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讲话
  • 剖析整改
  • 党会党课
  • 文秘知识
  • 转正申请
  • 问题清单
  • 动员大会
  • 年终总结
  • 工作总结
  • 思想汇报
  • 实践报告
  • 工作汇报
  • 心得体会
  • 研讨交流
  • 述职报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报告
  • 调研报告
  • 自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计划规划
  • 申报材料
  • 事迹推荐
  • 考察鉴定
  • 述职述廉
  • 会议主持
  • 主题演讲
  • 就职演说
  • 领导致辞
  • 周年庆典
  • 晚会游戏
  • 慰问贺电
  • 结婚典礼
  • 悼词殡葬
  • 竞职演说
  • 精彩演讲
  • 信息简报
  • 毕业典礼
  • 节日祝福
  • 开幕闭幕
  • 现实表现
  • 廉政谈话
  • 实习报告
  • 策划方案
  • 合同协议
  • 规章制度
  • 申报材料
  • 情书信件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体裁范文 > 调研报告 > 正文

    市工业化城市化与城乡妇女劳动就业现状的调研

    时间:2021-12-03 15:47:1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劳动就业是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城乡妇女的劳动就业更是当前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难点、重点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实现工业化、城市化与城乡妇女劳动就业的良性互动,为此,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初步分析。
         一、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城乡妇女劳动就业所面临的形势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___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又把工业化、城市化列为今后五年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两个战略举措,因此,它对与工业化、城市化强相关的劳动就业特别是城乡妇女劳动就业具有重大意义。                              (一)工业化、城市化将为城乡妇女劳动就业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实践证明,工业化、城市化是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器,是促进全市劳动就业的孵化器。2002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4.02亿元,增长16.8%,其中工业增加值达到37.35亿元,对GDP增长贡献率60%。据初步预测分析,我市GDP增长1个百分点,新增劳动岗位500个,工业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新增劳动岗位200个。因此,工业化、城市化速度越快,拉动经济增长越大,带动包括城乡妇女在内的劳动就业越强。今后五年,我市提出了GDP、财政收入翻两番、城市化率提高20个百分点和“工业强市”等一系列战略、目标和措施,必将为城市妇女劳动就业带来广阔的空间和前景。
                               
                            (二)工业化、城市化将为城乡妇女扩大劳动就业构筑内在的微观基础。工业化实质就是资源从农业为代表的初级部门向以制造加工为代表的工业部门和服务业部门转移;城市化实质就是农村人口和产业向城市的集聚以及城市本身规模和功能的拓展。工业化、城市化的速度决定着劳动力总需求,劳动力总需求与工业化、城市化速度成正比,推进速度越快,劳动力需求就越大;同时,劳动力需求结构也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而进一步演变,第一产业劳动力需求将减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部门劳动力需求将增加,特别是社会服务业对妇女劳动力需求带动更大。据联合国有关机构占女性就业总数的43%。从区域来说,由于城市化使生产要素向城市集聚,农村对劳动力需求逐步减少,城市劳动力需求将增加。
                               
                            (三)工业化、城市化对城乡妇女劳动就业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第一轮工业化主要特征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虽然兼顾了传统产业的发展,但仍将以发展知识经济为主体;城市化使农民变市民、农村变城镇、农业向二三产业发展,因此,工业化、城市化对城乡妇女劳动就业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将优化城乡妇女劳动就业结构,影响一部分妇女劳动者就业。
                                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我市城乡妇女劳动就业的现状及特点分析
                               
                            ___市总人口48.4万人,全社会拥有劳动力资源(包括外来劳动力)共41.5万人,其中全市男劳动力18.4万人、女劳动力17.9万人;城镇8.7万人、农村27.6万人。2002年市内居民从业人员32.1万人,其中城镇6.8万人、农村25.3万人。第一产业从业人员12.0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2.7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7.8万人。近年来,在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及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政策的直接作用下,城乡妇女就业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就业总量增长,就业结构改善,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作用进一步增强。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我市城乡妇女劳动就业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工业化、城市化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跨跃,扩大了对城乡妇女劳动力的需求。2002年,我市人均GDP1850美元,略高于工业化中期标准(300—1500美元);二产占GDP比重53.7%,介于标准40%—70%之间;三产占GDP比重33.4%,介于标准25%—60%之间;农业劳动力比重占全社会劳动力比重的37.6%,高出标准(20%)约17.4个百分点,工业劳动力比重为39.8%,高出标准近5.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劳动力比重为22.6%,介于标准20%—35%之间;城镇人口比重即城市化率为40%,介于标准35%—50%之间。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对工业经济发展阶段划分的标准来分析,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大于40%即为工业化加速阶段,我市工业增加值占比重为50.5%,已高于标准近10个百分点。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快速形成,拉动了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对城乡妇女劳动力的需求,增加了妇女就业岗位和人数。2002年,全社会城乡妇女从业人数约15.3万人,比2000年增长5.5%,总体上呈现平衡增长的态势。从城乡妇女劳动力流向来看,以单向流动为主趋势,主要是从农村流向城镇,2002年全市从农村流入城镇的妇女劳动力数比2000年增加约0.4万人,从我市外流入城镇的妇女劳动力增加约0.5万人。
                               
