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生活休闲 > 正文

    中国广西与日本冲绳丧葬文化比较研究

    时间:2020-11-05 10:15:0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张芳 李明华

    【摘 要】丧葬文化是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华南广西和日本冲绳自古以来洗骨文化盛行,历史悠久并延续至今。通过对广西与冲绳洗骨二次葬习俗的考察,比较两地在宗教信仰、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异同,不仅可以展现中日两国在文化传承上的痕迹,也可以加深对中日两国文化的理解。

    【关键词】洗骨二次葬;中国广西;日本冲绳;比较研究

    【作 者】张芳,江苏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江苏常州,213000;李明华,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广西桂林,541004。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20)01-0063-009

    一、丧葬文化中的洗骨二次葬

    丧葬文化是关于人类死亡的,由多种民俗事象相结合而形成的民间习俗文化,反映了一个民族或地区的宗教信仰、风土人情和社会构成。各地的丧葬文化不仅在属性上呈现出一定的共性,而且,根据地域与历史演进过程的不同也产生了极大的相异性。洗骨二次葬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中国华南地区的特殊丧葬形式,其主要特征是将已经安葬数年的死者骨骼取出,由家庭成员假以树叶、纱布、水等道具清洗干净置入一个特制的陶瓮,再永久性地安置在家族墓地里,甚至直接放在家中。另一个特征是必须将清洗干净的骨骼按照一定的排列方式放入瓮中,最常见的形式是头骨置于最上方,使死者呈屈体抱膝的姿势。洗骨二次葬作为地方重要风俗,具有极鲜明的仪式特色和极强的地方传承性,迄今为止在中国华南广西、广东和福建等地仍有大量洗骨二次葬存在,其中尤以廣西最为常见。

    受中国华南文化的影响,日本南部冲绳的大部分地区也有洗骨二次葬的习俗。冲绳的洗骨二次葬在仪式上充分体现了四面环海的岛国特征,但其内核与中国华南的二次葬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猜想华南文化流变至明清时期的琉球诸岛时,洗骨文化也随之进入,并逐渐发展为具有冲绳地方特色的丧葬习俗。如今,受日本政府大力推行火葬的冲击,冲绳的洗骨习俗已经大大减弱,但依然保留着一些洗骨文化的影子,其在民俗心理上的深刻烙印短时间内仍难以磨灭。

    洗骨二次葬不仅是民族风情的范本,也是当地人加强感情纽带的重要途径。洗骨二次葬的地域性一方面展现了国家间、地区间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变迁,另一方面也展现了汉文化在异域一个流变的过程。

    二、广西的洗骨二次葬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众多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也是民族文化的熔炉。历史上的广西也经历了大规模的民族迁移带来的冲击,在丧葬文化上也体现出多重文化的特点,其中洗骨二次葬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一)洗骨二次葬的分布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我国南部边疆,属热带、亚热带气候区,终年湿润,植被丰富。同时,广西境内山地较多,地形崎岖,交通相对不畅,这导致了广西各民族“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广西也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历史上是由百越人和南迁而来的中原各民族融合形成,常住民族除包括壮族在内的五个原住民民族外,还包括汉族在内的七个外来民族。其中壮族是南方乃至全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在广西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壮族拥有灿烂的民俗文化,涵盖了婚丧嫁娶、衣食住行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壮族的丧葬习俗不仅在广西十分具有代表性,在中华民族丧葬文化中也有重要的位置。

    洗骨二次葬是壮族丧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桂林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甑皮岩古人类遗址中,有十八具以屈体下蹲的姿势埋葬的人骨,虽然缺少了陶瓮这一基本特征,不过可以猜想这是广西洗骨二次葬发展的雏形。战国时代的《墨子·节葬下》中记载“楚之南,有炎人国者,其亲戚死,朽其肉而弃之,然后埋其骨”,与现代洗骨二次葬的形制极为相似。这里的楚之南意为楚国的南部,也就是如今湖南以南的广西一带,与广西原住民的世居地区相重合,可以视为是广西洗骨二次葬自古以来不断发展的证据。从考古情况和现代留存的二次葬分布看,壮族、瑶族是广西境内进行二次葬最多、二次葬覆盖面最广的民族。其聚居区附近的山崖石洞内或村庄小路旁,常见一排排装入骨殖的陶瓮,尤以南丹、平果、隆安、靖西、大新、崇左、凌云等县内为多。[1]161

