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工作总结 > 正文

    高会讲义:第十章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与内部控制

    时间:2020-07-30 09:01:0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第十章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与内部控制
    【内容框架】
    1.部门预算
    2.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3.政府采购制度
    4.国有资产管理
    5.预算绩效管理
    6.会计处理
    7.内部控制
    【考情分析】
    本章属于高会考试命题的重点章节,难度不大,性价比较高。对于本章内容,每年都会考一道10分的必答题和一道20分的选做题,并且,两道考题几乎覆盖本章全部重点和考点。高频考点主要集中在:部门预算管理和政府收支分类、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政府采购、会计处理和绩效管理以及内部控制等方面。2019年高会教材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处理部分进行了全面改写,请广大考生要重点关注,全面学习和掌握。

       第一节 部门预算
    【知识点】部门预算管理的内涵、编制规程和原则(★)
      ★部门预算是指政府部门依据国家有关预算管理政策规定,结合自身未来一定时期履行职能需要,从基层预算单位开始逐级编制、审核、汇总、上报,由财政部门审核并提交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依法批准的部门综合财务收支计划。

    管理方式 部门预算实行“一个部门一本预算”的综合预算管理,其内容包括一个部门所有的收入和支出。

    管理层级 中央政府部门预算和地方政府部门预算。中央政府部门预算由中央政府及其所属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组成,地方政府部门预算由地方政府及其所属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组成。

    一般原则 各级预算应当遵循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而行、讲求绩效和收支平衡的原则。


    ★中央部门预算的编制规程:中央部门预算编制采取自下而上的汇总方式,从基层预算单位编起,逐级汇总,所有开支项目落实到具体的预算单位。分为“准备”、“一上”、“一下”、“二上”、“二下”五个阶段,具体流程如下图所示。



    ★注意:在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预算草案后一个月内,财政部统一向中央各部门批复预算,各部门应在财政部批复本部门预算之日起15日内,批复所属各单位的预算,并负责做好预算公开工作。

    【中央部门预算的编制原则】   ①合法性 部门预算的编制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国家其他法律、法规的要求,充分体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并在法律赋予部门的职能范围内进行。  ②真实性 部门预算收支的预测必须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履行部门职能的需要为依据,对每一收支项目的数字指标应认真测算,力求各项收支数据真实准确。  ③完整性 部门预算编制要体现综合预算的要求。各部门应将所有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部门预算,全面、准确地反映部门各项收支情况。

    ④科学性 预算编制的程序设置要科学,预算编制的方法要科学,预算的核定要科学,预算支出结构要科学,项目支出预算编制中要对项目进行评审排序。

    ⑤稳妥性 部门预算的编制要做到稳妥可靠,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不得编制赤字预算,先保证基本支出,项目支出预算的编制要量力而行。

    ⑥重点性 部门预算编制要合理安排各项资金,本着“统筹兼顾,留有余地”的方针,在兼顾一般的同时,优先保证重点支出。要先保证基本支出,后安排项目支出;
    先重点、急需项目,后一般项目。

    ⑦透明性 要通过建立完善科学的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实现预算分配的标准化、科学化,减少预算分配中的主观随意,使预算分配更加规范、透明。主动接受人大、审计和社会的监督,建立健全部门预算信息披露制度和公开反馈机制,推进部门预算公开。

    ⑧绩效性 树立绩效管理理念,健全绩效管理机制,对预算的编制、执行和完成情况实行全面的追踪问效,不断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


    【经典例题】甲单位为一家中央级行政单位,乙、丙、丁单位为甲单位下属单位,均已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甲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准则和制度,乙、丙、丁单位也执行政府会计准则和制度。2019年7月,甲单位成立检查组对甲单位本级及下属单位2019年上半年预算执行、资产管理、内部控制、会计核算等情况进行检查。

      8月30日,检查组向甲单位财务负责人反馈检查情况,涉及部门预算的部分事项如下:2019年3月,甲单位结合工作实际,在财政部批复本年度部门预算之日起15日内,将本部门预算批复下达至下属单位;
    同时,要求下属单位在本单位年度预算总额控制范围内,按规定做好内部预算指标分解与批复,严格控制预算追加和调整。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根据部门预算管理等国家有关规定,判断该事项的处理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说明理由。

      【解析】该事项的处理正确。

      
    【知识点】政府收支分类(★★★)
      ★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也称为预算科目,是政府收支分类的具体项目。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体系包括“收入分类”、“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三部分。

    收入分类 收入分类主要反映政府收入的来源和性质。收入分类设类、款、项、目四级科目。根据财政部制定的《2019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一般财政预算收入分类科目的类级科目包括: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债务收入和转移性收入。

    支出功能分类 支出功能分类主要是根据政府职能进行分类,反映政府支出的内容和方向。支出功能分类设置类、款、项三级科目。根据财政部制定的《2019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一般财政预算支出功能分类的类级科目包括: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外交支出、国防支出、公共安全支出、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卫生健康支出、节能环保支出、城乡社区支出、农林水支出、交通运输支出、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商业服务业等支出、金融支出、援助其他地区支出、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住房保障支出、粮油物资储备支出、灾害防治应急管理支出、预备费、债务还本支出、债务付息支出、债务发行费用支出、其他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链接】1.支出功能分类的思路。例如,从支出功能分类上来讲,某市环保局的人员经费(不含离退休人员经费)、环境保护费等,均应划分为“节能环保支出”类。

      ★行政单位(含“参公”事业单位)的离退休费无论是否实行归口管理,都列作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类;
    而事业单位的离退休费只有实行归口管理的才能列入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类;
    未归口管理的事业单位离退休费是和本级功能分类支出一致。比如,科研所(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工资若实行归口管理,则列支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类;
    否则列入“科学技术支出”类。

      【链接】2.任何部门分管的学校都属于“教育”类;
    任何部门设立的医院都属于“卫生健康”类;
    任何部门的科研都属于“科学技术”类,比如,环保局下设某研究所,从事环境保护的研究工作,那么,该研究所的支出就要归为“科学技术支出”类支出。

      【链接】3.住房保障支出包括保障性安居工程支出、住房改革支出(住房公积金、提租补贴、购房补贴)、城乡社区住宅(如公有住房建设和维修改造支出)。

    支出经济分类 支出经济分类主要反映政府各项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在支出功能分类明确反映政府职能活动的基础上,支出经济分类明确反映政府“花的什么钱”,是支付了人员工资、会议费,还是买了办公设备等。支出经济分类设类、款两级科目。根据财政部制定的《2019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支出经济分类的类级科目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债务利息及费用支出、资本性支出(发展改革部门安排的基本建设)、资本性支出(各单位安排的)、对企业补助(发展改革部门安排的基本建设支出中对企业补助)、对企业补助(除发展改革部门安排的基本建设支出中对企业补助以外,政府安排的对企业补助)、对社会保障基金补助和其他支出。


    【链接】 1.“工资福利支出”是指在职职工工资福利支出(含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是指离退休人员及其他人员的补助支出(如学生助学金)。应强调的是,(1)五险一金均列入“工资福利支出”,住房公积金不再列入“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
    (2)在职职工“提租补贴”“购房补贴”“采暖补贴”和“物业服务补贴”不再作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而是在“工资福利支出”下有关明细中核算。

      【链接】2.“商品和服务支出” 是指用于消耗性物品购买(办公用品、水电)、设备房屋维修等的支出。

      【链接】3.“资本性支出(基本建设)”是指发改委安排的基本建设支出,对企业的补助支出不在本科目反映。“资本性支出”是指各单位安排的资本性支出,一切由发改委安排的基本建设支出不在此科目反映。

      【经典例题】甲单位为一家中央级科研事业单位。2ⅹ17年6月,该单位财务处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筹备编制本单位2ⅹ18年度“一上”预算草案。2ⅹ18年,甲单位按规定为职工缴纳的“五险一金”预算450万元(其中: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费预算200万元,住房公积金预算250万元)。财务处建议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列入“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类;
    按支出经济分类科目,列入“工资福利支出”类。

      【解析】有关“五险一金”预算的支出功能分类建议不正确。正确分类:“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按照支出功能分类应列入“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医疗保险”按照支出功能分类应列入“卫生健康支出”,“住房公积金”按照支出功能分类应列入“住房保障支出”;
    有关“五险一金”预算的支出经济分类建议正确。

      【经典例题】某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按照省级财政部门要求,参照执行中央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预算管理等规定,并已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财务处李某等编制的2×18年度农业厅本级“一上”预算草案中,将支付给职工的住房提租补贴,按照政府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列入“农林水支出”类,按照政府支出经济分类科目列入“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类。

      【解析】
    本例中政府支出功能分类不正确。

      理由:发放的职工住房提租补贴应当列入“住房保障支出”类。

      本例中政府支出经济分类不正确。

      理由:发放的职工住房提租补贴应当列入“工资福利支出”类。

      【经典例题】甲单位为中央级环保事业单位,关于甲单位准备编制的2ⅹ18年度“一上”预算草案,财务处李某建议将实施“营改增”后应缴纳的增值税,按照政府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列入“节能环保”类,按照政府支出经济分类科目列入“商品和服务支出”类的“税金及附加费用”款。

      【解析】李某的建议不正确。理由:增值税属于价外税,不列入支出预算。

    【经典例题】甲单位为一家省级事业单位,按其所在省财政厅要求,执行中央级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等规定。甲单位2019年上半年计划引进10名优秀人才,并按相关政策安排引进人才保障性住房租金补贴预算15万元。2019年6月,人事处同10名引进人才签订了聘用合同。

      经履行相关报批程序,财务处支付了引进人才住房租金补贴15万元。财务处认为,保障性住房租金补贴属于对引进人才个人和家庭补助的一部分,遂将15万元引进人才住房补贴确认支出并按政府支出经济分类科目列入“工资福利支出”。

      【解析】甲单位财务处做法存在不当之处。

      理由:保障性住房租金补贴应列入“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

      【提示】根据《2019年政府收支科目》中部门预算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的规定,住房公积金、提租补贴、购房补贴均列入“工资福利支出”。保障性住房租金列入“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类下“其他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


    【知识点】中央部门收入预算编制(★)
      ★中央部门收入预算来源主要包括上年结转、财政拨款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下级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等。是中央部门履行职能、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财力保障。

      【链接】1.财政拨款收入,即事业单位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

      【链接】2.事业收入,即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其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资金,不计入事业收入;
    从财政专户核准拨给事业单位的资金和经核准不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资金,计入事业收入。

      【链接】3.事业单位中“其他收入”科目是核算除财政拨款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以外的各项收入,包括投资收益、银行存款利息收入、租金收入(未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捐赠收入、现金盘盈收入、存货盘盈收入、收回已核销应收及预付款项、无法偿付的应付及预收款项等。

    编制要求 收入预算的编制要求:项目合法合规、内容全面完整、数字真实准确。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财政政策相衔接。

    预测依据 收入预算的测算依据:明确预算目标,收集相关资料,分析、归集部门预算需求,测算部门预算需求。


    ★中央部门预算支出,是部门或单位编制年度预算时,预计该年度为履行职能、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所发生的各类支出的总称。中央部门预算支出包括基本支出、项目支出、上缴上级支出、事业单位经营支出以及对附属单位的补助支出。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是部门支出预算的主要组成部分。

    基本支出预算 是中央部门为保障其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编制的年度基本支出计划,按其性质分为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

    项目支出预算 是中央部门为完成其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预算外编制的年度支出计划,包括基本建设、有关事业发展专项计划、专项业务费、大型修缮、大型购置、大型会议等项目支出。

    (一)基本支出预算编制 编制原则 综合预算原则、优先保障原则、定额管理原则。

    主要内容 基本支出的内容包括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两部分。

    基本支出定员定额 根据部门预算管理的有关规定,基本支出定员定额标准由“双定额”构成,即综合定额和财政补助定额,大部分事业单位适用“双定额”。

    编制程序 包括:制定定额标准、审核基础数据、测算和下达控制数、编报部门基本支出预算、审批下达正式预算等阶段。

      【注意】在编制基本支出预算时,预算单位基本支出自主调整的范围仅限于人员经费经济分类、“款”级科目之间或日常公用经费支出经济分类、“款”级科目之间的必要调剂,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之间不允许自主调整。

      【经典例题】甲单位为一家中央级事业单位。2×18年6月,甲单位准备编制2×19年“一上”预算草案,各业务部门提出了2×19年事业发展与用款计划,包括新增专项任务的资金需求,财务处在对2×19年预计发生的各项支出进行汇总后发现,预计总支出超出预计总收入较多。

      财务处建议预算资金安排应当首先保障单位基本支出合理需要,在此基础上再根据财力情况合理安排事业发展所需的项目支出。

      【解析】财务处建议正确。

      【经典例题】甲科研所是一家中央级事业单位,所属预算单位包括一家研究生院。2×18年11月,该科研所财务处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汇总编制了本单位及所属预算单位2×19年度“二上”预算草案。此前,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对甲科研所本级下达的预算控制限额为:基本支出8 000万元,其中,人员经费3 500万元、日常公用经费4 500万元。

      财务处认为本单位人员经费标准偏低,在下达的基本支出预算控制限额内对支出构成比例进行了调整,在预算草案中确定科研所本级人员经费预算4000万元、日常公用经费预算4000万元。

      【解析】甲科研所财务处做法不正确;

      理由:预算单位在编制基本支出预算时,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之间不得自主调整。

    (二)项目支出预算编制 项目支出预算特征 专项性 体现在预算与业务的结合之中,预算围绕项目,项目围绕特定的业务目标,预算是为完成特定业务目标而编制的经费支出计划,针对不同目标应分别设立项目。

    独立性 每个项目支出预算应有其支出的明确范围,项目之间支出不能交叉,项目支出与基本支出之间也不能交叉。

    完整性 项目支出预算应包括完成特定业务目标所涉及的全部经费支出,应避免将为一个目标而发生的支出拆解分散到多个项目支出中去。

    中央部门预算项目分级管理 一级项目管理 一级项目在年度预算编制的前期准备阶段进行设置或调整。通用项目由财政部制定,并统一下发给部门。部门专用项目,由各部门提出设置建议,经财政部审核后下发给部门,作为部门编制二级项目的基础。一级项目的内容应包括实施内容、支出范围和总体绩效目标。

    二级项目管理 二级项目由具体预算单位,根据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的相关规定和部门的有关要求,自主设立。二级项目要与对应的一级项目相匹配,有充分的立项依据、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的支出内容、具体的支出计划、合理的绩效目标。

    项目的审核及申报 (1)部门审核和评审程序。部门内部的项目审核和评审程序,由部门自行确定。部门审核和评审的内容主要包括完整性、必要性、可行性和合理性等方面。对应纳入评审范围的项目,评审的结果是项目审核信息的必要组成部分。部门内部审核和评审过程中,如需调整项目,可以由下级单位调整后重新上报,也可以由上级单位直接进行调整。

    (2)项目支出预算及项目库的申报。部门根据项目的优先排序情况,将项目列入预算和规划中,按照财政部要求的分年度项目支出控制规模,向财政部申报预算。同时,部门按照财政部要求的分年度项目库控制规模,部门根据项目的优先排序情况,向财政部申报项目库。项目库的申报与项目支出预算的申报需同步进行。


    【项目预算评审】通过开展项目预算评审工作,逐步建立健全预算评审机制,将预算评审实质性嵌入部门预算管理流程。规范项目入库管理,经过研究、论证、评审等程序后方可入库。所有项目纳入项目库管理,年度预算安排项目从项目库中择优选取。

      【项目预算评审】项目预算评审的内容主要包括完整性、必要性、可行性和合理性等方面。完整性主要是项目申报程序是否合规,项目申报内容填写是否全面,项目申报所需资料是否齐全等。必要性主要是项目立项依据是否充分,与部门职责和宏观政策衔接是否紧密,与其他项目是否存在交叉重复等。可行性主要是项目立项实施方案设计是否可行,是否具备执行条件等。合理性主要是项目支出内容是否真实、合规,预算需求和绩效目标设置是否科学合理等。

    项目的调整及控制 (1)财政部对项目的调整与控制。财政部对项目有三种处理方式:一是审核通过,纳入财政部项目库;
    二是审核未通过,且项目立项属于不符合国家有关政策的,财政部对相关项目明确标识“不予安排”;
    三是审核未通过,但不违反国家有关政策的项目,财政部通知部门进行调整后重新申报。对明确标识“不予安排”的项目,将随“一下”控制数一并反馈进入部门项目库,相关项目“二上”时不得再纳入预算或规划中安排。

    (2)部门对项目的调整。财政部控制数下达后,三年及分年支出总额不得调整。在一级项目的支出控制数规模内,部门可增减或替换二级项目,增加的二级项目必须是已申报纳入财政部项目库,且财政部未明确不予安排的项目。部门如需在一级项目之间进行调整,或需对控制数中已明确的二级项目进行调整的,应报财政批准。

    项目的批复和调整 1.项目的批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中央预算后,财政部以“一级项目+二级项目”的形式批复各中央部门的年度项目支出预算。中央部门中期财政规划汇总并按程序报批后,财政部以“一级项目+二级项目”的形式下达各中央部门的三年项目支出规划。

    2.项目的调整。当年安排预算的项目一经批准,对当年的年初预算数不得再做调整,涉及调剂当年预算数的,在执行中,按照规定程序办理。财政部审核同意的调剂,通过项目库将相关调整信息反馈进入部门项目库。对仅涉及项目后两个年度支出计划调整的,原则上预算执行中不做调整,在编制下一年度预算时统一调整。

       (一)中央部门基本支出预算执行及调整 中央部门应当严格执行批准的基本支出预算。执行中发生的非财政补助收入超收部分,原则上不再安排当年的基本支出,可报财政部批准后,安排项目支出或结转下年使用;
    发生的短收,中央部门应当报经财政部批准后调减当年预算,当年的财政补助数不予调整。如遇国家出台有关政策,对预算执行影响较大,确需调整基本支出预算的,由中央部门报经财政部批准后进行调整。


    【经典例题】甲单位为一家省级事业单位,按其所在省财政厅要求,执行中央级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等相关规定,2×19年3月,甲单位组织代表团赴境外参加专项业务工作会议,发生各项出国费共计18万元,其中超预算支出2万元。甲单位将发生的出国费用超预算支出2万元在A实验室建设专项经费的差旅费预算项目下列支。

      【解析】甲单位的有关处理不正确。

      理由:项目资金应专款专用,基本支出不应在项目支出中列支。

    (二)中央部门项目支出预算执行及调整 项目支出预算一经批复,中央部门应当按照批复的项目支出预算组织项目的实施,并责成项目单位严格执行项目计划和项目支出预算。中央部门和项目单位不得自行调整。预算执行过程中,如发生项目变更、终止的,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报经财政部批准,并进行预算调整。


    【经典例题】甲单位(为中央级事业单位)一房屋修缮项目原计划于2×19年3-6月实施,经批复的项目支出预算为190万元,全部由财政以授权支付方式安排。甲单位已于2月收到财政授权支付额度,并于3月同工程施工方签订了合同。合同约定在合同签订首日付款30万元,然后根据工程施工进度在合同执行中期4月支付80万元,5月工程完工验收合格后支付80万元。

      由于施工设计存在问题,致使房屋修缮工程一直处于停滞状态,合同无法如期实施。2×19年6月30日,甲单位为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将该项目资金用于正在实施的其他基建项目。

      【解析】甲单位的做法不正确。按照国家部门预算管理规定,甲单位应当按照批复的房屋修缮项目支出预算组织项目的实施,项目资金应按规定用途使用,不得自行调整。如房屋修缮项目预算执行过程中确需调整用途的,甲单位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报经财政部批准,并进行预算调整。

