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正文

    收入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

    时间:2021-01-14 00:01:1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龚丽媛 朱玉婵

    摘要:随着国家的不断兴盛,社会的关注点从温饱生活转移至人们精神层面的幸福感,农村居民作为一个人口基数庞大的群体,其幸福感切实影响国民的整体幸福感。文章从收入角度出发,采用2013年CGSS相关调查数据,运用Logit回归模型对收入与农村居民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收入能够提高农村居民幸福感,其中相对收入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大于绝对收入的影响。基于此,文章提出坚持科学发展理念、优化收入分配制度等建议。

    关键词:绝对收入;相对收入;农村居民幸福感

    一、引言

    十九大报告提出,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换成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居民的幸福感是反映社会状况的“风向标”。在当前中国经济和社会变革的转型期,研究中国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有助于公共政策从关注经济增长转向关注居民幸福以及明确如何建设更加和谐的社会。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我国有13.83亿人口,其中农村居民占比42.65%,他们的幸福切实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幸福感。幸福感是个人主观意识的体现,受到年龄,性别,医疗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故本文提出问题:在经济与幸福感的讨论愈演愈烈的当下,收入在影响农村居民幸福感方面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将着重研究收入对农村及居民幸福感的影响。

    二、农村居民幸福感及影响因素描述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文中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年第2期的第4次调查数据,以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五大城市和全国100个县(区)作为抽样调查的初级单元,以拥有农村户口的居民为研究对象,选择性别、年龄、个人收入、教育程度、宗教信仰等作为变量,共选取2460个有效样本。从个体样本特征来看,男性略多于女性,平均年龄48岁左右,无宗教信仰人数居多,教育程度多是初中及以下学历。

    (二)变量描述

    1. 因变量

    本文选取CGSS中的主观幸福度作为因变量。由图1可见,在农村居民中处于比较幸福(取值为4)的人数有1458人,其次分别为一般(取值为3)、非常幸福(取值为5)、比较不幸福(取值为2)、非常不幸福(取值为1),样本均值为3.71。总体而言,我国农村居民的幸福感比较高。

    2. 自变量

    本文将收入分为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选择农村居民2012年的個人总收入作为绝对收入。将公平(取值为1),一般(取值为2),不公平(取值为3)作为“对个人收入是否感到公平”的选项。对农村居民个人总收入取对数,经过换算后农村居民人均总收入约为9395.63元。由表1可知,相对收入的取值为1.78,表明农村居民对收入公平评价总体一般。

    3. 控制变量

    将部分已有研究证明可以影响居民幸福感的个体变量作为该模型的控制变量。包括性别、年龄、健康状况、宗教信仰、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家庭经济地位,为考虑生命周期的处理加上年龄的平方。调查人口中男性略多于女性,平均年龄48岁左右,其中已婚的居民占多数,大多农村居民没有宗教信仰,教育程度多为初中及以下,家庭经济地位以普通经济家庭及以下居多。

    (三)收入与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关系

    由表2可知,在每个收入区间感觉比较幸福的居民人数最多,而感觉非常不幸福的人数最少。随着农村居民绝对收入的上升,感到非常幸福的农村居民由9.86%增长至14.89%,感到比较幸福的农村居民从55.32%增长到了63.3%。同理,感到不幸福的人群也在逐步下降。在相对收入方面,农村居民感觉获得的收入越公平,他们的幸福感会越强。

    三、收入对农村居民幸福感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建立

    本文采用Logit回归模型并借鉴以往研究,建立如下模型:

    HAPPINESS=β1INCOME+β2CONTROL+ε

    HAPINESS代表农村居民幸福感,INCOME代表收入,CONTROL代表控制变量,ε为残差项,β1,β2均为回归系数。

    (二)计量结果及分析

    为方便分析,建立两个回归模型,第一个模型分析收入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第二个模型加入一系列控制变量。以逐步回归的方法具体分析收入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详细回归结果见表3所示。

    1. 收入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回归结果分析

    由表3可知,在只考虑收入因素对主观幸福感影响时(模型1),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都在1%的统计水平下对幸福感呈显著相关。其中,绝对收入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农村居民的绝对收入越多,得到的幸福感越多。相对收入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当农村居民觉得收入越不公平时,其幸福感下降幅度越大。在模型2中,加入个体特征控制变量后个人收入因素变得不再显著,而收入公平评价仍旧在1%水平下对幸福感有显著相关性。绝对收入对农村居民幸福感虽有一定影响,但影响程度小于相对收入。

    2. 收入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总体回归分析

    (1)由模型2可知,当绝对收入增加1个单位时,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增加0.061,但结果并不显著。另一方面,相对收入在1%的显著水平下系数为0.172,从而得出,人们以自身条件和付出为参照,若所获得的收入是公平的,则会感受到更多的幸福。较绝对收入而言,相对收入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更大,可见农村居民更加重视自己的所得收入是否公平。此模型添加了控制变量,表明在加入其他变量后,绝对收入不再是衡量人们幸福感的唯一因素,相对收入也同样重要。

    (2)在控制变量中,健康状况和家庭经济地位都在1%的显著水平下对农村居民幸福感呈正相关性,其余控制变量的影响并不显著。由此得出一个人的身体素质越健壮,便有更多的精力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从而获得更多的幸福感;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一个人的经济地位越高,便越倾向于满足更高的自我需求。所以当家庭经济地位越高,人们从家庭中获得的安全保障感越强,所感受到的社会认知也会越高,因此幸福感也会更强。

    四、政策建议

    (一)坚持科学发展理念,重视农村居民幸福感

    一方面,农村居民应拓宽收入增加的渠道,多样化、流动性就业,同时政府也应给予相应就业帮助,另一方面,在未来的发展规划中,政府应促进农村居民幸福感和GDP同步增长,既要重视对农村的扶持力度,采取政策提高农村地区GDP,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又要贯彻科学发展理念,地方政府应将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纳入考核指标当中,避免因过分重视经济增长而忽略了农村居民的主观感受。

    (二)坚持公平理念,优化收入分配制度

    从国家统计年鉴查询可知,我国基尼系数近几年来一直处于0.4以上,是收入差距过大的表现,这对社会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政府首先应完善分配制度,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切实调动农村居民的劳动积极性;其次通过完善税收制度,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政策扶持,帮助当地人民真实脱贫;最后政府应当完善社会保障措施,增大补助扶持力度,建立覆盖全农村的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农村居民基本生活需要。

    参考文献:

    [1]Richard A. Easterlin, Robson Morgan,Malgorzata Switek,and Fei Wang. Chinas LifeSatisfaction.1990~2010[J].Pru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edemy Sciences,2012(25).

    [2]曹瑞,李芳,张海霞.从主观幸福感到心理幸福感、社会幸福感——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新视角.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3(05).

    [3]胡晨沛,朱玮强,顾蕾.个人收入、家庭资产与农村居民幸福感——基于CGSS2013的实证研究[J].调研世界,2017(04).

    [4]赵丽.收入与生态环境对居民幸福度的影响——基于CGSS2010数据的分析[J].韶关学院学报,2016(09).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

    相关热词搜索: 农村居民 幸福感 收入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