    (二)洗骨二次葬的特点

    广西壮族的洗骨二次葬具有与传统土葬相区别的丧葬仪式和死者遗体处理方式,在历史演进过程中也产生了如下诸多特点。

    1.墓穴选择的特点

    广西的地理条件湿热多雨,多酸性土壤和喀斯特地貌。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土葬,死者的遗骨难以完整保存。而青铜器时代的陪葬品也会快速腐朽,给死者后人带来极大困扰。而广西多山,易形成溶洞,将骨骼放在不易腐坏的陶瓮中放置在较为安全的石洞里就成为解决的良策。因此,广西大多数洗骨二次葬都会选择崖洞葬。此外,也有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其他种类的墓葬。比较接近传统的土葬,将陶瓮放置在长型的墓塘内,也有地方将陶瓮摆放在家中,一来方便供奉,二来是希望死者的灵魂守护家庭。在一些地区,人们仅将陶瓮放在村内的道路或山坡旁,有可能是因为年代久远或数量过多而临时放置。广西壮族在选择洗骨二次葬的墓穴时一般会考虑风水问题和便利性,不同的地域特色也各异。

    2.仪式过程的特点

    广西壮族洗骨二次葬主要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第一次埋葬死者的初葬。由于需要让肉体腐化,在下葬时仅需要简单的寿衣或玉石器等随葬品,以及轻薄棺木。初葬的选址较为重要,通常家人会委托一位或多位风水先生探查,同时举行常规的道场等祭祀仪式,俗称“寄土”,也称“大葬”。一般葬后三到五年进行二次葬,此时,家人便按家族和村落的亲疏关系宴请宾客,并进行捡骨仪式。

    二次葬的仪式包括“寄土”“捡骨”和“埋骨”三个重要步骤。人们普遍认为二次葬基本是永久墓地,关乎子孙后代的盛衰,仪式内容比初葬更为重要,备受关注。选址及捡骨日期、时辰需经过风水先生根据死者的生辰择定,一般在春秋两季举行,春季在清明前,秋季在冬至前后。因为清明节是祭祀祖灵的日子,此时举行捡骨重葬的家庭较为普遍。捡骨者多为家庭男性成员,有的地方也请当地有威望的长者或专业的“捡骨人”完成。捡骨时也要按照人体的结构按照从下至上的顺序。为避免招灾,洗骨一般用草纸沾山茶油拭净,也有的地方由用柚子叶煎水洗,据说柚子叶能驱邪。洗骨完成之后按由下到上的顺序将骸骨以屈体抱膝的姿势安放在事先准备好的陶瓮中,并在其表面标记享年、法名、卒去年月日。仪式完成后,依然是大宴宾客,意图结束死者的漂泊,使其升华为家庭的守护神。[2]84洗骨二次葬初葬简单而复葬较复杂,但是对于死者的敬畏和风水的讲究始终贯穿其中。

    3.祖灵信仰的特点

    壮族的原始宗教信仰是多神教或巫教,壮族人相信万物有灵,且不同部族信仰的图腾各不相同。图腾信仰因而也就成为了壮族人祖先崇拜的源头。在壮族的丧葬祭礼中,对于祖先灵魂的崇敬如影随形,每一个接受洗骨二次葬的死者最终都要加入祖先的行列,保佑家庭风调雨顺、人丁兴旺,对灵魂的重视和尊崇是洗骨二次葬的一大特点。此外,由汉人南迁带来的中原思想文化对壮族丧葬风俗影响颇深,其中道教影响最甚。现代壮族洗骨二次葬中使用的祭祀礼器、宴请祭拜的规矩禁忌等都脱胎于以道家为根基的传统民俗信仰,与中原文化相差无几,而崇祖重孝的思想又体现出深厚的儒家文化。如今壮族的洗骨二次葬是在我国漫长历史发展中由各族文化融合演变而成的,兼具民族特色与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文化形式。

    三、冲绳的洗骨二次葬

    冲绳是东亚历史沧桑进程的一个支点,也是世界各民族文化交融的一个中心,其丧葬文化体现出了多元复合的特征。明清时期,琉球作为藩属国,与中国保持了500余年的册封朝贡关系,中华底蕴深厚的文化进入琉球并成为琉球社会文化的范本,琉球的年中重大岁时节庆也完全承袭了中国。在这样的背景下,不难想象冲绳人的精神世界及生死观念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

    (一)洗骨二次葬的分布

    冲绳诸岛位于日本九州与中国之间的海域,是由宫古诸岛、奄美诸岛、八重山诸岛构成的群岛。冲绳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冬夏雨水差异较大,年平均气温高,自然环境秀美。冲绳历史上称琉球王国,冲绳本岛最早的时代为三山時代,即中山、南山和北山三个国家分裂割据的年代。1429年中山王统一琉球,并同周边国家如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展开频繁的贸易往来,并在十五世纪时接受明王朝的册封,成为中国的藩属国。十七世纪日本侵占琉球国,并在1879年吞并了琉球,改名为冲绳。二战后,美军接管冲绳,实行异化政策,向冲绳输入西方文化。冲绳历史上几易其主,其文化也体现着兼收并蓄、多元交融的特点。

