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讲话
  • 剖析整改
  • 党会党课
  • 文秘知识
  • 转正申请
  • 问题清单
  • 动员大会
  • 年终总结
  • 工作总结
  • 思想汇报
  • 实践报告
  • 工作汇报
  • 心得体会
  • 研讨交流
  • 述职报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报告
  • 调研报告
  • 自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计划规划
  • 申报材料
  • 事迹推荐
  • 考察鉴定
  • 述职述廉
  • 会议主持
  • 主题演讲
  • 就职演说
  • 领导致辞
  • 周年庆典
  • 晚会游戏
  • 慰问贺电
  • 结婚典礼
  • 悼词殡葬
  • 竞职演说
  • 精彩演讲
  • 信息简报
  • 毕业典礼
  • 节日祝福
  • 开幕闭幕
  • 现实表现
  • 廉政谈话
  • 实习报告
  • 策划方案
  • 合同协议
  • 规章制度
  • 申报材料
  • 情书信件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体裁范文 > 会议主持 > 正文

    南通博物苑导游词

    时间:2021-03-20 07:42:5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南通博物苑导游词

    【篇一:博物苑导游词】

    南通博物苑

    游览线路:

    各位游客:

    大家好!南通博物苑是中国最早的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博物馆,它

    于1905年由爱国实业家张謇先生创办,至今已逾百年。它的创办,

    揭开了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序幕,是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成果,

    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南通博物苑是国家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

    【新馆广场】

    2005年是南通博物苑建苑暨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一百周年,南通博

    物苑建设了6330平方米的新展馆,新馆特邀两院院士吴良镛教授担

    纲主持设计,共有6个展厅,以“散点式”布局和老馆珠联璧合,同

    时也和当年老馆的传统园林苑囿和谐相融。新老馆的联袂开放表明

    南通博物苑正续写第二个百年的新华章。我们今天的参观就先从新

    馆看起。

    【诗壁】

    大家知道,张謇曾多次上书吁请清政府兴办博物馆,由于不被重视,张謇只能在家乡率先实践,历史让张謇成为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开山

    第一人,南通博物苑成为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祥地。当年博物苑初成,张謇曾欣然赋诗《营博物苑》,诗是这样写的:“濠南苑圃郁璘彬,风物骈骈与岁新。证史匪今三代古,尊华是主五洲宾。能容草

    木差池味,亦注虫鱼磊落人。但得诸生勤讨论,征收莫惜老夫频。”

    如今博物苑与岁俱新,我苑在新馆特建一块诗壁以纪念张謇先生。【南通地域文化陈列】

    【南通自然资源陈列】

    这个展厅的陈列传承张謇先生的办苑宗旨,反映南通地方自然资源,展出博物苑历年来收集珍藏的各类动、植物标本。是市民认识家乡、来宾了解南通的一个窗口。

    【艺苑撷英】

    中国古代书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传统

    文化的结晶,也是世界美术中的一支奇葩。

    博物苑自创建初期即以保护地方文化为宗旨,向社会征集、入藏了

    一批南通地方书画名家的作品,如今,书画仍是我馆收藏的重点。

    这里展出有明、清时期书画名家的精品力作,如明代董其昌、黄道周、蓝瑛、文征明等的书画,清代郑板桥、任颐、李方赝、黄慎等

    的书画,都十分可观;地方书画家的作品基本勾勒了本地区书画发

    展的脉络,可谓自成体系。历代观音宝像、张謇书法作品等专题收

    藏使我苑藏画更具特色。展厅里还用现代化电视画面,让观众搜寻

    馆藏书画珍品。

    我苑的馆藏书画有近四千件,这里选展的只是其中的极小一部分精品,故称为《艺苑撷英》。这个精品展将经常变换一些精品展出,

    让观众有常来常新之感。

    【鸿宝名器】

    张謇先生创办南通博物苑,亲自倡导以“私家之收辑”“公诸天下”,

    他还亲拟启事向社会征集文物。1914年,博物苑汇编《南通博物苑

    品目》,著录天产、历史、美术、教育四部文物、标本共2973号。

    建国后,博物苑传承张謇文物征集抓住要点、量力而行的思想,立

    足本地、面向国内外博访广征,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与厚爱,征集、获赠文物和自然标本计四万余件。这个展厅精选了我苑苑藏中具有

    较高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及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物展出,题名为《鸿

    宝名器》,希望给大家带来艺术的享受和历史的感悟。

    好多朋友们对楼梯口的这一装饰图感兴趣,这其实是模仿的一方印,印文是“南通博物苑百年”七个字。

    【恐龙专题展】

    【南馆】

    新馆的六个展厅我们全部参观完毕,现在就请随我去看一看老馆。

    老馆包括南馆、中馆、北馆,是张謇1905年底将原先的植物园重新

    规划改建成的,所以它的南馆、中馆、北馆也是散点式座落在葱笼

    秀美的园林之中,这也就是当年张謇定名为博物苑的原因。我们首

    先去参观南馆。

    围绕中馆、南馆,现在四周已恢复了当年的药坛。这一带共种植药

    用植物40余种,多数是大家日常比较熟悉的,如石蒜、泽兰、含羞草、垂盆草、万寿菊、马齿苋、藿香、薄荷等等。大家可随意看看。“南馆”与“中馆”对门而望,是一座中西合璧式的二层建筑。它的外

