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生活休闲 > 正文

    静心图片_静心养生之道

    时间:2019-01-27 04:39:2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中国的传统文化很重视养生,所谓养生就是在一定的理论与方法的指导下,以健康长寿为目的的身心修炼。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民间就流行吹嘘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等追求健康长寿的健身方法。吹嘘呼吸、吐故纳新就是时行的呼吸锻炼,而熊经鸟伸是模仿熊与鸟的动作的一种运动肢体的体育运动。可以说熊经鸟伸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体育运动。由熊经鸟伸发展并形成了五禽戏、易筋经以及太极拳等一系列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由此可见,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人民就已经认识到适当的体育运动能维护身体的健康。汉代的名医华佗曾论述过适当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他对弟子吴普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由此可见,中国古人早就对“生命在于运动”有较深刻的认识,所以“生命在于运动”并不是现代西方科学的新发现。但是,中国古人从自己的实践中发现,只强调体育运动是很片面的,因为人的健康具有身与心两个方面,体育运动只能锻炼人的身方面(即人的肉体方面)而人的心方面(即人的心理精神方面)并没有得到锻炼。因此提出了具有传统特色的静心养生观。
      
      一、静心即祥和宁静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的道家就已经认识到人的心理精神能够强烈地影响人的身体健康,良好的心理精神状态能对人的生理产生巨大的良性影响,从而产生维护身体健康的强大作用。在原始道家这种养生思想的影响下,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的《黄帝内经》就明确地论述了良好的心理精神状态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精神保持“祥和宁静”的状态就是“恬淡虚无”,精神从追逐身外的名利等物欲中退出来,用于维护自己的精神的“祥和宁静”就是“精神内守”。而“真气从之”可以解释为因静心后生命力或生理功能旺盛起来。整句话的意思就是,将向外追逐的精神收回来关照自己的身心,将精神调节到“祥和宁静”的状态,人就会身体健康,不受疾病的侵害了。
      道家庄子曾明确地论述了“祥和宁静”心境的养生功效。《庄子》“在宥篇”中说:“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这段话译成白话的意思是:至道的精髓,幽深渺远,至道之极,晦暗沉寂。视听不外用,保持精神的宁静,形体自能健康。保持精神的宁静,不使形体疲累劳苦,不耗损精神,这样人就可以长生。眼睛不被眩惑,耳朵不被搔扰,内心不多计虑,你的精神守护着形体,形体才能够长生。这段话表明,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庄子就认识到,如果一个人能排除外界干扰,保持“宁静祥和”的心境,身体不受劳累,就能够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以老子与庄子为代表的道家认为,最根本的养生之道是维护“祥和宁静”的心境,只有修炼自己的精神心理,使之能排除外界的干扰,使自己的精神心理常处于“祥和宁静”的境界才是对养生最重要的事情。这就是道家的静心养生之道。当然,我们所提倡的静心养生之道,并不反对适当的体育运动,而是认为适当的体育运动对于养生也是必要的,但是强调静心对于养生是第一位的(起主要作用),适当的体育运动对于养生是第二位的(起辅助作用)。
      
      二、静心养生的科学性
      
      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已经认识到,人的心理活动能够强烈地影响人的生理,从而建立了“心理神经免疫学”与“感情应力学”。“心理神经免疫学”认为,“祥和宁静”的良性心理能够提高自身的免疫功能,从而发挥治病和维护身体健康的作用,而焦虑、郁闷、烦躁、愤怒等不良精神心理状态则会削弱免疫系统的免疫功能导致人体生病。“感情应力学”则认为,焦虑、郁闷、沮丧等不良情绪与感情,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破坏人的免疫系统,导致人体生病,所以要维护身体健康就必须排除不良的感情应力的积累。最近报载的一条消息也从一个侧面有力地证明静心养生之道的科学性。《云南广播电视报》2002年4月1日载:“曾经有专家在北京调查了许多一百多岁的健康老人,人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这些百岁老人中有的早睡早起,有的晚睡晚起,有的不吃肉,有的专吃肥肉,有的不抽烟不喝茶,有的抽烟喝茶。虽然他们的生活方式五花八门,但有两条是所有的健康老人的共同点,那就是百岁老人个个心胸开阔、性格随和、心地善良,而心胸狭隘、脾气暴躁、爱钻牛角尖的一个也没有;第二是健康老人都爱劳动和运动”。
      现代心理学的成果证明,我国原始道家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倡的“静心养生之道”,并不是无根据的幻想,其内核是有科学依据的。我国传统文化在静心养生方面有着很丰富的积累,作为后人的我们,应该将其精华发掘出来为世人的养生事业服务。
      