      【经典例题】甲单位为一家省级行政单位,按省财政厅要求执行中央级行政单位部门预算管理、政府采购等有关规定。2×19年3月,甲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对该单位2×18年度财政项目预算管理情况进行审计,重点关注了以下事项:
      其中,“业务楼配套设备购置”项目经费预算270万元,项目资金于2×18年3月全额下达至甲单位零余额账户。该项目计划采购2台大型设备(未纳入集中采购目录范围,但达到政府采购限额标准)。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因设备安装场所和用途发生调整,设备购置数量和技术参数出现了较大变更,由此节约设备购置资金15万元。2×18年6月,甲单位直接同中标供应商签订了255万元的设备购置合同,并完成了设备安装、验收与付款工作。

      【解析】该单位做法存在不当之处。理由:单位应当按照财政批复的项目支出预算组织项目实施,项目预算执行中发生变更的,必须经上级主管单位同意后报同级财政部门批准。

      【经典例题】2019年3月,甲单位收到以财政授权支付方式拨付的“M实验室建设”项目经费500万元。该项目实施周期为1年,财政批复的项目支出预算包括设备费、会议费和专家咨询费。截至2019年10月末,该项目预算执行率为9%,实施工作进展缓慢。为加快预算执行进度,经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同意后,甲单位于2019年11月使用该项目资金300万元,用于另一实验室建设项目的新增设备购置。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解析】甲单位的处理不正确。

      理由:项目资金应按规定用途使用(或:专款专用;
    或:不得挪用);
    在年度预算执行中确需调整用途的,须报财政部审批。

    (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分析 1.行政单位预算执行及分析:(1)行政单位应当严格执行预算,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合理安排各项资金,不得超预算安排支出。预算在执行中原则上不予调整。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预算的,行政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程序报送审批。(2)计算当年预算支出完成率、支出增长率、人均开支、项目支出占总支出比率等指标。

       ①当年预算支出完成率 用于衡量行政单位当年支出总预算及分项预算完成的程度。

    当年预算支出完成率=年终执行数÷(年初预算数±年中预算调整数)×100%,上述年终执行数不含上年结转和结余支出数。

    ②支出增长率 衡量行政单位支出的增长水平。

    支出增长率=(本期支出总额÷上期支出总额-1)×100% ③人均开支 衡量行政单位人均年消耗经费水平。

    人均开支=本期支出数÷本期平均在职人员数×100% ④项目支出占总支出的比率 衡量行政单位的支出结构。

    项目支出比率=本期项目支出数÷本期支出总数×100% ⑤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占总支出的比率 衡量行政单位的支出结构。

    人员支出比率=本期人员支出数÷本期支出总数×100% 公用支出比率=本期公用支出数÷本期支出总数×100% (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分析 2.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及分析:(1)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执行批准的预算。(2)上级下达的事业计划有较大调整,或者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增加或者减少支出,对预算执行影响较大时,事业单位应当报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财政部门调整预算;
    财政补助收入和财政专户管理资金以外部分的预算需要调增或者调减的,由单位自行调整并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3)收入预算调整后,相应调增或者调减支出预算。(4)计算预算收入和支出完成率,以及其他指标,做好财务报告分析工作。

       ①预算收入和支出完成率 用于衡量事业单位收入和支出总预算及分项预算完成的程度。

    预算收入完成率=年终执行数÷(年初预算数±年中预算调整数)×100%;
    预算支出完成率=年终执行数÷(年初预算数±年中预算调整数)×100%,上述年终执行数不含上年结转和结余数。

    ②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率 衡量事业单位事业支出结构。

    人员支出比率=人员支出÷事业支出×100% 公用支出比率=公用支出÷事业支出×100% 【经典例题】甲事业单位2×19年年初预算批复9 000万元,9月因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同级财政追加项目支出预算200万元。2×18年年度决算支出9 500万元,其中包含上年结转支出500万元。

      【解析】
    预算收入完成率
    =(9 000+200)÷(9 000+200)×100%
    =100%
    预算支出完成率
    =(9 500-500)÷(9 000+200)×100%
    =97.83%
    【知识点】中央部门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
      中央部门结转和结余资金,是指与中央财政有缴拨款关系的中央级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含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企业,按照财政部批复的预算,在年度预算执行结束时,未列支出的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资金。

    结转资金 是指预算未全部执行或未执行,下年需按原用途继续使用的预算资金。

    结余资金 是指项目实施周期已结束、项目目标完成或项目提前终止,尚未列支的项目支出预算资金;
    因项目实施计划调整,不需要继续支出的预算资金;
    预算批复后连续两年未用完的预算资金。


    【链接】中央部门核算和统计结转结余资金,应与会计账表相关数字保持一致。按照《中央部门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办法》管理的结转结余资金应扣除以下两项内容:(1)已支付的预付账款;
    (2)已用于购买存货,因存货未领用等原因尚未列支的账面资金。预付账款在以后年度收回资金,或者在以后年度因出售存货收回资金的,收回的资金应按照《中央部门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管理。

    结转资金管理 1.基本支出结转资金管理:(1)年度预算执行结束时,尚未列支的基本支出全部作为结转资金管理,结转下年继续用于基本支出。(2)基本支出结转资金包括人员经费结转资金和公用经费结转资金。(3)部门决算批复后,决算中基本支出结转资金数与年初批复数不一致的,应以决算数据作为结转资金执行依据。(4)中央部门在预算执行中因增人增编需增加基本支出的,应首先通过基本支出结转资金安排。

    2.项目支出结转资金管理:(1)项目实施周期内,年度预算执行结束时,除连续两年未用完的预算资金外,已批复的预算资金尚未列支的部分,作为结转资金管理,结转下年按原用途继续使用。(2)基本建设项目竣工之前,均视为在项目实施周期内,年度预算执行结束时,已批复的预算资金尚未列支的部分,作为结转资金管理,结转下年按原用途继续使用。(3)部门决算批复后,决算中项目支出结转资金数与年初批复数不一致的,应以决算数据作为结转资金执行依据。

    3.控制结转资金规模:(1)对当年批复的预算,预计年底将形成结转资金的部分,除基本建设项目外,中央部门按照规定程序报经批准后,可调减当年预算或调剂用于其他急需资金的支出。对结转资金中预计当年难以支出的部分,除基本建设项目外,中央部门按照规定程序报经批准后,可调剂用于其他急需资金的支出。连续两年未用完的结转资金,由财政部收回。(2)中央部门调减预算或对结转资金用途进行调剂后,相关支出如在以后年度出现经费缺口,应在部门三年支出规划确定的支出总规模内通过调整结构解决。


    【经典例题】甲单位为一家省级事业单位,按其所在省财政厅要求,执行中央级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等相关规定,2×19年1月以来,为应对业务量的快速增长,甲单位新增聘用人员较多。依据国家有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政策及本单位增员实际情况,甲单位直接动用以前年度基本支出结转中日常公用经费结转200万元以弥补人员增资缺口。

      【解析】甲单位处理不正确。

      理由:基本支出结转资金原则上结转下年继续使用,因增人增编需增加基本支出的,应首先通过基本支出结转资金安排,但在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之间不得挪用。

    结余资金管理 1.项目支出结余资金原则上由财政部收回。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后,项目建设单位应抓紧办理工程价款结算和清理项目结余资金,并编报竣工财务决算。财政部和相关主管部门应及时批复竣工财务决算。基本建设项目的结余资金由财政部收回。

    2.年度预算执行结束后,中央部门应在45日内完成对结余资金的清理,将清理情况区分国库集中支付结余资金和非国库集中支付结余资金报财政部。财政部收到中央部门报送的结余清理情况后,应在30日内收回结余资金。

    3.部门决算批复后,决算中项目支出结余资金数超出财政部已收回结余资金数的,财政部应根据批复的决算,及时将超出部分的结余资金收回;
    决算中项目支出结余资金数低于财政部已收回结余资金数的,收回的资金不再退回中央部门。

    4.年度预算执行中,因项目目标完成、项目提前终止或实施计划调整,不需要继续支出的预算资金,中央部门应及时清理为结余资金并报财政部,由财政部收回。

    【经典例题】甲单位为一家省级行政单位,按省财政厅要求执行中央级行政单位部门预算管理、政府采购等有关规定。2019年3月,甲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对该单位2018年度财政项目预算管理情况进行审计,重点关注了以下事项:
      (1)“架空线路改造”项目经费预算160万元,项目资金于2018年3月全额下达至甲单位零余额账户。该项目于2018年10月执行完毕通过验收,并按合同完成结算,形成财政项目支出结余资金3万元。2018年12月,甲单位直接将项目结余资金全部用于“架空线路改造”项目管理人员培训支出。

      【解析】甲单位的处理不正确。

      理由:年度预算执行中,因项目目标完成、项目提前终止或实施计划调整,不需要继续支出的预算资金,中央部门应及时清理为结余资金并报财政部,由财政部收回。

      (2)2018年4月,甲单位收到以财政授权支付方式拨付的“业务办理大厅改造”项目经费600万元,项目实施周期为2年。甲单位按规定程序实施公开招标并于2018年6月同中标公司签订了600万元的施工合同。合同约定,工程款按施工进度支付。

      2018年6月至12月,甲单位根据该工程施工进度累计支付工程款500万元。2018年末,经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同意后,甲单位将该改造项目尚未列支的预算资金100万元作为结转资金处理。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解析】甲单位的处理正确。

      理由:项目实施周期内,年度预算执行结束时,除连续两年未用完的预算资金外,已批复的预算资金尚未列支的部分,作为结转资金管理,结转下年按原用途继续使用。

    第二节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知识点】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国库集中收付,是指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将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收入直接缴入国库和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的一项国库管理制度。

    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由下列银行账户构成:
    国库单一账户 财政部门在中国人民银行开设。

    财政部门零余额账户 财政部门按资金使用性质在商业银行开设的零余额账户。

    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 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为预算单位开设的零余额账户。

    财政专户 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的财政专户。

    特设专户 经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或授权财政部门批准开设的特殊账户。


    【提示】上述账户中,行政事业单位主要使用的是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可以办理转账、提取现金等结算业务,可以向本单位按账户管理规定保留的相应账户划拨工会经费、住房公积金及提租补贴,以及经财政部门批准的特殊款项,不得违反规定向本单位其他账户和上级主管单位、所属下级单位账户划拨资金。一个基层预算单位开设一个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

    财政收入的收缴分为直接缴库和集中汇缴两种方式 直接缴库 由缴款单位或缴款人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直接将应缴收入缴入国库单一账户或财政专户。

    集中汇缴 由征收机关(有关法定单位)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将所收的应缴收入汇总缴入国库单一账户或财政专户。


    程序 1.直接缴库程序。直接缴库的税收收入,由纳税人或税务代理人提出纳税申报,经征收机关审核无误后,由纳税人通过开户银行将税款缴入国库单一账户。直接缴库的其他收入,比照上述程序缴入国库单一账户或财政专户。

    2.集中汇缴程序。小额零散税收和法律另有规定的应缴收入,由征收机关于收缴收入的当日汇总缴入国库单一账户。非税收入中的现金缴款,比照本程序缴入国库单一账户或财政专户。

    (一)财政支出总体上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具体分为:
    1.工资支出 即预算单位的工资性支出。

    2.购买支出 即预算单位除工资支出、零星支出之外购买服务、货物、工程项目等的支出。

    3.零星支出 即预算单位购买支出中的日常小额部分,除《政府采购品目分类表》所列品目以外的支出,或虽列入《政府采购品目分类表》所列品目,但未达到规定数额的支出。

    4.转移支出 即拨付给预算单位或下级财政部门,未指明具体用途的支出,包括拨付企业补贴和未指明具体用途的资金、中央对地方的一般性转移支付等。

    (二)财政性资金的支付方式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种方式。

    财政直接支付 由财政部门开具支付指令,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直接将财政资金支付到收款人或用款单位账户。

    财政授权支付 预算单位按照财政部门授权,自行签发支付指令,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资金支付到收款人账户。

    (三)支付程序包括:财政直接支付程序和财政授权支付程序。

    财政直接支付程序 预算单位按批复的部门预算和资金使用计划,向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提出支付申请,经审核后向代理银行发出支付令,财政资金从国库单一账户划拨到收款人的银行账户。

    财政授权支付程序 财政授权预算单位在月度用款额度内,自行开具支付令,通过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转由代理银行向收款人付款,并与国库单一账户清算。


    【提示】除下列支出外,中央预算单位不得从本单位零余额账户向本单位或本部门其他单位实有资金账户划转资金:(1)依照制度规定执行的政府购买服务支出;
    (2)确需划转的工会经费、住房改革支出、应缴或代扣代缴的税金,以及符合相关制度规定的工资中的代扣事项;
    (3)尚不能通过零余额账户委托收款的社会保险费、职业年金缴费、水费、电费、取暖费等;
    (4)经财政部审核批准的归垫资金和其他资金。

      
    【知识点】公务卡管理制度(★★)
      公务卡,是指预算单位工作人员持有的,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的信用卡。


    1.银行授信额度。公务卡为信用卡,持卡人不需要事先存入资金。原则上每张公务卡的信用额度不超过5万元、不少于2万元。

      2.个人持卡支付。公务卡主要用于公务支出的支付结算。公务支出发生后,由持卡人及时向所在单位财务部门申请办理报销手续。公务卡也可用于个人支付结算业务,但不得办理财务报销手续,单位不承担私人消费行为引致的一切责任。公务支出发生后,由持卡人及时向所在单位财务部门申请办理报销手续。持卡人在执行公务中原则上不允许通过公务卡提取现金。确有特殊需要,应当事前经过单位财务部门批准。

      3.单位报销还款。持卡人使用公务卡消费结算的各项公务支出,必须在发卡行规定的免息还款期内,到所在单位财务部门报销。因个人报销不及时造成的罚息、滞纳金等相关费用,由持卡人承担;
    因持卡人所在单位报销不及时造成的利息等费用,以及由此带来的对个人资信影响等责任,由单位承担。

      4.可暂不使用公务卡结算的情况:(1)在县级以下(不包括县级)地区发生的公务支出;
    (2)在县级及县级以上地区不具备刷卡条件的场所发生的单笔消费在200元以下的公务支出;
    (3)按规定支付给个人的支出;
    (4)签证费、快递费、过桥过路费、出租车费用等目前只能使用现金结算的支出。

      【链接】除上述情况外,因特殊情形确实不能使用公务卡结算的,应报经单位财务部门批准。因向供应商退货等原因导致已报销资金退回公务卡的,持卡人应及时将相应款项退回所在单位财务部门,并由单位财务部门及时退回零余额账户。所有实行公务卡制度改革的中央预算单位,都应严格执行中央预算单位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

    【经典例题】某事业单位实验室工作人员贾某2×19年2月购买实验室耗材用12000元,通过公务卡结算并已经办理完报销还款手续。4月使用该批耗材时发现有质量问题,通过与供货商协商,对方同意退回30%的货款,并将3600元退货款退回贾某公务卡。

      贾某及时将公务卡中的退款取现归还单位财务部,事业单位财务部办理了现金收讫手续。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请分析贾某及事业单位的处理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若不符合,请说明正确处理。


    【解析】
    贾某及事业单位的处理不符合相关规定。

      正确处理:贾某应及时将收到的退款3600元到单位财务部办理相关退款手续,由单位财务部将贾某公务卡中的3600元退货款退到事业单位零余额账户;
    事业单位应该增加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3600元,同时冲销相应支出3600元。

    第三节 政府采购制度
    【知识点】政府采购定义、当事人及执行模式(★★)
      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政府采购当事人是指在政府采购活动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各类主体,包括采购人、供应商和采购代理机构等。

      【链接】政府采购代理机构包括两类:一是政府设立的集中采购机构(属于非营利事业法人);
    二是取得省级以上财政部门认定资格,依法接受采购人委托,从事政府采购代理业务的社会中介机构。分为甲级资格和乙级资格,其中取得甲级资格的政府采购代理机构可以代理所有政府采购项目,取得乙级资格的只能代理单项政府采购项目预算金额在10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政府采购项目。

      采购人应当根据项目特点、代理机构专业领域和综合信用评价结果,从政府采购代理机构名录中自主择优选择代理机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摇号、抽签、遴选等方式干预采购人自行选择代理机构。

      代理机构受采购人委托办理采购事宜,应当与采购人签订委托代理协议,明确采购代理范围、权限、期限、档案保存、代理费用收取方式及标准等具体事项,约定双方权利义务。代理费用可以由中标、成交供应商支付,也可由采购人支付。由中标、成交供应商支付的,供应商报价应当包含代理费用。代理费用超过分散采购限额标准的,原则上由中标、成交供应商支付。

    资金范围 政府采购资金是指财政性资金。这里的财政性资金包括财政预算资金以及与财政预算资金相配套的单位自筹资金。

    采购对象 政府采购的对象包括货物、工程和服务(在集中采购目录以内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服务指除货物和工程以外的其他政府采购对象。

    执行模式 政府采购实行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相结合的模式。

    集中采购 采购人采购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的政府采购项目,应当实行集中采购。集中采购目录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并公布。采购人采购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的政府采购项目,必须委托集中采购机构代理采购。

    分散采购 采购人采购集中采购目录之外且达到限额标准以上的采购项目,应当实行分散采购。政府采购限额标准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并公布。采购未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的政府采购项目,可以自行采购,也可以委托集中采购机构在委托的范围内代理采购。


    【经典例题】某市卫生局按照工作计划,拟购买一批数字分析仪器(不属于集中采购目录范围),经批复的采购项目预算为1500万元。由于该局对拟购仪器的价格、供应商等市场情况不熟悉,会议决定委托与该局有过业务合作关系、信誉良好、具有政府采购代理机构乙级资格的X公司代理采购。

      【解析】该局委托X公司代理采购的决议不正确。

      理由:该采购项目预算金额超过了1000万元,不能委托具有政府采购代理机构乙级资格的公司代理采购。

      
    【知识点】政府采购的方式(★★★)
      政府采购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询价以及国务院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其他采购方式。其中,公开招标应作为政府采购的主要采购方式。

    采购方式 内容要求 适用场合 公开招标 采购人或其委托的政府采购代理机构以招标公告的方式邀请不特定的供应商参加投标竞争,从中择优选择中标供应商的采购方式。

    采购人采购货物或者服务应当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的,其具体数额标准,属于中央预算的政府采购项目,由国务院规定;
    属于地方预算的政府采购项目,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投标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87号)规定,公开招标公告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采购人及其委托的采购代理机构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法;
    采购项目的名称、预算金额,设定最高限价的,还应当公开最高限价等。采购人根据价格测算情况,可以在采购预算额度内合理设定最高限价,但不得设定最低限价。

    采购方式 内容要求 适用场合 邀请招标 采购人或其委托的政府采购代理机构以投标邀请书的方式邀请3家或3家以上特定的供应商参与投标的采购方式。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货物或者服务,可以采用邀请招标方式采购(1)具有特殊性,只能从有限范围的供应商处采购的;
    (2)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的费用占政府采购项目总价值的比例过大的。


    【链接】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采购以下货物、工程和服务之一的,可以采用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方式采购;
    采购货物的,还可以采用询价采购方式:(1)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且未达到公开招标数额标准的货物、服务;
    (2)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外、采购限额标准以上,且未达到公开招标数额标准的货物、服务;
    (3)达到公开招标数额标准、经批准采用非公开招标方式的货物、服务;
    (4)按照招标投标法及其实施条例必须进行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以外的政府采购工程。

    采购方式 内容要求 适用场合 竞争性谈判 谈判小组与符合资格条件的供应商就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事宜进行谈判,供应商按照谈判文件的要求提交相应文件和最后报价,采购人从谈判小组提出的成交候选人中确定成交供应商的采购方式。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采购项目,可以采用竞争性谈判方式采购(1)招标后没有供应商投标或者没有合格标的、或者重新招标未能成立的;
    (2)技术复杂或者性质特殊,不能确定详细规格或者具体要求的;
    (3)采用招标所需时间不能满足用户紧急需要的;
    (4)不能事先计算出价格总额的。

    采购方式 内容要求 适用场合 单一来源 是指采购人从某一特定供应商处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的采购方式。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采购项目,可以采用单一来源方式采购(1)只能从唯一供应商处采购的;
    (2)发生了不可预见的紧急情况不能从其他供应商处采购的;
    (3)必须保证原有采购项目一致性或者服务配套的要求,需要继续从原供应商处添购,且添购资金总额不超过原合同采购金额10%的。

