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正文

    沙柳青青优秀散文范文精选

    时间:2021-06-19 14:19:2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沙柳青青优秀散文范文精选

      从红柳林矿区出发,往西北方向一直朝前走,路面的沙石与汽车轮胎摩擦,发出的声音分外刺耳。路是宽阔的,汽车在长长的缓坡上悠闲地行驶着。路两边一簇簇沙柳在微风吹拂下,阿娜多姿地摇拽着,仿佛在翩翩起舞欢迎着我们。李光飞一句话也不说,只是默默地把握着方向盘,使汽车匀速前进着。就像我这个坐在他旁边的人,不存在一样。这使本来空旷的原野上,更增添了几分寂寥。

      中午的太阳明媚而骄艳,而毛乌素沙漠的太阳更是火辣辣的。

      当汽车爬到坡顶时,我的眼前突然一亮。绵延起伏的大沙漠,好像被一张野茫茫、绿茵茵的大地毯所覆盖着。很难使人相信,这儿曾经就是黄沙飞满天的大沙漠。这不能不令人尊敬,这片土上的当地人民群众,保护植被、防沙治沙的伟大成果和可贵精神。

      一条宽阔的大路,把一望无际的绿色原野,从中划为两半。白生生的沙石路面,在太阳的照耀下十分醒目。一个个隆起的沙丘,在丛丛沙柳的陪伴下,给大地点缀出另一份迷人的风景。

      顺着坡头的高处举目四望,一派绿茫茫尽收眼底。我叫李光飞赶快停车。站在松软而又厚实的路面上,李光飞立即来了精神。他对我说:“这就是我修的路”紧接着他就滔滔不绝地,向我讲起这条路的故事。在讲到兴奋之处时,这位已经四十二岁的陕北汉子,竟然如孩童般地眉飞色舞,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其实,我早已经知道这条长7.5公里、从神木县麻家塔乡水头沟村,到黑疙瘩村的沙漠公路,是由李光飞个人出资修的。也正是因此,我才专程来采访他的。按以往的工作惯例,我应当对有关的细节,甚至技术数据进行了解。但我什么都没有问。一个倾情于故乡、在大漠深处以个人的力量,为老百姓无私奉献的人,其精神内涵远远超过了一切形式。

      李光飞是土生土长的陕北人,他的家乡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麻家塔乡水头沟村,位于毛乌素大沙漠的南部边缘地区。自然环境十分不利,可它又得益于地处我国神府大煤田的中心地带。能源大开发的滚滚热浪,给这个千百年贫瘠的土地,带来了勃勃生机。然而,一时兴起的热火朝天,人们还无暇顾及,最边远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因此,“行路难”的问题,依然而然地仍是制约乡亲们,快速发展的“瓶颈”。

      李光飞是经营过车辆的,吃尽了“行路难”的苦头,他深感道路畅通的重要性。他们村周围都是矿区,村民们要去矿上打工或者跑运输,可连一条象样的公路都没有,这严重影响了村民们收入的增长。

      2008年的春天,李光飞向村干部提出:由他出资修一条自他们黑疙瘩村,通往矿区到水头沟村的砂石公路。

      五月的阳光,如同拔节疯长的沙柳似的日见兴盛。一挂“万”字头的鞭炮“噼噼啪啪”响过之后,当升腾起的硝烟还在弥漫飘散着,李光飞驾驶着他的装载机,照准用白石灰放出的开挖线,加大油门平稳的冲出去。第一铲推开的处女地上,留下了沙地特有的湿润松软的土香味。

      李光飞修路的工地,正式拉开了战场。装载机缓缓地行进着,老父亲手拿一把铁锨,跑前跑后不时忙碌着。这使他想起二月里,春寒料峭的那几个夜晚。他和父亲相对而坐,谁都不多说一句话。他想干的事情父亲是支持的,可是几十万元的投资,毕竟不是一个小数字呀。况且,他们家至今,还住在村西沙梁上,那几间简陋的平房里。