    冲绳的丧葬文化受中国闽南文化影响较深。1392年,明太祖赐琉球国闽人三十六姓,其中大多数为学者或技术工,他们带去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先进科技,洗骨文化也随之进入冲绳。关于冲绳洗骨文化的起源,有学者指出冲绳出土了新石器时期装有人头骨的土器,但冲绳研究者酒井卯作认为人的复葬制度必须建立在社会生活稳定及个人对复葬追求的基础上,因此十三世纪的按司时代才是冲绳二次葬出现的时期。[3]81-86虽然学界对此问题仍无定论,但可以肯定冲绳洗骨二次葬的诸多要素来源于中国。

    冲绳洗骨二次葬的分布范围北至种子岛,但种子岛的二次葬多为冲绳南部移居者进行,当地并没有二次葬。而自奄美诸岛南至八重山,洗骨二次葬都十分普遍。此外,宫古群岛极少见二次葬分布,冲绳本岛也只有稀疏的二次葬分布,比如出现意外死亡的死者,才会举行二次葬仪式。隶属于奄美诸岛的德之岛上,二次葬分布呈现东西两极化的状态,岛屿西部分布密集,而东部只是普通土葬。可以看出冲绳洗骨二次葬分布并不均匀,呈现出零散、破碎的特征,关于这一点,较符合逻辑的猜想是可能有中国或冲绳岛中有二次葬习俗地区的人迁徙至此,但形成了较小的聚居群落,习俗没有对外扩散。

    (二)洗骨二次葬的特点

    洗骨二次葬是冲绳葬制中较为普遍的一种形式,在战前延续了数百年的时间。经过岁月的沉淀,其诸多方面不仅展现出了冲绳传统文化的神秘与庄严,更散发着浓郁的中国华南文化气息。整体来讲,冲绳的葬制葬礼具有与日本本土相异的鲜明文化印记和特质。

    1.遗体处理的特点

    冲绳是群岛地形,岛屿星罗棋布,岛上多山地,海岸悬崖及崖洞较多,因此古代冲绳人习惯将刚刚逝去的死者遗体放置在海岸山洞中自然风干腐化,节省了掘坑埋沙的繁琐。但这种洞窟葬随着佛教的深入而逐渐被废止,更多的人选择土葬。至明治时代,政府则明令禁止风葬,所有初葬便改为棺木土葬。但在八丈岛,以前一直是用一种高约60cm、直径约50cm的水瓮盛装尸体,瓮底开有小孔,为的是让尸体在土中快速腐朽。死者家属会在家中摆上六枚屏风,在其间设置新佛的牌位,直到49天服丧期满才会撤下。死者死后七天内的牌位称为“生亡者”,会由一名还未有月经的少女或已经绝经的老妇人担任“服务者”,每日上香祭拜,为的是安抚灵魂。此外,冲绳还有按年数祭拜死者的习俗,一般年忌为1年、3年、7年、13年、17年、25年、33年等,第三年祭拜时,家属会在墓地设灯笼,宴请宾客,宴后则会烧毁灯笼。

    冲绳进行二次葬的时间各地有所不同,如八丈岛会在13年忌日或17年忌日时进行,还需要根据死者的体型和安葬位置的不同对时间进行调整。值得注意的是在冲绳女性可以参加重要的捡骨洗骨仪式。1取出遗骨后,家人用海水或者烧酒清洗骨骼,并且会着重清洗头骨。清洗完毕后,遗骨会先被放入纸箱等简单容器内,随后由众人转移至大型陶土罐中。骨骼的摆放姿势依然遵循屈体下蹲,双手抱膝的规定。最后,装了遗骨的厨子瓮一般要放入龟甲墓内称为棚的地方。2棚也称段或者檀,是指龟甲墓里面左右两侧墙壁上设置用来放置厨子瓮的地方;另一个称为池的地方,指墓室的正里面用于合葬的场所。厨子瓮上会写上被葬者的姓名、生卒年月日、洗骨年月日。冲绳人认为,龟甲墓的墓型象征母体,人死后经洗骨重敛,再入龟甲墓中意味着回归母体。

    冲绳的二次葬遗体处理符合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需求,利用洞窟以节省稀少的土地,并用作为信仰寄托的海水清洗骨殖,反映了冲绳根深蒂固的海洋文化传统。

    2.仪式祭典的特点

    冲绳的大部分地区,死者下葬后家人会在家中设置六片屏风,并设灵堂,供奉神佛的牌位,此段时间为服孝期,一般会维持49天。之后的特定年份,如1年、3年、7年、13年、17年、25年、33年等,家属还会举行年忌活动,宴请宾客,在墓地悬挂灯笼,以安抚死者的灵魂,使之超度。奄美诸岛下属的冲永良部岛上还会举行独特的“考祖祭”,时间是进行改葬当年的旧历9月壬寅日,其内容为祭拜先祖。死者死后33年的祭典一般为最后一次,这一次的祭礼最为隆重,家属会大设宴席,请巫女神婆在祭奠仪式上起舞祷告,对死者做最终的送别。冲绳人认为,经过33年祭的祖灵才能真正得道升天,摆脱对世间万物的留恋,同时也正式升格为庇护家族安康的守护神。[4]105-106

