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生活休闲 > 正文

    沙尘暴对人类的危害_人类有关沙尘暴的痛苦记忆

    时间:2019-02-14 04:29:0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帕尔・罗伦兹至今依旧是美国纪录电影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他以自己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和关注来展示自己的电影风格,表达个人对美国现实的独特感受。同时,他也以其音乐、解说、画面三者完美结合的叙事风格为美国及全世界的纪录电影创立了一种规范的类型模式。
      1905年12月11日,帕尔・罗伦兹出生于弗吉尼亚。读大学时,罗伦兹做过《西弗吉尼亚月光》喜剧杂志的主编,叛逆执著的个性让他在今后的日子里多次受挫。大学毕业后,他来到纽约。不久,罗伦兹在爱迪生销售部的机关报做了编辑。
      在帕尔・罗伦兹成为导演前,他是一个影评人和作家,画册《罗斯福年:1933》把他带入电影世界。1933年3月,罗斯福上台后,罗伦兹打算找些钱拍摄一部关于美国国家目前发生的悲剧事件――农业衰落、银行破产和人口迁移、水土保持的新闻片。但是由于没有找到感兴趣的投资人,他决定搜集新闻图片,并以大标题和简洁概括的文字出版此书。当时,一个热心的罗斯福崇拜者主动找到罗伦兹并为他出版了《罗斯福年》。这段时间是罗伦兹一生中最艰难的岁月。1934年3月的一个下午,罗伦兹走出租住的房子去买报纸,却忘记了穿夹克。报纸上说那天是零下17摄氏度,当罗伦兹回到寓所时几乎冻僵了。
      罗伦兹对新政的关注以及对罗斯福的仰慕使他很快成为政客心中的红人,政治理想让他选择《开垦平原的犁》作为电影生涯的开端。罗伦兹仪表堂堂,能说会道,对电影了如指掌。然而,他对拍摄一窍不通,面对陌生的摄影机有些慌乱,为他工作的著名摄影师维拉德・范达根无所适从,几次闹着要辞职。
      影片从蒙大拿开拍,南下德克萨斯去追随那里正在迅速把几百万英亩农田变成荒漠的尘暴。在寒冷的、令人呼吸困难的暴风雪中,罗伦兹尝试着寻找自己想要的素材,但是他并没有明确的剧本,以至于摄影师不知所措。但是罗伦兹具有的敏锐、犀利的眼光和独特的表现手法,这是大家所称道的。这部影片展示了沙尘暴危害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它勾勒了美国中西部大平原的历史,从西进运动及牧场主人与农民在密西西比河沿岸大草原的定居开始,历经由第一次世界大战创造起来的农业好景,到工业技术改革导致的绝望与混乱、股票崩溃、经济萧条、干旱。
      《开垦平原的犁》并没有事先写好的拍摄脚本,都是在剪辑室里就拍摄到的素材由罗伦兹剪裁完成的,全片的剪辑和音乐处理技巧是难得的现实题材之作。罗伦兹后来回顾自己的影片时说:“借着杰出的摄影及音乐,《开垦平原的犁》成为不凡之作。它以工人故事与结构为主,因此是少见的伟大作品。它诉说了大平原的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些情感上的价值――一种源于土壤上的情感。我们的女主角是草地,我们的坏蛋是太阳和风,我们的演员则是居住在乡间草原上的真正农民。”
      《开垦平原的犁》是电影语言的典范之作,它以准确的电影语汇讲述了一个关于西部大平原从草原――牧人的天堂的天堂到荒漠的故事。呈现在镜头上是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画面:麦田、草地、牧马人在草原跃马奔跑,而伴随的音乐则是欢快的进行曲。然而,一声急促的琴声之后,牛群被赶入狭窄的围栏,开垦草原的人来了,牧牛人的天堂正在变为工业家的乐园,来到这里的人们欢欣鼓舞。草原被铁犁翻开,土地被工厂征用。人们花费了十年时间,把铁路,工厂带到了这片广袤的土地,他们种小麦,种棉花,种所有可以兑换钞票的东西,不惜一切代价。这一段镜头的视听语言与情绪的表达之间达成了完美的契合――这也正是罗伦兹成功的秘密:他饱满地发挥了电影语言的视听特性。这也呈现犁过的土地只留下一道浅浅的印痕、儿童爬向犁和沙尘堆满屋门这些动人的画面,这些画面已经成为世界电影史上的共同记忆。
      《开垦平原的犁》另外一个精彩之处是把战争对草原的破坏展示得充分而富有表现力,电影中坦克穿越平原和拖拉机耕种土地、炮筒射击和倾倒粮食的场面反复交叉剪辑,揭示了一个朴素却艰难的真理:战争激发人类贪婪的欲望,战争摧毁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历史上无数次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人们渴望和平,祈求宁静的生活,可是对和平的呼声并没有制止新一场战争的爆发。战争给一些人带来了伤痛和死亡,也给另一些人带来财富与快乐。
      著名作曲家维吉尔・汤姆森的合作是《开垦平原的犁》成功的关键,他喜欢民间音乐,而厌恶那些只对形式予以烘托的乏味音乐。他和罗伦兹把编辑和作曲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合作,因为二人都不希望在影片完成后再强加上音乐。惠特曼式的解说词是罗伦兹同时完成的,后来他找到歌剧院的男高音托马斯・查默斯为他们朗读,查默斯的方式是典型的咆哮式。为了充分发挥他的大嗓门和强大的个性魅力,在解说前罗伦兹并没有让他看到这部影片。
      影片放映后,罗伦兹曾接到过一封来自家乡小学校的信。信上说:学生们看完电影后非常兴奋,并认为这部纪录片比当时其它的纪录片容易理解,因为它用很多的影像和较少的对话。拍片之前,罗伦兹曾向农业专家请教解说中要涉及的准确数字,还结合了真实的影像为人类与自然资源的保护做出了具有说服力的陈述。《开垦平原的犁》在全国各大电影院上映,反响强烈,观众们第一次看到自己国家的生存现状,他们惊叹于导演的敏锐视角,和导演关注的社会现实。
      
      
      张同道: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纪录片研究专家。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纪录电影、电视传播与受众调查,主持国家艺术科学课题与教育部、北京市课题4项:电视栏目文化研究、电视受众收视模式与收视行为研究、中国电视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世界纪录片大师研究等。

    相关热词搜索: 沙尘暴 痛苦 人类 记忆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