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正文

    微软小冰分拆运营,独立之路通向何方?

    时间:2021-01-27 18:03:2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周博

    7月13日,网上盛传已久的微软小冰将分拆运营的消息终于得到了确认。微软宣布,将把人工智能小冰业务分拆为独立公司运营,授权新公司继续使用和研发完整的小冰技术,但微软将会保持对新公司的投资权益。此举主要为了加快小冰产品线的本土创新步伐,促进小冰商业生态环境的完善。那么,对于小冰而言,离开了微软这棵好乘凉的大树,接下来到底该何去何从呢?

    微软小冰和其他语音助手有何区别?

    在探讨小冰拆分运营这个话题之前,我们不妨先简单回顾一下小冰的成长之路。小冰主要由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研发,从2014年的初代小冰发展到如今已经是七代小冰。

    小冰在诞生之初已经初具语音助手的雏形,它可以和用户进行智能对话,帮助用户查询百科、天气、交通信息等。二代小冰进行了私人化的尝试,用户可以领养自己的专属小冰,并且可以在微博、微信等第三方平台上使用小冰。三代小冰整合了多项全球人工智能图像与语音识别技术,让小冰具备能看、能听和能说的全新人工智能感官。四代小冰升级了实时情感决策对话引擎和多种新感官。五代小冰全面进入IoT领域,并且上线高级感官。高级感官是由多种初级感官有机融合之后形成的,交互能力更强,并且交互体验也更贴近于人类的自然交互行为。六代小冰正式将外形替换为全新3D模型,在金融、文化、电视电台等垂直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七代小冰升级了核心对话引擎、全双工语音及多模态交互感官等核心技术,让人工智能内容创作和生产逐渐成为现实。

    从上述小冰的成長之路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它始终在强调着“情感”“感官”等字眼。事实上,从立项之初,小冰就走上了一条特立独行的道路,与其他语音助手强调人工智能IQ不同的是,小冰更强调人工智能的EQ,在与用户交流时,它不是那种机械性的理性交流,而是更偏向于情感交流,就好像你与真正的人类在交流。之所以将小冰打造成这样的定位,是因为这是前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副院长李笛采访了无数从事助理工作的人后所得出的结论,他认为:“当把情感交流放在语音助手中时,它和人类之间信息量的交换会比纯粹想要去完成一个任务的信息量大得多。EQ的加入,可以使语音助手和用户之间的关系上升为一种更有深度的、有情感纽带的关系。”为了衡量小冰的这种EQ能力,微软内部甚至创造了一个CPS指标(人工智能和单个用户的平均对话轮次)。

    小冰的定位无疑是比较接近用户想象中的人工智能,但是由于目前技术的局限性,小冰所主张的EQ并没有给用户带来飞跃式的体验,甚至在与人沟通时还会出现“前言不搭后语”的情况。反倒是小爱同学、小度、天猫精灵和Alexa等广泛搭载在智能音箱中的语音助手,在实际应用中更加为人熟知。不过,我们并不能因此否定小冰的定位,只能说从目前的现实情况而言,具备硬件平台的语音助手在实际需求中相对来说更加有优势。但是,语音助手的情感交流毫无疑问是语音交互的趋势所在,上述通过硬件打开市场的语音助手似乎也意识到这一点,也不断发力语音助手的情感交流,比如,小米第三代小爱同学就已经加入了自研情感音色,亚马逊也在研究让Alexa能与用户进行更长时间的对话。因此,当人工智能技术突破现有瓶颈之后,小冰这种情感交流方式或许会有更加广泛的应用。

    微软小冰分拆运营是喜还是忧?

    在离开微软之前,小冰背靠微软这座大山,一直在非常理想化状态下发展着。微软内部甚至没有对小冰业务有具体的收入指标,因此小冰团队一直在小冰商业化上表现得极其谨慎且克制。李笛曾经表示:“小冰团队几乎收到了所有国内IoT厂商的合作邀约,有人手握重金要求获得API。但盲目赋能IoT更容易产生泡沫,因此都婉拒了。一旦我们开了这个口,大量模仿者跟上,这事可能就会走样,就会伤害这个业态。”此外,微软前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也表示:“聊天只是用户的一个体验,但我们设计产品理念的真正核心在于打造一个情感计算框架,同时拥有许多生存空间、辅助设备及相关设备,令小冰能够与人类在任何地点及场景进行交流。”正是由于上述原因,相比市面上的其他语音助手,小冰的商业化道路显得异常缓慢,它甚至不像是一款商业化的项目,更像是一群满怀理想主义的科学家在研发自己想象中的人工智能。