    墙上部砌成城垛状,二楼向北有半圆形月台门旁悬挂张謇手书的那

    副著名的对联:“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张謇集

    《孟子》和《论语》中的两句话制成此联,概括了他创办博物苑的

    目的就是为了推广教育,普及知识。

    “南馆”又称博物楼,是当年博物苑最大的陈列室。当时楼上陈列历

    史文物,楼下陈列动、植、矿物标本。门外建有古像亭,陈列石刻

    塑像。博物苑的藏品来源,主要靠向社会征集。张謇先生不仅将自

    己私人的收藏全部捐献给了博物苑,而且还依靠他的交流和影响亲

    自参与征集。苑藏动植物标本除征集外,大量的是本苑自己制作的。与室内陈列相辅相成的是中馆、南馆室外陈列的大型文物,如铁佛、石刻、铜鼎、铁炮等。周围则植以花木。室内与室外陈列相结合,

    是南通博物苑的一大特色。可惜的是,在抗战时期,博物苑沦为日

    军的马厩,绝大部分文物、标本及园林建筑设施惨遭掠夺、破坏。

    南馆现展出《南通博物苑百年发展史》。这个展览共分“创始篇”、“磨难篇”、“新生篇”、“跨越篇”四个部分,以数百幅图片和众多早

    期的藏品,向观众展示博物苑的创业发展史和它经历的沧桑,以此

    铭记中国博物馆事业创业者的筚路篮缕之功,铭记侵略者给博物馆

    带来的灾难,铭记几代博物馆人继承创业者的遗志所作的不懈努力。【中馆】

    “中馆”和“南馆”均建于1906年,是南通博物苑内最早的建筑。中

    馆原为三间平房,称“测候所”,即气象台。当中一间顶上是一个平台,称“观象台”,上面安装了测量风力、雨量的仪器;中馆东侧还

    置一寒暑亭。从1909年的正月初一开始,测候所逐日在地方报纸上

    登载所测的气象报告。测候所的建立比称为全国第一个农业气象台

    的军山气象台还早上10年。1941年,测候所迁至南通农校,这里

    便改名“中馆”,并在平台上加建二层方形气楼,上罩红色铁皮尖顶,作为碑帖陈列室。张謇先生亲自题写了中馆匾额,在篆书中馆两字

    之侧还有行书小字题语:“中国金石至博,私人财力式微,搜采准的

    务其大者。不能及全国也,以江苏为断;不能得原物也,以拓本为断。”道出了张謇在搜集金石文物上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主张。中

