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生活休闲 > 正文

    诗仙李白的军旅情

    时间:2020-08-26 04:03:1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王凡 张全礼

    李白,字太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诗作飘逸隽永,气势恢宏,堪称盛唐气象的杰出代表。

    李白一生游历大江南北,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写下了众多讴歌大好河山、抒发爱国爱民情怀的佳作。其中,抒写自己从军报国热忱和尽情讴歌唐军将士的诗篇不在少数。今天,重温这些豪情洋溢的壯美诗作,依然会激起我们长久的遐思与深切的感动。

    一、从军报国的炽热情怀

    李白一生有两次“投笔从戎”的经历,集中体现了诗人对匡世济民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从军报国壮行的高昂热情。

    安史之乱爆发后,大唐江山危在旦夕,李白一边高唱着抗胡平叛的战歌,一边积极投身到平叛的行列,为收复失地和保卫祖国而战斗。

    第一次是公元756年,永王李磷以抗击安史之乱叛军为号召,在江陵起兵,为壮其声势,曾辟书三召“避地庐山”的李白。李白对永王之举虽有疑虑,但仍抱着“报国荐贤”“为君谈笑静胡沙”的目的,毅然加入了永王幕府,走进扫平叛军的行列。谁知永王野心膨胀,不听刚刚即位的兄长唐肃宗的调遣,结果发生兄弟内讧,不久就被肃宗军队打垮,李白也因此获罪,被投进浔阳监狱,几乎死于非命。李白参加永王幕府完全出于爱国之心,却被卷进了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纷争之中。因爱国而获罪,李白无比怨愤地表明了自己的心迹:“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南奔书怀》)

    第二次是公元761年,即其病逝前一年,唐太尉李光弼率领大军出镇临淮,追击史朝义叛军。当时李白正在金陵、宣城一带游历,闻讯后,他“清中原”的宏愿又勃然而起,随即准备从军讨伐叛军。但不幸的是,他走到半路就病倒了,未能如愿。在当涂的病榻上,他仍在感慨“愿雪会稽耻,将期报恩荣。半道谢病还,无因东南征。亚夫未见顾,剧孟阻先行。天夺壮士心,长吁别吴京”(《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还,留别金陵崔侍御十九韵》)。

    诗人晚年两次从戎的壮举,充分证明了他奋不顾身报效国家的拳拳之心。此外,李白对于青年人积极投身军旅的热血豪情也总是给予赞扬和鼓励,如在《送外甥郑灌从军三首》(其一)诗中,他告诫外甥:“六博争雄好彩来,金盘一掷万人开。丈夫赌命报天子,当斩胡头衣锦回。”在《送族弟绾从军安西》中他勉励族弟:“汉家兵马乘北风,鼓行而西破犬戎。尔随汉将出门去,剪虏若草收奇功。”在《送张遥之寿阳幕府》中,他一方面赞颂张遥勇而有谋,一方面祝愿他功成名就、衣锦还乡:“张子勇且英,少轻卫霍孱。投躯紫髯将,千里望风颜。勖尔效才略,功成衣锦还。”在这些劝勉亲友建功沙场的瑰丽诗篇中,李白气贯长虹的雄心壮志历历在目。正如后人所言: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只要是从军报国、为国尽忠,李白心中就会燃起烈火一般的炽热豪情。

    二、对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讴歌和赞美

    大唐帝国建立以后,周边政权侵扰之事经常发生,这令唐朝统治者寝食难安,不断派出将士前去靖边。这在李白《塞上曲》和《塞下曲六首》组诗中均有反映。

    《塞上曲》记录的是公元626年,突厥颉利可汗率十万余骑兵进犯渭桥,唐太宗连续出兵反击之事:“大汉无中策,匈奴犯渭桥。五原秋草绿,胡马一何骄!命将征西极,横行阴山侧。燕支落汉家,妇女无花色。转战渡黄河,休兵乐事多。萧条清万里,瀚海寂无波。”这首诗以汉喻唐,歌颂贞观年间唐太宗委任李靖等名将平定突厥离叛的赫赫战功,同时借古鉴今,提醒当朝天子唐玄宗要重视边塞防务。《塞下曲六首》则把敌寇进犯时,君臣将士义愤填膺、横扫顽敌的情状和决心描摹得有声有色:“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横行负勇气,一战静妖氛。”(《塞下曲六首》其六)在李白看来,戍边战争是正义的、必胜的,然而战斗也是艰苦的、紧张的、激烈的:“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塞下曲》其一)“兵威冲绝幕,杀气凌穹苍。列卒赤山下,开营紫塞傍。孟冬风沙紧,旌旗飒凋伤。”(《出自蓟北门行》)