      【链接】拟采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的,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报财政部门批准之前,还应当在省级以上财政部门指定媒体上公示(公示期不得少于5个工作日),并将公示情况一并报财政部门。

    采购方式 内容要求 适用场合 询价 询价小组向符合资格条件的供应商发出采购货物询价通知书,要求供应商一次报出不得更改的价格,采购人从询价小组提出的成交候选人中确定成交供应商的采购方式。

    采购的货物规格、标准统一,现货货源充足且价格变化幅度小的政府采购项目,可以采用询价方式采购。

    【经典例题】甲单位经财政批复购置一套仪器设备,项目预算总金额600万元。该单位与中标单位X公司签订了总价2000万元的政府采购合同。由于该套设备需要同与其配套的设备组装后才能正常投入使用,为此该单位研究决定用财政专户返还的资金180万元购置配套设备。为保证服务配套的要求,需继续从原供应商X公司处采购。要求:判断甲单位的上述处理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解析】甲单位的上述处理是正确的。

      理由:由于采购资金总额180万元未超过原合同采购金额的10%,符合采用单一来源方式采购的条件,因此,甲单位可以同X公司签订配套设备的政府采购合同。


    【知识点】政府采购的程序与政府采购合同(★★★)

    (一)编制和批准政府采购预算
    负有编制部门预算职责的部门在编制下一财政年度部门预算时,应当将该财政年度政府采购的项目及资金预算列出,报本级财政部门汇总。部门预算的审批,按预算管理权限和程序进行。

      (二)选择采购方式、适用程序与合同签订
    1.货物或者服务项目采取邀请招标方式采购的,招标采购单位应当在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媒体发布资格预审公告,公布投标人资格条件,资格预审公告的期限不得少于5个工作日。采购人应当从符合相应资格条件的供应商中,通过随机方式选择三家以上的供应商,并向其发出投标邀请书。

      【经典例题】甲单位为一家省级环保事业单位,按其所在省财政厅要求,执行中央级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等相关规定,2017年4月,甲单位拟采购一批大气质量分析仪器(属于集中采购目录范围),由于该设备性质特殊,国内只有三家供应商。经相关部门批准,甲单位采用邀请招标方式采购该设备。甲单位于4月20日在省级人民政府部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媒体上发布资格预审公告,公布了投标人资格条件,公告截止日期为4月23日。

      【解析】甲单位的处理不正确。

      理由:采用邀请招标方式采购的,招标采购单位应当在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媒体发布资格预审公告,公布投标人资格条件,资格预审公告的期限不得少于5个工作日。

      2.货物和服务项目实行招标方式采购的,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不得少于20日。

      【经典例题】甲单位为中央级环保事业单位,甲单位为进行环境治理,采用公开招标方式采购一套大型设备(未纳入集中采购目录范围,但达到政府采购限额标准)。甲单位自2ⅹ13年6月20日发出招标文件后,供应商投标非常踊跃,截至7月2日已经收到10家供应商的投标文件。物资采购处张某建议,鉴于投标供应商已经较多,为满足环境治理工作迫切需要,会后第二天(7月3日)立即开始评标。

      【解析】张某的建议不正确。理由:实行公开招标方式采购的,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不得少于20日。

      【链接】在招标采购中,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废标:(1)符合专业条件的供应商或者对招标文件作实质响应的供应商不足3家的;
    (2)出现影响采购公正的违法、违规行为的;
    (3)投标人的报价均超过了采购预算,采购人不能支付的;
    (4)因重大变故,采购任务取消的。

      【注意】评标委员会负责具体评标事务,并独立履行下列职责:审查、评价投标文件是否符合招标文件的商务、技术等实质性要求;
    要求投标人对投标文件有关事项作出澄清或者说明;
    对投标文件进行比较和评价;
    确定中标候选人名单,以及根据采购人委托直接确定中标人;
    向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或者有关部门报告评标中发现的违法行为。

      评标委员会由采购人代表和评审专家组成,成员人数应当为5人以上单数,其中评审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2/3。采购项目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评标委员会成员人数应当为7人以上单数:采购预算金额在1 000万元以上;
    技术复杂;
    社会影响较大。

      【经典例题】甲单位为一家中央级事业单位,6月,甲单位经批准采用公开招标方式采购一批仪器设备(未纳入集中采购目录,但达到公开招标数额标准)。招标后只有两家符合条件的供应商投标,因而出现废标,甲单位预计,如果继续采用公开招标方式采购,仍然可能出现废标。资产管理处认为,该采购项目达到公开招标数额标准,废标后也只能采用公开招标方式采购,不得采用其他替代采购方式。

      【解析】资产管理处的观点不正确。

      理由:废标后,采购人应当将废标理由通知所有投标人,除采购任务取消情形外,应当重新组织招标。需要采取其他方式采购的,应当在采购活动开始前获得人民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政府有关部门批准。

      3.采用竞争性谈判方式或询价方式采购的,应当遵循下列程序:(1)成立竞争性谈判小组或询价小组。竞争性谈判小组或询价小组由采购人代表和评审专家共3人以上的单数组成,其中评审专家的人数不得少于竞争性谈判小组或询价小组成员的2/3。

      采购人不得以评审专家身份参加本部门或本单位采购项目的评审。采购代理机构人员不得参加本机构代理的采购项目的评审。达到公开招标标准的货物或者服务采购项目,或者达到招标规模标准的政府采购工程,竞争性谈判小组或者询价小组应当由5人以上单数组成。技术复杂、专业性强的竞争性谈判采购项目,评审专家应当包含1名法律专家。

      【经典例题】甲单位为中央级科研事业单位,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计提固定资产折旧。2016年8月10日,甲单位拟购买一台专用设备(不属于集中采购目录范围,且未达到政府采购公开招标数额标准),经批准可以采用询价方式采购。为尽快推进设备采购,会议决定成立询价小组,并明确询价小组由4名本单位采购人代表和2名评审专家共6人组成。

      【解析】甲单位的处理决定不正确。

      理由:询价小组由采购人代表和评审专家共3人以上的单数组成,其中评审专家的人数不得少于询价小组成员的2/3。

      (2)竞争性谈判小组或询价小组确认或制定谈判文件、询价通知书。从谈判文件、询价通知书发出之日起至供应商提交首次响应文件截止之日止不得少于3个工作日。

      (3)确定参加谈判或者询价的供应商名单。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应当通过发布公告、从省级以上财政部门建立的供应商库中随机抽取或者采购人和评审专家分别书面推荐的方式邀请不少于3家符合相应资格条件的供应商参与竞争性谈判或者询价采购活动。

      (4)评审及确定成交候选人。谈判小组、询价小组应当从质量和服务均能满足采购文件实质性响应要求的供应商中,按照最后报价(竞争性谈判方式)/报价(询价方式)由低到高的顺序提出3名以上成交候选人,并编写评审报告。

      (5)确定成交供应商。采购人应当在收到评审报告后5个工作日内,从评审报告提出的成交候选人中,根据相应程序确定成交供应商,也可以书面授权谈判小组、询价小组直接确定成交供应商。

      (6)公告成交结果、签订政府采购合同。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应当在成交供应商确定后2个工作日内,在省级以上财政部门指定的媒体上公告成交结果。采购人与成交供应商应当在成交通知书发出之日起30日内签订政府采购合同。采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采购的,采购人、代理机构应当组织具有相关经验的专业人员与供应商商定合理的成交价格并保证采购项目质量。

      【注意】招标文件要求投标人提交投标保证金的,投标保证金不得超过采购项目预算金额的2%。采购文件要求中标或者成交供应商提交履约保证金的,供应商应当以支票、汇票、本票或者金融机构、担保机构出具的保函等非现金形式提交。履约保证金的数额不得超过政府采购合同金额的10%。

      
    【知识点】政府采购的基本政策要求(★★)
      (一)除需要采购的货物、工程或服务在中国境内无法获取或者无法以合理的商业条件获取、为在中国境外使用而进行采购、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情况外,政府采购应当采购本国货物、工程和服务。

      【经典例题】甲行政单位召集分管财务与政府采购的负责人,就公务车购置事项进行讨论。会议决议:(1)公务车购置金额达到政府采购限额标准以上,应当按照当年财政批复的预算标准履行政府采购程序进行采购;
    (2)由于同等价格的进口车同国产车相比在性能及安全方面有明显优势,应要求接受委托的集中采购机构购买进口车。

      要求:请指出上述会议决议是否正确。

      【解析】甲单位决议(2)不正确。按照政府采购法有关政府采购应当采购本国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规定,尽管采购价格等同的进口车在性能及安全方面更优,甲单位也应采购国产车。

      (二)政府采购的信息应当在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的媒体上及时向社会公开发布,但涉及商业秘密的除外。

      (三)政府采购活动中,采购人员及相关人员与供应商有利害关系的,必须回避。供应商认为采购人员及相关人员与其他供应商有利害关系的,可以申请其回避。这里的相关人员,包括招标采购中评标委员会的组成人员,竞争性谈判采购中谈判小组的组成人员,询价采购中询价小组的组成人员等。

      (四)采购人可以委托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认定资格的采购代理机构,在委托的范围内办理政府采购事宜。采购人有权自行选择采购代理机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为采购人指定采购代理机构。

      【经典例题】甲单位为一家中央级事业单位,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已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2017年6月,甲单位拟购买一批专用实验设备(不属于集中采购目录范围,且未达到政府采购公开招标数额标准),经批准可以采用竞争性谈判方式采购。经调查,甲单位成立的竞争性谈判小组的组成人员李某是其中一家供应商B公司法人代表的直系亲属。

      要求:请指出上述处理是否正确。

      【解析】甲单位的处理不正确。

      理由:政府采购活动中,采购人员及相关人员与供应商有利害关系的,必须回避。

      
    【知识点】政府购买服务与服务项目政府采购(★)
      (一)政府购买服务属于政府采购的范畴,应当遵循政府采购法律法规和有关制度的规定。服务包括政府自身需要的服务和政府向社会公众提供的公共服务。对于政府购买服务与政府采购的概念,从内涵上看,政府购买与政府采购没有实质上的差别;
    从外延上看,二者略有差异。

      政府采购的主体范围要大于政府购买服务。政府采购的主体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组织;
    而政府购买服务的主体是各级行政机关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不具备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服务项目采购,属于政府采购范围,但不属于政府购买服务范围。

      根据现行政府采购品目分类,可以按照服务受益对象将服务项目分为三类:第一类为保障政府部门自身正常运转需要向社会购买的服务。如公文印刷、物业管理、公车租赁、系统维护等。第二类为政府部门为履行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等职能需要向社会购买的服务。如法规政策、发展规划、标准制定的前期研究和后期宣传、法律咨询等。第三类为增加国民福利、受益对象特定,政府向社会公众提供的公共服务。包括:以物为对象的公共服务,如公共设施管理服务、环境服务、专业技术服务等;
    以人为对象的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服务等。

      (二)要求:第一类中列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的服务项目,采购需求标准由集中采购机构提出。其他服务项目的采购需求标准由采购人(购买主体)提出。采购人、集中采购机构制定采购需求标准时,应当广泛征求相关供应商(承接主体)、专家意见。对于第三类服务项目,还应当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各省级财政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品目制定发布适用于本行政区域的服务项目采购需求标准。

      
    【知识点】政府采购的特殊规定(★★)
      (一)采购人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应当优先购买自主创新产品,按照《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中的货物和服务编制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预算。采购人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因购买自主创新产品确需超出采购预算的,可按规定程序申请调整预算。

      (二)采购人用财政性资金进行采购的,应当优先采购节能产品,逐步淘汰低能效产品。


    (三)采购人用财政性资金进行采购的,应当优先采购环境标志产品,不得采购危害环境及人体健康的产品。

      (四)采购人采购进口产品时,应当优先购买向我方转让技术、提供培训服务及其他补偿贸易措施的产品。

      【提示】政府采购进口产品合同履行中,采购人确需追加与合同标的相同的产品,在不改变合同其他条款的前提下,且所有补充合同的采购金额不超过原合同采购金额的10%的,可以与供应商协商签订补充合同,不需要重新审核。


    【经典例题】2018年10月,甲单位按规定采用竞争性谈判方式采购一套大型专用设备,并成立了由1名本单位采购代表、6名资格符合要求的评审专家共7人组成的竞争性谈判小组。甲单位2018年11月10日发出谈判文件后5个工作日内,共有6家符合相应资格条件的供应商提交响应文件。2018年11月20日,考虑到6家供应商都属于按财政部要求确定的供应商库中的企业,甲单位从中随机抽取了2家供应商参与竞争性谈判,并随后按相关规定程序确定了成交供应商。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解析】甲单位处理不当,不当之处:甲单位从6家供应商中随机抽取了2家参与竞争性谈判。

      理由: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应当通过发布公告、从省级以上财政部门建立的供应商库中随机抽取或者采购人和评审专家分别书面推荐的方式邀请不少于3家符合相应资格条件的供应商参与竞争性谈判或者询价采购活动。

    第四节 国有资产管理
    【知识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概述(★)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即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公共)财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

    1 各级财政部门 是政府负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实施综合管理。

    2 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 负责对本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实施监督管理。

    3 行政事业单位 对本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实施具体管理。

      
    【知识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
    行政单位 事业单位 对有规定配备标准的资产,应当按照标准进行配备;
    对没有规定配备标准的资产,应当从实际需要出发,从严控制,合理配备。财政部门对要求配置的资产,能通过调剂解决的,原则上不重新购置。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方式主要有购置、调剂等。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应当符合规定的配置标准;
    没有规定配置标准的,应当从严控制,合理配置。

    行政单位购置有规定配备标准的资产,报批程序为:单位的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审核测算经费额度→单位负责人审核同意→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列入单位年度部门预算。行政单位购置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资产,依法实施政府采购。

    事业单位用财政性资金购置规定限额以上资产的(包括用财政性资金举办大型会议、活动需要进行的购置),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报经主管部门审核,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

      ★事业单位向主管部门或者其他部门申请项目经费的,有关部门在下达经费前,应当将所涉及的规定限额以上的资产购置事项报同级财政部门批准;
    事业单位用其他资金购置规定限额以上资产的,须报主管部门审批,主管部门应将审批结果定期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事业单位购置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资产,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政府采购的规定执行。

      
    【知识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
    行政单位 事业单位 行政单位应当认真做好国有资产的使用管理工作,做到物尽其用,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
    建立严格的国有资产管理责任制,将国有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对所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应当定期清查盘点,做到家底清楚,账、卡、实相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避兔国有资产使用中的不当和浪费。除法律另有规定外,行政单位不得用国有资产对外担保。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使用方式包括单位自用和对外投资、出租、出借、担保等。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事业单位以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和担保等,应当进行必要的可行性论证,并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

    不得以任何形式用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举办经济实体。行政单位拟将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对外出租、出借的,须事先上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批准。行政单位应严格控制出租出借国有资产行为,确需出租出借资产的,在按照规定程序履行报批手续后,原则上实行公开竞价招租,必要时可以采取评审或者资产评估等方式确定出租价格,确保出租出借过程的公正透明。

    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事业单位应严格控制出租出借国有资产行为,确需出租出借资产的,在按照规定程序履行报批手续后,原则上实行公开竞价招租,必要时可以采取评审或者资产评估等方式确定出租价格,确保出租出借过程的公正透明。

    行政单位出租、出借的国有资产所形成的收入,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在扣除相关税费后及时、足额上缴国库,严禁隐瞒、截留、坐支和挪用。

    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收益以及利用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和担保等取得的收入应当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知识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
    行政单位 事业单位 资产处置指行政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的转移及核销,包括各类国有资产的无偿转让、出售、置换、报损、报废等。行政单位处置国有资产应当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处置。

    事业单位处置国有资产,应当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自行处置。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房屋建筑物、土地和车辆的处置,货币性资产损失的核销,以及单位价值或者批量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上的资产的处置,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规定限额以下的资产处置报主管部门审批,主管部门应将审批结果定期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

    出售与置换应当采取拍卖、招投标、协议转让及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处置变价收入和残值收入,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在扣除相关税费后及时、足额上缴国库,严禁隐瞒、截留、坐支和挪用。

    事业单位出售、出让、转让、变卖资产数量较多或者价值较高的,应当通过拍卖等市场竞价方式公开处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属于国家所有,应当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在扣除相关税费后及时、足额上缴国库,严禁隐瞒、截留、坐支和挪用。

      ★行政单位需处置的国有资产范围包括:(1)闲置资产;
    (2)因技术原因并经过科学论证,确需报废、淘汰的资产;
    (3)因单位分立、撤销、合并、改制、隶属关系改变原因发生的产权或者使用权转移的资产;
    (4)盘亏、呆账及非正常损失的资产;
    (5)已超过使用年限无法使用的资产;
    (6)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进行资产处置的其他情形。

      
    【知识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评估(★★)
    行政单位 事业单位 行政单位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对相关国有资产进行评估:(1)行政单位取得的没有原始价格凭证的资产;
    (2)拍卖、有偿转让、置换国有资产;
    (3)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进行资产评估的其他情形。

    事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相关国有资产进行评估:(1)整体或者部分改制为企业;
    (2)以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
    (3)合并、分立、清算;
    (4)资产拍卖、转让、置换;
    (5)整体或者部分资产租赁给非国有单位;
    (6)确定涉讼资产价值;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需要进行评估的事项。

    行政单位国有资产评估项目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行政单位国有资产评估工作应当委托具有资产评估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评估项目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评估工作应当委托具有资产评估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

      ★事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不进行资产评估:(1)经批准事业单位整体或者部分资产无偿划转;
    (2)行政、事业单位下属的事业单位之间的合并、资产划转、置换和转让;
    (3)发生其他不影响国有资产权益的特殊产权变动行为,报经同级财政部门确认可以不进行资产评估的。

      【经典例题】甲单位为中央级环保事业单位,甲单位所属的重点实验室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为了更好地发挥该重点实验室的作用,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定于2018年12月31日将该重点实验室分立为独立的中央级事业单位。甲单位召开会议对分立相关的资产评估等事宜进行研究。资产管理处孙某建议,该重点实验室的分立属于无偿划转,不需要进行资产评估。

      【解析】资产管理处孙某建议不正确。

      理由:该重点实验室的分立不属于无偿划转。

      
    【知识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和登记(★★)
      ★行政事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资产清查:(1)根据各级政府及其财政部门专项工作要求,纳入统一组织的资产清查范围的;
    (2)进行重大改革或者改制的;
    (3)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造成资产严重损失的;
    (4)会计信息严重失真或者国有资产出现重大流失的;
    (5)会计政策发生重大变更,涉及资产核算方法发生重要变化的;
    (6)财政部门认为应当进行资产清查的其他情形。

      ★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资产清查,应当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按规定程序报同级财政部门批准立项后组织实施,但根据各级政府及其财政部门专项工作要求进行的资产清查除外。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清查工作内容包括单位基本情况清理、账务清理、财产清查、损益认定、资产核实和完善制度等。其中,资产核实是指财政部门根据国家资产清查政策和有关财务、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中的资产盘盈、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进行认定批复,并对资产总额进行确认的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损益经过规定程序和方法进行确认后,按照以下原则进行账务处理:
    (1)财政部门批复、备案前的资产盘盈(含账外资产)可以按照财务、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暂行入账。待财政部门批复、备案后,进行账务调整和处理。

    (2)财政部门批复、备案前的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单位不得自行进行账务处理。待财政部门批复、备案后,进行账务处理。

    (3)资产盘盈、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按规定权限审批后,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账务处理。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资产登记档案,按照规定对其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状况定期做出报告和分析说明。事业单位应当向同级财政部门或者经同级财政部门授权的主管部门申报、办理产权登记,产权登记包括占有产权登记、变更产权登记和注销产权登记。