      当父亲终于掐灭手上的烟头,轻声地对他说了句:“早点歇着去吧”时,他才长长地松了口气,他从心里感谢父亲。这么多年来,他四处打拼。每每遇到难事,父亲的心,总是和他贴在一起的。想到这儿,他的胸腔里就像有一股暖流,正在缓缓地涌动……

      二零零八年的这一年,对于李光飞来说,注定将成为其光彩照人、颇有意义的一年。从春天到盛夏、再从盛夏到金秋,在这个蔚为壮观,却又略显孤单的筑路工地上,李光飞一家人,整整奋战了五个多月。父亲、母亲、妻子、儿子,一串串汗水洒入沙土中、一番番辛劳铺进公路里。当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圣火缓缓熄灭时,李光飞历时一百五十多天、出资四十多万元,在沙漠上修筑的公路,也同时胜利竣工。此时,他的全身被太阳晒得黝黑黝黑的,人也整个儿瘦了十几斤。

      当天,工程完成后,李光飞跌倒在炕头上,一觉睡了一天一夜。

      中午的太阳,已经有些火辣辣的了。虽然说这里是在塞上大漠,可现在毕竟是流火七月的天气呀。李光飞来到老人住的房间,他要到县城里去,就进来看看老人需要什么,他可以顺便捎着买回来。妻子杨爱则告诉他,什么都不需要。他就坐在老人的炕沿上,拉住老人的手,比划着和老人拉了几句话。老人已经失去了语音能力,可他听得懂老人给他说的是啥。

      十余年了,他们彼此之间一个眼神,就能知道相互所表达的意思。老人这几天精神很好,脸上红光满面。她端坐在炕上,一身干净的衣衫显得十分的清爽。身下的褥垫上,罩着的床单显然是新换过的。屋子里虽然摆放着几件简单家具,可擦洗得一尘不染,在阳光的映照下分外明亮。

      李光飞满意地走出他的家,他走过四五十米时,又停住脚步,回头望着自己的家。这座在沙梁上孤零零的院落,和几间简陋的平房,就是他的生活信念,这艘航船收放自如的港湾。这里承载着他,要努力把光景过好的梦想,也赋予给他一个男人,应当承担起沉甸甸地家庭责任。

      李光飞踩着自家门前,软绵绵的沙土向前走着。他把一只空饮料瓶子,用力踢向远处的草丛中。路边一堆堆青青的沙柳,已经长的有大半人高了。柳条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地摇摆着。

      每年到了秋尽的时侯,父亲就会用小弯镰,割下枝长缕顺的柳条,再和母亲两个人,把它们编成柳笆或者筐笼 。一想到两位老人家,他就会有一种对父母亲的恩情,永世难报的感觉。在他四十二年的人生中,每一步脚印,都有着父母的影子。所以,他十分喜欢“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这句歌词。每当仔细品听这首歌时,他都会不由自主地眼含热泪。

      是呀,就说岳母在自己家,一住就是十年这件事吧。父母亲两位老人,一句抱怨的话都没有说,还时常问寒问暖地关心着。

      那一年,他岳母突然患脑溢血,经紧急治疗后,仍然落下了半身不遂的后遗症。老人有病后,照料其生活起居,成了头等大事。老人的儿子在外地工作,要接老人去他那里,可老人说什么也不愿意去,这可急坏了妻子杨爱则。是他力主提出,接岳母到自己的家里照顾。这一接,就是整整的十年啊。

      有人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自从老人被接到他们家后,在他们两口子的精心照料下,一年又一年,病情逐渐好转,直到今天神清气爽。曾经有人给他说过,长期照顾偏瘫的老人太累了。可他坚决地说:“内亲外亲都是亲人、家母岳母都是母亲”。于是,他和妻子杨爱则,毅然承担起了赡养老人的责任。

      十余年里,他们伺汤奉水、问医送药、饮食起居、洗洗换换,

      所经历的劳作,也只有自己心里知道。他们用任劳任怨、孝敬老人、呵护亲情,谱写了又一曲大爱无疆、孝心无界的美丽赞歌。

      这首歌,和着毛乌素沙漠上的青青沙柳,飞向了很远、很远的地方……

      已经是三月的时间了,可仍然春寒料峭。大地仿佛没有睡醒一样,迟迟不能显现出复苏的情景。西伯利亚刮来的冷风,卷起毛乌素大漠的沙尘,肆意地撒向远处。今年的春天,似乎来的特别的晚一些。清凄的冷风,直吹得万物缺少了些许地生机。