    3.宗教信仰的特点

    冲绳是文化熔炉,最早在冲绳衍生的信仰是其原生信仰——姊妹神。3随着中琉贸易往来密切,福建文化传入琉球,冲绳与福建拥有了共同的宗教信仰“妈祖神”。妈祖信仰起源于福建莆田一位热情助人的女巫,后人祭拜她以求出海平安。而中国朝廷也多次册封妈祖神,妈祖信仰就被沿海民族赋予了保佑风平浪静、保佑渔民安全的寓意。妈祖传入冲绳后,同姐妹神一起成为了冲绳的重要守护神。

    佛教和道教于明清时期先后传入琉球,并被国家所推崇,在全国建立起多座寺庙和道观。琉球僧人博学多识,社会地位很高,而闽人三十六姓带来的道教风水占卦学说也对冲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学最晚传入琉球,但也深刻改变了冲绳人的忠孝观念。

    冲绳的洗骨二次葬,本质上具有多重内核的性质。以海水洗骨,体现人们对大海的敬畏与依赖,反映着冲绳的海神信仰。为死者设立的灵堂牌位也是佛教文化的显现,反复祭拜和洗骨也完全满足了儒家孝道思想下人们对孝行的追求。冲绳洗骨文化是多文明交融的产物,在冲绳传统服饰、歌谣和语言外壳下,依然散发着浓厚的中国大陆文化气息。

    四、广西与冲绳洗骨二次葬文化内涵的比较分析

    广西与冲绳都拥有原生的独立民族,同时地理环境差异巨大,因此在洗骨二次葬的基本文化形式和风俗,如丧葬礼仪、墓葬制式和祭拜方式上存在不同之处。但作为集中性进行二次葬的地区,广西与冲绳都必然具有相通的文化内核与社会结构,能够对两地洗骨二次葬的传承做出合理解释。同时,两地的洗骨二次葬也并非完全自发性的产物,都受到了人口迁移与文化变迁带来的影响。虽然现阶段没有证据证明广西与冲绳的洗骨二次葬存在直接联系与继承关系,但两者毫无疑问都有中华文化圈的印记,是民族特色与外来文化融合的民俗事象。

    (一)举办时间

    在冲绳,除部分偏远的离岛在13年或17年忌日时举行洗骨二次葬外,大多数家庭会选择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冲绳人深信农历七月七日是不需要占卜的黄道吉日,最适宜祭祀活动。另外,此时气候适宜,农忙结束,人们比较清闲。而我国华南地区多选择祭奠祖灵的清明时节。洗骨完成之后,冲绳地区一般不再进行墓前祭拜,只在家中定期设灵位祭拜,而我国华南地区会在重阳或清明节进行墓前祭拜。另外,在华南,洗骨改葬之后,视现实情况的需要还要举行多次洗骨葬。洗骨葬后一、二年内,如果家中没有发生什么不幸,则不需再洗骨迁坟,否则还要洗骨重葬,带有明显的洗骨以除祟的色彩。

    (二)社会结构

    社会环境是二次葬文化产生的土壤,社会性质的变化是推动二次葬形态转变的重要因素。广西和冲绳都拥有不同的社会背景,也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但最终都形成了二次葬习俗,这说明两地社会结构在差异中存在着共性,属于相同的文化圈。

    1.广西壮族的社会结构

    广西壮族的起源早至石器时代,彼时的壮族先民形成了母系的氏族社会,氏族长老由德高望重的年长女性担任,女性在氏族中的地位也普遍较高,享有对子女的所有权,并主导物质经济生产。壮族母系社会的婚姻制度在婚姻关系稳定后逐步发展为氏族外婚,即男子出嫁到妻子所在的氏族,入赘女方。对于妻子的氏族而言,入赘男子是外族人,他与他的子女之间的姻亲关系远不如孩子同本族的舅姨近,并且无权继承财产,死后也需要安葬回原本的氏族。对于本族的男子而言也是如此,舅舅入赘到别的氏族,死后也需要安葬回自己的氏族。由于广西气候炎热,尸体易腐,通常的做法就是将尸体先葬在女方处,再另行仪式,取出骨殖葬回家乡,这是壮族二次葬产生的原因之一。[5]12-13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汉族南迁带来的思想转变,壮族社会也较早步入了父系制度形态,以父系家长为主导,家族中的男子掌握经济和婚姻大权,同时,在丧葬仪式中也拥有了绝对的话语权。当今的壮族洗骨二次葬仪式基本由家中的男子完成,并且禁止女性参加最关键的捡骨仪式。不仅如此,由于氏族外婚和群婚形式的消失,壮族母系社会特有的“女娶男嫁”风俗也逐渐被独立家庭的婚姻所取代,因此如今的洗骨二次葬基本都是在男方家庭中进行,死者也会被安葬到记录男性族谱的家族墓地中,成为父系祖先的一员。