    【经典例题】甲单位为一家中央级事业单位,执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2019年2月,按照财政部及主管部门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有关要求,甲单位以2018年12月31日为资产清查基准日,组织开展本单位资产清查工作。4月,甲单位经履行政府采购程序,委托乙会计师事务所对清查工作进行审计。乙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中发现如下事项:
      (1)甲单位成立国有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清查实施方案,组织开展清查工作,报送资产清查结果等。领导小组由单位负责人任组长,成员为资产、财务等部门负责人。领导小组决定,清查工作内容仅为对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各类资产进行全面的清理、核对和查实。

      【解析】
    事项(1)决定不正确。

      理由:国有资产清查工作内容包括单位基本情况清理、账务清理、财产清查、损益认定、资产核实和完善制度等。

      (2)截至2018年12月31日,甲单位应收账款账面余额100万元为2011年12月应收C公司货款。清查过程中了解到,2014年2月法院发布了C公司的破产公告;
    2018年12月,C公司的破产清算工作已全部完成,C公司营业执照已在工商部门注销。根据C公司破产清算材料,经鉴定,甲单位债权已不能得到任何清偿。领导小组决定,立即对该应收账款予以核销,确认损失。

      【解析】
    事项(2)决定不正确。

      理由:财政部门批复、备案前的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单位不得自行进行账务处理。


    【知识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报告(★)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报告,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年度终了,根据资产管理、预算管理等工作需要,在日常管理基础上编制报送的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年度资产占有、使用、变动等情况的文件,包括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报表、填报说明和分析报告。

    (一)国有资产报告内容 包括: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报表、填报说明和分析报告 资产报表 分为单户报表和汇总报表两类 填报说明 对报表编报相关情况的说明 分析报告 以资产和财务状况为主要依据,对资产占有、使用、变动情况以及资产管理情况等进行分析说明
    (二)国有资产报告编报
    资产报表数据应当真实、准确、完整,表内数据、表间数据、本期与上期数据、资产与财务数据应当相互衔接。填报说明和分析报告内容应当全面翔实。资产报告编制完毕后,须经编制人员、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和单位负责人审查、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后,于规定时间内上报。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编制的资产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三)国有资产报告审核
    各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应当对本地区、本部门所属行政事业单位报送的资产报告进行审核。资产报告审核的主要内容包括:编制范围是否全面完整,是否存在漏报和重复编报现象;
    编制方法是否符合国家财务、会计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规定,是否符合资产报告的编制要求;
    等等。

      
    【知识点】中央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特殊规定(★★★)
    行政单位 1.中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包括国有资产出售收入、出让收入、置换差价收入、报废报损残值变价收入等)上缴中央国库,纳入预算;
    出租出借收入上缴中央财政专户,支出从中央财政专户中拨付。中央行政单位处置和出租、出借国有资产应缴纳的税款和所发生的相关费用(资产评估费、技术鉴定费、交易手续费等)在收入中抵扣,抵扣后的余额按照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有关规定上缴中央财政。

    2.国有资产收入有关收支,应统一纳入部门预算统筹安排。中央行政单位要如实反映和缴纳国有资产收入,不得隐瞒;
    不得截留、挤占、坐支和挪用国有资产收入;
    不得违反规定使用国有资产收入。

      ★国有资产收入原来用于发放津贴补贴的部分,上缴中央财政后,由财政部统筹安排,作为规范后中央行政单位统一发放津贴补贴的资金来源。除此之外,国有资产收入不得再用于人员经费支出。其余国有资产收入原则上由财政部统筹安排用于中央行政单位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和新增资产配置,可优先安排用于收入上缴单位。

    事业单位 1.资产处置范围: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的范围包括:闲置资产,报废、淘汰资产,产权或使用权转移的资产,盘亏、呆账及非正常损失的资产,以及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处置的其他资产。处置方式包括无偿调拨(划转)、对外捐赠、出售、出让、转让、置换、报废报损、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等。

    2.审批权限:(1)中央级事业单位一次性处置单位价值或批量价值(账面原值,下同)在800万元人民币(以下简称规定限额)以上(含800万元)的国有资产,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财政部审批;
    (2)中央级事业单位一次性处置单位价值或批量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下的国有资产,由财政部授权主管部门进行审批。主管部门应当于批复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将批复文件(一式三份)报财政部备案。


    【经典例题】甲单位为中央级环保事业单位,甲单位的一台大型仪器设备于2018年6月提前报废。该仪器设备的账面原值为1000万元,累计折旧为900万元,账面价值为100万元。资产管理处孙某建议,该仪器设备的账面价值不足800万元,未达到财政部门审批标准,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即可。

      【解析】资产管理处孙某建议不正确。

      理由:资产处置的审批权限按照资产的原值确定,该仪器设备的原值超过800万元,应报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财政部审批。

    事业单位 3.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售、出让、转让,应当通过产权交易机构、证券交易系统、协议方式以及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售、出让、转让应当严格控制产权交易机构和证券交易系统之外的直接协议方式。

      【链接】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售、出让、转让,以按规定权限由财政部、主管部门备案或核准的资产评估报告所确认的评估价值作为市场竞价的参考依据,意向交易价格低于评估结果90%的,应当按规定权限报财政部或主管部门重新确认后交易。

    事业单位 4.资产处置收入: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是指在出售、出让、转让、置换、报废、报损等处置国有资产过程中获得的收入、包括出售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收入、置换差价收入、报废报损残值变价收入、保险理赔收入、转让土地使用权收益等;
    在扣除相关税金、评估费、拍卖佣金等费用后,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和财政国库收缴管理的规定上缴中央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经典例题】甲单位为一中央级事业单位,2018年3月,甲单位由于一辆公车发生交通事故报废,收到保险公司根据保险合同赔付的车损款20万元。财务处将这笔款项作为修购基金处理。财务处李某解释,保险公司赔付的车损款可以用于本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和修理,应计入修购基金。

      【解析】财务处李某解释不正确。

      理由: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包括报废报损残值变价收入、保险理赔收入等。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在扣除相关税金、评估费、拍卖佣金等费用后,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和财政国库收缴管理的规定上缴中央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事业单位 5.对外投资形成的股权(权益)的出售、出让、转让收入的处理:(1)利用现金对外投资形成的股权(权益)的出售、出让、转让,属于中央级事业单位收回对外投资,股权(权益)出售、出让、转让收入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2)利用实物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形成的股权(权益)的出售、出让、转让收入,按以下情形分别处理:①收入形式为现金的,现金部分扣除投资收益,以及税金、评估费等相关费用后,上缴中央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投资收益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②收入形式为资产和现金的,现金部分扣除投资收益,以及税金、评估费等相关费用后,上缴中央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经典例题】甲单位为一中央级事业单位,2018年2月,甲单位经领导班子研究决定,对外转让一项股权投资(该投资系以单位房屋出资取得)。该项股权投资账面成本为520万元(未达到资产处置规定限额),转让价款为600万元,财务处将取得的转让价款600万元作为单位自有资金处理。

      【解析】甲单位做法不正确。

      理由:(1)中央级事业单位一次性处置单位价值或批量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下的国有资产,由财政部授权主管部门进行审批。主管部门应当于批复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将批复文件(一式三份)报财政部备案。

      (2)理由:中央级事业单位利用实物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形成的股权(权益)的出售、出让、转让收入,收入形式为现金的,扣除投资收益,以及税金、评估费等相关费用后,上缴中央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投资收益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经典例题】甲单位为一中央级事业单位,在履行报批手续后对外转让一项股权投资,该投资系以单位开发拥有的专利权对外投资形成的。投资的账面成本40万元,转让此项股权投资获取的转让款60万元已存入银行。转让投资过程中发生的税金、评估费等相关费用合计5万元。计算甲单位应上缴中央国库的金额。

      【解析】甲单位转让此项股权投资获取的投资收益为20万元,收入为现金的,扣除投资收益以及税金、评估费等相关费用后,甲单位应上缴中央国库35万元。

    事业单位 6.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资产价值在限额以上的,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财政部审批;
    资产价值在限额以下的,由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审批和备案;
    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原则上应采取公开招租的形式确定出租的价格,必要时可采取评审或者资产评估的办法确定出租的价格。中央级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的,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五年。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取得的收入,应按照规定纳入一般预算管理,全部上缴中央国库,支出通过一般预算安排,用于收入上缴部门的相关支出,专款专用。


    【经典例题】甲单位为一中央级事业单位,2018年1月,甲单位经领导班子研究决定,将利用率不高的重点实验室与乙科研单位共享使用。甲单位据此与乙单位签订协议,约定按照使用时间向乙单位收取使用费,每半年收取一次。

      【解析】甲单位做法不正确。

      理由: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资产单项或批量价值在800万元人民币以上(含800万元)的,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财政部审批;
    资产单项或批量价值在800万元以下的,由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审批,并于15个工作日内将审批结果(一式三份)报财政部备案。

      【承前例】6月,甲单位收到乙单位支付的2018年上半年实验室使用费220万元,作为其他收入处理。财务处刘某解释,事业单位出租固定资产取得的收入应当留归本单位,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解析】财务处刘某解释不正确。

      理由: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取得的收入,应按照规定纳入一般预算管理,全部上缴中央国库,支出通过一般预算安排,用于收入上缴部门的相关支出,专款专用。

    【经典例题】甲单位是一家中央级事业单位,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会计制度,并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2017年3月,甲单位审计处对该单位2016年预算执行、资产管理等情况进行审计时关注到如下事项。

      2016年8月,按照规定程序报经批准,甲单位以公开招租的形式,对外出租闲置的办公楼,经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同意后,甲单位确定该闲置办公楼年出租价格不低于450万元,出租期限不超过5年,符合国家规定。通过公开招租,X公司以年租金500万元的最高价格获得承租权,甲单位随后按照程序与X公司签订了5年期办公楼的租赁协议。

      【解析】甲单位有关处理正确。

      理由: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原则上应采取公开招租的形式确定出租的价格,必要时可采取评审或者资产评估的办法确定出租的价格。中央级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的,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五年。

    第五节 预算绩效管理
    【知识点】预算绩效管理概述、原则和组织实施(★)
      ★预算绩效是指预算资金所达到的产出和结果。预算绩效管理是指在预算管理中引入绩效理念,在关注预算投入的同时重视预算产出,将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跟踪、绩效评价及结果应用纳入预算编制、执行、考核全过程,以提高政府资金配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为目的的一系列管理活动。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注重支出结果、讲求支出绩效的预算管理新要求。

      【链接】我国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就是要逐步建立以绩效目标实现为导向,以绩效评价为手段,以结果应用为保障,以改进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控制节约成本、提高公共产品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为目的,覆盖所有财政性资金,贯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原则 目标管理原则(事前设定、事中跟踪、事后评价)
    绩效导向原则(每项工作都要以绩效为核心导向)
    责任追究原则(对无绩效或低绩效进行责任追究)
    信息公开原则(接受有关机构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组织实施 基本原则:“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1)各级财政部门负责统一领导,组织对重点支出进行绩效评价和再评价;
    (2)预算单位具体实施本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知识点】中央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的主要内容(★★)
      ★中央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是指财政部和中央部门及其所属单位以绩效目标为对象,以绩效目标的设定、审核、批复以及绩效监控、绩效自评和绩效评价等为主要内容所开展的预算管理活动。财政部和中央部门及其所属单位是中央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的主体。中央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的对象是纳入中央部门预算管理的全部资金。

      (一)绩效目标及其分类
    ★绩效目标是指财政预算资金计划在一定期限内达到的产出和效果,是建设项目库、编制部门预算、实施绩效监控、开展绩效评价等的重要基础和依据。

    分类标准 类别 内容 按照预算支出的范围和内容进行划分 基本支出绩效目标 中央部门预算中安排的基本支出在一定期限内对本部门(单位)正常运转的预期保障程度。一般不单独设定,而是纳入部门(单位)整体支出绩效目标统筹考虑 项目支出绩效目标 中央部门依据部门职责和事业发展要求,设立并通过预算安排的项目支出在一定期限内预期达到的产出和效果 部门(单位)整体支出绩效目标 中央部门及其所属单位按照确定的职责,利用全部部门预算资金在一定期限内预期达到的总体产出和效果 按照时效性划分 中长期绩效目标 中央部门预算资金在跨度多年的计划期内预期达到的产出和效果 年度绩效目标 中央部门预算资金在一个预算年度内预期达到的产出和效果
    (二)绩效目标与绩效指标的设定
    ★绩效目标设定是指中央部门或其所属单位按照部门预算管理和绩效目标管理的要求,编制绩效目标并向财政部或中央部门报送绩效目标的过程。未按要求设定绩效目标的项目支出,不得纳入项目库管理,也不得申请部门预算资金。按照“谁申请资金,谁设定目标”的原则,绩效目标由中央部门及其所属单位设定。

      1.设定的绩效目标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要求 内容 (1)指向明确 绩效目标要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部门职能及事业发展规划等要求,并与相应的预算支出内容、范围、方向、效果等紧密相关。

    (2)细化量化 绩效目标应当从数量、质量、成本、时效以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影响、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细化,尽量进行定量表述。不能以量化形式表述的,可采用定性表述,但应具有可衡量性。

    (3)合理可行 设定绩效目标时要经过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符合客观实际,能够在一定期限内如期实现。

    (4)相应匹配 绩效目标要与计划期内的任务数或计划数相对应,与预算确定的投资额或资金量相匹配。


    【经典例题】甲单位为一家中央级事业单位,为了进一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甲单位于2019年年初制定了本单位项目经费预算绩效管理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明确,绩效目标设置应科学可行、准确具体。财务处建议对纳入预算绩效管理的项目未按规定要求申报绩效目标的,不予以安排预算资金。

      【解析】甲单位的处理建议正确。未按要求设定绩效目标的项目支出,不得纳入项目库管理,也不得申请部门预算资金。

      【经典例题】甲单位为一家省级事业单位,按其所在省财政厅要求,执行中央级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等规定。甲单位项目经费预算绩效管理办法规定,所有项目经费均纳入预算绩效管理,内部各单位申请项目经费时必须申报绩效目标。2019年6月,后勤管理处申请对业务楼老化陈旧电力管线进行维修改造,预计需要项目经费30万元。

      由于具体施工方案及单位能够批准的资金额度均未确定,后勤管理处仅对项目绩效目标做出一般性描述,将项目绩效目标设定为“按期完成电力管线改造任务,为业务楼提供安全的供电服务”。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根据国家部门预算管理等相关规定,判断甲单位的做法是否存在不当之处;
    如存在不当之处,说明理由。

      【解析】甲单位的做法存在不当之处。理由:绩效目标制定应指向明确、细化量化、合理可行。

    2.绩效目标设定的程序 (1)基层单位设定绩效目标 申请预算资金的基层单位按照要求设定绩效目标,随同本单位预算提交上级单位;
    根据上级单位审核意见,对绩效目标进行修改完善,按程序逐级上报。

    (2)中央部门设定绩效目标 中央部门按要求设定本级支出绩效目标,审核、汇总所属单位绩效目标,提交财政部;
    根据财政部审核意见对绩效目标进行修改完善,按程序提交财政部。

    3.绩效指标设定 绩效指标是绩效目标的细化和量化描述,主要包括产出指标、效益指标和满意度指标等。

    4.绩效标准 绩效标准是设定绩效指标时所依据或参考的标准,一般包括历史标准、行业标准、计划标准及财政部认可的其他标准。

      5.绩效目标的审核。绩效目标审核是指财政部或中央部门对相关部门或单位报送的绩效目标进行审査核实,并将审核意见反馈相关单位,指导其修改完善绩效目标的过程。按照“谁分配资金、谁审核目标”的原则,绩效目标由财政部或中央部门按照预算管理级次进行审核。绩效目标不符合要求的,财政部或中央部门应要求报送单位及时修改、完善。审核符合要求后,方可进入项目库,并进入下一步预算编审流程。

      ★中央部门对所属单位报送的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和单位整体支出绩效目标进行审核。有预算分配权的部门应对预算部门提交的有关项目支出绩效目标进行审核,并据此提出资金分配建议。经审核的项目支出绩效目标,报财政部备案。

      ★财政部根据部门预算审核的范围和内容,对中央部门报送的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和部门(单位)整体支出绩效目标进行审核。对经有预算分配权的部门审核后的横向分配项目的绩效目标,财政部可根据需要进行再审核。绩效目标审核的主要内容包括完整性审核、相关性审核、适当性审核及可行性审核。

      (三)绩效目标的批复与调整
    ★按照“谁批复预算,谁批复目标”的原则,财政部和中央部门在批复年初部门预算或调整预算时,一并批复绩效目标。绩效目标确定后,一般不予调整。预算执行中因特殊原因确需调整的,应按照绩效目标管理要求和预算调整流程报批。

    (四)绩效监控、绩效自评和绩效评价 1.绩效监控 预算执行中,中央部门及所属单位应对资金运行状况和绩效目标预期实现程度开展绩效监控,及时发现并纠正绩效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力保绩效目标如期实现。

    2.绩效自评 预算执行结束后,资金使用单位应对照确定的绩效目标开展绩效自评,形成相应的自评结果,作为部门(单位)预、决算的组成内容和以后年度预算申请、安排的重要基础。

    3.绩效评价 财政部或中央部门要有针对地选择部分重点项目或部门(单位),在资金使用单位绩效自评的基础上,开展项目支出或部门(单位)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并对部分重大专项资金或财政政策开展中期绩效评价试点,形成相应的评价结果。


    【知识点】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路(★)
      (一)构建全方位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将预算绩效管理实施对象从项目为主向政策、部门整体拓展,从转移支付为主向政府财政运行拓展,形成政府预算、部门预算、政策和项目预算等全方位绩效管理格局。

      (二)绩效管理深度融入预算管理全过程。将绩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预算编制、执行、决算、监督全过程,构建事前、事中、事后“三位一体”的绩效管理闭环系统。

      (三)绩效管理覆盖各级政府和所有财政资金。推动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将绩效管理责任层层传导和落实到基层政府及部门,延伸至资金使用终端。

      (四)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建设。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环节管理办法,制定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流程和实施细则,增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五)硬化预算绩效责任约束。压实绩效管理责任,强化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主体责任,体现“谁使用、谁负责”。

    会计处理
    【知识点】政府会计概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重要战略部署,新《预算法》对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按年度编制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提出明确要求。2014年,国务院批转了财政部制定的《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

      《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提出,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是基于政府会计规则的重大改革,其前提和基础就是要构建统一、科学、规范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包括制定政府会计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及应用指南和健全完善政府会计制度。

      (政府会计标准体系)
      
    【基本准则创新一】构建了政府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的政府会计核算体系。相对于预算会计核算体系,强化政府财务会计核算,即政府会计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构成,前者一般实行收付实现制,后者实行权责发生制。前者形成决算报告,后者形成财务报告,同时反映政府预算执行信息和财务信息。

      【基本准则创新二】确立了“3+5要素”的会计核算模式。规定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3个预算会计要素和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5个财务会计要素。首次提出收入、费用两个要素,有别于现行预算会计中的收入和支出要素。同时,按照政府会计改革最新理论成果对资产、负债要素进行了重新定义。

      【基本准则创新三】科学界定了会计要素的定义和确认标准。对政府资产和负债进行界定时,充分考虑了当前财政管理的需要。在界定政府资产时,特别强调了“服务潜力”;
    对政府负债进行界定时,强调了“现时义务”,将政府因承担担保责任而产生的预计负债也纳入会计核算范围。

      【基本准则创新四】明确了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属性及其应用原则。《基本准则》提出,资产的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现值、公允价值和名义金额,负债的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现值和公允价值。政府会计主体对资产和负债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

      【基本准则创新五】构建了政府财务报告体系。《基本准则》要求政府会计主体除按财政部要求编制决算报表外,至少还应编制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和现金流量表,并按规定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同时强调,政府财务报告包括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和政府部门财务报告,构建了满足现代财政制度需要的政府财务报告体系。