      这会儿播放的是特别报道节目,此时此刻他才知道,在离自己的家乡不太远的黄河那边,有一个地方名字叫王家岭。他的心已经好像有一根牵挂的长线,紧紧地被栓在了那一头。

      天还黑蒙蒙时,屋里人们也正在熟睡。李光飞起床穿好衣服,来到院子,把自己心爱的汽车发动起,让机器预热。然后取出棉纱,擦拭着玻璃和车身。他围绕车子转了两圈,看看这里、摸摸那里,好似检查爱车的忠诚度、以保证他一路顺风。

      他回过身时,猛然间看见不远处,有一个人站在那里。再仔细一看,是自己的媳妇杨爱则,他心里有了几分热乎乎的感觉。这个与自己休戚与共、风雨同舟的女人,是他生命里永世相随的伴侣。由儿时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少年玩伴,到十几年的夫妻共同生活,早已养成了他们之间,默契无痕的良好习惯。

      这么多年来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得到了她的认可和支持,这让他一直有着一丝要十分感谢妻子的情愫。今天的行动,就是他们夫妻俩,昨天晚上达成的共识。他知道妻子早早起来,是为自己送行的,她的心和他一同牵挂着远方。

      汽车在宽阔的公路上飞驰,终于走出了一条长长的川道。转眼间,黄河已经近在李光飞的前方。他把车停在了路边,下车朝黄河对岸的方向望去。几个小时前,他还在王家岭矿难抢险指挥部的现场。和全国人民一样,他心系井下的工友。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就是为了帮助这些兄弟。

      他向指挥部请求参加救援工作,工作人员十分感谢的同时,向他说明情况并婉拒参与抢救工作。他就立即捐款一万元,用于现场抢救工作。指挥部的工作人员,高度赞扬了他的义举,并给他开具了捐款证明。

      现在,他要返回故乡了,而更多的人还在那里。王家岭这个陌生的地方,却让他永远地记住了。而“3.28”这个黑色的日子,也会让更多的人铭记在心。

      当西安那个年轻的交警,向李光飞庄严地敬礼后,以肃然的神情,目送这位开着满身泥水汽车的伺机,踏上西行远去的路程。

      “4.14”青海省玉树大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也牵动着李光飞的心。他不知道自己的家乡神木县水沟村,离那个叫玉树的地方有多远。但他心急如焚,便风雨兼程驱车飞奔灾区。

      在西安市西郊,那位年轻的交警了解到,他要急赴灾区的情况后,他们的心也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四月二十日夜晚,李光飞赶到了青海省玉树县。他找到了抗震救灾指挥部,捐出了两千元现金后,立即投入到救灾的队伍之中。

      两天后,李光飞要离开这个让所有的华厦儿女为之动容、为之倾情的地方了。他来到指挥部楼前,让人给他拍了张照片。这座楼原是玉树县武装部的办公大楼,也是玉树震后,所剩不多的楼房中的一个。

      正是这座普普通通、极不起眼的小楼,见证了万众一、心抗震救灾、中华儿女共赴国难的伟大壮举。也见证了李光飞奉献爱心、乐于助人的美好行为。

      当他怀揣着玉树自治州人民政府,给予他的感谢信离开玉树时,胸中却怎么也放不下对这片土地的眷恋。

      车子缓缓地离开了玉树,一路上看到川流不息的救灾车辆,和许多身着橄榄绿的人群,还有当地的各族群众和僧侣们,他心里就觉得无比地亲切。在大灾大难面前,有时会折射出人性的光芒、也会成为凝聚万众一心的动力。因而,焕发出伟大的民族精神。

      他要回到黄土高原那边,长满青青沙柳的毛乌素大漠了。

      再见了,玉树!再见了,我的同胞亲人!

     

    相关热词搜索: 沙柳 散文 随笔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