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正文

    急诊护理干预对有效降低心肺复苏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分析研究

    时间:2021-01-17 02:06:1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韩珊

    【摘 要】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患者运用急诊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心肺复苏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急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通过将急诊护理干预运用在心肺复苏患者中可以预防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心肺复苏、急诊护理、不良反应

    临床上在对心跳骤停患者进行治疗时,心肺复苏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可以预防脑细胞坏死、缺氧,使患者致残率和病死率降低,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1]。但是因为心肺复苏患者病情特殊,对护理要求较高,若护理不当,则容易出现诸多不良反应如反应迟钝、胸部不适等,不仅影响疗效,还可能导致护患纠纷。因此,本文对心肺复苏患者行急诊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90例行心肺复苏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年龄27-70岁,平均(47.2±10.5)岁,其中20例为女性、25例为男性,疾病类型:10例为溺水、13例为一氧化碳中毒、22例为急性心肌梗死;观察组年龄28-72岁,平均(47.4±10.6)岁,其中18例为女性、27例为男性,疾病类型:11例为溺水、14例为一氧化碳中毒、20例为急性心肌梗死。两组的年龄、性别等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即结束心肺复苏后,给予患者心电监护,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进行密切监测,严格按照医嘱要求,给予患者药物治疗,并且对患者进行病房护理、环境护理等。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则运用急诊护理干预:①脑部复苏干预。护理人员要对病房内的湿度和温度进行调节,运用湿毛巾对患者的额头和颈部进行湿敷,使脑部氧代谢降低,预防脑再灌注损伤;②心理护理。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要给予心理疏导和安慰,运用简单易懂的语言,给患者讲解治疗的相关知识,让患者对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所了解,并且多给患者列举一些成功的病例,使患者看到治疗的希望,积极调整好心态,必要的情况下,可以为患者播放喜欢的音乐或电视节目,使其注意力转移,提高治疗依从性;③气道护理。运用胶带对插管近端进行固定,避免患者导管脱落或咬扁插管,定期对插管胶带进行更换,给予患者吸痰护理,使呼吸道保持通畅,并且对患者的意识和瞳孔变化进行观察,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处理;④体位护理。协助患者合理摆放体位,增加患者舒适度,定时帮助患者翻身,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预防静脉血栓。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反应迟钝、胸部不适、记忆减退以及抽搐等,并且运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护理满意度,有不满意、基本满意以及满意三个等级可供选择。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数据由SPSS22.0软件分析,组间计数资料比较行X2检验,以P<0.05表示有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有研究发现,在心肺复苏患者中,因为胸外按压、电除颤等操作可增加患者心理、生理创伤,再加上患者产生的濒死感,可加重机体应激反应,影响生命体征指标,所以治疗期间加强护理干预尤为重要[2]。在急诊护理干预中,通过对患者的脑神经功能是否正常,有助于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并且给予患者湿毛巾湿敷,能够使脑部氧代谢率降低,使脑再灌注损伤减轻[3]。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室性早搏、传导阻滞等并发症,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避免加重患者病情[4]。此外,在加强躯体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患者心理干预,通过倾听患者主诉,可以对患者内心的真实想法进行了解,开展针对性心理干预和疏导,及时帮助患者排忧解难,并且告知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能够使患者正视自身病情,避免过度焦虑或恐慌,再列举成功病例,使患者看到治疗希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积极配合治疗[5]。在本次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满意度高,提示急诊护理干预运用在心肺复苏患者中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临床上在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治疗时,再给予急诊护理干预,一方面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亓新玲.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情绪状态及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02):159.

    李明明,姜旭.心肺复苏后患者采取急诊护理对其康复作用的影响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07):248-249.

    焦聪聪,席淑娟.急診护理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3):133+147.

    陈金玲,黄秀峰.集中护理管理模式在心脏骤停心肺复苏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8,40(05):781-783.

    马燕,马秀兰.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14):74+82.

    相关热词搜索: 发生率 分析研究 急诊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