    不过,壮族的丧葬仪式仍然有着母系社会风俗的影子。如果死者为女性,死者的家属就必须重视同女方亲属,也就是舅姨的关系,宴请宾客时舅舅和姨姨必不可少,对他们的尊敬程度往往也要高于本地领导者如村长、村支记。对于死者的家属而言,二次葬仪式不仅是向死者的告别与回归仪式,也是拉近两家亲缘关系的契机。人们通过这种方式调整社会关系,人际交往间的亲疏浓淡会在招待的细节中显露无疑。这种在丧葬仪式中对女性家庭关系的重视属于远古时期母系社会习惯的遗存,反映了壮族现代社会以父系为主体,同时隐含诸多母系社会风俗的特征。

    2.冲绳的社会结构

    “门中制度”是冲绳最重要的社会制度。门中即围绕家族建立起的地域性社会组织,是一种以父系血缘关系为基础建立的社会结构,主要执行祭祀祈祷等社会礼仪功能,也代表了一个地区的道德标准、文化传承和利益分配,具有很大的社会影响力。门中制度在中国、朝鲜及日本本土也都有分布。

    冲绳门中制度与其他地区相比,具有几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地域性强。门中辐射范围比较有限。冲绳门中的规模多者可达四五千人,但在距离王城首里城较远的地区,门中的功能就会被削弱,且门中的历史较为短暂。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只有以首里为中心的氏族阶层才会对祖先进行完整记录,农民之间往往只通过口耳相传,难以追溯久远的历史,现代子孙也难以形成同一集团的意识。并且随着门中成员的移居和死亡,门中集团意识也就渐渐消亡,门中的范围也受到了极大限制。二是血緣文化虽然浓厚,但在血缘关系的纽带联系上却不甚严密。冲绳门中制的血缘关系同中国及朝鲜等地相比并没有极强的约束力,但又比日本本土强很多。这是由于冲绳社会集团基本是以小型村落为主,村内婚姻频繁,门中成员的关系十分复杂。此外,冲绳门中的核心是本家,也就是说冲绳门中内的姓氏大可不必相同,人们会通过屋号来识别本家及分家的关系,不过分家并没有从属于本家的特点,门中的最高领袖“根屋”以及辅佐他的两名“辅佐役”都要听取长老的意见,也要同其他分家共同商讨事务。[6]48在门中约束力及权威不足的背景下,冲绳门中更多是被用来证实人们的血缘亲疏,而不是通过血缘的联系使核心成员获取更大的利益。

    在这样的社会制度下,冲绳的丧葬礼仪同样遵循父系血缘关系,在二次葬之后将死者的遗体葬在以男性祖先为主的家族墓地中。早期门中成员仍会进行合葬,但随着时间流转,门中意识日渐微薄,各家才将遗体分葬在自家的墓地中。与广西女性禁止参加重要的捡骨仪式不同,冲绳二次葬的捡骨仪式允许家族女性参加。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一方面冲绳族内婚姻盛行,门中成员与妻子家庭成员的关系更为亲密牢固。另一方面女性自古以来在冲绳特有的“优位”使得女性在社会组织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能够行使家族的部分职能。

    3.社会结构对二次葬习俗影响的异同

    广西与冲绳都属于亚洲儒家文化圈,以儒家思想、父系血缘关系为核心建立的社会制度影响深远。家人为逝去的亲人举行二次葬,是为了更好地纪念父辈,最大程度尽一份孝心,同时也是向其他社会成员展示自己对于孝的重视。儒家重孝的思想在这里与社会关系的处理相结合,二次葬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仪式工具。此外,父权深深植根于儒家文化的每一个角落。广西与冲绳的二次葬制度由男性家族成员主导,死者也归属于男性家族祖先之列,在这一点上,两者有着共通的社会背景。

    但是,广西壮族有着更为明确的考古证据证明其自远古时期以来保留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母系社会制度,因而在母系社会消亡的今天,仍能从二次葬仪式的细节中寻找到母系社会遗风。壮族女性虽然不能参与重要的捡骨等仪式,但其社会地位仍能通过宴请宾客等葬礼习俗的环节中展露无疑。