      《基本准则》印发后,政府会计具体准则和政府会计制度也随之制定或修订。具体包括《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会计调整》《负债》《财务报表编制和列报》等9项具体准则以及固定资产准则应用指南,2017年10月24日,财政部印发了《政府会计制度》,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政府会计制度变化:
    1 构建了“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的会计核算模式。

    2 统一了原有的各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3 强化了财务会计功能。

    4 扩大了政府资产负债核算范围。

    5 改进了预算会计功能。

    6 整合了基建会计核算。

    7 完善了报表体系和结构。

      ★对于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在进行财务会计核算的同时也应当进行预算会计核算。对于其他业务,仅需要进行财务会计核算。

    单位财务会计 会计要素: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 会计等式 反映财务状况:资产-负债=净资产 反映运行情况:收入-费用=本期盈余 会计基础 权责发生制
    单位预算会计 会计要素: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 会计等式: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 会计基础:收付实现制

    【知识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要素核算(★★★)
      (一)资产。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是指行政事业单位过去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形成的,由行政事业单位控制的,预期能够产生服务潜力或者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经济资源。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按照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资产的确认与计量 确认 计量 一是与该经济资源相关的服务潜力很可能实现或者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政府会计主体;
    二是该经济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政府资产的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现值、公允价值和名义金额。政府会计主体在对资产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


    1.应收及预付款项。

      行政事业单位的应收及预付款项主要包括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等。

    (1)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于每年末,对预付账款进行全面检査。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预付账款不再符合预付款项性质、或者因供应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可能无法收到所购货物、服务的,应当先将其转入其他应收款,再按照规定进行处理。

    (2)
    行政单位应当于每年末,对其他应收款进行全面检査。对于超过规定年限、确认无法收回的其他应收款,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报经批准后予以核销,按照核销金额,计入资产处置费用。已核销的其他应收款在以后期间又收回的,按照收回金额,计入其他收入。

    (3)
    事业单位应当于每年末,对收回后不需上缴财政的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进行全面检查,分析其可收回性、对预计可能产生的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计入其他费用。


    2.存货:存货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业务活动及其他活动中为耗用或出售而储存的资产,如材料、产品、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等,以及未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用具、装具、动植物等。存货主要通过“在途物品”“库存物品”“加工物品”三个科目进行核算。单位随买随用的零星办公用品,可以在购进时直接列作费用。

    (1)存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① 购入的存货,其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使得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归属于存货成本的其他支出。

    ② 自行加工的存货,其成本包括耗用的直接材料费用、发生的直接人工费用和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与存货加工有关的间接费用。

    ③ 委托加工的存货,其成本包括委托加工前存货成本、委托加工的成本以及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归属于存货成本的其他支出。

    ④ 通过置换取得的存货,其成本按照换出资产的评估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或减去收到的补价,加上为换入存货发生的其他相关支出确定。

    ⑤ 接受捐赠的存货,其成本按照有关凭据注明的金额加上相关税费、运输费等确定;
    或按照评估价值加上相关税费、运输费等确定;
    或比照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加上相关税费、运输费等确定;
    按照名义金额入账,相关税费、运输费等计入当期费用。

    ⑥ 无偿调入的存货,其成本按照调出方账面价值加上相关税费、运输费等确定。

    ⑦ 盘盈的存货,按规定经过资产评估的,其成本按照评估价值确定;
    未经资产评估的,其成本按照重置成本确定。


    (2)存货发出时——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①对于性质和用途相似的存货,应当采用相同的成本计价方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②对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加工的存货,通常采用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

      (3)存货发出的会计处理:①对于已发出的存货,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将其成本结转为当期费用或者计入相关资产成本。②按规定报经批准对外捐赠、无偿调出的存货应当将其账面余额予以转销,对外捐赠、无偿调出中发生的归属于捐出方、调出方的相关费用应当计入当期费用。

      (4)存货发生毁损和盘亏的会计处理:①对于发生的存货毁损,应当将存货账面余额转销计入当期费用,并将毁损存货处置收入扣除相关处置税费后的差额按规定作应缴款项处理(差额为净收益时)或计入当期费用(差额为净损失时)。②存货盘亏造成的损失,按规定报经批准后应当计入当期费用。

      【经典例题】甲事业单位2019年2月20日从年初经过遴选的A供应商购入一批价值为20万元的材料,该批材料已经于购入当月验收入库,因合同约定按季度结算材料款,材料款尚未支付;
    2019年3月31日经计算3月份因开展专业业务活动领用上月购入的材料5万元。假定不考虑增值税因素。甲事业单位2019年2月20日购入材料验收入库时,增加库存物品和应付账款各20万元;
    2019年3月31日结转发出材料成本时,增加事业支出5万元,减少库存物品5万元。

      【解析】甲事业单位的会计处理存在不当之处。

      理由:2019年3月31日结转发出材料成本时,应增加业务活动费用5万元,减少库存物品5万元。

      3.对外投资:对外投资是指事业单位按规定履行相关审批程序后,以货币资金、实物资产、无形资产等方式形成的债权或股权投资,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

    (1)短期投资 ①取得时 应当按照实际成本(包括购买价款和相关税费)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实际支付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应当于收到时冲减短期投资成本。

    ②持有期间 短期投资持有期间的利息,应当于实际收到时确认为投资收益。

    ③期末、出售或收回 期末,短期投资应当按照账面余额计量。按规定出售或到期收回短期投资,应当将收到的价款扣除短期投资账面余额和相关税费后的差额计入投资损益。

    (2)长期债券投资 ①取得时 应当按照实际成本(包括购买价款和相关税费)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实际支付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利息,不计入长期债券投资初始投资成本。

    ②持有期间 应当按期以票面金额与票面利率计算确认利息收入。对于分期付息、一次还本的长期债券投资,应当将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确认为应收利息,计入投资收益;
    对于一次还本付息的长期债券投资,应当将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计入投资收益,并增加长期债券投资的账面余额。

    ③出售或收回 应当将实际收到的价款扣除长期债券投资账面余额和相关税费后的差额计入投资损益。


    (3)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包括购买价款和相关税费)作为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在持有期间,通常应当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事业单位无权决定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或无权参与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决策的,应当采用成本法进行核算。

      ①在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通常保持不变,但追加或收回投资时,应当相应调整其账面余额。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单位应当按照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中属于其应享有的份额确认为投资收益。

      ②在权益法下,按照如下原则进行会计处理:按照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的份额,确认为投资损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
    按照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计算应享有的份额,确认为应收股利,同时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
    按照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和利润分配以外的所有者权益变动的份额,确认为净资产,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

      【链接】如果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净亏损,应当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减记至零为限,但事业单位负有承担额外损失义务的除外。事业单位因处置部分长期股权投资等原因无权再决定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或者参与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决策的,应当对处置后的剩余股权投资改按成本法核算,并以该剩余股权投资在权益法下的账面余额作为按照成本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

      【经典例题】甲科研事业单位报经批准于2×19年1月10日以自行研发的专利技术作价出资,与乙企业共同成立丙有限责任公司(假定相关的产权手续于当日办理完毕)。甲单位该专利技术账面余额40万元,累计摊销10万元,评估价值300万元。丙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甲单位股权比例为60%,能够决定丙公司财务和经营政策。2×19年丙公司全年实现净利润300万元、除净利润以外的所有者权益减少额为50万元。

      2×20年4月,丙公司宣告向股东分派利润100万元,6月,丙公司实际向股东支付了利润100万元。2×20年丙公司全年发生净亏损800万元。2×21年丙公司全年实现净利润200万元。假定不考虑税费等其他因素。甲单位的账务处理如下:
      (1)2×19年1月以无形资产取得长期股权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丙公司(成本)   3000 000
      无形资产累计摊销           100 000
      贷:无形资产               400 000
        其他收入              2700 000
    (2)2×19年12月31日
    确认对丙公司投资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丙公司(损益调整) 1 800 000
      贷:投资收益              1 800 000
    确认丙公司除净利润以外的所有者权益减少额中应分担的份额:
      借:权益法调整              300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丙公司(其他权益变动)300 000
    (3)2×20年4月确认丙公司宣告分派利润中应享有份额。

      借:应收股利               600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丙公司(损益调整)  600 000
    宣告分派利润后“长期股权投资——丙公司”科目的账面余额=3 000 000+1 800 000-300 000-600 000=3 900 000(元)
      2×20年6月,实际收到丙公司发放的股利:
      借:银行存款               600 000
      贷:应收股利               600 000
    同时,
    借:资金结存——货币资金         600 000
      贷:投资预算收益             600 000
    (4)2×20年12月31日,确认对丙公司的投资损失。

      可减少“长期股权投资——丙公司”科目账面余额的金额为3 900 000元
    借:投资收益              3 900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丙公司(损益调整) 3 900 000
    备查登记中应记录未减记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为900 000元(8 000 000×60%-3 900 000)
      (5)2×21年12月31日,确认对丙公司的投资收益。

      可恢复“长期股权投资——丙公司”科目账面余额=300 000元(2 000 000×60%-900 000)
      借:长期股权投资——丙公司(损益调整)  300 000
      贷:投资收益               300 000
    4.固定资产,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满足自身开展业务活动或其他活动需要而控制的,使用年限超过1年(不含1年)、单位价值在1 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 500元以上),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一般包括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等。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使用年限超过1年(不含1年)的大批同类物资,如图书、家具、用具、装具等,应当确认为固定资产。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六类:①房屋及构筑物;
    ②专用设备;
    ③通用设备;
    ④文物和陈列品;
    ⑤图书、档案;
    ⑥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

      (1)固定资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行政事业单位取得固定资产的方式包括外购、自建、置换取得、接受捐赠、无偿调入和盘盈等。

      ①外购的固定资产
    其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固定资产交付使用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各项固定资产同类或类似资产市场价格的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成本。

      ②自建的固定资产
    其成本包括该项资产至交付使用前所发生的全部必要支出。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修缮后的固定资产,其成本按照原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加上改建、扩建、修缮发生的支出,再扣除固定资产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后的金额确定。为建造固定资产借入的专门借款的利息,属于建设期间发生的,计入在建工程成本;
    不属于建设期间发生的,计入当期费用。已交付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手续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入账,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

      ③置换取得的固定资产
    通过置换取得的固定资产,其成本按照换出资产的评估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或减去收到的补价,加上换入固定资产发生的其他相关支出确定。

      ④受赠的固定资产
    其成本按照有关凭据注明的金额加上相关税费、运输费等确定;
    没有相关凭据可供取得,但按规定经过资产评估的,其成本按照评估价值加上相关税费、运输费等确定;
    没有相关凭据可供取得、也未经资产评估的,其成本比照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加上相关税费、运输费等确定;
    没有相关凭据且未经资产评估、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也无法可靠取得的,按照名义金额入账,相关税费、运输费等计入当期费用。

      ⑤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
    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其成本按照调出方账面价值加上相关税费、运输费等确定。

      ⑥盘盈的固定资产
    盘盈的固定资产,按规定经过资产评估的,其成本按照评估价值确定;
    未经资产评估的,其成本按照重置成本确定。

      (2)固定资产应计的折旧额为其成本,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不考虑预计净残值。

      ①固定资产折旧范围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对除文物和陈列品、动植物、图书、档案、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以及以名义金额计量的固定资产以外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②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根据相关规定以及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一般应当采用年限平均法或者工作量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在确定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时,应当考虑与固定资产相关的服务潜力或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链接】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并根据用途计入当期费用或者相关资产成本。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无论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计提折旧;
    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固定资产因改建、扩建或修缮等原因而延长其使用年限的,应当按照重新确定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及重新确定的折旧年限计算折旧额。

      【经典例题】2019年2月,甲事业单位因开展业务活动需要购入一台设备,原价为96万元,折旧年限为8年,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甲事业单位自2019年3月起,每月计提设备折旧,每月折旧额的计算如下:每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折旧年限/12=96/8/12=1(万元);
    自2019年3月起,每月计提设备折旧时应当增加业务活动费用1万元、增加固定资产累计折旧1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解析】甲事业单位的会计处理存在不当之处。

      理由:甲事业单位应当自2019年2月起,每月计提设备折旧;
    自2019年2月起,每月计提设备折旧时应当增加业务活动费用1万元、增加固定资产累计折旧1万元。

      (3)行政事业单位发生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分别以下情况处理:为增加固定资产使用效能或延长其使用年限而发生的改建、扩建或修缮等后续支出,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为维护固定资产的正常使用而发生的日常修理等后续支出,应当计入当期费用。

      (4)行政事业单位按规定报经批准出售、转让固定资产或固定资产报废、毁损的,应当将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转销计入当期费用,并将处置收入扣除相关处置税费后的差额按规定作应缴款项处理(差额为净收益时)或计入当期费用(差额为净损失时)。

      【链接】行政事业单位按规定报经批准对外捐赠、无偿调出固定资产的,应当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予以转销,对外捐赠、无偿调出中发生的归属于捐出方、调出方的相关费用应当计入当期费用。

      【链接】行政事业单位按规定报经批准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的,应当将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予以转销,并将固定资产在对外投资时的评估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收入或费用。固定资产盘亏造成的损失,按规定报经批准后应当计入当期费用。

      【经典例题】20×8年7月18日,某行政单位(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经批准购入一栋办公大楼,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设备价款为8 000 000元,增值税税额为1 040 000元,该单位以银行存款支付了相关款项。财会部门根据有关凭证,应做如下账务处理:
      【答案】
    20×8年7 月18日购入设备时:
      借:固定资产              8 000 000
      应交增值税——应交税金(进项税额) 1 040 000
      贷:银行存款              9 040 000
    同时,
    借:行政支出              9 040 000
      贷:资金结存——货币资金        9 040 000
    【继续】20×8年7月31日,该行政单位计提本月固定资产折旧50 000元。财会部门根据有关凭证,应做如下账务处理:
      【答案】
    借:业务活动费用    50 000
      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50 000
    【经典例题】20×8年12月末,某事业单位(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盘亏笔记本电脑一台,账面余额为12 000元,已提折旧2 000元,报经批准后应由单位职员张某赔偿5 000元,款项已经收到,其他损失由单位承担。财会部门根据有关凭证,应做如下账务处理:
      【答案】
    (1)固定资产转入待处置资产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财产价值 10 000
      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2 000
      贷:固定资产             12 000
    (2)收到张某赔偿款时:
      借:库存现金              5 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处理净收入    5 000
    (3)固定资产报经批准予以核销时:
      借:资产处置费用           10 000
      贷:待处置资产损溢——待处理财产价值 10 000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处理净收入    5 000
      贷:应缴财政款             5 000
    5.在建工程。行政事业单位在建工程是指已经发生必要成本支出,但尚未完工交付使用的各种建筑(包括新建、改建、扩建、修缮等)工程、设备安装工程、信息系统项目工程、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工程、保障性住房项目工程等。

      【链接】①行政事业单位将固定资产转入改扩建或修缮、发生建筑工程成本、购入需要安装设备、发生安装费用等时,应当增加在建工程,据实归集在建的建设项目的实际成本;
    ②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应付未付的建设项目工程价款,应当确认应付账款。③事业单位为建造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等借入的专门借款应支付的利息,属于工程项目建设期间发生的,计入在建工程成本;
    属于工程项目完工交付使用后发生的,计入当期费用。④行政事业单位在建工程完工交付使用时,应当增加固定资产的同时减少在建工程。

      6.无形资产。是指政府单位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如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等。

      (1)行政事业单位的无形资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其实际成本进行入账。

      ①外购的无形资产
    行政事业单位外购的无形资产,其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可归属于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前所发生的其他支出。行政事业单位委托软件公司开发的软件,视同外购无形资产确定其成本。行政事业单位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其成本包括自该项目进入开发阶段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所发生的支出总额。

      ②置换取得无形资产
    行政事业单位通过置换取得的无形资产,其成本按照换出资产的评估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或减去到的补价,加上换入无形资产发生的其他相关支出确定。

      ③受赠的无形资产
    其成本按照有关凭据注明的金额加上相关税费确定;
    没有相关凭据可供取得,但按规定经过资产评估的,其成本按照评估价值加上相关税费确定;
    没有相关凭据可供取得、也未经资产评估的,其成本比照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加上相关税费确定;
    没有相关凭据且未经资产评估、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也无法可靠取得的,按照名义金额入账,相关税费计入当期费用。

      ④无偿调入的无形资产
    无偿调入的无形资产,其成本按照调出方账面价值加上相关税费确定。

      (2)行政事业单位自行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自行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费用。自行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先按合理方法进行归集,如果最终形成无形资产的,应当确认为无形资产;
    如果最终未形成无形资产的,应当计入当期费用。

      【链接】自行研究开发项目尚未进入开发阶段或者确实无法区分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但按法律程序已申请取得无形资产的,应当将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聘请律师费等费用确认为无形资产。

      (3)无形资产的摊销。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于取得或形成无形资产时合理确定其使用年限。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对使用年限有限的无形资产进行摊销,但已摊销完毕仍继续使用的无形资产和以名义金额计量的无形资产除外。使用年限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

      【链接】法律规定了有效年限的,按照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作为摊销年限;
    法律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按照相关合同或单位申请书中的受益年限作为摊销年限;
    法律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相关合同或单位申请书也没有规定受益年限的,应当根据无形资产为行政事业单位带来服务潜力或经济利益的实际情况,预计其使用年限;
    非大批量购入、单价小于1 000元的无形资产,可以于购买的当期将其成本一次性全部转销。

      【链接】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月对使用年限有限的无形资产进行摊销,并根据用途计入当期费用或者相关资产成本。应当采用年限平均法或者工作量法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应摊销金额为其成本不考虑预计残值。因发生后续支出而增加无形资产成本的,对于使用年限有限的无形资产,应当按照重新确定的无形资产成本以及重新确定的摊销年限计算摊销额。

      (4)无形资产的处置。行政事业单位无形资产处置包括按规定报经批准出售、对外捐赠、无偿调出和对外投资等。

      ①出售无形资产
    按规定报经批准出售无形资产,应当将无形资产账面价值转销计入当期费用,并将处置收入大于相关处置税费后的差额按规定计入当期收入或者做应缴款项处理,将处置收入小于相关处置税费后的差额计入当期费用。

      ②捐出、无偿调出无形资产
    按规定报经批准对外捐赠、无偿调出无形资产的,应当将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予以转销,对外捐赠、无偿调出中发生的归属于捐出方、调出方的相关费用应当计入当期费用。

      ③投出无形资产
    行政事业单位按规定报经批准以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的,应当将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予以转销,并将无形资产在对外投资时的评估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收入或费用。

      7.公共基础设施。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满足社会公共需求而控制的,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是一个有形资产系统或网络的组成部分;
    具有特定用途;
    一般不可移动。公共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市政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水利基础设施和其他公共基础设施。

      (1)公共基础设施在取得时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行政事业单位接受捐赠的公共基础设施,其成本按照有关凭据注明的金额加上相关费用确定;
    没有相关凭据可供取得,但按规定经过资产评估的,其成本按照评估价值加上相关费用确定;
    没有相关凭据可供取得、也未经资产评估的,其成本比照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加上相关费用确定。

      (2)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对公共基础设施计提折旧,但行政事业单位持续进行良好的维护使得其性能得到永久维持的公共基础设施和确认为公共基础设施的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使用权除外。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对公共基础设施计提折旧的方法和思路参见固定资产。

      (3)公共基础设施的处置。行政事业单位按规定报经批准无偿调出、对外捐赠公共基础设施的,应当将公共基础设施的账面价值予以转销,无偿调出、对外捐赠中发生的归属于调出方、捐出方的相关费用应当计入当期费用。

      【链接】公共基础设施报废或遭受重大毁损的,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在报经批准后将公共基础设施账面价值予以转销,并将报废、毁损过程中取得的残值变价收入扣除相关费用后的差额按规定做应缴款项处理(差额为净收益时)或计入当期费用(差额为净损失时)。

      8.政府储备物资,是指为满足实施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进行抗灾救灾、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等特定公共需求而控制的,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在应对可能发生的特定事件或情形时动用;
    其购入、存储保管、更新(轮换)、动用等由政府及相关部门发布的专门管理制度规范。政府储备物资包括战略及能源物资、抢险抗灾救灾物资、农产品、医药物资和其他重要商品物资,通常情况下由行政事业单位委托承储单位存储。

