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时间:2020-12-07 02:00:1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刘贤梅 吕洪艳 刘晓明

    [摘要]建设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是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实质是校企资源共享,最终实现学生、学校和企业的三赢。本文根据专业学位的办学要求和企业创新要应用的需求建立校企联合培养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并完善了相应的管理组织机构,有效提升了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为高校与企业合作促进研究开发提供平台。

    [关键词]校企联合培养;
    专业学位研究生;
    创新培养基地;
    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专业学位研究生是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求,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所以,实践能力是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一个主要培养目标,实践能力的高低也成为衡量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作为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桥梁和纽带,是一种把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教育模式,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是指研究生培养单位与合作单位共同建设,且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校外培训基地,并形成一种有效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实现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和社会合作共赢的人才培养新模式[1]。

    一、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课程设置偏理论且弹性不足。很多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偏重理论,实践性不强,且缺乏灵活性。无法真正体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色。有些高校涉及实践应用能力的课程较少,有些高校虽然设置了实践环节,安排了一系列实践课程,但多数流于形式,收效甚微。

    (二)双导师制度不完善。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一般采用双导师制,但大多数高校的双导师制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校外导师多数只是挂名、签字,没有履行指导的职责,而学校导师由于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无法在实践问题给学生做指导。此外,校内外导师的权、责、利不明确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

    (三)企业实践不能有效落实。

    进入企业实践是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进入企业实践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学校导师与相关企业有项目合作,导师介绍学生进入企业实践并完成具体项目,项目结题后,学生的实践工作也将中止,无法保证学生实践的稳定性。二是学生自己联系企业实践,学生只作为临时实习人员,无法接触到企业项目的核心部分或者技术部分,得不到有效的锻炼。

    二、建立校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的必要性

    (一)缓解研究生的就业压力。研究生在培养创新基地参与项目研发,能够提高基地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而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恰恰是企业引进人才时需要考虑的重要指标,与其他未进入基地的研究生相比,他们更能满足企业的需求,进而能够得到更多的就业机会[2]。

    (二)弥补导师社会实践能力不足。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需紧密结合社会需求,所以需要为研究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而有些导师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指导研究生,而企业内部有大批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将这些人才充分调动和利用起来就可以很好地解决高校研究生导师指导实践教学能力匮乏的问题。

    (三)缓解高校教学资源紧缺。研究生招生人数的逐年增加,造成了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等教育资源短缺 [3]。通过校企共建基地,可以整合校企双方实验室资源,推进教学、实验室资源的共享,可以有效缓解高校教学资源紧缺的状况。

    (四)推动企业科技进步。通过建立联合培养基地,搭建起校企合作桥梁,企业通过吸收高层次研究生参与企业技术改造与重大项目研发,利用学校的技术、智力优势参与企业课题、帮助破解技术难题,加速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

    (五)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校企培养创新基地培养过程中,让研究生充分参与结合社会实际需求及实际科研和工程问题,将有效提高研究生的创新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有效手段。

    三、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对策

    建设校企培养创新基地能有效地解决学生的企业实践不能有效落实的问题,课程设置与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双导师制度不完善能够在培养创新基地建设过程中解决,因此,构建适合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创新基地是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在专业学位培养创新基地构建过程中,首要的是明确研究生培养的组织机构与培养模式,合作培养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基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与合作培养的可持续发展。组织机构是对研究生有效管理、科学培养的有力保障。培养模式明确了专业学位研究生进入培养创新基地的培养过程。

    (一)构建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管理组织机构。

    1.建立培养基地管理委员会

    培养基地管理委员会以主管研究生教育的副校长为主任,研究生处长、相关院系主管研究生教育的副院长、学科负责人和合作企业主管部门负责人为委员。基地管理委员会应明确基地建设的目标、签订合作协议、落实基地协作机制、制定保障基地运行的相关制度,决策基地重大事项等。

    2.建立基地管理小组

    基地管理小组可由对基地研究生作具体工作安排与指导的企业项目负责人组成,一般由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企业职工组成,具体负责管理制度的制定、对基地研究生进行日常管理等工作。

    3.建立学校管理小组

    学校管理小组可由对基地研究生作具体理论指导的院系教师组成。具体负责对基地研究生的理论指导、解决基地研究生研究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等工作。学校管理小组还需要定期和基地管理小组对基地研究生的科研、学习、生活的情况进行沟通交流。将基地研究生的情况反馈给学校导师,并根据学校导师的指导意见对研究生进行理论指导。

