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生活休闲 > 正文

    怎样不被人带到沟里去?

    时间:2020-07-30 03:28:1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黄执中

    从小到大,我们常听很多人讲两种句式。每次听,都会隐隐觉得哪里不对,却又一时无法反驳。其一:“再这样下去,怎么得了?”其二:“如果大家都像你这样,那怎么得了?”

    比如说,你不爱收拾房间,其实也没多大事,可是架不住老妈天天唠叨:“连个房间都整不清楚,你这样下去,以后什么事都做不成!如果大家都像你这样,那家里岂不成垃圾堆了?”像这种说法,你要怪她无事生非吧,可你确实也有不对的地方;你要说她小题大做吧,可人家说自己是以小见大;而就算你拍着胸脯说“我不会这样下去的”,对方又凭什么信你呢?左说不是,右说也不是,很麻烦吧?这个特别容易把人带到沟里的逻辑陷阱,就叫做“滑坡谬误”。

    所谓“滑坡谬误”,就是对方看一件事不顺眼,可是这事情本身又找不出什么大问题,所以他就把这事推向极端,来突显其中的坏处,就像是把你放在一个滑坡上,从后面一推,让你“出溜”一下子滑到沟里,本来没事也变成有事。回到刚才这个例子,你本来只是不喜欢收拾屋子,结果对方抛出一句“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于是“出溜”一下子,就好像突然输掉了整个人生。

    那么,滑坡谬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误导性呢?这是因为人作为一种高级智慧生物,会有一种本能的“秩序偏好”。也就是说,人们会特别喜欢谈趋势、谈走向,喜欢在变化与成长背后找出规律。甚至可以说,人类在规律和秩序方面,个个都有强迫症。因此,“循序渐进”这种事,往往会产生一种莫名的吸引力,以至于只要“看起来”是渐次延伸递进的关系,就会天然地具有一种说服力。比如这段话:思想改变行动,行动改变习惯,习惯改变性格,性格改变命运。怎么样?是不是很发人深省?可是别忙,你把它调换一个顺序再看:命运改变性格,性格改变习惯,习惯改变行动,行动改变思想。是不是同样也觉得头头是道?甚至你还可以试试把顺序打乱:习惯改变思想,思想改变性格,性格改变行动,行动改变命运。居然还是觉得有道理,对不对?

    为什么正说也是理,反说也是理,甚至乱说还是有理呢?不是因为其中有什么既定的因果关系和逻辑顺序,而是因为只要一段话“长得”很像是有一种循序渐进的趋势,听起来好像就特别有道理。这时,说话的人甚至不需要给出什么事实根据,听话的人就会自动帮你补例子。

    然而,也正是因为“渐进的秩序感”有这样的魔力,我们才更要警惕,因为一不留神,就会被这种偏好带到沟里,把很多似是而非的东西当成天经地义。比如说,我们都读过《礼记》中的这样一段话:“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你看这里头的趋势,环环相扣,步步为营,短短几句话,就描绘出了一整套从小到大、从内到外、从知识到德行、从个人求学到天下太平的流水线。整个过程听起来非常顺,让人拳拳服膺,挑不出毛病来。

    可是,这里头说的顺序关系,真的是必然的吗?一个人真的非要有“齐家”的能力,才能“治国”吗?一个人如果对“格物”没兴趣(比如一代大儒王阳明),他就势必“心不正”吗?这段文字,说的究竟是一种实际规律,还是只是作者的期盼与推断呢?当你想到这一层,就会发现,其实这个链条不一定不对,但它只是一种可能,就跟你妈说你不叠被子会导致将来一事无成一样,都是一种或然性的预判而已。

    那么,在明白原理之后,我们又该如何去应对这类型的谬误呢?在此提供两个思路:第一,回归效应;第二,集中议题。

    什么叫“回归效应”?要知道,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事物变化都不是像滑坡那样一直“出溜”到底的,而是起起伏伏的,也就是像波浪那样,有时上升有时下降,围绕着一个正常值上下波动的。所以,当你觉得有可能出现极端的时候,反而往往意味着“回归正常值”的时候快到了。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卫道士经常抱怨的“世风日下”,他们总是觉得女生的裙子越穿越短,再这样下去,以后岂不是要光着身子上街了?青少年玩游戏越来越多,长此以往,岂不是大家都不工作、不学习了?其实大可不必这么紧张,因为即使没有这些人在旁边叨唠,很多事情的变化也不是线性的,而是波浪性的。

    接着说另一种思路,也就是“集中议题”。你要知道,喜欢玩滑坡谬误这一套的人,往往会把一个说不上好还是不好的事情推下滑坡,让它们一下跌进泥潭里,跟另外一些千夫所指、明显就不对的事绑定在一起。既然他们最终的目的是“绑定”,所以这个时候,你一定不要上当,不要理他这茬儿,集中讨论你们原来那个议题,别被带偏了。

    总之,滑坡性的思维,根源在于人们偏好于相信循序渐进的趋势本能。一方面,它能产生某种不言而喻的说服力,另一方面,也让许多不相干的事物在讨论问题时,纷纷掺杂进来,让討论动辄上纲上线,彻底失焦。而有了“回归效应”与“集中议题”这两招心智防身术后,再去看类似的问题时,你的思路就会清楚多了。

    相关热词搜索: 被人 带到 沟里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