    冲绳的门中制度虽然也包含女性社会地位较高的情况,却没有足够有力的证据说明其是自远古时期的母系社会发展而来。可以猜想冲绳门中是由中国大陆迁徙居民带去的社会自我管理制度,同当地传统信仰文化相结合形成的地域性组织,只是在本地化过程中适应了当地由来已久的姊妹灵魂处于优势的社会习俗,逐渐促成了女性参加二次葬仪式的传统产生。

    (三)宗教信仰

    二次葬反映的是人们对精神不灭、灵魂长存的认知。宗教信仰是二次葬文化的内核,当地人借二次葬表达自己对生死的理解与思考,同时也是为了表达对神明的崇敬与敬畏。

    1.广西壮族的宗教信仰

    广西自古以来盛行巫文化。巫师作为一种宗教祭祀、社会制度的领导者,占据着壮族等当地少数民族精神生活的重要地位。巫师的存在反映了一定的社会需要和社会发展进程,体现了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壮族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处于母系社会,巫师的职责往往由女性酋长或族群首领承担,这一点从诸多出土了祭祀法器的考古墓葬中可以得知。在母系社会中,女性代表了生育与血缘关系,受到人们的崇拜与尊敬,女性巫师有很高威望,直到男权制度取代母系社会,人们认为女性无法承担沟通人与神的职责,巫师才逐渐由女性转为男性担任。[7]41-42

    巫师文化反映的是先祖与灵魂观念。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聚居地的稳定,壮族人萌发了祖灵意识,认为万物皆有灵,而人类的灵魂在死后也不会消散,但如果是枉死或没有经过超度,就会变成危害人间的孤魂野鬼。通过一系列仪式,这些野鬼可以回归到原先的家庭中,并成为家庭的守护神,被列入先祖的一员。巫师就扮演一种有能力将死者的灵魂安抚召回,并使其回归祖先的角色,而这一招魂的过程就是丧葬中的各种祭祀活动。在二次葬仪式中,招魂过程则是围绕洗骨改葬展开的。古代壮族人将死者的遗骨转移至自己的家庭中,不仅符合天气炎热、道路崎岖的客观条件,也是对死者灵魂回归的期望。

    而在父权制度基本建立,中原文化进入广西后,中国传统宗教道教中的风水学说又对壮族丧葬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个壮族人去世后,他的家人首先要请风水先生为其初葬选址、择日,有时甚至需要多次请不同的风水先生,以证明其正确性。洗骨的日子也遵循黄天吉日的规矩,不能触怒鬼神或者招惹了自家还未回归的死者灵魂。其次,广西初葬时通常是棺木浅葬,捡骨后剩下的棺木有的丢弃,也有地方会由家属带回家做猪圈的栏板等,陶瓮则被小心翼翼地请回家族墓地。在捡骨容器选择上,广西基本使用陶瓮,其纹样和色彩也都形成了固定化的特色,龙凤和金色釉面都代表吉祥富贵,既表达了家人对死者安息的愿望,也是希望死者能保佑自己生活安康,体现了爱护家庭、尊敬祖先的中国传统民俗思想。

    2.冲绳的宗教信仰

    冲绳四面环海,其传统宗教祭祀活动与海洋以及出海平安等要素密切相关。除承袭中国的宗教信仰外,琉球神道是冲绳诸岛的本土宗教,内容复杂而神秘。琉球神道因崇拜“御岳”和“龙宫”,又称其为“御岳信仰”1和“龙宫信仰”。以祖灵信仰为核心的琉球神道与七月来访神、本土守护神、姊妹神信仰混合构成了地域特色浓郁的琉球神道信仰。琉球神道中独特的他界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龙宫和天界。根据琉球神道的说法,龙宫在大海的彼岸,是大地丰饶与生命的根源。人死后,其灵魂将渡至大洋彼岸的龙宫,成为其肉亲的守护神。守护神一年中有三个时间节点(正月十六日、清明节、中元节)会回到其生前的居住地,祈祷人间的丰饶,庇佑家人的平安。同时家人去世后,经过超度也会成为神明的一员。在冲绳的某些地区,举行二次葬仪式时会点燃篝火并进行名为“考祖祭”的活动,其意义就是纪念从远方大海上归来的先祖。举行此仪式时,奄美岛南部的加计吕麻岛嘉入地区会将遗骨放在船上送入海中,一些地区举行考祖祭时还会点火“为自海而来的祖灵驱寒”。[8]76-77而自中华文明传入冲绳后,这种龙宫信仰又被赋予了一层佛教色彩,通过数年甚至数十年的祈祷和祭奠,以及最后进行的洗骨仪式,死者由死后令人畏惧的孤魂野鬼升格成为神佛般的存在,超然于世,乃至成为人们宗教崇拜的对象,这一现象充分体现了冲绳信仰观念的融合性。