    馆在加建两层尖顶气楼后,并没有与原建筑产生不协调,

    相反更加独特、美观。现在中馆不仅成为博物苑的标志,而且其照

    片还经常出现在南通许多出版物的封面上,成为南通的标志之一。【北馆】

    现在我们在去北馆的路上看到风车和水塔。当年,这架荷兰造的风

    车利用风能,将井水提贮于水塔的水箱内,作为喷泉和苑内灌溉的

    水源。风车和水塔是在1910年设置的,这里陈列的是复制品。南边

    这座圆形水池也是早年的建置,池内种植荷花,中间有喷水钵龙,

    四周有四个花坛分植四时花木。

    “北馆”是一所五开间的二层木结构建筑,建于1911年,上有张謇

    手书“北馆”的匾额。当时为了能陈列从吕四海滨出土的长达10多米

    的巨鲸骨架,北馆特意建成为当时南通城内开间最广、进深最大的

    通贯梁楼房。当年楼下除陈列巨鲸骨架外,还陈列了多种动物骨骼、化石。北馆的楼上为书画陈列室。

    北馆现陈列《中国博物馆事业百年展》。这个展览共有五个部分,

    分别是“维新图强/南通创基”、“民国建立/文博初兴”、“人民中国/事

    业新生”、“改革开放/兴旺发达”、“以人为本/服务社会”。全部展览

    如一轴长卷,展示了我国博物馆事业的百年历程。

    【表门】

    这里便是当年博物苑的进口。对面曾经是我国最早的师范学校——

    通州师范,张謇建博物苑的初衷是为了方便师范学校的师生实习,

    更好地认识自然;所以当年初建时就定了一个苑门,苑门和师范隔

    河相望。现在这个苑门就是按原样复立的。

    【东馆】

    这座两层建筑是南通博物苑的“东馆”,建于1912年,早年称为“苑

    事室”,是博物苑办公和接待的场所。当年是第一任苑长孙钺办公兼

    休息的地方。东馆1950年重修。

    【藤东水榭】

    参观了北馆、中馆、南馆,还有两处老的景点有必要向大家介绍。

    这里就是藤东水榭。这是一座古朴精巧的建筑,墨瓦飞檐,石台回廊,颇见设计者的匠心。它的西面架有藤棚,数株古藤攀援而上,

    枝叶蔓生,野趣盎然。无论是赏景或是休憩,这里都是绝佳之处。

    当年张謇偕客游苑,往往在这里设茶点款待。1922年8月,中国科

    学社第七届年会曾在此开会,梁启超、杨杏佛、竺可桢、丁文江、

    陶行知等文化名流在这里欢聚一堂,共商科学救国大计。水榭东南

    临水处为“钓鱼台”,可在此垂钓或观赏南濠河。现在我们看到的水

    榭是2005年重新整修一新的。

    【谦亭】

    这是建于水榭南侧的凹字型建筑,取名“谦亭”,最初是为对面通州

    师范的老师疗养而建的。1912年,刺绣艺术大师沈寿借居“谦亭”的

    中堂养病,并制发绣“谦亭”一帧。沈寿字雪君,她去世后,张謇即

    将其中堂命名为“味雪斋”,以纪念沈寿,并题写了匾额。谦亭因日

    军侵略被毁,这是2005年按原样重建的。

    【水池、假山】

    作为一座园林式的博物馆,南通博物苑还广植花木、饲养禽兽。这

    样做的目的不单单是为博物馆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更重要的是使

    动植物标本的展示与活体的展示结合起来,从而使其教育和实践的

    功能得以充分的发挥。这座椭圆形的水池,当年就是饲养禽鱼的地方。池上架有网罩,称“水禽”。池中以采自狼山的紫色砂岩垒为假

    山小岛,形成一景。旁边还搭建了鸟室、兽室、鹤柴、鹳室。博物

    苑从各地移来名贵花木植于苑内,并一一做了标牌加以说明。从“苑

    事室”至“谦亭”一线以西,原有用黄杨苗围起来的大块花圃。现在这

    里的几株巨大的雪松及柏树、梧桐等则是建国后陆续栽种的。

    “国秀坛”集中了全国各地的名石名花,是张謇先生当年重点经营的

    一处景点。国秀坛的外围种植着密密的竹林。走过蜿蜒幽深的竹径

    来到这坛中,一块纤丽奇俏、玲珑剔透的景石在其他花石的衬托下

    显得十分突出,这便是著名的“美人石”。

    美人石原是明代南通籍大司马顾养谦私家花园“珠媚园”中之物。后来,物换星移,珠媚园一再易主,终至废圮。1893年珠媚园中的假

    山石被狼山镇总兵朱鸿章取送常熟,讨好帝师、权相翁同龢。翁同

    龢为官清廉,拒不接受。这些珍贵的山石于是就被丢弃在福山江边,任凭泥沙霜雨侵蚀。数年以后,张謇去常熟看望恩师翁同龢,途中

    见之十分痛惜,却苦于无处安置。1906年,张謇营建博物苑时,便

    请人将幸存之石运至苑内,建造了这个国秀坛。美人石历尽坎坷,

    终于回到了南通故地,有了一个良好的归宿。张謇先生以此事作

    《美人石记》铭刻于美人石的背面。

    国秀坛内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名石,如云南的石笋、安徽的蜂石、

    江宁的青龙山石、海州的云台山石英岩等等。在美人石旁还有一块

    身姿窈窕的太湖石,它来自吕四之姚园,也称美人石。

    国秀坛除注重布局构筑的完美外,还以石块将国秀坛分割成数十小坛,坛内填以军山土,分植各地名花名竹。有牡丹坛、兰蕙坛、芍

    药坛等等,还植有檀香梅、琼花,牡丹坛内就有大红袍、姚黄、魏黄、净白等多个名种。

    国秀坛中的竹子就更多了,有墨竹、淡竹、观音竹、寿竹、孝慈竹、湘妃竹等20多种;还有一处“例外竹坛”,植文竹、天竹、棕竹、金

    丝竹等等,“名竹非竹、谓之例外”。与别处不同的是,这里的花竹

    品名没有写在标牌上,而是直接刻在一旁的石块上,我们现在还能

    从石块上依稀可辨的“寿竹”、“例外竹坛”等字迹上来追寻当年的盛景。

    国秀坛的南面建有一个六角小亭。原本这是一个半封闭式的攒尖圆

    顶草亭,始建于1908年,叫“国秀亭”。内部陈列各种名竹和矿物标本,所以又称“竹石陈列处”。现在国秀亭经过整修,供游人休息,

    可在此遥看“美人石”。

    【濠南别业】

    参观了新馆和老馆,我还想领各位去参观一下濠南别业。大家知道,从1895年创建大

    【篇二:濠河导游词】

    濠河b

    大家好,欢迎各位光临国家5a级旅游区——濠河风景区游览!