      (1)政府储备物资在取得时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行政事业单位接受捐赠的政府储备物资,其成本按照有关凭据注明的金额加上行政事业单位承担的相关税费、运输费等确定;
    没有相关凭据可供取得,但按规定经过资产评估的,其成本按照评估价值加上行政事业单位承担的相关税费、运输费等确定;
    没有相关凭据可供取得、也未经资产评估的,其成本比照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加上行政事业单位承担的相关税费、运输费等确定。

      (2)仓储费用、日常维护费用以及不能归属于使政府储备物资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支出,不计入政府储备物资成本。行政事业单位盘盈的政府储备物资,其成本按照有关凭据注明的金额确定;
    没有相关凭据,但按规定经过资产评估的,其成本按照评估价值确定;
    没有相关凭据、也未经资产评估的,其成本按照重置成本确定。

      (3)因动用而发出无需收回的政府储备物资的,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在发出物资时将其账面余额予以转销,计入当期费用。因动用而发出需要收回或者预期可能收回的政府储备物资的,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在按规定的质量验收标准收回物资时,将未收回物资的账面余额予以转销,计入当期费用。因行政管理主体变动等原因而将政府储备物资调拨给其他主体的,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在发出物资时将其账面余额予以转销。

      (4)政府储备物资报废、毁损的,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规定报经批准后将报废、毁损的政府储备物资的账面余额予以转销,确认应收款项(确定追究相关赔偿责任的)或计入当期费用(因储存年限到期报废或非人为因素致使报废、毁损的);
    同时,将报废、毁损过程中取得的残值变价收入扣除行政事业单位承担的相关费用后的差额按规定作应缴款项处理(差额为净收益时)或计入当期费用(差额为净损失时)。

      (5)政府储备物资盘亏的,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规定报经批准后将盘亏的政府储备物资的账面余额予以转销,确定追究相关赔偿责任的,确认应收款项;
    属于正常耗费或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计入当期费用。

      9.受托代理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受托代理资产是指接受委托方委托管理的各项资产,包括受托指定转赠的物资、受托存储保管的物资等。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罚没物资也应当通过受托代理资产核算。

      【链接】接受委托人委托存储保管或需要转赠给受赠人的物资,其成本按照有关凭据注明的金额确定。受托协议约定由受托方承担的相关税费、运输费等计入其他费用。转赠物资的委托人取消了对捐赠物资的转赠要求,且不再收回捐赠物资的,应当将转赠物资转为单位的存货、固定资产等,增加其他收入。

      【经典例题】2019年3月,甲事业单位接受委托方委托管理一批价值30万元物资,并于2019年6月,根据委托管理协议,按约定将该批物资转交委托方,同时,由甲单位承担运输费用3 000元。甲事业单位2019年3月接受委托对该批物资进行管理时,应当增加受托代理资产、受托代理负债各30.3万元,2019年6月将该批物资转交委托方时,应当减少受托代理资产、受托代理负债各30.3万元。

      【解析】甲事业单位的会计处理不恰当。

      理由:由甲单位承担运输费用3 000元应当计入其他费用。甲事业单位2019年3月接受委托对该批物资进行管理时,应当增加受托代理资产、受托代理负债各30万元,2019年6月将该批物资转交委托方时,应当减少受托代理资产、受托代理负债各30万元。

      【知识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要素核算(★★★)
      (二)负债,是指行政事业单位过去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资源流出的现时义务。现时义务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

      ★行政事业单位的负债包括偿还时间与金额基本确定的负债和由或有事项形成的预计负债。行政事业单位的负债按照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流动负债是指预计在1年内(含1年)偿还的负债,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短期政府债券、应付及预收款项、应缴款项等。非流动负债是指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包括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应付长期政府债券等。

    负债的确认与计量 确认 计量 符合负债定义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负债:①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导致含有服务潜力或者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流出行政事业单位;
    ②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负债的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现值和公允价值。


    ①借入款项
    对于事业单位借入款项,初始确认为负债时应当按照借款本金计量;
    借款本金与取得的借款资金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费用。

      ②应付职工薪酬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计算确认的当期应付职工薪酬(含单位为职工计算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其中:从事专业及其辅助活动人员的职工薪酬,计入业务活动费用、单位管理费用;
    应由在建工程、加工物品、自行研发无形资产负担的职工薪酬,分别计入在建工程、加工物品、研发支出;
    从事专业及其辅助活动之外的经营活动人员的职工薪酬,计入经营费用;
    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而给予的补偿,计入单位管理费用。

      ③应付账款
    对于应付账款,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在取得资产、接受劳务,或外包工程完成规定进度时,按照应付未付款项的金额予以确认。

      ④预收账款
    对于预收款项,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在收到预收款项时,按照实际收到款项的金额予以确认。

      ⑤应交税费
    对于应交税费,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在发生应税事项导致承担纳税义务时,按照税法等规定计算的应交税费金额予以确认。

      ⑥应缴财政款
    对于应缴财政款,行政事业单位通常应当在实际收到相关款项时,按照相关规定计算确定的上缴金额予以确认。

      ⑦预提费用
    行政事业单位预先提取的已经发生但尚未支付的费用,以及事业单位按规定从科研项目收入中提取的项目间接费用或管理费,应增加当期费用的同时确认负债,增加预提费用、应付利息等。

      ⑧预计负债
    行政事业单位对因或有事项所产生的现时义务确认的负债通过预计负债核算。行政事业单位常见的或有事项主要包括:未决诉讼或未决仲裁、对外国政府或国际经济组织的贷款担保、承诺(补贴、代偿)、自然灾害或公共事件的救助等。确认预计负债时,按照预计的金额,计入当期费用。

      【经典例题】2019年1月,甲事业单位按规定计算出本月应付人员薪酬300万元,其中业务部门人员薪酬260万元,管理部门人员薪酬30万元,经营部门人员薪酬10万元。甲事业单位计算分配人员薪酬时,应当分别增加业务活动费用260万元、单位管理费用30万元、经营费用10万元,同时增加应付职工薪酬300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解析】甲事业单位会计处理正确。

      【经典例题】20×8年5月,某事业单位为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人员发放工资500 000元,津贴300 000元,奖金100 000元,按规定应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30 000元,该单位以国库授权支付方式支付薪酬并上缴代扣的个人所得税。财会部门根据有关凭证,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答案】
    (1)计算应付职工薪酬时:
      借:业务活动费用          900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900 000
    (2)代扣个人所得税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          30 000
      贷:其他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30 000
    (3)实际支付职工薪酬:
      借:应付职工薪酬
           870 000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870 000
    同时,
    借:事业支出            870 000
      贷:资金结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870 000
    (4)上缴代扣的个人所得税时:
      借:其他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30 000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30 000
    同时,
    借:事业支出            30 000
      贷:资金结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30 000
    (三)净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净资产是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扣除负债后的净额。行政单位的净资产包括累计盈余、无偿调拨净资产、本期盈余等。事业单位的净资产包括累计盈余、专用基金、无偿调拨净资产、权益法调整、本期盈余等。

      ①累计盈余
    年末,行政事业单位将本年盈余分配、无偿调拨净资产、以前年度盈余调整的余额转入累计盈余。按照规定上缴财政拨款结转结余、缴回非财政拨款结转资金、向其他单位调出财政拨款结转资金时,按照实际上缴、缴回、调出金额,减少累计盈余。按照规定从其他单位调入财政拨款结转资金时,按照实际调入金额,增加累计盈余。

      ②专用基金
    事业单位按照规定提取或设置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职工福利基金、科技成果转换基金等时,增加专用基金。按照规定使用提取的专用基金时,减少专用基金。使用提取的专用基金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还应当增加累计盈余。

      ③无偿调拨净资产
    行政事业单位按照规定取得无偿调入的非现金资产,按照调入非现金资产确定的入账成本,扣除调入过程中发生的归属于调入方的相关费用,差额转入无偿调拨净资产。按照规定经批准无偿调出的非现金资产,将调出资产的账面余额或账面价值,计入无偿调拨净资产。年末,将无偿调入的非现金资产价值扣减无偿调出的非现金资产价值后的净值转入累计盈余。

      ④本期盈余
    期末,行政事业单位将各类收入的本期发生额转入本期盈余,将各类费用本期发生额转入本期盈余。收入费用结转后余额,反映行政事业单位自年初至当期期末累计实现的盈余或累计发生的亏损。年末,行政事业单位将本期盈余结转后余额转入本年盈余分配。

      【经典例题】2019年1月,甲事业单位累计发生财政拨款收入500万元、事业收入300万元、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1万元,业务活动费用400万元、单位管理费用60万元。因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确认权益法调整金额10万元;
    1月末,甲事业单位将各类收入的本月发生额转入本期盈余,增加本期盈余811万元,同时将各类费用本月发生额转入本期盈余,减少本期盈余460万元。

      【解析】甲事业单位的会计处理存在不恰当。

      理由:因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确认权益法调整金额10万元,不属于收入,属于净资产;
    1月末,甲事业单位将各类收入的本月发生额转入本期盈余,应增加本期盈余801万元。

      (四)收入。行政事业单位收入是指报告期内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净资产增加的、含有服务潜力或者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的流入。收入的确认应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与收入相关的含有服务潜力或者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很可能流入行政事业单位;
    含有服务潜力或者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流入会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
    流入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行政单位 行政单位收入主要包括财政拨款收入、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捐赠收入、利息收入和其他收入。

    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收入主要包括财政拨款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投资收益、捐赠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和其他收入。


    ①财政拨款收入
    财政拨款收入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从同级政府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一般应当在收到款项时予以确认,并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进行计量。年末,根据本年度财政直接支付预算指标数与当年财政直接支付实际支付数的差额,以及本年度财政授权支付预算指标数大于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下达数的未下达用款额度,计入财政拨款收入。

    财政直接支付   收到入账通知单 年末 下年度 财务会计 借:库存物品、固定资产、应付职工薪酬、业务活动费用、单位管理费用等
    贷:财政拨款收入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
    贷:财政拨款收入 借:库存物品、固定资产、应付职工薪酬、业务活动费用、单位管理费用等
    贷:财政应返还额度 预算会计 借:行政支出
    事业支出等
    贷:财政拨款预算收入 借:资金结存——财政应返还额度
    贷:财政拨款预算收入 借:行政支出
    事业支出等
    贷:资金结存——财政应返还额度
    财政授权支付   收到授权支付到账通知书时 支用额度时 财务会计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贷:财政拨款收入 借:库存物品、固定资产、应付职工薪酬、业务活动费用、单位管理费用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预算会计 借:资金结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贷:财政拨款预算收入 借:行政支出、事业支出
    贷:资金结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财政授权支付   年末注销额度 下年度恢复额度 财务会计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贷: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 预算会计 借:资金结存——财政应返还额度
    贷:资金结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借:资金结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贷:资金结存——财政应返还额度
    财政授权支付   年末预算数大于下达数 下年度收到批复通知 财务会计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
    贷:财政拨款收入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贷:财政应返还额度 预算会计 借:资金结存——财政应返还额度
    贷:财政拨款预算收入 借:资金结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贷:资金结存——财政应返还额度
    ②事业收入
    事业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实现的收入,不包括从同级政府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事业单位取得的事业收入一般应按权责发生制进行收入确认。收到从财政专户返还的事业收入时,按照实际收到的返还金额,计入事业收入。以合同完成进度确认事业收入时,按照基于合同完成进度计算的金额,计入事业收入。

      【经典例题】2019年1月10日,甲事业单位接受委托承担横向科研项目,合同总金额106万元(含增值税6万元),研究期限12个月。1月20日,甲事业单位收到合同约定的50%合同款53万元,其中增值税3万元。该项目研究工作2019年1月份的完成进度为合同总工作量的10%。

      甲事业单位1月20日收到合同款53万元时,增加银行存款53万元,同时增加预收账款53万元。甲事业单位1月31日应当根据合同完成进度10%计算当月应确认的事业收入10万元,增加事业收入10万元、减少预收账款10万元。

      【解析】甲事业单位的会计处理存在不恰当。

      理由:1月20日收到合同款53万元时,增加银行存款53万元,同时增加预收账款50万元、应交增值税3万元。

      ③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
    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从非同级政府财政部门取得的经费拨款,包括从同级政府其他部门取得的横向转拨财政款、从上级或下级政府财政部门取得的经费拨款等。但事业单位因开展科研及其辅助活动从非同级政府财政部门取得的经费拨款,不作为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核算。确认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时,按照应收或实际收到的金额,计入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

      (五)费用。费用是指报告期内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净资产减少的、含有服务潜力或者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的流出。费用的确认应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与费用相关的含有服务潜力或者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很可能流出行政事业单位;
    含有服务潜力或者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流出会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
    流出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行政单位 行政单位的费用主要包括业务活动费用、资产处置费用和其他费用。

    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的费用主要包括业务活动费用、单位管理费用、经营费用、资产处置费用、上缴上级费用、对附属单位补助费用、所得税费用和其他费用。

      ①业务活动费用
    业务活动费用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实现其职能目标,依法履职或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行政事业单位发生的业务活动费用应按权责发生制进行确认,并按有关规定进行计量。

      ②单位管理费用
    单位管理费用是指事业单位本级行政及后勤管理部门开展管理活动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单位行政及后勤管理部门发生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资产折旧(摊销)等费用,以及由单位统一负担的离退休人员经费、工会经费、诉讼费、中介费等。事业单位发生的单位管理费用应按权责发生制进行确认,并按有关规定进行计量。

      【经典例题】2019年1月31日,甲事业单位以授权支付方式支付当月水电费28万元,其中:业务活动开展过程中消耗的水电费20万元,管理部门消耗的水电费8万元。因此,甲事业单位1月31日应当根据代理银行实际支付款项的回单,增加业务活动费用28万元,减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28万元。

      【解析】甲事业单位的会计处理存在不恰当。

      理由:甲事业单位1月31日应当根据代理银行实际支付款项的回单,增加业务活动费用20万元、单位管理费用8万元,减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28万元。

      (一)预算收入。预算收入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年度内依法取得的并纳入预算管理的现金流入。

    行政单位 行政单位预算收入主要包括财政拨款预算收入、非同级财政拨款预算收入、其他预算收入等。

    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预算收入主要包括财政拨款预算收入、事业预算收入、上级补助预算收入、附属单位上缴预算收入、经营预算收入、债务预算收入、非同级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投资预算收益、其他预算收入等。


    ①财政拨款预算收入
    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从同级政府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包括上个预算期收到的本期预算拨款。财政拨款预算收入一般在实际收到时予以确认,并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进行计量。

      ②事业预算收入
    事业预算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现金流入。事业预算收入一般在实际收到时予以确认,并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进行计量。采用财政专户返还方式管理的事业预算收入,收到从财政专户返还的事业预算收入时,按照实际收到的返还金额,计入事业预算收入。

      ③非同级财政拨款预算收入
    非同级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从非同级政府财政部门取得的财政拨款,包括本级横向转拨财政款和非本级财政拨款。但事业单位因开展科研及其辅助活动从非同级政府财政部门取得的经费拨款,不作为非同级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核算。非同级财政拨款预算收入一般在实际收到时予以确认,并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进行计量。

      (二)预算支出。预算支出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年度内依法发生并纳入预算管理的现金流出。

    行政单位 行政单位的预算支出主要包括行政支出和其他支出。

    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的预算支出主要包括事业支出、经营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投资支出、债务还本支出和其他支出。

      ①行政支出
    行政支出是指行政单位履行其职责实际发生的各项现金流出,一般在实际支付时予以确认,并以实际支付的金额计量。向单位职工个人支付薪酬、向外部人员支付劳务费、为购买资产以及在建工程支付相关款项时,按照实际支付的金额,计入行政支出。发生预付账款及其他各项支出时,按照实际支付的金额,计入行政支出。

      ②事业支出
    事业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实际发生的各项现金流出,一般在实际支付时予以确认,以实际支付的金额计量。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过程中缴纳的相关税费以及发生的其他各项支出,按照实际支付的金额,计入事业支出。

      【经典例题】20×8年10月9日,某事业单位根据经过批准的部门预算和用款计划,向同级财政部门申请支付第三季度水费105 000元。10月18日,财政部门经审核后,以财政直接支付方式向自来水公司支付了该单位的水费105 000元。10月23日,该事业单位收到了“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该单位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答案】
    借:事业支出     105 000
      贷:财政拨款预算收入 105 000
    同时:
      借:单位管理费用   105 000
      贷:财政拨款收入   105 000
    【经典例题】20×8年12月31日,某行政单位财政直接支付指标数与当年财政直接支付实际支出数之间的差额为100 000元。20×9年年初,财政部门恢复了该单位的财政直接支付额度。20×9年1月15日,该单位以财政直接支付方式购买一批办公用物资(属于上年预算指标数),支付给供应商50 000元价款。该行政单位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答案】
    (1)20×8年12月31日补记指标:
      借:资金结存——财政应返还额度    100 000
      贷:财政拨款预算收入         100 000
    同时: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  100 000
      贷:财政拨款收入           100 000
    (2)20×9年1月15日使用上年预算指标购买办公用品:
      借:行政支出
               50 000
      贷:资金结存——财政应返还额度     50 000
    同时:
      借:库存物品
               50 000
      贷: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   50 000
    (三)预算结余。预算结余是指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年度内预算收入扣除预算支出后的资金余额,以及历年滚存的资金余额。预算结余包括结余资金和结转资金。

    结余资金 结余资金是指年度预算执行终了,预算收入实际完成数扣除预算支出和结转资金后剩余的资金。

    结转资金 结转资金是指预算安排项目的支出年终尚未执行完毕或者因故未执行,且下年需要按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资金。

      ①资金结存
    资金结存是指行政事业单位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资金的流入、流出、调整和滚存数额,是各项结转结余所对应的资金数额之和。取得预算收入时,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增加资金结存;
    发生预算支出时,按照实际支付的金额,减少资金结存。

      ②财政拨款结转和财政拨款结余
    财政拨款结转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当年预算已执行但尚未完成,或因故未执行,下一年度需要按照原定用途继续使用的财政拨款滚存资金。财政拨款结余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当年预算工作目标已完成,或因故终止,剩余的财政拨款滚存资金。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于年末将财政拨款预算收入、行政支出(事业支出)和其他支出中的财政拨款支出的本年发生额,结转入财政拨款结转,并于年末将财政拨款结转余额中符合财政拨款结余性质的部分转入财政拨款结余。行政事业单位从其他单位调入财政拨款结余资金或额度,或者上缴财政拨款结转结余资金或额度的,相应增加或减少财政拨款结转、财政拨款结余。

      ③非财政拨款结转和财政拨款结余
    非财政拨款结转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当年预算已执行但尚未完成,或因故未执行,下一年度需要按照原定用途继续使用的非经营的非同级财政拨款专项滚存资金。非财政拨款结余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当年预算工作目标已完成,或因故终止,剩余的非限定用途的非同级财政拨款滚存资金。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于年末将非财政拨款预算收入、非经营预算收入、行政支出(事业支出)和其他支出中的非财政拨款专项资金支出的本年发生额,结转入非财政拨款结转,并于年末将非财政拨款结转佘额中符合非财政拨款结余性质的部分转入非财政拨款结余。

      ④经营结余
    经营结余是指事业单位年度经营活动收支相抵后余额弥补以前年度经营亏损后的余额。年末,经营预算收支相抵后如有结余,则将其余额转入非财政拨款结余,否则不予结转。

      ⑤其他结余
    其他结余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年度除财政拨款收支、非同级财政专项资金收支和经营收支以外各项收支相抵后的余额。年末,行政单位将其他结余转入非财政拨款结余,事业单位将其他结余转入非财政拨款结余分配。