    另一方面,和小冰同出一脉的小娜的结局也预示着微软对于语音助手业务失去了耐心。2018年小娜从人工智能部门被迁移到Office部门,2020年1月31日,微软宣布小娜退出中国、英国和加拿大等国家,同时关停小娜在安卓和iOS上的应用程序。相比微软对于小娜的内部战略性收缩,小冰此次迎来的分拆运营结局是微软对于人工智能业务保留的一丝幻想。从官方公告中,我们可以看出独立后的小冰在本土创新、商业化和生态落地上拥有更多自主权利,但是没有了微软的资金支持,这意味着小冰业务接下来需要自负盈亏,这将会倒逼小冰加速商业化进程为自身生存持续不断地“造血”。

    一位接近微软的人士指出:“陆奇在的时候,团队就考虑过分拆独立发展,之后陆奇去了百度,这事才搁置下来。而这次小冰分拆重启,是逆境求生,微软小娜已经搞不下去了,再继续下去小冰也可能玩完,独立了反而有活路。”对于长期在温室下成长起来的小冰而言,商业化的竞争固然残酷,但为了生存下来别无他法。

    微软小冰的独立之路通向何处?

    首先新公司在资金和人才储备上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管理层启用了小冰原先班底,原微软小冰团队负责人李笛为新公司首席执行官,在去年11月宣布卸任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的沈向洋被委任为新公司董事长。沈向洋此前是微软级别最高的中国员工,全面负责微软全球的人工智能战略、人工智能产品事业群,在国内沈向洋几乎是微软人工智能业务的代言人,他也曾多次为微软小冰发布会站台。有如此梦幻的团队为基础,小冰的后续资金应该没有后顾之忧。

    用户基础和业务方面,官方数据表示,微软小冰单一品牌已覆盖6.6亿在线用户、4.5亿台第三方智能设备和9亿内容观众,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跨领域人工智能系统之一。同时,小冰已经落地的商业客户覆盖了金融、零售、汽车、地产、纺织、音乐、出版、养老、IoT等领域,典型客户包括万得资讯、罗森、万科、万事利、中国联通等。无论从深度和广度来看,都可以和目前市面上的语音助手一较高下。

    可以确定的是,小冰在商业化上虽然保持着克制和谨慎,但并不是一片空白。而纵观目前国内的语音助手市场,无论是to B还是to C的赛道上都已经盘踞了相当有实力的对手,小米、百度和天猫精灵等已经牢牢占据了智能音箱等硬件市场,科大讯飞、思必驰等则扮演提供语音交互解决方案的角色。事实上,小冰团队其实在很早之前就否决了技术输出、硬件补贴、单一领域这种目前流行的商业模式,而是确立了更加宏大的整体赋能、联合拥有、跨界生态这种商业模式。而奉行这种商业模式的小冰迎来的结局却是分拆运营,因此小冰团队接下来是否需要仔细思考一下这种商业模式就目前的技术和行业发展来说是否有些超前的问题。

    而以小冰目前的技术积累来说,无论是做硬件平台还是提供技术解决方案都应该是绰绰有余的。另外,基于颇具特色的人工智能EQ定位,小冰已经拥有歌手、主持人、诗人、画家、记者和金融摘要撰写人等多种身份,同时在微博上也聚集了513万粉丝,这种关注度已经能媲美很多明星。在年轻人喜欢的二次元世界中,进一步强化小冰虚拟偶像明星的形象也未尝不可。

    可以确定的是,小冰在商业化中做好取舍,毕竟只有先活下来才上虽然保持着克制和谨慎,但并不能实现更宏大的理想。

    小结

    总而言之,小冰的分拆运营无疑是利大于弊的。对于微软来说,让小冰自负盈亏,减少了自身的负担,如果小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自己依然保有对新公司的投资权益。对于小冰而言,与其留在微软迎接和小娜类似的命运,还不如索性告别微软,将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相关热词搜索: 之路 微软 通向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