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人工智能+大数据”背景下科学填报高考志愿探究

    时间:2021-02-10 20:09:3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杨吉才 韦量

    【摘 要】本文论述“人工智能+大数据”背景下如何科学填报高考志愿,剖析当前高考志愿填报存在的传统填报方法效率低、效果差,填报方案不科学、录取不满意案例多,各种盲目跟风现象严重等问题,提出应重视高考志愿、充分认识高考志愿复杂性、理性看待“人工智能+大数据”高考志愿辅助系统等科学填报的建议。

    【关键词】人工智能  大数据  高考志愿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6C-0052-03

    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2018年4月教育部出台《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上李克强总理强调发展“互联网+教育”,2019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发展“互联网+教育”,促进优质资源共享,这些都突出了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信息化普及给高考志愿填报带来新一轮的挑战和机遇,日益增长的高校教育需求从以前的“有书读”转化为现在的“读好书”,可见高考志愿填报非常值得探究。

    一、当前高考志愿填报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传统填报方法效率低、效果差。目前,全国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是高考成绩公布后开始填报志愿,大部分家长和考生仅仅利用招生考试机构公布志愿填报日程几天时间,从近2700所高校和500多个专业中做出选择,对很多毫无经验的家长和考生来说“难于上青天”。因为影响高考志愿因素太多,如考生职业生涯规划、个人和家庭情况、分数、院校、专业、城市、高考志愿政策规则、填报策略技巧、近3到5年录取数据、录取概率测算、就业情况等,如果仅在几天内通过传统手段,以手工查阅书籍材料,往往会因为资料难找、耗时长、易疲劳出错等原因,填报志愿和最终录取去向往往不尽如人意。

    (二)填报方案不科学,录取不满意案例多。《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发起的一项10万人参加的抽样调查,超过71.2%的人后悔当年的高考志愿。我们可以在新闻媒体或网络上看到很多志愿填报不科学的典型案例,其中很多是高材生。

    2008年周某以青海省第三名的成绩被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录取,两年后周某选择转学到了北京工业技师学院。2017年李某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退学补习,2018年高考以云南省理科第8名的好成绩拒绝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发出的邀请,选择了四川大学口腔专业。2017年广西理科高考第3名考生,填错高考志愿批次,最后通过征集获得录取。2017年浙江省646高分考生竟报考独立学院,全省被独立学院录取的600分以上考生多达9人。

    现实中,还有很多高考过来人默默承受著高考志愿填报失误带来的痛,比如对专业不满意、对院校不满意、填错批次、错过填报时间、被退档、毕业后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毫无关联的工作等。

    (三)各种盲目跟风现象严重。目前高考志愿填报,涌现很多没有结合自身实际、盲目跟风的不良现象,最常见的跟风是过度依赖智能系统,很多家长、考生缺乏高考志愿相关专业知识,又没有太多时间去研究,面对浩如烟海的数据产生焦虑情绪,希望找到一种性价比高的方式,解决填报志愿时遇到的各种难题,最好能省心省事直接生成填报方案。在庞大用户需求量和高额利润诱惑下,高考志愿智能辅助系统软件的市场近年来变得非常火爆,有些商家抓住客户着急心理和对行情信息不了解的情况,做出虚假、过分夸大宣传。大部分家长不能从专业角度去甄别智能系统,盲目跟风缴费升级会员,过分迷信权威金牌专家、内部来源数据、人工智能一键生成方案等,很多考生三年备考、三分钟报考,录取去向满意度不高。

    二、问题原因剖析

    高考志愿填报失误每年都在重演,深入剖析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五点:第一,对高考志愿不够重视。很多人观念还是“高考这么难都考好了,不会被填报志愿难倒”,关于高考志愿很多都是成绩出来后,才开始着手,匆匆忙忙几天草率定方案。第二,无填报经验。填报志愿比较特殊,超过九成学生都是第一次同时也是最后一次填报。第三,缺乏理性分析。在各种盲目跟风中不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最终录取去向并不是考生意愿。第四,志愿辅导信息服务商都缺乏规范标准。高考志愿智能辅助系统是一个新兴行业,目前还没有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商家,亟待提高入行门槛,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维护考生合法权益。第五,真正官方权威人士参与高考志愿指导时间非常有限。招生考试机构人员在招生录取期间工作任务繁重,按照当前政策,公益咨询少,一般仅在高校咨询会和办公电话中解答常规性问题,对商业性的高考志愿相关活动要主动回避。

    三、科学填报高考志愿

    (一)重视高考志愿。要转变观念,重新认识高考志愿,高考志愿是考生在高考结束后填报院校和专业,是考生与院校之间的“双向选择”,学生在填报志愿的过程中表达了自己对城市、院校、专业的向往,院校则根据考生的志愿和分数水平来择优录取。高考分数高,并不意味着录取去向好;反之,高考分数低,也并不意味着录取去向差。高考志愿和高考都同样重要,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充分认识高考志愿复杂性。如何让高校和学生在“双向选择”中达到一种双赢,让学生录取到一个匹配的院校和专业,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大工程。仅仅查看前几年的录取情况是不够的,实际操作中要通盘考虑,影响考生志愿的因素很多,还要多维度分析其他因素,因价值观不同,选择出发点因人而异。考生在做出选择时,要多向前辈、老师、行业专家、用人单位等寻求意见,结合多种参考因素综合考虑,这样才能做出符合个人志愿的选择。