    【经典例题】甲事业单位2019全年累计发生财政拨款预算收入6 000万元,非同级财政拨款预算收入800万元,其他预算收入100万元。全年累计发生事业支出5 750万元,其中含财政拨款支出5 000万元、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750万元。全年累计发生其他支出60万元,均为非财政拨款非专项资金支出。甲事业单位年末结转资金余额中,符合结余性质且留归本单位使用的部分为非财政结转资金50万元。甲事业单位年末未对非财政拨款结余资金进行分配。

      【解析】年末,甲事业单位应当作以下会计处理:
      (1)将财政拨款预算收入的本年发生额转入财政拨款结转,增加财政拨款结转6 000万元,同时将事业支出中的财政拨款支出的本年发生额转入财政拨款结转,减少财政拨款结转5 000万元;

      (2)将非同级财政拨款预算收入的本年发生额转入非财政拨款结转,增加非财政拨款结转800万元,同时将事业支出中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的本年发生额转入非财政拨款结转,减少非财政拨款结转750万元;

      (3)将结转资金余额中符合结余性质且留归本单位使用的非财政拨款转为非财政拨款结余资金,增加非财政拨款结余资金50万元,减少非财政拨款结转资金50万元;

      (4)将其他预算收入的本年发生额转入其他结余,增加其他结余100万元;

      (5)将其他支出的本年发生额转入其他结余,减少其他结余60万元;

      (6)将其他结余通过非财政拨款结余分配转入非财政拨款结余40万元。


    【知识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报表和预算会计报表(★)
      (一)财务报表。财务报表是反映行政事业单位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运行情况和现金流量等信息的文件。财务报表的编制主要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以财务会计核算生成的数据为准。财务报表是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和现金流量等信息的结构性表述,由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构成。

    资产负债表 是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即全部资产、负债和净资产情况的报表。

    收入费用表 是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在一定会计期间的运行情况,即在某一会计期间内发生的收入、费用及当期盈余情况的报表。

    现金流量表 是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情况的报表。行政事业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编制现金流量表。

    附注 对在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中列示项目所作的进一步说明,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


    (二)预算会计报表。预算会计报表是综合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年度预算收支执行结果的文件。预算会计报表的编制主要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以预算会计核算生成的数据为准。预算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预算收入支出表、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和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

    预算收入支出表 是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在某一会计年度内各项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收支差额的情况的报表。

    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 是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在某一会计年度内预算结转结余的变动情况的报表。

    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 是反映行政事业单位本年财政拨款预算资金收入、支出及相关变动的具体情况。

      
    【知识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调整(★★)
      ①会计政策及其变更
    会计调整,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因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要求,或者在特定情况下对其原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以及发现的会计差错、发生的报告日后事项等所作的调整。

      会计政策,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特定原则、基础以及所采用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对相同或者相似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采用相同的会计政策进行会计处理,但其他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另有规定的除外。行政事业单位采用的会计政策,在每一会计期间和前后各期应当保一致。

      行政事业单位变更会计政策应当满足以下条件:法律、行政法规或者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等要求变更,或者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有关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状况、运行情况等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行政事业单位对于本期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与以前相比具有本质差别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以及对初次发生的或者不重要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规定对会计政策变更进行处理。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对会计政策变更未作出规定的,通常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应当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处理。

      ②会计估计及其变更
    会计估计,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对结果不确定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等。行政事业单位据以进行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或者由于取得新信息、积累更多经验以及后来的发展变化,可能需要对会计估计进行修订。

      ③会计差错及其更正
    会计估计变更应以掌握的新情况、新进展等真实、可靠的信息为依据。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对会计估计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行政事业单位对某项变更难以区分为会计政策变更或者会计估计变更的,应当按照会计估计变更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会计差错,是指行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时,在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方面出现的错误,通常包括计算或记录错误、应用会计政策错误、疏忽或曲解事实产生的错误、财务舞弊等。行政事业单位在本报告期(以下简称本期)发现的会计差错,应当按照以下原则处理:
      一是本期发现的与本期相关的会计差错,应当调整本期报表相关项目。

      二是本期发现的与前期相关的重大会计差错,如影响收入、费用或者预算收支的应当将其对收入、费用或者预算收支的影响或者累积影响调整发现当期期初的相关净资产项目或者预算结转结余,并调整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
    如不影响收入、费用或者预算收支的,应当调整发现当期相关项目的期初数。行政事业单位滥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其变更,应当作为重大会计差错予以更正。

      三是本期发现的与前期相关的非重大会计差错,应当将其影响数调整相关项目的本期数。

      ④报告日后事项
    报告日后事项,是指自报告日(年度报告日通常为12月31日)至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需要调整或说明的事项,包括调整事项和非调整事项两类。

      报告日以后获得新的或者进一步的证据,有助于对报告日存在状况的有关金额作出重新估计应当作为调整事项,据此对报告日的报表进行调整。报告日以后才发生或者存在的事项,不影响报告日的存在状况,但如不加以说明,将会影响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估计和决策,这类事项应当作为非调整事项,在财务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

      政府财务报告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编制,包括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

      
    【知识点】政府财务报告(★)
      (一)政府部门财务报告的构成及内容
    政府部门财务报告由政府部门编制,主要反映本部门财务状况、运行情况等,为加强政府部门资产负债管理、预算管理、绩效管理等提供信息支撑。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应当包括会计报表、报表附注、财务分析等。

    1.会计报表 资产负债表 重点反映政府部门年末财务状况。

    收入费用表 重点反映政府部门年度运行情况。收入费用表应当按照收入、费用和盈余分类分项列示。

    当期盈余与预算结余差异表 重点反映政府部门权责发生制基础当期盈余与现行会计制度下当期预算结余之间的差异。

    2.报表附注 报表附注重点对财务报表作进一步解释说明。

    3.政府部门财务分析 政府部门财务分析主要包括资产负债状况分析、运行情况分析、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及趋势分析等。


    (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构成及内容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由政府财政部门编制,主要反映政府整体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和财政中长期可持续性等,可作为考核地方政府绩效、开展地方政府信用评级、评估预警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编制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以及制定财政中长期规划和其他相关规划的重要依据。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应当包括会计报表、报表附注、财政经济分析、政府财政财务管理情况等。

    1.会计报表 资产负债表 重点反映政府整体年末财务状况。

    收入费用表 重点反映政府整体年度运行情况。

    当期盈余与预算结余差异表 重点反映政府整体权责发生制基础当期盈余与现行会计制度下当期预算结余之间的差异。

    2.报表附注 报表附注重点对会计报表作进一步解释说明。

    3.政府财政经济分析 政府财政经济分析应当包括财务状况分析、运行情况分析、财政中长期可持续性分析等。


    (三)政府部门财务报告编制
    1.编制单位财务报表——政府部门财务报告由本部门所属单位逐级编制。政府各单位应当以经核对无误的会计账簿数据为基础编制本单位财务报表。政府各单位应当严格按照相关财政财务管理制度以及会计制度规定,全面清查核实单位的资产负债,做到账实相符、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表相符。对代表政府管理的资产,各单位应全面清查核实,完善基础资料,全面、准确、真实、完整地反映。

      2.编制部门财务报表——政府各部门应当对所属各单位财务报表进行合并编制本部门财务报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对部门内部单位之间发生的经济业务或事项应当经过确认后抵销,并编制抵销分录,在此基础上分项合并财务报表项目。政府部门财务报表之间、财务报表各项目之间,凡有对应关系的数字,应当相互一致;
    报表中本期与上期有关的数字应当衔接。

    (四)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
    政府财政部门应当以财政总预算会计报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会计报表、部门财务报表、土地储备资金财务报表、物资储备资金会计报表等为基础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表。

      1.编制的准备——政府财政部门应当严格按照相关财政管理制度以及会计制度规定,全面清查核实财政部门代表政府管理的资产负债等,做到账实相符、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表相符。

      2.编制本级政府综合财务报表——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对本级财政总预算会计报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会计报表、部门财务报表、土地储备资金财务报表、物资储备资金会计报表等进行合并,编制本级政府综合财务报表。对于未在财政总预算会计报表中反映的政府股权投资、投资收益等,暂按权益法从国有企业财务会计决算报表中取得相关数据纳入政府综合财务报表。

      3.编制本行政区政府综合财务报表——编制本级政府综合财务报表时,经确认后,应当对上述被合并报表之间经济业务或事项进行抵销,并编制抵销分录,在此基础上分项加总财务报表项目。县级以上政府财政部门要合并汇总本级政府综合财务报表和下级政府综合财务报表,编制本行政区政府综合财务报表。

    内部控制
    【知识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概述(★)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内涵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

      【提示】财政部2012年发布、2014年1月1日起实施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将单位内部控制的客体界定为单位经济活动的风险,主要包括预算业务、收支业务、政府采购业务、资产管理、建设项目、合同等。

      【提示】财政部2015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要求单位全面建立、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确保内部控制覆盖单位经济和业务活动的全范围,贯穿内部权力运行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规范单位内部各层级的全体人员。

      【提示】财政部2016年制定并印发了《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财会〔2016〕11号)决定以量化评价为导向,开展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

    2017年制定并印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财会〔2017〕1号)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编制、报送、使用及报告信息质量的监督检查等工作,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公开,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质量。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目标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合理保证单位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合理保证单位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原则
    内部控制原则包括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

      (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组织与实施
    单位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各单位主管财务工作的部门通常是内部控制的牵头部门,或单独设置内控部门。

      
    【知识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实施(★)
    步 骤 要 求 1.梳理单位业务流程 根据单位“三定”规定,通过组织相关人员包括邀请外部专家对单位的预算业务、收支业务、政府采购业务、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构成经济活动的各项业务进行调研和访谈,对各项业务特点进行归纳和总结,明确各项业务的目标、范围和内容。

    2.明确业务环节 按照业务实现的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将各个业务中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融入业务流程中的每个业务环节,细化业务流程中各个环节的部门和岗位设置,明确其职责范围和分工。

    3.系统分析经济活动风险 在明确了单位的各个业务范围和业务的各个环节后,进一步对单位经济活动中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分析。风险分析需要从各个业务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入手,讨论环境对单位内部控制的负面作用,运用多种手段进行风险的定性和定量评估 。

    4.确定风险点 将业务整体风险按照各个不同业务单元划分为具体的风险点。确定风险点要依据业务流程梳理,对机构设置和岗位设置进行具体分析,从业务环节角度评估特定风险,找出可能造成单位经济利益流出的风险点 。

    5.选择风险应对策略 对已经识别的风险进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进行风险排序,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和整体策略。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主要是业务中的低效、浪费和舞弊,要将这些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

    6.建立健全单位各项内部管理制度 在前面5个步骤的基础上,对风险识别结果进行反复验证,对风险评估结果进行反复测算,按照不同的风险应对策略,制定单位有针对性的各项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7.督促相关工作人员认真执行 单位应当明确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分工和责任,设立相关部门和岗位对相关工作人员执行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结果进行监督和奖惩,形成完善的内控执行机制。


    【经典例题】2018年,某省财政厅依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对所属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工作专项检查。检查中发现某下属事业单位的做法是:
      (1)单位负责人接到财政部文件后,就在文件上批示“请B同志负责组织实施”,其中,B是分管财务后勤的副职。

      (2)B在文件上批示:“请财务处牵头负责,尽快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3)文件发到财务处,财务处处长C召集处内工作人员开会研究方案制定,请大家发表意见,他说:“内部控制建设涉及单位各个部门,我们只是牵头部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今天请大家来开个诸葛会,先出出主意。”
    (4)会计核算科科长D说:“我们财务处人手紧张,完成目前的工作都很吃力,哪有精力来开展内部控制和进行日常管理,希望领导能把这事推掉。”
    (5)资金结算科科长E说:“这个内控规范不太现实,与钱有关的我们管得了,其他的像决策机制、人事制度、组织结构等我们管不了,还有政府采购、建设项目等,已超出了我们所能管的范围,建议只在我们财务部门实施内部控制。”
    (6)预算管理科科长F说:“我们可以聘请管理咨询公司给我们做咨询,如有必要也可以委托他们来帮助我们设计,单靠我们的力量确实难以承担此事。”
    【解析】A的意见错误。单位负责人应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B的意见正确。单位应当确定内部控制牵头部门作为内部控制建设具体工作部门,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C的意见正确。内部控制要坚持全面性原则。D的意见错误。内部控制建设需要建立有效的组织和工作机制,既然单位已经明确由财务处牵头负责,就不能以各种借口逃避内部控制建设的责任。E的意见错误。内部控制要坚持全面性原则。F的意见正确。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必要时可以聘请中介机构提供专业咨询服务。

      
    【知识点】风险评估程序、机制和风险控制方法(★★)
      单位开展经济活动风险评估应当成立风险评估工作小组,并且由单位领导(单位负责人、分管财务工作的领导)担任组长。风险评估小组也可以是跨部门的,也可以设置在内控部门或者牵头部门。经济活动风险评估至少每年进行一次;
    外部环境、经济活动或管理要求等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及时对经济活动风险进行重估。经济活动风险评估结果应当形成书面报告并及时提交单位领导班子。

    程序 内 容 目标设定 目标设定是指单位采取恰当的程序去设定对于控制对象的控制目标,确保所选定的目标支持和切合单位的职责使命。每个控制对象的控制目标总体上是与内部控制的整体目标一致的,但是每个控制对象的控制目标又各有其侧重点,如货币资金的控制目标重点是保证货币资金的安全完整,而支出业务的控制目标重点是支出业务符合开支范围标准并经过适当的授权审批。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对单位面临的各种不确定因素进行梳理、汇总,形成风险点清单。风险识别需要区分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的风险,如单位层面应关注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监督是否实现有效分离;
    权责是否对等;
    是否建立健全议事决策机制、岗位责任制、内部监督机制等;
    业务层面应关注预算管理情况、收支情况、政府采购情况、资产管理情况、建设项目管理情况、合同管理情况等。

    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之上,运用定量和定性方法进一步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对单位目标实现的影响程度,并对风险的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以便为制定风险应对策略、选择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风险应对 风险应对是指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之上,针对单位所存在的风险,提出各种风险解决方案,经过分析论证与评价从中选择最优方案并予以实施的过程。风险应对的策略一般有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四种。

    项 目 具体要求 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合理设置内部控制关键岗位,明确划分职责权限,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

    内部授权审批控制 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关责任,建立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和会签制度。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办理业务。

    归口管理 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采取成立联合工作小组并确定牵头部门或牵头人员等方式,对有关经济活动实行统一管理。

    预算控制 强化对经济活动的预算约束,使预算管理贯穿于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财产保护控制 建立资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机制,采取资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资产安全完整 。

    会计控制 建立健全本单位财会管理制度,加强会计机构建设,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强化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加强会计档案管理,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处理程序。

    单据控制 要求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经济活动业务流程,在内部管理制度中明确界定各项经济活动所涉及的表单和票据,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按照规定填制、审核、归档、保管单据。

    信息内部公开 建立健全经济活动相关信息内部公开制度,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信息内部公开的内容、范围、方式和程序。

      
    【知识点】行政事业单位单位层面内部控制(★★)

    1.建立内部控制的组织框架
    单独设置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者确定内部控制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工作:(1)建立财会、政府采购、基建、资产管理、合同管理等部门或者岗位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积极发挥相关部门或岗位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2)充分发挥单位内部审计、纪检监察部门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2.建立内部控制的工作机制
    (1)建立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的机制。既要服从本单位“三定”规定的要求,在现有编制内按照内控的要求设计工作机制,又可以从经济活动的特点出发,建立联合工作机制。“三定”:部门主要职责、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

      (2)建立健全议事决策机制。

      (3)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①明确岗位职责及分工;
    ②科学设置内部控制关键岗位,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
    ③以书面形式(岗位责任书或其他相关文件)规定内部控制关键岗位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要求;
    ④实行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轮岗制度,明确轮岗周期。

      3.对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要求
    对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要求当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把好人员入口关,确保相关人员具备与其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资格和能力;
    第二,切实加强员工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升员工的素质。

      4.编报财务信息的要求
    (1)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会计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2)落实岗位责任制,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3)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管理,完善财务管理制度。(4)按法定要求编制和提供财务信息。(5)建立财会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

    5.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内部控制
    单位应当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对信息系统建设实施归口管理,在日常办公、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等领域,尽快实施信息化。单位在实施办公自动化、经济活动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过程中,应当将经济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流程和措施嵌入单位信息系统中,减少或消除人为操纵的因素,保护信息安全。


    【知识点】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主要包括预算业务控制、收支业务控制、政府采购业务控制、资产控制、建设项目控制和合同控制,这些业务涵盖了行政事业单位主要的经济活动内容。

    (一)预算业务控制 预算业务主要风险

      (1)预算编制的过程短,时间紧张,准备不充分,可能导致预算编制质量低;
    财会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可能导致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政府采购和基建管理等经济活动脱节;
    预算项目不细、编制粗糙,随意性大,可能导致预算约束不够。

    (2)单位内部预算指标分解批复不合理,可能导致内部各部门财权与事权不匹配,影响部门职责的履行和资金使用效率。

    (3)未按规定的额度和标准执行预算,资金收支和预算追加调整随意无序,存在无预算、超预算支出等问题,可能会影响预算的严肃性;
    不对预算执行进行分析,沟通不畅,可能导致预算执行进度偏快或偏慢。

    (4)未按规定编报决算报表,不重视决算分析工作,决算分析结果未得到有效运用,单位决算与预算相互脱节,可能导致预算管理的效率低下;
    未按规定开展预算绩效管理,评价结果未得到有效应用,可能导致预算管理缺乏监督。

    1.预算编制环节的关键控制措施 (1)落实单位内部各部门的预算编制责任;
    (2)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预算编制合规;
    (3)建立单位内部部门之间沟通协调机制;
    (4)完善编制方法,细化预算编制;
    (5)强化相关部门的审核责任;
    (6)重大预算项目采取立项评审方式。

    2.预算批复环节的关键控制措施 (1)明确预算批复的责任。明确财会部门负责对单位内部的预算批复工作进行统一管理。(2)合理进行内部预算指标分解。内部指标分解应按照各部门(及各下属单位)业务工作计划对预算资金进行分配。(3)合理采用内部预算批复方法。(4)严格控制内部预算追加调整。

    3.预算执行环节的关键控制措施 (1)预算执行申请控制:预算执行一般包括三种方式:直接执行、政府采购执行、依申请执行,其中除了政府采购外,支出金额较大、非经常性发生的业务应当先进行预算执行申请。(2)预算执行审核和审批控制:预算执行申请提出后,应当由归口管理部门和财会部门进行审核,并按规定的权限进行审批。(3)资金支付控制:由审核岗进行凭证、票据等方面审核后,由出纳岗依据支付审核阶段已明确的借款申请或报销申请的资金来源和账户类型,办理具体的资金支付业务。(4)预算执行分析控制:单位应当建立预算执行分析机制,定期通报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

    4.决算与评价环节的关键控制措施 (1)决算控制。单位应当加强决算管理,确保决算真实、完整、准确、及时,加强决算分析工作,强化决算分析结果运用,建立健全单位预算与决算相互反映、相互促进的机制;
    (2)绩效评价控制。单位应当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经典例题】甲单位为一家省级事业单位,按其所在省财政厅要求,执行中央级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等规定。省财政厅2016年2月末批复了甲单位2016年度支出预算49000万元,其中基本支出预算33000万元、项目支出预算16000万元。3月初,甲单位将内部各单位预算进行批复分解;
    为保留适当的预算灵活性,避免预算频繁调整,对于基本支出预算中部分暂未确定具体工作内容的业务,财务处仅批复了预算总额度,待业务的具体工作内容确定后再细化分解。


    【解析】无不当之处。

      理由:“预算业务内部控制——预算批复环节的关键控制措施”。对于在预算批复时尚无法确定事项具体内容的业务,可先批复该类事项的总额,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履行执行申请与审批管理。由上级单位统筹管理的预算,可一次性或分次分批下达预算指标,以保留适当的灵活性,避免频繁的预算调整。

    (二)收支业务控制 1.收入业务控制 收入业务主要风险 ①各项收入未按照法定项目和标准征收,或者收费许可证未经有关部门年检,可能导致收费不规范或乱收费的风险;