    濠河,原是南通的古护城河。历史记载,建城即有河,早在一千多

    年前的南北朝时,这里还处在一片茫茫江水之中,是万里长江入海

    口的一块沙洲,史称“胡逗洲”。到后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年),

    开始筑城。当时建的城是方型的,到明代,又在城南筑新城,因而

    濠河分成南北两环,一小一大,呈葫芦状横卧市区。现在的城市已

    经扩大到濠河以外的周边,形成“水包城,城包水”的独特景观。濠

    河全长10公里,平均水深2.5米,水面1040亩。整个濠河弯曲迂回,绕南通古城区流动,水城一体,最宽处215米,水波浩渺,形

    同湖泊,最窄处不足10米,宽窄有序,被誉为“少女脖子上的翡翠

    项链”。

    濠河风光带可分为东南濠河、西南濠河和北濠河三大景区。其中北

    濠河为天然河道,以人文景观为主,东南和西南濠河为人工挖掘,

    东南濠河以自然景观为主,西南濠河则集中了南通的历史文化景观

    下面,我们的游船就要进入西南濠河景区。

    过了和平桥,最引人注目的建筑便是187.5米高的南通电视塔。

    电视塔建筑面积2850平方米,重叠式双塔楼造型,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供发射5套调频广播节目和6套彩色电视节目。

    与电视塔隔河相望的是南通人引以为豪的文化广场,广场占地面积

    2万平方米,是一个集文化娱乐和健身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广场。

    800平方米的水晶舞台是广场的一大亮点,它将“亲水平台”的设计理念引入舞台设计之中,整个舞台如悬在水面上,被水环抱。在这里

    已经举办过同一首歌等多次大型的文艺演出活动。舞台对面,是

    2005年9月,为迎接“南通博物苑——百年苑庆”及港洽会,而兴建

    的大型喷泉——“濠河神韵”。其中,号称“一柱擎天”的主喷,喷出

    的水柱可以高达80米,是南通城最高的喷泉,此外,还有80米宽

    的激光水幕电影。大家再看,在游船的左边有一组浮雕,主题叫做“江海风”。上面总共刻划了从80年代起,进京演出成功的十四种南

    通民间舞蹈,其中最为有名的是“海安花鼓”。

    此处的濠河就是张謇规划近代南通城时,所建造的休闲娱乐区——

    东南西北中“五公园”了。前面水中心的小岛,是中公园,南通少年

    宫就在上面。旁边的西公园就是现在的南通市政府招待所。五公园

    中最北边的,是北公园。在濠河东侧的,是东公园所在地。穿过这

    座南公园桥,西侧的这个四面环水的小岛,就是南公园了,现在是

    南公园饭店。岛上至今还保留着五开间中式楼房,这是1920年张謇

    为其兄张誓70寿辰所建。当时张氏兄弟邀请了城内耆宿名流前来庆寿,年龄总和超过千岁,故取名“千龄观”。解放后刘少奇、胡耀邦

    等领导人曾下榻这里。

    那静静矗立着的一所欧式建筑,就是南通市劳动人民文化宫,20世

    纪50年代,它曾是南通市最为辉煌壮观的地标式建筑。当年时任上

    海市市长的陈毅听说南通的文化宫是工人自己集资建设的,深为感动,亲笔题词。

    南通是教育之乡,建筑之乡,纺织之乡,长寿之乡,又是体育之乡,一共出了13个世界体育冠军。正前方我们看到的一个公园是以体育

    健身休闲为主题的现代体育公园,总面积65000平方米。西侧的主

    题广场,有全民健身园,水上娱乐区、绿化景观带、奥运之路等几

    大部分;东侧就是体育博物馆,游泳馆。穿过文化宫桥,就来到了

    南濠河段。

    濠河北岸的柳荫深处,有座青砖小瓦、红漆门窗的小楼,这里就是

    沈寿艺术馆。1914年,此处是张謇创建的我国最早的刺绣艺术学校——女红传习所。沈寿受张謇之聘,到南通任女工传习所的所长。

    她在南通任职8年,培养了大批刺绣人才。沈寿原名云芝,号天香

    阁主,祖籍浙江,后定居苏州,8岁开始学习刺绣。15岁就誉满苏州。1904年,为敬献慈禧太后七十寿辰,沈寿赶制了《八仙上寿》、《无量寿佛》等绣品,进呈慈禧,慈禧称为绝世神品,亲笔写了“福”、“寿”二字。从此,沈云芝,改名为沈寿。沈寿也从此声名海内,被誉为“神针”。后来,沈寿独创了“仿真绣”,用了三年功夫,

    绣成《意大利皇后肖像》,1909年在意大利世界万国博览会上荣获

    金奖。1915年,在美国芝加哥巴拿马博览会上,她的力作《耶稣像》荣获一等奖,这些国宝,皆收藏在江苏省博物馆。沈寿后因积劳成

    疾于1921年6月18日病逝。

    我们南侧这座富丽堂皇的宫殿是按五星级标准而建的有斐大酒店,

    18层高,总面积3万多平方米。它的前身是有斐馆,由张謇创建于1914年,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公共旅馆。百年有斐,历尽沧桑,金壁