    (二)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选拔研究生——开展特色课程学习——进入培养基地——研发实践——评估反馈——自主管理的“六段式”研究生培养模式。

    1.选拔研究生。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采取“个人申请,学院推荐,学校评审、企业择优录取”的方式进行选拔[4]。在选拔工作中,要重点研究生的考核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由企业导师、基地管理小组确定入选名单。

    2.开展特色课程学习。根据企业科研项目的需要、研究生个人兴趣选开特色课程。这些特色课程既要有系统的理论深度,又要反映行业前沿和市场需求。可以以开设讲座的形式介绍工程领域的最新技术、研究成果等,为进入培养基地做好基础准备。

    3.进入培养基地。课程学习成绩符合学校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要求,按照一定的程序申请即可进入合作培养基地。由基地管理小组根据前期理论课成绩并综合考虑个人兴趣、特长及人生规划选择适合的基地管理人员对其进行管理。

    4.研发实践。进入基地后,研究生即可按照基地管理人员的安排,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在企业专家及技术人员的带领下,进行项目研发实践。

    5.评估反馈。基地管理小组根据基地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情况、日常工作表现、取得的科技成果等方面建立绩效评估体制,根据评估结果的不同为基地研究生制定不同的基地发展规划。

    6.自主管理。基地的研究生除开展和完成自己的研究课题外,具备独立研发能力的研究生还可以独立主持或全面参与省和国家的研究课题,实现研究生自主研发、自我管理。

    (三)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对策

    1.完善“双导师制”。

    “双导师制”需要双方在管理上做好沟通、监督的工作。双导师制的实施使得传统教育中的导师制有了一定的变化,不再是一对一的师生关系,而是两个导师共同负责研究生的培养。如果学校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机构没有做好导师间信息渠道的沟通工作,就会出现培养监管职责不明的状况。因此,在“双导师制”的实施中,明确他们各自的职责。只有导师之间相互配合好,发挥各自的长处,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研究生。

    (1)学校导师的职责

    学校导师应和校外导师共同制定学生的培养方案,负责指导的学生课程学习,保持与校外导师紧密、有效的联系,并且在需要时就学生实践的情况给出指导意见及建议,并负责学生学位论文的指导工作。

    (2)企业导师的职责

    校外导师应对学生实践环节中遇到的问题做出具体指导,和学校导师共同制定学生的培养方案,以保证学生前期学习的课程能够为以后的实践、将来的工作服务,并提供学位论文需要的相关项目材料以协助学校导师做好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指导。

    2.建立相应保障制度。制定配套的规章制度可确保创新基地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如制定《基地导师遴选办法》、《基地研究生遴选办法》,选拔研究生和指导教师。制定《基地课题申报与管理办法》,建立以科学研究为主导,依托企业科研工作为研究生提供资助、科研训练的实习实践模式。制定《基地建设管理机构及职责》等,强化日常管理,保证基地的正常运转。

    3.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提升利益各方的积极性

    对于学校导师,除了发放津贴外,还可以在科研项目申报、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优秀的导师一定的倾斜政策。对于企业导师,企业可以给与一定的资金奖励。对于学生,若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应用到项目中去,和实际挂沟,学习的积极性自然能提高,企业还会给学生提供一定的生活费用,激发学生参与实践与学习的积极性。

    4.充分调动企事业单位参与积极性

    企事业单位可以把高校、科研院所作为创新的理论源头和人才来源,在创新产业链的上端,更多地利用大学和科研院所的资源,借助国家多年的教育和科技投入所累积的大量智力和技术成果,进行技术创新,真正成为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从而提高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四、结论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的一种新的培养模式,在快速发展中面临着很多问题与挑战,本文针对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构建培养创新基地的有效途径。通过实施校企合作培养研究生的模式,研究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实践证明,校企合作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是一种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如果建立起合理的运作机制,处理好各方的利益关系,就能够破解当前研究生教育面临的困境。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XM_HLJ_2012024),黑龙江省研究生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试点子项目(JGXM_NEPU_201203)

    [参考文献]

    [1]王斌,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6月。

    [2]吕洪艳,刘贤梅,李荟,校企合作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2013(6),第二十九卷,第五期,pp:116.

    [3]刘芳、刘贤梅,吕洪艳,研究生导师中的“马太效应”探析,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6月。

    [4]万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对导师队伍建设的挑战与对策研究,南昌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1年12月。

    (作者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黑龙江大庆)

    相关热词搜索: 基地建设 专业学位 研究生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