    (三)理性看待“人工智能+大数据”高考志愿辅助系统。高考志愿辅助系统的核心功能是为填报高考志愿考生提供院校、专业往年录取数据和测算录取可能性,作为填报参考。目前市面上的高考志愿相关APP、网站系统等都运用了一定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经调研,发现各种系统主要功能框架如图1所示。

    图1展示的整套系统主要功能框架中,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最多的一般都是院校专业录取分析和智能推荐生成方案,在这些智能模块中,市面上系统运用加权移动平均、多元线性回归、最小二乘法和K-means等算法都有。客观角度看,不管系统是采取哪种算法模型,都只是一种预测参考,不可能完全正确。当前人工智能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有很多优势但也有不足。优势方面,智能系统在资料数据收集、加工、检索和计算处理中速度快和准确度高,用户统筹对比数据非常方便快捷。如在系统中查找某院校近3年录取数据仅需几秒钟,还能测算出录取概率供用户参考,而通过传统手工方式需要近10分钟。不足方面,系统在处理很多复杂策略问题时无计可施。如针对院校专业排序方面,系统不能智能化处理专业极差、分数优先、是否服从调剂等复杂的博弈问题;针对少数民族考生,系统无法处理好普通批次和预科批次志愿,多批次配合填报章法策略;针对考生生成智能方案,仍然不能满足考生的个性化需求。正因为系统不完善,存在不规范和安全风险,2019年7月,教育部约谈并规范整治部分志愿填报信息服务商家。

    由此可见,我们应该理性看待“人工智能+大数据”高考志愿辅助系统,不能完全迷信冷冰冰的代码和算法系统所给的数据,也不能抛开系统靠纯手工去处理数据。

    (四)填报过程建议。科学填报高考志愿,并不是说临时抱佛脚学习一阵子,或借助某套系统,或依靠某顶级专家短时间内就可以顺利完成的。大量成功案例表明,在“互联网+”时代,做出尽可能完美的方案,不仅需要长时间积累相关知识经验,做到厚积薄发,更需要借助智能分析系统工具提供辅助参考。科学填报高考志愿的方法很多,不管用什么方法,最终都是为了找到最适合考生的方案。这里总结填报过程分成三个阶段进行,仅供参考。

    1.高考前阶段。高考前阶段一定要以学业为主,分数越高志愿选择权越多。把高考志愿融入个人学习计划,学业之余,家长和学生要多利用假期空余时间,通过官方渠道,关注高考志愿相关知识,比如招生考试机构和院校等官方公布的高考报名录取相关文件、常规政策问答手册、招生章程、院校、专业、城市、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志愿填报策略等。高一到高三建议学习好职业生涯课程,进行两三次职业倾向测试,不单单是学生测试,家长、班主任都配合参与,以考生为出发点,共同探索学生兴趣爱好、性格特征、能力以及价值观,结合个人和家庭条件实际情况,明确职业发展规划,以职业定位确定专业范围(2019级及后面入学的高中生,还需要确定“3+3”新高考选修科目)。该阶段还要多留意并确定可靠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系统,供后期辅助填报,主要从五个角度确定系统可靠性,一是系统数据与招生考试官方机构公布大厚本是否一致、齐全和更新及时;二是功能模块是否齐全;三是系统研发人员团队是否具备招生考试相关经验;四是往届家长考生系统使用反馈情况;五是针对广西地方性政策,如少数民族预科、地方性加分等细节是否完善。

    2.高考后成绩公布前阶段。高考后成绩公布前一般有15天左右时间,建议考生及时进行估分,适当放松后把时间精力集中到高考志愿填报中。根据估分情况模拟填报,采用线差法、位次法把身份转换成往年考生,借助人工智能系统,参照以往3到5年这个分数大致有可能录取到哪些院校和专业,详细了解相应院校和专业,先大范围选出15所左右院校,再按照“冲稳保”规则,结合自身情况筛选确定填报的6所。少数民族考生另外加选预科批次。

    3.高考成绩公布后阶段。正式公布成绩和估分差别不大的情况下,根据模拟填报所得到的院校,进行少量调整完善。如果与估分差别很大,重新借助人工智能系统,先大范围选出15所左右院校,再按照“冲稳保”规则,结合自身情况筛选确定填报的6所。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以把拟定的填报方案给一些真正有志愿填报经验的专家老师进行点评、修正完善。最终方案确定后,为防止网络堵塞,提前到招生考试机构官网填报正式志愿,按照录取日程关注投档录取情况。

    总之,实际填报志愿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填报过程一定要以考生为中心,提前做好规划,坚持知己知彼原则,在通盘考虑多种因素后找到适合自己填报的院校和專业。

    【参考文献】

    [1]吕开月.高考志愿填报倾向及影响因素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9.

    [2]王颖辉.大数据视野下的高考志愿填报智能决策系统[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9(5).

    [3]李胜.传统高考志愿填报的反思及现实展望[J].教学与管理,2019(10).

    【基金项目】2019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基于大数据广西高考志愿智能分析系统设计与研究”(2019KY1622)

    【作者简介】杨吉才(1986— ),男,广西南宁人,硕士,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教学,大数据;韦 量(1982— ),男,广西南宁人,硕士,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数据技术,计算智能。

    (责编 丁 梦)

    相关热词搜索: 高考 人工智能 填报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