                            (二)工业化、城市化推进了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了城乡妇女劳动力布局。通过结构调整,三次产业完成了由一、二、三向二、三、一演变,初步形成了以电子通信、服装、机械、化工、食品为主要形态的“高、加、轻、小”兼有的混合型产业格局,从而也进一步优化了对城乡妇女劳动力的配置结构,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工业企业和社会服务业的女性从业人员增长较快。据初步分析预测,2002年全社会城乡妇女从事第一产业人员约2.8万人,比2000年下降7.5%。从事第二产业人员约7.5万人,比2000年有所减少,其中女性从事纺织服装行业人员比重较大,全市纺织服装从业人员达3.5万余人,女性从业人员占90%以上。妇女从事第二产业劳动者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工业企业转制引起很大部分女性劳动者下岗、全社会城乡妇女就业结构由2000年23.3:59.2:17.5调整为18.3:49.0:32.7,第一产业比重下降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1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15.2个百分点,实现了女性劳动力从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基本符合了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规律及女性就业特点。
                               
                            (三)工业化、城市化加速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升了城乡妇女劳动者素质。工业化、城市化要求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相匹配。改革开放以来,我市通过大力开展普通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全社会人口文化素质总体得到了提高,城乡妇女劳动者文化知识水平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据第五次人口普查反映,2000年在163356名15—59岁城乡妇女中,初中文化程度61011名,占37.3%;高中文化程度15862名,占9.7%;中专文化程度6283名,占3.8%;大专文化程度2987名,占1.8%;大学本科文化程度762名,占0.5%;研究生文化程度9名;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同口径比较,分别增加10253名、4786名、3973名、2445名、574名和9名。从城乡妇女劳动力文化水平比较来看,由于客观上存在着的城乡差别和二元经济结构,城镇妇女劳动力文化水平明显高于农村妇女劳动力,这种差异在近阶段还难以改变。
                               
                            从整体上看,我市全社会城乡妇女劳动就业保持稳定态势,但对妇女劳动力需求仍然不足,特别是妇女就业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主要有:城乡妇女文化水平、劳动技能与工业化、城市化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工业化、城市化加快,导致土地被征用农民增加,据初步预测,2003年我市将新增土地被征用农村妇女1万余人,她们的劳动就业将面临很大困难;社会上对妇女劳动就业存在着一些偏见,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城乡妇女劳动就业。
                                三、实现工业化、城市化与城乡妇女劳动就业良性互动的建议
                               
                            扩大城乡妇女劳动就业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为实现工业化、城市化与城乡妇女劳动就业良性互动,现提出以下四点粗浅建议:
                            (一)大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根据___实际,积极实施“工业强市”和城市化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结构调整,加强招商引资、加大工业园区建设力度,扩大城市规模,提高城市集聚生产要素功能,努力建设区域性的电子通信、服装服饰、新型材料、气动液压、生物化工、绿色食品等生产基地,把旅游休闲、商贸物流、房地产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到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实现翻两番,5年内为城乡妇女新增就业岗位1.5万个,逐步满足城乡妇女劳动就业的需要。
                               
                            (二)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和职业教育,提高妇女劳动者素质。一是在切实抓好普及九年教育的同时,继续扩大高中教育和各层次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增加女性在各类学校受教育的比例,提高妇女劳动者整体素质。二是大力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职业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当前特别要加强对土地被征用农民妇女的培训,不断提高她们的就业能力。三是严格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帮助城乡妇女掌握特种专业技术知识,并做到持证上岗。
                               
                            (三)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切实搞好城乡妇女劳动就业的指导服务。进一步完善、发展和规范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拓展工作职能,把劳动力市场建设成为集供求信息、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创业咨询等于一体的劳动就业与用人单位招用劳动力的中枢机构。加强为城乡妇女劳动就业服务,开展对城乡妇女劳动力需求的预测分析,跟踪大项目,联手大企业,及早为使用女工的用人单位搞好劳动力储备。发挥劳动力市场的辐射作用,为城乡妇女举办专场招工洽谈会;利用广播、电视开辟劳动力供求信息专用频道,为城乡妇女及时提供需求信息。
                               
                            (四)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城乡妇女就业门路。优化妇女就业的社会环境,通过宣传教育、政策引导、协调服务,为城乡妇女营造一个平等就业的良好氛围。引导妇女转变择业观念,打破计划经济条件下对“就业”的理解,摒弃进机关、国有集体企业算就业,进个私企业不算就业及就业是一次性的旧思想,提倡采取非全日制、临时性、弹性工作时间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参与社会各领域的非正规劳动就业。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制定和实施鼓励妇女再就业的优惠政策,政府应为弱势妇女群体开发、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千方百计拓宽城乡妇女劳动就业门路。

    相关热词搜索: 劳动就业 工业化 城乡 化与 调研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