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佛教和中国文化的结合

    时间:2021-01-08 18:01:0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赵朴初

    佛教传入汉地,时间最长,发展变化最多,影响也最为深远。这一历史经验很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大体说来,佛教与汉民族文化的结合是沿着三个方面进行的,即佛教的学术化、艺术化和社会化。

    (一) 学术化

    佛教传入中国时面临着一个民族传统文化高度发展的社会。从一开始,这个社会的知识阶层就把佛教作为一种思想学说来接受,钻研讲习,不遗余力。由于书写工具的便利,每一新译经论不久即可传遍全国,讲、录、注、述,蔚然成风。因此,在教理、教义的研究方面很快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赢得当时国外佛教学者的赞美和崇敬。如东晋时的道安(312~385),被西域的佛教大师鸠摩罗什誉为“东方圣人”,“恒遥而礼之”。唐玄奘在印度被尊称为“大乘天”和“解脱天”,更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历史事实说明,大乘佛教传入中国后,教义的研究始终是发展的主流,由此引起十余种宗派的繁兴和二万三千余卷大量译籍及著述的出现。

    (二) 艺术化

    在佛教传入以前,中国的艺术和工艺已达到极高的水平,书法、绘画、制造工艺、纺织、建筑等的精美在世界上冠绝一时。大乘佛教传入后,吸收了汉文化这一方面的长处,从而引起了画像、造像、寺塔建筑等艺术和工艺的发展,佛教面目焕然一新。公元三○一年前后,来华的耆域大沙门看见洛阳寺、塔、宫殿的壮丽,赞叹说“兜率天宫仿佛似此”。至于历史上一些著名画家,如顾恺之、吴道子、楊惠之等为僧寺所作的壁画、塑像引起轟动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今天,敦煌壁画、龙门造像、乐山大佛、雍和宫大佛、札什伦布寺大佛、布达拉宫以及遍布全国的寺、塔、石刻等,其艺术上的价值已为世界所公认。事实上,大乘佛教的这一发展方向,是用汉文化中高超的艺术手段和方式来表达佛教的思想教义。近代有人认为,中国佛教是多神教,是偶像崇拜,这是一种误解。事实上,大乘佛教信奉“诸法缘起性空”的学说,佛教不承认有创世主,也不相信有主宰人类命运的天神。

    (三) 社会化

    中国大乘佛教继承和发展了龙树的“一切资生事业悉是佛道”和弥勒的成佛必须修学五明的思想,在僧俗信徒中产生了许多著名的学者,如一行、道宣、王维、孙思邈等人就是天文学家、医师、史学家、文学家。自公元九世纪以后的一千余年中,佛教的高僧大多从事造桥、修路、兴修水利、植树造林、行医施药、赈灾救难、救死扶伤等活动,以至兴办社会福利事业、从事民族团结工作、进行文化遗产整理者代不乏人。举其著者,如深受禅宗思想影响的西藏宁玛派高僧钵阐布在担任吐蕃僧相时,力主和议,促成唐、蕃立碑结盟(821~823),结束了百余年的纷争局面,开辟了汉藏两族世代永好的新的历史时期。明代僧人道衍(1335~1419)主持《永乐大典》二万二千八百七十八卷的编纂,总汇了当时汉文化的全部内容,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大乘佛教的这一发展,使佛教与中国文化完全打成一片,无法分割。

    (选自《中国宗教》1995年第1期《佛教和中国文化》)

    相关热词搜索: 佛教 中国文化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