    辉煌有斐和濠河边历代古典建筑交相辉映,使水城南通具有力量浓

    郁的文化气息和时代风情。

    大家请看,中远桥,也叫长桥,原是古南通城的南城门吊桥,始建

    于元代。它和市中心的谯楼,以及城南江边的狼山连成了一条直线,是南通城的中轴线,所以这里也称为“江山门”。相传,明代名医陈

    实功,应苏州巡抚慕天颜之聘,为其母治病。病愈后,慕以重金酬谢,陈不受,只希望他能将南通城南的木吊桥改成石桥,于是巡抚

    依言造桥,并取名长桥,赞颂其“医德长存”。现存的长桥长8米,

    宽24米。

    在濠河东南之滨,是中国最早的民办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它是

    公元1905年由张謇创办的,张謇在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南通师

    范学校对河,辟地40亩,办起校办植物园,供师生“观摩研究”。后

    又把植物园划归博物苑,同时进行了整体设计。园中陈列室主要有

    南馆、中馆、北馆。中馆起初为气象测候所,三间平房,中间加盖

    红气小楼,是南通博物苑的标志。南馆为博物楼,月台上有张謇手

    书对联:“设为痒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本之名。”充分说明了张

    謇办博物苑的宗旨。南通博物苑建立到今,已有百年历史。中间多

    次遭受劫难,尤其是日寇侵占南通后,被破坏得不堪入目。新中国

    成立后,人民政府很快投入抢救、维修工作。近年,人民政府又对

    建设博物苑作出了一系列的改建,并新建了一座博物苑新馆。

    在南通长桥东侧的濠河边上,是张謇的住宅。别业是别墅的另一种

    叫法,“业”是事业的业,产业的业,张謇将它称为别业,是说明,

    这里不仅是用来住的,更是用来工作的。别业的主楼建于1914年。

    是张謇培养起来的年轻建筑师——孙支厦设计的。此楼中西合璧,

    气象轩昂。

    与濠南别业隔河相望的,是新建的南通“城市博物馆”,分东、西两

    部分,东馆是“近代第一城展览馆”,西馆是“城市规划展示馆”。城

    市博物馆旁边的,是“城南别业”,是张謇之兄,张察的故居。

    在濠南路靠濠河的一侧,是巨幅浮雕《强国梦痕》。这幅长69米、高1.5米的浮雕,反映了从1895年到1926年间南通工、农、商、

    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望着岸壁上的浮雕,仿佛走进了

    历史的隧道它再现了大生纱厂、通海垦牧公司、师范学校等27座建

    筑的雄姿,重现出张謇、王国维、金沧江、李苦李、沈寿、特莱克

    等18位与南通有关的历史人物。

    南通博物苑向东,有一座五孔大石桥,叫做“怡桥”。怡亭、怡桥和

    怡园,皆为纪念教育家顾怡生而建。而今在怡桥的东边,新建了一

    座小巧玲珑风景秀丽的怡园,园内树木葱茏,清新宜人。靠濠河边

    有一座长方形的亭子,叫“怡亭”,是当年通师党支部的旧址。听,

    大家是否有隐隐听到琴声,琴声来源于梅庵书苑,梅庵琴派是数千

    年中国古琴历史长河中最年轻的流派,也是现代最有活力的中国古

    琴流派。

    【篇三:南通博物苑新馆】

    南通博物苑新馆

    很多客人来到博物苑之后,对于它的名字表示很不理解,为什么博

    物苑的“苑”是草字头的苑?其实这个“苑”是指敞开式植物园、没有

    篱笆门禁的苑囿。而南通博物苑也正是早前南通市的人民公园,

    1905年由清末实业家张謇先生创办,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2005年,南通博物苑为了庆祝建馆一百周年,特建设了约6330平

    方米的新展馆,新馆特邀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主持设计。现在我们

    所在的这个广场是新馆的诗壁广场。当年张謇先生曾多次上书清政

    府要求兴办博物馆,由于不被重视,先生只能在家乡率先实践。在

    博物苑刚刚建成时,张謇曾写下《营博物苑》一诗。新馆建成之后,特在这里建一块诗壁用来纪念张謇先生。

    (营博物苑:濠南苑囿郁璘彬,风物骈骈与岁新。正是匪今三代古,尊华是主五洲宾。能容草木差池味,亦注鱼虫磊落人。但得诸生勤

    讨论,征收莫惜老夫频。译文:濠河之滨的博物院里郁郁葱葱,一

    派生机,新兴的风光景物联翩而生与日俱增。古代遗留可证知发展

    着的现今社会已不同往昔,悠久文明更激励人以中华为主,视五洲

    为宾。丰富的陈列供人们从多角度去探索世界间的奥秘,对各种实

    物的钻研也能蕴育人远大的胸襟。只要学子们来此能勤奋地商讨论辩,高龄的我为收集物品到处奔波也不辞苦心劳形了。)