      三、静心养生的方法
      
      生活在人际关系复杂的竞争社会中,人的心灵不断受到名利、得失、恩怨等外来不良因素的冲击,一刻也得不到安宁。实践静心养生之道的人应该从培养无我与奉献的高尚道德品质入手。一个有着无我与奉献精神的人,较容易排除外来的名利、得失、恩怨等不良因素对自己的“祥和宁静”心境的影响与冲击。从根本上说,要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首先要看得穿,想得透,名利、得失、恩怨等东西都是身外之物,并不是人的生存不能缺少的东西,让这些不良东西存在,就会不断地破坏自己的“祥和宁静”心境,从而从根本上破坏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导致疾病丛生。人们若能看得穿,想得透这一点,就较容易排除名利、得失等不良因素对“祥和宁静”心境的冲击与破坏。
      如果你已经患病,甚至是患了重病,“祥和宁静”的心境能够调动你自身的免疫与康复能力,再配合必要的药物治疗,就能促使你的疾病更快地治愈。我觉得美国人安德鲁・韦尔在《不治而愈》一书中的一段话对实践养生之道的人或已经患病的人,有一定的帮助。韦尔这样说:“最重要的,我学到了这样一点,亦即你就是自己的医生,要由你来治愈自己。关键是忘掉自我,忘掉自己的思想,让身体自我康复,它知道该怎样做”。不能将韦尔的这句话理解为有了病不必治疗,只要忘掉自己就身体就会康复。正确的理解是,有了病当然要进行必要的医治,但是在医治的同时要忘掉自己的病、忘掉自我,这样,才能调动自身的“免疫功能”与“康复功能”,使身体更快地康复。
      坐忘、禅定、心斋等都是古人对静坐的不同叫法,而西方国家则称静坐为超觉静坐。静坐的入手方法也很多,坐的方法就有自然而坐与盘腿而坐之分;诱导入静的方法也有调息、听息、默念某些字句、意守某处或某物与观想某物或某景之分。修炼静坐的人可以按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静坐方式与入手方法。我自己的方法是自然而坐,意守下丹田,先调息,当呼吸逐渐细匀,杂念也逐渐减少时就放松意守丹田,并停止调息,转为听息,即静听自己的呼吸。听息要若有若无地听,这个阶段还会有念头的起伏,要听其自然,让这些念头自生自灭,这样,起伏的念头就会越来越少,最后进入一种宁静状态。
      
      四、结语
      
      我们不赞成只动不静或只静不动的走极端的养生之道。我们提倡静心养生之道,是因为我们平时太强调“生命在于运动”,过于强调动的重要性,几乎完全忽视了静对于养生的重要性。本文的目的是希望人们不要忘记,对于养生,静比动更重要。我们认为,只有以“静心养生”为主,以适当的体育运动为辅的养生之道,才能收到满意的养生与治病效果。
      我国自古以来除静心养生之道外,还有着众多的其他养生方法,例如吐纳、导引、熊经鸟伸、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太极拳等。我们完全可以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作为静心养生之道的补充。当然,以“静心养生”为主,以适当的体育运动为辅的养生之道,再加上合理的饮食起居,养生的效果将会更好。
      

    相关热词搜索: 养生之道 静心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