    有时,戍边部队甚至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中,而将士们怀着“出门不顾后,报国死何难”“挥刃斩楼兰,弯弓射贤王”“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的崇高目的,不怕铁衣破碎,不怕敌军万重,在敌人的战阵里奋勇冲杀,如人无人之境:“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从军行》)诗人以生动形象、爱憎分明的语言,着力塑造了苦战疆场、浴血奋战、突破重围的唐军将士的形象,热情讴歌了他们受命西征、赤胆报国、所向无敌的英勇气概,对戍边将士的深情挚爱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三、对军人牺牲精神和军属奉献精神的悲悯同情

    长年累月无休止的杀伐征战,会给黎民百姓尤其是军人军属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无尽的灾难。所以,在李白军旅诗作中还有大量征夫思妇和怨女思夫的诗,这也是诗人体察感悟社会现实所创作的艺术作品。

    李白在诗中为普通战士们发出抱怨和不平:“名将古谁是?疲兵良可叹。何时天狼灭,父子得安闲。”(《幽州胡马客歌》)“且悲就行伊,安得营农圃。不见征戍儿,岂知关山苦。李牧今不在,边人饲豺虎。”(《古风》其十四)“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关山月》)战士们迫切希望“萧条清万里,瀚海寂无波”(《塞上曲》),赶快结束战争,返家团圆,过上“休兵乐事多”的和平幸福生活。

    战争给女人带来的痛苦和眼泪,比男子更甚。她们不但要赡养公婆、抚养子女以及从事沉重的生产劳动,而且还要承受精神上的痛苦、长相思的折磨。如:“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子夜吴歌四首》其三)“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子夜吴歌四首》其四)“去年何时君别妾,南园绿草飞蝴蝶。今岁何时妾忆君,西山白雪暗秦云。玉关去此三千里,欲寄音书那可闻。”(《思边》)“玉手开缄长叹息,狂夫犹戍交河北。……有使凭将金剪刀,为君留下相思枕。摘尽庭兰不见君,红巾拭泪生氤氲。明年若更征边塞,愿作阳台一段云。”(《捣衣篇》)“阏氏黄叶落,妾望白登台。海上碧云断,单于秋色来。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秋思》)诸多感怀诗篇的行文一咏三叹,扣人心弦,虽无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遣词情景交融,荡气回肠,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格调清新明快,浑然天成,充分表现出古代以征夫之妻为代表的普通劳动人民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过上和平幸福团圆生活的美好愿望。

    为了保卫疆土、平定边陲,李白还站在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立场上抚慰闺中思妇,希望她们克服家庭困难,支持征夫御敌守边的行动,如“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玉关殊未人,少妇莫长嗟”(《塞下曲六首》其五)。这些悲壮如歌的传神佳作,读来既催人泪下,又令人感奋不已。

    诗仙李白的军旅诗,充盈着旺盛饱满的爱国情感和对百姓的深切同情,也彰显着盛唐时代的尚武精神和阳刚之美。昔时人已没,千载有余情。今天,祖国的发展正进入由大向强迈进的关键阶段,国防和军队建设也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新的历史征程上,报国正当时,强军正可期。重温诗仙李白的这些充满豪情壮志和报国热忱的动人诗句,必然会让无数中华儿女深受鼓舞,必然会激励召唤着三军将士在实现强国梦、强军梦的进程中更加义无反顾地劈波斩浪、奋勇前行。

    (作者系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在读博士生、陆军工程大学军事理论教员)

    相关热词搜索: 军旅 李白 诗仙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