    现在的新馆分成《江海古韵》、《馆珍遗韵》、《巨鲸天韵》三大

    基本陈列。现在就请大家随我一起过安检,进入新馆进行参观。进

    入新馆之后,我们沿着左手边依次参观。

    江海古韵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南通海安发现了青墩和吉家墩两处新石器遗址。南通滨江临海,特有的地理位置使这里很少发生重大自然灾难,历

    史上也很少发生战事,因而被人们视为“福地”。前面我们提到的遗

    址进一步的证实了早在五千多年以前,南通最西北部地区已经成陆,并有人类在这儿生存。出土的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具,大致可以向我

    们反映先民的生存状况。

    现在大家请看这边橱窗里展示的文物。小严就几件当年出土于海安

    青墩遗址的文物向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请看正前方序号为14的陶纺轮:这件展品是新石器时代的文物。大家可以仔细的看看,这个纺轮的一面刻有螺旋纹,中间有一个穿孔,用来插入木柄或骨柄。纺轮是作为古代纺线用的砣,它证明了原始

    纺织的存在。

    这边我们看到的是麋鹿角,出土于海安青墩遗址的新石器时代文物。麋鹿角的角质石化程度不大,大家可以看看序号为2的这块麋鹿角。角面上有两排刻划纹,上面两组,下面四组。据专家对刻划纹的研究,认为这种刻划纹可能是最早的占卦画-易卦的起源符号。

    下面橱窗向大家展示的是新石器时代先民们所使用的玉器。序号1

    是玉坠,锥形玉坠是新石器时代常见的玉器之一,它的主要特征是

    一头比较窄、尖尖的哇,一头比较宽,上面还有一个可以系绳子的

    圆孔。对于这类玉坠的功能,学术界尚有不同的意见。常用的解释

    有两种:一是作为钻孔工具;而是作为配带的装饰物。第二个和第

    四个是新石器时代的玉琮和玉璧。有学者考证,原始玉琮是通天地、敬鬼神的祭祀器具,非常的神秘。第三个是新石器时代的玉饰,大

    家可以看出,这个玉饰整体造型以环形为主体,周围有圆形花瓣装饰。这种造型在新石器时代十分罕见,所以十分珍贵。

    远古时期,现在的南通还处于江水之中。由于长江泥沙的不断沉积,从新石

    正中间大家看到的这个清代盘铁,是古代重要的煎盐工具。整个盘

    铁一丈左右,由数块小盘铁拼成一块大盆,称为“劳盆”,盆下可以

    砌造烧火。古时盐属于紧张物资,又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商品,由

    官府来生产、调配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利润。所以为了限制私盐生产,盘铁只能由国家铸造。

    清代时,地方政府为了保障盐运畅通,对坝闸河道的护理采取发布

    文书政策,这边我们看到的就是当时的盐政文书。

    这边大家看到的这个牌照是是古时盐丁煎盐的执照,可以说是“制盐

    工作时的规章说明”。之前我们提过古时盐属于紧张物资,盐丁必须

    要有这个牌照,才能煎盐,若被查出没有牌照私自煎盐,将被处以

    重罪。

    这边向大家展示的都是古时人们所使用的产盐工具,大家可以看看。随着沿海滩涂的淤涨,这里形成了大片渐次成熟的土地。自明代开始,棉花种植业开始兴盛。这边大家看到的是当时人们所使用的劳

    动工具。在明代时,南通就流传着“家家纺线、户户织布”的说法。

    南通生产的土布远销关外,成为了当时著名的手工产品。在右边的

    墙壁上,大家可以看到古时人们从布种到采棉再到织布的经过。

    这边墙上,大家看到的便是明代时的南通土布。南通土布织造的历

    史悠久,工艺发达。博物苑收藏的土布共有九匹,颜色分黄、白二色,每匹布的长度不一。这几块土布的质地较佳,表明当时的南通

    具有较高的织布工艺水平。

    这边的大型场景是虚拟的古时棉纱布交易场景,码头非常忙碌。从

    这一点可以看出纺织业当时已经成为了人们主要的经济支柱之一。

    两千多年以前,南通还处于茫茫江水之中,由于长江泥沙的不断沉积,形成了一块很小的沙洲,历史上称这里为“胡逗洲”。公元958年,也就是后周显德五年,南通开始建城。建城需要大量的泥土,

