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深度追问中走向核心素养

    时间:2021-02-04 14:11:1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刘其钟 李玲

    一、深度追问的内涵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学会“数学的思考”和“做数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指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有一系列的问题作为学习的素材。数学学习中,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解决问题能引发学生思维活动的驱动力。而这些问题,除了学生提出的浅层次、不明确、思维价值小的问题以外,深度、有价值、富有探索性的问题,常需要老师的追问来激发学生提出。

    何谓追问?追问其实就是课堂上常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是课堂提问的一种形式。它是在师生互动,生生协作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后,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知识,进而引发更深一度的思考,老师紧扣前面问题,在内容、方法进行的补充、完善、深化,或者要引出新的问题,有所指向的再次提问或多次提问。追问是联系师生活动的纽带,是促进学生深入思考的助推器,是架设学生由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的桥梁。而深度追问较一般追问更深刻,突出体现在一个“深”字。它可以针对对一个知识点,也可以针对一堂课,还也可以针对一个单元。但最根本的特点是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学习目标的达成,更能引发深度思考,引领学生从低阶思维走向高阶思维,进而提高数学综合能力,升华数学核心素质。

    二、深度追问的策略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深度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深度追问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措施,深度追问或追根问底,直达目标;或根据问题的最近发展区,引申产生新的知识;或产生启迪,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完成更深层次的学习。它作为一种更深层次的教学活动,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度把握教材,树立问题意识,设计好精炼出思维价值高的问题,并适时、适度、灵活、合理、有效地施行,来达到预期的目的。

    1.问题提出,体现引导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发现深度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也是数学能力之一。新课标要求学生要“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现行的教材一般是先呈现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提出问题进行研究。但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常常因为学识水平低,或生活体验缺少,提出的问题往往或答非所问,离题万里。或者过于肤浅,没有研究价值。为尽快进入研究的主题,这就需要老师把握、驾驭学习活动的方向,当好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对学生的思维加以诱导,不断修正,使学生的思维进入一种与研究问题相联系的状态中,意识到问题情境中蕴含的数学问题,处于一种“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此时,教师利用富有启发和引导性追问,使学生开动脑筋,推动学生的思维想朝正确的方向前进,提炼出明确的核心研究问题,或者提出以核心问题统领的问题串。例如教学百分数(二)时,课本呈现出王伯伯“十一”黄金周接待游客情况统计表(自驾游,去年480人,今年540人……)这一情境图,学生读图以后,按课本“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的宽泛提问,学生会不经思考提出一些低价值的问题,例如,“去年和今年的自驾游一共有多少人?”“今年自驾游和团体游一共有多少人?”……,问题肤浅,缺乏深度,不扣主题。此时老师可以加以引导,①我们能提出关于分数的问题吗?②我们能提出百分数的问题吗?③我们能不能提出一个两步计算的百分数问题呢?这样,先开放,再引导,纠正提问方向,逐步追问,步步深化,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最后形成核心问题:“今年自驾游人数比去年多百分之几?”

    2.困惑之处,启发思维

    在知识的重难点,生长点,创新点等关键之处,易错易混、难以理解的地方,教师就要运用循循善诱的深度追问,巧引妙导,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进而解决问题。尤其是遇到困难,困惑不解的时候,老师巧妙有深度的追问,精炼的点拨,往往能起到指点迷津的作用,会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例如,教学乘法分配律后,计算25×104时,有的学生会列竖式来计算,这显然是没掌握用定律简算的方法,不理解简算的依据。老师在肯定他们的计算正确的同时,又加以指导,进行追问:①你这是简算吗?②怎样把算式中的数字变化一下,使它能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呢?③为什么把104化成100+4,不把25化为20+5呢?④你还能简算125×92吗?这样层层剖析,逐步引导,学生就会思维上产生拓展,突破认知上的瓶颈,豁然明朗:把其中的一个接近整十整百数的数进行裂解变化,化为二数之和或差,再应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3.错误之处,释疑解惑

    学生的错误都是宝贵的,是最鲜活的教学资源,最接地气、贴近学情。学生出错,往往是知识掌握不到位、不扎实,理解错误,或者解决问题的策略有误。这时老师就需要根据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采用“产婆术”式的追问,合理有序,追根问底,让孩子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弄清原因,把好脉搏,找到病灶,对症下药,予以有的放矢的施教,引导学生找出错误,明确错因,加以改正。例如在教学退位减法时,发现有学生出现了42-26=24这样的错误后,老师一连串追问:①你是怎么想的?(2-6不够减,我就把它倒过来减,6-2=4,4-2=2,所以等于24)。②你为什么这样想呢?(因为以前学的减法都是大数减小数)。显然这是对退位减法意义的不理解,找到了症结,就想到解决的办法。③你的想法有一定道理。但是遇到如“小明有12元钱,买东西花去了8元,照你的算法,还剩16元,对吗。那怎么算呢?好好想一想。学生就会开动脑筋沉思,发现自己的做法不对,进而明白不够减时向高一位借一当十与本位数相加再减的算理。再如在教学商中间有0的除法时,出现1212÷12=11错误,结合教学活动进展,教师提出以下追问,①请你说说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②除到被除数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如果不够除怎么办?③你能找出错误原因并改正吗?说说为什么这样改。④请你再来计算120120÷12,注意什么?一步步带有启发性的追问,引导学生,回顾知识,修正错误。深度追问④又对所学知识又进一步拓展和综合,学生加深了“不够除就商0占位”的理解,又進一步巩固了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这两个易错点难点的掌握。

    4.引发深思,培养习惯

    提出问题的层次决定了思维的层次。多追问为什么,就可以打开创新思维之门。抓住了深度追问,就抓住了通向深度思维的钥匙,架设起通往深度思考的桥梁。就能鼓励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深入的思考,敢于批判,有理有据的推测。要注重问题意识的培养,适时恰当地进行深度追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大胆质疑,认真求证,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在问题得以解决后,再有意识地回头深度追问,“一定这样吗”,“还可能解怎样?”“还有什么不完善的地方?”“还有没有其他解决方法?”等问题,引导学生回头看,进一步内省,引发高阶思维,产生认知共振,完善深化结论。例如,教学鸡兔同笼(或变式)问题,课本上一般呈现的是用假设法分步解答的:假设全是鸡(或兔)算出腿数,然后根据兔与鸡腿数的差,再推算出兔(或鸡)的只数。学生对这种基本解法掌握后,教师追问,①先假设的是谁?先求出的是谁?②请你列综合算式解答此题。③你能把这种解法,用一个数量关系式表示出来吗?经过思考,学生会得出,兔的只数=(腿的总条数-每只鸡的腿数×总头数)÷(每只兔的腿数-每鸡的腿数)。④想一想,这个关系式里那些数量是一定的,还能进一步简化吗?引导学生把数量关系式简化为兔的只数=(腿总条数-2×总头数)÷2。这样,就把这一类问题,构建成了数学模型。⑤想一想,这个题还其他解答方法吗?引导学生思考用其他方法解答,学生可能想出有画图法,列表法,抬腿法,方程法等等。⑥这些方法各有什么优点,你喜欢哪种方法?这样一连串的深度追问,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引导性,启发性强,让学生不光学会了课本知识,还对知识进行了深化,升华,同时又拓展了知识面,发展了发散思维,施加持久的追问训练,还会慢慢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养成自觉追思反思、深入思考的习惯。

    (作者单位:山东省安丘市实验小学)

    相关热词搜索: 素养 追问 深度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