    在具体的洗骨仪式中,冲绳反映出强烈的头骨崇拜倾向。比如与论岛上的居民在洗骨后,有时会将头骨以外的骨骼丢弃在墓地附近的树丛或深坑中,僅保留下头骨。而在举行门中葬的地区,如冲绳久志村汀间,由于多人合葬,墓地容易变得十分拥挤,利用效率下降。为此,冲绳的神官“yuta”2会每十三年进行一次打开墓门的仪式,在此之前去世的人会被暂时埋葬在墓旁的临时安置点,待死后三年进行洗骨,随后放入瓮中等候墓门打开,归放墓室,而这瓮中置入的往往只有一个头骨,其余骨殖则另外安放或丢弃。[3]56-58这不仅是为了节省空间,也说明人们在人的全身骨骼中最重视头骨,其原因可能是存在头骨代表了人的灵魂及意识,只要对头骨进行洗骨就能保全死者灵魂的观念。而实际上,冲绳二次葬中优先处理头骨也早已形成惯例,对头骨的崇拜在冲绳二次葬中占据重要地位。

    冲绳二次葬中另一个较为明显的心理观念是死秽观念。死者刚离世时,身体会快速腐朽,令人产生不洁感。因此在二次葬中,只有真正完全骨化的遗体才具有神性,才会得到升华,在这之前的状态则是肉体污秽,且对尘世仍有迷恋。在奄美大岛,埋葬后没有完全骨化的情况会被视为死者在生前做过恶事,产生流言,這对于死者的名誉也是一种损伤。因此,举行二次葬的时间大多数都是深夜或黎明,仅有至亲的家人到场,手执火把安静工作。死者的污秽相对应的就是进行过洗骨后的神圣与洁净。正是对洗骨仪式的重视和对洗骨后死者的升华的希冀推动了死秽观的发展,这也充分体现了冲绳人在丧葬中强烈的灵魂观念。

    3.宗教信仰对二次葬影响的异同

    广西与冲绳由于地理环境和社会历史进程的差异,在人文信仰上显示出大陆性与海洋性文明的区别。广西壮族所信仰的传统巫文化取自山岳和丛林,复杂曲折的生活环境增添了巫信仰的神秘气息,外来的道家文化又带来了宗教活动章程和规矩上的革新。壮族社会则是稳定的小农社会,相对封闭,活动范围小,其信仰都具有回归性,即信仰的作用范围基本围绕着家庭或聚落本身,人们祈求的是风调雨顺,适宜耕作。壮族信仰的神灵是山岳之神、万物之灵。壮族人对待死者也如同神明般敬畏,在经历二次葬仪式前的畏惧期后,死者真正成为家庭的守护神,是一种对家庭的回归,家人的态度也由敬畏转为崇敬。

    受海岛格局和闽南文化的影响,冲绳人信仰海神,海洋较之山岳相对开放,出海捕鱼、各个岛屿互相访问或与中国进行友好往来等均属于开拓性、包容性的活动。海神的作用一般是保佑出海平安,辐射范围非常广泛,因此才会产生神明远道而来,对海岛进行访问的传说。冲绳人对于死者虽然也是敬畏的,并且在举行二次葬后也会接纳死者为祖先,但是相较于壮族人认为的祖先一直身在家中、寸步不离地守护家庭的状态,更多的是成佛的超脱于世,祖先这一概念已经上升到了抽象的精神层面。自家的祖先也会随着其他的神明一同到访,到了规定的日期便会一同离开,冲绳人对祖先的认知就如同对龙宫神明的崇拜,会把祖先当成是神明的一员,与祖先的关系有一定的隔离性。

    但综合而论,两地都具有浓厚的先祖意识和灵魂意识,通过二次葬仪式完成对前人的追思,强调灵魂的完整性。同时,壮族的母系社会传统中巫文化职掌者为部落女族长,冲绳的神职人员也多为女性,表明女性在两地信仰和宗教生活中都占据重要地位。虽然之后受到男权文化的取代,但仍然保留了一席之地,在二次葬洗骨仪式或其他环节的丧葬仪礼中承担着部分职责。

    (四)文化迁移

    广西壮族的洗骨二次葬起源较早,自发产生的可能性较高。原本的祭祀活动和洗骨可能由占据社会主导地位的女性承担,而汉人南迁最大的影响就是加速了壮族社会性质的转变,使得男性成为二次葬仪式的主体。中原的宗教道教也对壮族原始宗教产生了冲击,并逐渐融合为传统民间信仰。壮族人原始所信奉的万物之灵、部落图腾也逐渐被鬼神观念取代,二次葬中的勘察风水、果牲供物以及对待遗体的禁忌事项多与道家民间信仰联系紧密。中原文化南迁实际是对广西洗骨二次葬形制和死后他界观上的补充,是两种神话体系间的融合,并没有动摇洗骨二次葬这一习俗本身的地位。直到发展至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思想普及浪潮和国家推行火葬政策的影响,二次葬习俗才逐渐弱化,但仍然是普遍存在的民俗事象。

