府的绿色审计制度等;二是要建立和完善环境资源信息发布制度,定期公布区域环境质量,特别是巢湖及十五里河、塘西河的水环境状况,严格控制低水平利用自然资源,鼓励社会参与和监督资源和环境保护;三是要开展生态环境资本运营,树立自然资本是最重要的资本形式的意识,探索如何把环境资本与其他资本整合,通过向自然资本投资来扩大自然资本的存量,再把环境效益转变为经济效益,环境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2、围绕产业规划,建立循环经济支撑体系

    循环经济对滨湖新区来说还是一个新课题,要充分发挥循环经济在生态城市中的作用还有很多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如何将生产和生活中的废弃物转化为资源,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广泛参与。一是要建立循环经济技术体系,可以考虑建立环境技术研究与开发基金,重点废旧物质回收利用和公用事业有关的环境技术研发,政府要鼓励企业引进、购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同时,组织力量联合攻关争创自主知识产权;二是加强制度与法规建设,在国家《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基础上,制定一些符合本地实际的、可操作性的制度与法规,包括循环经济科技示范制度、发展激励制度、中介服务制度、公众参与制度、产品回收利用制度等。

    3、倡导绿色消费,坚持生产与消费环节并重

    生产和消费既是生态城市建设的两大重点,也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两个重要环节,两个环节纵横交差,相互关联,必须同时抓、同时推进。一是要引导公众进行绿色消费,倡导节约美德,实现消费环节的“减量化”,倡导优先使用中水等再生产品、绿色产品,为它们培养市场,提倡选择包装较少或可循环利用的物品,减少一次性物品的消费;二是推进政府绿色采购,确定政府采购中循环经济产品的比重,采购经过生态设计和环境标志认证的产品,汽车采购时可选择小排量,鼓励节约和重复利用办公用品,形成人人节俭的氛围,建设循环型社会;三是建立旧物调剂和回收系统,政府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引导一些企业和非政府组织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回收和分类,然后,送到再利用厂家进行循环利用。

    4、抓住机遇,争取各界对生态城市建设的支持

    合肥的建设与发展正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滨湖新区要抓住“引江济巢”等巢湖综合治理、皖江产业转移示范区、全国土地集约化使用试点、循环经济方面的政策、扩内需的政策等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和社会各界在政策、投资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发挥好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特别是对重点项目和关键环节给予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帮助,建设好滨湖的基础设施和环境,就一定能把滨湖建设成“生态环保”、“独具魅力”的现代化新区。

    参考文献:

    [1]林娅,孙文营.拓宽循环经济研究的视阈[J]. 贵州社会科学,2005,(2).

    [2]孙蚌珠.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J].高校理论战线, 2005,(11).

    [3]包晓斌.循环经济的科学发展之路[J].江西社会科学,2004,(08).

    作者简介:

    李敏琪,中共合肥市委党校。

    相关热词搜索: 滨湖 合肥 循环经济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