    ②未由财会部门统一办理收入业务,其他部门和个人未经批准办理收款业务,可能导致贪污舞弊或者私设“小金库”的风险;

    ③违反“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截留、挪用、私分应缴财政的收入,或者各项收入不入账或设立账外账,可能导致私设“小金库”或者资金体外循环的风险;
    ④执收部门和财会部门沟通不够,单位没有掌握所有收入项目的金额和时限,造成应收未收,可能导致单位利益受损的风险;
    ⑤没有加强对各类票据、印章的管控和落实保管责任,可能导致票据丢失、相关人员发生错误或舞弊的风险。

    收入业务关键控制环节及控制措施 ①对收入业务实施归口管理,明确由财会部门归口管理各项收入并进行会计核算,严禁设立账外账;
    ②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有政府非税收入收缴职能的单位,应当按照规定项目和标准征收政府非税收入,按照规定开具财政票据,做到收缴分离、票款一致,并及时、足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挪用或者私分;
    ③建立收入分析和对账制度,对收入征收情况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判断有无异常情况;
    ④建立健全票据管理制度和印章管理制度,财政票据、发票等各类票据的申领、启用、核销、销毁均应履行规定手续。

    2.支出业务控制 支出业务主要风险 ①支出申请不符合预算管理要求,支出范围及开支标准不符合相关规定,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之间相互挤占,可能导致单位预算失控或者经费控制目标难以实现的风险;
    ②支出未经适当的审核、审批,重大支出未经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可能导致错误或舞弊的风险;

    ③支出不符合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公务卡结算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可能导致支出业务违法违规的风险;
    ④采用虚假或不符合要求的票据报销,可能导致虚假发票套取资金等支出业务违法违规的风险;
    ⑤对各项支出缺乏定期的分析与监控,对重大问题缺乏应对措施,可能导致单位支出失控的风险。

    支出业务关键控制环节及控制措施 ①明确各支出事项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②加强支出事前申请控制。③加强支出审批控制,各项支出都应经过规定的审批才能向财会部门申请资金支付或者办理报销手续。④加强支出审核控制,重点审核单据来源是否合法,内容是否真实、完整,使用是否准确,是否符合预算,审批手续是否齐全。⑤加强资金支付和会计核算控制。⑥加强支出业务分析控制。单位应定期编制支出业务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对于支出业务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3.债务业务控制 债务业务主要风险 ①未经充分论证或者未经集体决策,擅自对外举借大额债务,可能导致不能按期还本付息、单位利益受损的风险;
    ②债务管理和监控不严,债务的具体情况不清,没有做好还本付息的相关安排,可能导致单位利益受损或者财务风险;
    ③债务没有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纳入单位会计核算,形成账外债务,可能导致单位财务风险。

    债务业务关键控制环节及控制措施 ①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指定专门部门或者岗位负责债务管理,确保债务管理与资金收付、债务管理与债务会计核算、债务会计核算与资金收付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不得由一人办理债务业务的全过程;
    ②授权审批控制,建立举借和偿还债务的审批程序,大额债务的举借和偿还属于重大经济事项,应当进行充分论证,并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后,按国家有关规定履行报批手续;
    ③日常管理控制,单位应当做好债务的会计核算和档案保管工作,加强债务的对账和检查控制,定期与债权人核对债务余额,进行债务清理,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

    (三)政府采购业务控制 政府采购业务主要风险 (1)没有编制采购预算和计划,政府采购预算和计划编制不合理,可能导致采购失败或者资金、资产浪费的风险;
    (2)政府采购活动不规范,在招标中存在舞弊行为,可能导致单位被提起诉讼或受到处罚、采购的产品价高质次、单位资金损失的风险;
    (3)采购验收不规范,付款审核不严格,可能导致实际接收产品与采购合同约定有差异、资金损失或单位信用受损的风险;
    (4)采购业务相关档案保管不善,可能导致采购业务无效、责任不清等风险。

    政府采购业务关键控制环节及控制措施
      (1)合理设置政府采购业务管理机构和岗位:单位一般情况下应当设置政府采购业务决策机构(如成立政府采购领导小组)、政府采购业务实施机构(包括政府采购归口部门、财会部门以及相关业务部门等),并在政府采购业务岗位设置上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2)采购预算与计划管理:按照“先预算、后计划、再采购”的工作原则,根据本单位实际需求和相关标准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按照已批复的预算安排政府采购计划,实现预算控制计划,计划控制采购,采购控制支付。

    (3)采购活动管理:对政府采购活动实施归口管理,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建立政府采购、资产管理、财务、内部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或岗位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机制。(4)采购项目验收管理:根据规定的验收制度和政府采购文件,由指定部门或专人对所购物品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和其他相关内容进行验收,并出具验收证明。

    (5)质疑投诉答复管理:指定牵头部门负责、相关部门参加,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政府采购业务质疑投诉答复工作。(6)采购业务记录控制:妥善保管政府采购预算与计划、各类批复文件、招标文件、投标文件、评标文件、合同文本、验收证明等政府采购业务相关资料。(7)涉密采购项目管理:规范涉密项目的认定标准和程序。对于涉密政府采购项目,单位应当与相关供应商或采购中介机构签订保密协议或者在合同中设定保密条款。

    (四)资产控制 1.货币资金控制 货币资金业务主要风险 ①财会部门未实现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出纳人员既办理资金支付又经管账务处理,由一个人保管收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可能导致货币资金被贪污挪用的风险;
    ②对资金支付申请没有严格审核把关,支付申请缺乏必要的审批手续,大额资金支付没有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可能导致资金被非法套取或者被挪用的风险;

    ③货币资金的核查控制不严,未建立定期、不定期抽查核对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余额的制度,可能导致货币资金被贪污挪用的风险;
    ④未按照有关规定加强银行账户管理,出租、出借账户,可能导致单位违法违规或者利益受损的风险。

    货币资金业务关键控制环节及控制措施 ①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出纳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严禁一人保管收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严格履行签字或盖章手续;
    ②授权审批控制:建立货币资金授权制度和审核批准制度,审批人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权限审批,大额资金支付审批应当实行集体决策;

    ③银行账户控制:严格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开立、变更和撤销银行账户,禁止出租、出借银行账户;
    ④货币资金核查控制:指定不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会计人员定期和不定期抽查盘点库存现金,核对银行存款余额,抽查银行对账单、银行日记账及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核对是否账实相符、账账相符。

    2.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控制 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的主要风险 ①资产管理职责不清,没有明确归口管理部门,没有明确资产的使用和保管责任,可能导致资产毁损、流失或被盗的风险;
    ②资产管理不严,资产领用、发出缺乏严格登记审批制度,没有建立资产台账和定期盘点制度,可能导致资产流失、资产信息失真、账实不符等风险;

    ③未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相关规定办理资产的调剂、租借、对外投资、处置等业务,可能导致资产配备超标、资源浪费、资产流失、投资遭受损失等风险;
    ④资产日常维护不当、长期闲置,可能导致资产使用年限减少、使用效率低下的风险;
    ⑤对应当投保的资产不办理投保,不能有效防范资产损失的风险。

    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关键控制环节及控制措施 ①明确各种资产的归口管理部门;
    ②明确资产使用和保管责任人;
    ③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相关规定,明确资产的调剂、租借、对外投资、处置的程序、审批权限和责任;
    ④建立资产台账,加强资产的实物管理;
    ⑤建立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做好资产的统计、报告、分析工作,实现对资产的动态管理。

    3.对外投资控制 对外投资业务的主要风险 ①未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投资,可能导致对外投资失控、国有资产重大损失甚至舞弊;
    ②对外投资决策程序不当,未经集体决策,缺乏充分可行性论证,超过单位的资金实力进行投资,可能导致投资失败和财务风险;
    ③没有明确管理责任、建立科学有效的资产保管制度,没有加强对投资项目的追踪管理,可能导致对外投资被侵吞或者严重亏损。

    对外投资业务的关键控制环节及控制措施 ①投资立项控制:对项目可行性要进行严格周密论证;
    ②投资决策控制: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后,按国家有关规定履行报批手续;
    ③投资实施控制:编制投资计划,严格按照计划确定的项目、进度、时间、金额和方式投出资产;
    ④追踪管理控制:对于股权投资,单位应当指定部门或岗位对投资项目进行跟踪管理;
    ⑤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在对外投资中出现重大决策失误、未履行集体决策程序和不按规定执行对外投资业务的部门及人员,应当追究相应的责任。


    【经典例题】甲单位为一家中央级事业单位,2014年6月,为了贯彻落实《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试行)》文件精神,甲单位制定了本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工作手册(试行)》。该手册规定:单位应加强对外投资管理,确保对外投资的可行性研究与评估、对外投资决策与执行、对外投资处置的审批与执行等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为了更好地防范投资风险,财务处建议对外投资无论金额大小,均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后执行。

      【解析】财务处建议不正确。

      理由:对外投资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后,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履行报批手续。

    (五)建设项目控制 建设项目的主要风险
      (1)立项缺乏可行性研究或者可行性研究流于形式、决策不当、审核审批不严、盲目上马,可能导致建设项目难以实现预期目标甚至导致项目失败;
    (2)违规或超标建设楼、堂、馆、所,可能导致财政资金极大浪费或者单位违纪;
    (3)项目设计方案不合理,概预算脱离实际,技术方案未能有效落实,可能导致建设项目质量存在隐患、投资失控以及项目建成后运行成本过高等风险;

    (4)招投标过程中存在串通、暗箱操作或商业贿赂等舞弊行为,可能导致招标工作违法违规、中标人实际难以胜任等风险;
    (5)项目变更审核不严格、工程变更频繁,可能导致预算超支、投资失控、工期延误等风险;
    (6)建设项目价款结算管理不严格,价款结算不及时,项目资金不落实、使用管理混乱,可能导致工程进度延迟或中断、资金损失等风险;

    (7)竣工验收不规范、最终把关不严,可能导致工程交付使用后存在重大隐患;
    (8)虚报项目投资完成额、虚列建设成本或者隐匿结余资金,未经竣工财务决算审计,可能导致竣工决算失真等风险;
    (9)建设项目未及时办理资产及档案移交、资产未及时结转入账,可能导致存在账外资产等风险。

    建设项目的关键控制环节及控制措施 (1)立项、设计与概预算控制:①对项目建议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项目决策程序等做出明确规定,确保项目决策科学、合理。建设项目应当经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严禁任何个人单独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②择优选取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并签订合同;
    ③建立与建设项目相关的审核机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方案、概预算等应当由单位内部的规划、技术、财会、法律等相关工作人员或者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审核,出具评审意见。

    (2)招标控制: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建设项目招标工作;
    (3)工程价款支付控制:按照审批单位下达的投资计划和预算对建设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
    (4)工程变更控制:经批准的投资概算是工程投资的最高限额,未经批准,不得调整和突破。如需调整投资概算,应当按国家有关规定报经批准;
    (5)项目记录控制:加强对建设项目档案的管理;
    (6)竣工决算控制:按照规定的时限及时办理竣工决算。

    (六)合同控制 合同控制的主要风险 (1)未明确合同订立的范围和条件,对应签订合同的经济活动未签订合同,或者违规签订担保、投资和借贷合同,可能导致单位经济利益受损的风险;
    (2)故意将需要招标管理或需要较高级别领导审批的重大合同拆分成标的金额较小的若干不重要的合同,规避国家有关规定,导致经济活动违法违规的风险;
    (3)对合同对方的资格审核不严格,对方当事人不具有相应的能力和资质,可能导致合同无效或单位经济利益受损的风险;

    (4)对技术性强或法律关系复杂的经济事项,未组织熟悉技术、法律和财会知识的人员参与谈判等相关工作,对合同条款、格式审核不严,可能使单位面临诉讼或经济利益受损的风险;
    (5)未明确授权审批和签署权限,合同专用章保管不严,可能发生未经授权或者超越权限对外订立合同的风险;
    (6)合同生效后,对合同条款未明确约定的事项没有及时协议补充,可能导致合同无法正常履行的风险;
    (7)未按合同约定履行合同,可能导致单位经济利益受损或面临诉讼的风险;

    (8)对合同履行缺乏有效监控,未能及时发现问题或者采取有效措施弥补损失,可能导致单位经济利益受损的风险;
    (9)未按规定的程序办理合同变更、解除等,可能导致单位经济利益受损的风险;
    (10)合同及相关资料的登记、流转和保管不善,合同及相关资料丢失,可能导致影响合同正常履行、产生合同纠纷的风险;

    (11)合同涉及的国家机密、工作机密或商业秘密泄露,可能导致单位或国家利益受损的风险;
    (12)合同纠纷处理不当,可能导致单位利益、信誉和形象受损的风险。

    合同控制的关键控制环节及控制措施 (1)合同订立控制:明确合同订立的范围和条件,严禁未经授权擅自以单位名义对外签订合同;
    (2)合同履行控制:对合同履行情况实施有效监控;
    (3)合同登记控制:定期对合同进行统计、分类和归档,详细登记合同的订立、履行和变更情况,实行对合同的全过程管理;
    (4)合同纠纷控制:合同发生纠纷的,单位应当在规定时效内与对方协商谈判。

    【经典例题】甲单位为一家省级事业单位,按其所在省财政厅要求,执行中央级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等规定。甲单位“专用实验设备购置”项目经费预算为180万元。2016年2月5日,甲单位履行了政府采购程序并同中标的A公司签订了采购合同。合同约定:合同签订之日起10日内支付合同价款的25%;
    3月30日前设备到货验收合格,支付合同价款的70%;
    设备调试正常运行3个月后,支付合同价款的5%。

      甲单位已按合同约定支付了首笔设备款,但因A公司经营业务转型,不再生产该类设备,合同无法继续履行。资产管理处负责该项采购业务的经办人员由于缺少工作经验,一直未主动联系A公司,项目实施处于停滞状态。

      【解析】甲单位做法存在不当之处。

      理由:因供应商原因无法履行合同,甲单位没有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知识点】内部控制的评价与监督(★★)
      内部控制的评价与监督是确保内部控制建设不断完善并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包括自我评价、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三个层次。

    (一)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定义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指由行政事业单位自行组织的,对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

    实施主体 单位负责人应当指定专门部门或专人负责对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出具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内容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对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意见,内部控制有效性包括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和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

    评价报告 评价报告应当对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指出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并提出整改建议。评价报告应当提交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应当对拟采取的整改措施作出决定,并监督落实。

    (二)内部控制的内部监督 定义 内部控制的内部监督是单位对其自身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实施主体 保持相对独立,内部控制监督不能由具体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的工作部门承担。对于设立了独立内部审计部门或者专职内审岗位的单位,应当指定内审部门或者岗位作为内部监督的实施主体;
    对于没有内审部门或岗位,或者内审部门因人手不足,力量薄弱等原因无法有效履行内部控制监督检查职能的单位,可以成立内部监督联合工作小组履行相应的职能。

    内容和要求 负责内部监督的部门或岗位应当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和机制的建立与执行情况,以及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等,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确定内部监督检查的方法、范围和频率,通常不能少于一年一次。

    (三)内部控制的外部监督 财政部门 国务院财政部门及其派出机构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对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有针对性地提出检查意见和建议,并督促单位进行整改。

    审计部门 国务院审计机关及其派出机构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审计机关对单位进行审计时,应当调查了解单位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的有效性,揭示相关内部控制的缺陷,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处理意见和建议,并督促单位进行整改。


    内部控制报告,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在年度终了,依据有关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编制的,能够综合反映本单位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的总结性文件。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按照“统一布署、分级负责、逐级汇总、单向报送”的方式报送,各行政事业单位按照行政管理关系向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单向报送。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一)内部控制报告编制原则:包括全面性、重要性、客观性和规范性原则。

    (二)内部控制报告的编制与报送: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财政部发布的统一报告格式编制内部控制报告,经本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批后对外报送;
    各部门汇总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应当以所属行政事业单位上报的信息为准,地方各级财政部门汇总的本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应当以本地区部门和下级财政部门上报的信息为准,不得虚报、瞒报和随意调整。

    (三)内部控制报告的使用: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使用,通过对内部控制报告中反映的信息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健全制度,提高执行力,完善监督措施,确保内部控制有效实施。

    (四)内部控制报告的监督检查:各地区、各部门汇总的内部控制报告报送后,各级财政部门、各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对所报送的内部控制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和规范性进行监督检查。


    【本章经典案例分析题】
    (2017年部分)甲单位为一家中央级行政单位,乙、丙、丁单位为甲单位下属单位,均已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甲单位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乙、丙、丁单位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2017年7月,甲单位成立检查组对甲单位本级及下属单位2017年上半年预算执行、资产管理、内部控制、会计核算等情况进行了检查。8月30日,检查组向甲单位财务负责人反馈检查情况,部分事项如下:
      (1)2017年3月,甲单位结合工作实际,在财政部批复本年度部门预算之日起15日内,将本部门预算批复下达至下属单位;
    同时,要求下属单位在本单位年度预算总额控制范围内,按规定做好内部预算指标分解与批复,严格控制预算追加和调整。

      (2)甲单位按年度培训工作任务,在其2017年公用经费预算中安排了专项业务培训经费共计18万元。2017年4月,甲单位组织实施了首期专项业务培训,实际发生培训经费支出9万元。为避免经费不足影响后续培训工作任务的完成,甲单位提出首期专项业务培训费支出9万元由乙单位承担,并已在乙单位经费中列支。

      (3)丙单位经财政批复的“M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于2017年5月31日前完成,项目资金已按合同及相关规定完成结算,形成财政项目支出结余资金18万元(财政授权支付额度)。2017年6月,丙单位将“M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支出结余资金18万元直接用于尚存资金缺口的“小型专用设备购置”项目。

      (4)丁单位2017年计划开展国际合作项目,因缺少活动场所,尚未启动实施。为支持下属单位拓展业务,提高资产利用效率,2017年6月,甲单位经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将本单位一栋闲置办公楼无偿出借给丁单位使用。

      (5)丙单位在履行了规定的政府采购程序后,向A公司购买了一台价值650万元的专用设备。2017年5月,丙单位需要为该专用设备添购专门配套设备,经批复的配套设备政府采购预算为100万元。2017年6月,考虑到A公司社会信用度高、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有保证,为提高采购工作效率,丙单位经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继续直接从A公司添购该配套设备。

      (6)乙单位经批准举借的大额银行借款5000万元(分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到期日为2018年11月30日。2017年5月,乙单位财务部门对提前偿还借款进行了充分论证,认为提前偿还借款可行。2017年6月,经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并履行必要报批程序后,乙单位向银行提出提前全额偿还借款的申请。


    (7)丁单位财务部门收入核算岗位涉及三人,其中:王某负责收款,李某负责开具票据和收入登记工作,张某负责票据和会计档案保管。2017年5月,张某因病经批准休假半年,财务部门负责人考虑到王某工作量不够饱满,责成王某负责张某休假期间的工作。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根据部门预算管理、国有资产管理、政府采购、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等国家有关规定,逐项判断事项(1)至(7)的处理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分别说明理由。

      『答案』
    事项(1)的处理正确。

      事项(2)的处理不正确。

      理由:甲单位的公用经费中的专项业务培训费不应该由乙单位承担,也不能在乙单位经费支出中列支。

      事项(3)的处理不正确。

      理由:年度预算执行中,因项目目标完成、项目提前终止或实施计划调整,不需要继续支出的预算资金,中央部门应及时清理结余资金并报财政部,由财政部收回。

      事项(4)的处理不正确。

      理由:行政单位拟将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对外出租、出借的,必须事先上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批准。

      事项(5)的处理不正确。

      理由:单一来源采购中规定:添购资金总额不超过原合同采购金额的10%,题中添购金额100万元超过了原合同总金额650万元的10%,不符合规定。

      事项(6)的处理正确。

      事项(7)的处理不正确。

      理由:王某属于出纳人员,出纳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财务部门负责人责成王某负责张某的工作的处理不正确。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