    所以人们在城外挖河取土筑城。正因为这样,由此形成了南通的护

    城河-濠河。大家可以看看这一幅图片,这个展现的就是古时的南通。方方正正的区域是南通的老城,这边三角形的区域因当年有一支静

    海军在这里驻扎,所以取名静海区。从空中看濠河就好像是一个倒

    挂着的葫芦,而葫芦二字又与人们经常说的“福禄”二字是谐音,所

    以在南通有这样的一句话:福禄寿喜财,应有尽有。在这,小严也

    希望我们大家这次来到南通,都能沾点南通的福气回家。

    下面橱窗里大家看到的是姚锷墓志。大家可以看到这块墓志以楷书

    记载了姚锷的生平,包括姚氏家族、生平大事等等。在五代十国时期,姚氏家族曾世袭统治过静海。这块墓志铭是作为反映五代十国

    时期南通的重要历史资料。

    在它旁边的是一份地劵。地劵,也称为冥契、幽契。是指仿照大家所熟悉的地契,为逝者准备的墓地所有权。地劵上,通常记载着墓主人的生前住址,死后下葬地点等信息。大家面前的这块地劵是用木头制成。面上有十三行墨笔行书,可惜有的字已经看不清了,从既有的文字,我们可以知道地劵主人名为顾九娘,

    生前住在“崇川城内惠民坊”,去世于“天生三年乙丑十月十三日”。这边是南通地方所出土的一些瓷器以及古时人们所佩戴的装饰物。大家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在这边的橱窗中大家看到的是明代的战刀。这件物品出土于南通的平潮镇。据考证,那里曾是明代抗击倭寇的战场,因此这两把战刀应该是当年战斗的遗留之物。

    在战刀旁边我们看到的石刻中有一块是北宋狼山驻军题名石刻。这块石刻上记载的内容十分充实。不仅有驻军的番号、人数、还有具体的人名,是难得可贵的军事史料。同时这个石刻在南通人文地理的研究上,也有着很大的价值:因为这块石刻上所记载着大中祥符五年,也就是1012年,第一次驻防禁军,所以我们可以推测狼山登岸的时间可能提早到1012年以前。

    左手边的这位人物,想必大家都听过跟她有关的传说。这位就是民间保佑航行的神-天后。天后,在南通,明代以前称天妃,清代康熙之后改成天后,民间又称妈祖、天上圣母等等。据史记记载,妈祖姓林,名默,福建人。大家仔细看看这尊铜像,天后肩披霞帔,袍子胸前装饰的是凤凰的图案,左右两只袖子分别是日月山川,膝盖处有两把象征权利的斧钺,整个铜像体量之大,世间罕见,因此这尊天后坐像是博物苑的镇馆之宝,当年张謇先生从民间征集得到。继续向前走,左手边的橱窗中向大家展示的是一些古时人们祭祀所使用的工具。右手边是一些菩萨像和佛像。这边大家看到的铜像是魁星。当年发现于南通市文峰塔顶层的天花板内。魁星是古代读书人心目中最崇拜的神灵。他手中拿的是决定考生成绩等次的主笔,脚下踏着的是象征科举巅峰的海中灵鳖。

    这边大家看到的是明代外科医生陈实功所写的《外科正宗》。这本书综述了自唐朝以来历代外科中有效治疗经验,充分代表明代时期我国外科医学的巨大成就,具有较高的学习研究价值。在今天的临床手术中,这本书依然在使用之中。陈实功不但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对病人,无论穷富贵贱都能一视同仁。他不仅为穷人看病不收分文,而且还捐资赠物,修建山路,造福一方。南通四怪之一