    冲绳的洗骨二次葬则更有可能是外来文化,在中琉交往过程中同其他中华文化一起传播至冲绳。闽南文化对冲绳的影响可谓首屈一指,但闽南丧葬习俗多土葬及“悬棺葬”,和二次葬的基本特征相差甚远,推测冲绳的二次葬也有可能是由东南亚传播而来。闽南文化对冲绳最大的影响在于生产生活方面。此外,中国东南沿海的“妈祖”信仰也与冲绳传统海洋信仰相融合,舶来的佛教也迅速占据了冲绳宗教信仰的主要地位。可以说文化迁移不仅为冲绳带来了洗骨二次葬的传统,也为其赋予了丰富的多元内核,对于冲绳洗骨二次葬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这是和壮族二次葬有所区别的。在现代,由于日本政府火葬政策带来的不可抗力,冲绳洗骨二次葬鲜少存在。在广西,受新中国倡导移风易俗的影响,二次葬习俗同样逐渐弱化。但由于广西少数民族众多,许多地区仍然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受外界影响有限,而且在地域广度和人口上也远超冲绳,统一管理相对困难。冲绳文化熔炉的特性和兼容开放的格局注定其在文化的各个领域,包括丧葬形式上都在快速发生着变化。

    综合来看,广西和冲绳虽然有着不同的人文地理环境和历史进程,却利用洗骨二次葬来完成相同的职能。一方面是调解社会矛盾,加强同亲族的交流与联系,同时达到“尽孝”的目的,另一方面,冲绳的祖灵信仰与广西的祖先崇拜又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二次葬的仪式将死者由死后对家庭有威胁的死灵转化为保护家庭的祖先,表达了对死者的尊敬与怀念,其实质是以洗骨再葬的形式重新接触亲人,接纳死者的灵魂。

    五、结 语

    我国南部广西与日本南部冲绳虽然都存在洗骨二次葬的习俗,但是在葬制、葬礼仪式和文化背景上都有颇多差异。广西壮族精神内核统一并呈递进式发展,社会结构除了生产力和民族迁徙引发的大变革外基本稳定。洗骨二次葬历史悠久,演变有序,祖灵观念浓厚而地域性强;冲绳开放包容,社会文化和精神信仰都受到外来文化的极大冲击。社会结构在传统有序中也逐渐弱化,导致二次葬历史相对较短,发展较不平衡,显示出极强的旅居和扩散性特征。祖灵意识同样浓厚却相对脱离独立家庭。尽管两地二次葬习俗有诸多差异,但也有着诸多共性。如通过二次葬完成社会关系的重组与稳定,死者灵魂由令人畏惧转变为令人崇敬等,反映出这一丧葬形式对人伦,对信仰的重要作用。两者很好地诠释了世界民族文化的同一性与差异性,人类生活的多样性与丰富性,都是民俗文化的瑰宝,都应得到更多的重视与研究。

    对洗骨二次葬的比较研究今后应更侧重于文化意义上的探讨和对其演变轨迹细节的考察。

    参考文献:

    [1] 叶浓新.从民族学资料看广西地区古越人葬俗[J].贵州民族研究,1988(3).

    [2] 梁福兴,陆发焕.壮族丧葬仪式结构及其文化象征意义解读:二[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0(1).

    [3] [日]酒井卯作.琉球列島における 死霊祭祀の構造[M].東京:第一書房.1987.

    [4] [日]平敷令治.沖縄の 祭祀と信仰[M].東京:第一書房,1990.

    [5] 何正廷.壯族古代的母系氏族社会及其地母崇拜习俗的产生——广南地母崇拜溯源:之一[J].文山学院学报,2014(1).

    [6] [日]中根千枝.南西諸島の 社会組織序論[J].民族学研究,1962.

    [7] 黄桂秋.壮族巫信仰的历史渊源[J].河池学院学报,2010(4).

    [8] [日]小野重朗.奄美民俗文化の 研究[M].东京:法政大学出版局,1981.

    COMPARATIVE STUDY OF FUNERAL CULTURE BETWEEN GUANGXI AND OKINAWA

    ——A Case Study on Seconday BURIAL

    Zhang Fang, Li Minghua

    Abstract:
    The funeral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raditional folk culture. Guangxi in South China and Okinawa in Japan have a Secondary Burial culture since ancient times, with a long history that continues today. By examining the customs of Guangxi and Okinawa Secondary Burial culture, comparing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places in terms of religious beliefs, social structures, etc., can not only show the traces of China and Japan"s cultural heritage but also deepen the two Cultural understanding.

    Keywords:
    Secondary Burial; Guangxi, China; Okinawa, Japan; Comparative Study

    〔责任编辑:李  妍〕

    相关热词搜索: 冲绳 丧葬 广西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