    的“长桥不长”就与他有关。从前,南通南门外有座吊桥,据说是明

    朝时苏州抚台修造的。苏州抚台为啥到通州造桥?这就有个来头。

    这位抚台的母亲,得了重病,喝下去好几十剂汤药,也不见病情减轻。后来,他听人说通州有个陈实功,是位名医,各种疑难病症,

    到他手里包能治好。抚台听到后,非常高兴,赶紧带着自己的母亲

    来到通州求医,陈实功对于老太太的病是手到病除。抚台非常感激他,送了他很多的金银作为答谢。可是陈实功却分文不收。后来抚

    台执意要送,陈实功想了想,这才提出:通州南吊桥是木头的,年

    代久远,已经破损不堪,老百姓来往经过,非常危险。抚台听后,

    一口答应下来,派人在通州南吊桥地方用石头改建一座大桥。取名“长桥”,一是指当时通州所有的桥梁要数这座最长,二是暗指陈实

    功医德长存。现在的长桥长8米,宽24米,成为了南通的一怪“长

    桥不长”。

    这边大家看到的这块“状元及第”的匾额,是清代乾隆年间的文物。

    这块匾为南通的第一任状元胡长龄所得。胡长龄,南通人。那么胡

    长龄是怎样中状元的呢?据野史记载:胡长龄殿试后按成绩名次本

    来排在第十名,当主考官将卷子拿给乾隆看时,乾隆当时已七十九

    岁高龄,一看胡长龄的名字,便非常高兴,说“胡人乃长龄呀”,乾

    隆皇帝是出生于北方游牧氏族的“胡人”,而“胡长龄”这个名字的意

    思正合这位“胡人”乞求长命百岁的心境,为借这个名字图吉祥,“龙

    心大悦就把胡长龄提拔为第一,封胡长龄为状元。当时的情况究竟

    如何,我们就不细细的探讨了,总之南通的胡长龄中了状元了。胡

    长龄为人正直,为官清廉,

    嘉庆十八年,升至礼部尚书,著有《三余堂集》。

    这边大家看到的这幅三十六图,描绘的是清末年间,南通一城河两

    岸各个行业的繁盛景象。大家可以看到,图中以河分隔为三个部分,右上角部分主要描绘的是文人活动,有弹琴、读书、下棋、作画,

    充满着浓郁的雅趣;左上角部分主要绘画的是商铺,有卖香料、名酒、洋货店、医馆等等,另外还有一些做生意的商人、行人等;整

    幅画的下部分只在左右两端各绘有一处房子,中间部分有各种人物,如杂耍的人、单货郎、算卦先生、行人等。三部分的画面以一条河

    链接,河面上描绘的是渔人捕鱼、水牛戏水的景象。这幅画对后人

    研究南通清代人文历史有着重要的作用。

    这边大家看到的是南通地区收藏的清朝的一些陶瓷。

    这边向大家展现的便是南通的刺绣。当年实业家张謇在南通创办了

    女工传习所之后,便请来了当时的刺绣大师沈寿来担任女工传习所

    的所长,并兼职刺绣教员。沈寿在南通七年,培养学生三百多人,

    为南通培养了大批的刺绣人才。2009年11月,时任国家主席的胡

    锦涛赠送给来中国访问的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国礼就是由沈寿艺术馆

    绘制的沈绣《奥巴马总统全家福》,这件国礼得到了双方领导人的

    一致好评。2013年3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俄期间赠送给

    普京总统的国礼《普京总统肖像》受到普京总统赞赏。这幅作品由

    南通沈寿艺术馆馆长卜元组织工艺美术大师李锦云、印俊平、冯丽、花丽等6人组成团队,采取组合移动法,3小时换一次班历时91天

    完成。南通向来有着“纺织之乡的”称号。南通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的发祥地之一,纺织业是南通的“母亲工业”和支柱产业,纺织服装

    出口额几乎占了南通全部出口额的“半壁江山”。

    在大家右手边的这台织布机,是日本丰田第一代织布机,当年张謇

    先生所得。据说当年日本考察团到南通来考察时,看到了这台织布机,就跟南通市政府说:你们开个价,让我们把这台织布机带回日本。当时,南通市政府回了这么一句话:可以,只要你们把日本丰

    田总部搬到南通来,这台机器免费送给你。所以,后来这件事就不

    了了之了。

    好了,第一部分我们就参观完了。现在大家随我一起到第二部分进

    行参观。第二部分取名馆珍遗韵,里面向大家展示的是南通地区收

    藏的一些陶瓷器具。小严就不一一向大家介绍了,重点向大家介绍

    几个,之后会有充足的时间给大家自由参观。

    首先大家先跟我一起来看看这边的明代铜板圣旨。大家可以看到圣

    旨的整体造型为赑屃趺碑。下面的赑屃因为背上背了一块碑,吃力

    的昂首向前,碑顶前后各有两条龙头朝下尾朝上,作“二龙戏珠”状。

    在碑上大家可以清楚的看见“圣旨”二字,下面是圣旨的内容,条件

    有限,大家无法看清碑文。专家从碑文得知,这个圣旨是明成祖朱

    棣为了广大儒学而颁布铸造的,是张謇旧时的收藏,当年由张謇先

    生的嫡孙女张柔武女士捐赠。

    在圣旨的上面大家看到的是一把戈。这把戈是商代文物,当年与上

    海文物仓库转给南通博物苑。戈是商周兵器中最常见的一种,古时

    候称钩兵,是用来钩杀

    的兵器。它的长度根据弓手的需要有所不同,古人常说“攻国之兵欲短,守国之兵欲长”说的就是这件兵器。

    现在大家面前的这个越窑青瓷皮囊式壶是晚唐五代的文物。皮囊式

    壶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日常用品,而位于南方的越窑烧制出了具

    有北方游牧民族风格的青瓷皮囊式壶,正是反映了当时各民族间的

    经济和文化交流,因此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

    中国是世界上主要的产玉国,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几件古时的

    玉成品。首先大家先看看序号为5的这件文物-清道光青玉雕山子,

    这是由整块青玉雕刻而成。大家可以看出有山峰、亭台、古松、房

    屋等等,整个雕刻十分细致。在半山处的山道上大家可以看到两位

    老者,其中有一位用手指向山顶,似乎是在向另一位老者讲解山顶

    上的诗文。这件文物是当年南通吕四的彭吴女士捐赠。

    好了,小严就给大家介绍这么多,接下来的时间大家可以自由参观。这个展厅参观完之后,后面还有一个《巨鲸天韵》展馆,里面向大

    家展示的是“海上”和“陆上”大约330件的动物标本,大家感兴趣的

    可以去看看。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