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讲话
  • 剖析整改
  • 党会党课
  • 文秘知识
  • 转正申请
  • 问题清单
  • 动员大会
  • 年终总结
  • 工作总结
  • 思想汇报
  • 实践报告
  • 工作汇报
  • 心得体会
  • 研讨交流
  • 述职报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报告
  • 调研报告
  • 自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计划规划
  • 申报材料
  • 事迹推荐
  • 考察鉴定
  • 述职述廉
  • 会议主持
  • 主题演讲
  • 就职演说
  • 领导致辞
  • 周年庆典
  • 晚会游戏
  • 慰问贺电
  • 结婚典礼
  • 悼词殡葬
  • 竞职演说
  • 精彩演讲
  • 信息简报
  • 毕业典礼
  • 节日祝福
  • 开幕闭幕
  • 现实表现
  • 廉政谈话
  • 实习报告
  • 策划方案
  • 合同协议
  • 规章制度
  • 申报材料
  • 情书信件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体裁范文 > 节日祝福 > 正文

    上海“两新” 组织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建设实践与探索

    时间:2021-03-07 07:52:0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两新”组织党建是一个新领域,面临着传统领域党建工作不曾面临的新问题,需要采取不同于传统领域党建工作的新举措。总的来看,“两新”组织党建大体有如下特点:一是上级党组织与“两新”组织无行政资产隶属关系;二是大部分“两新”组织规模小、党员数量少或无党员;三是“两新”组织及党员的流变性。这些性质和特点决定了需要建设一支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以巩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激发党性意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

    一、上海“两新”组织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实践

    随着“两新”组织党建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上海各级党组织与时俱进,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实践,以体制、机制的创新,培养造就了一支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要求、能够在不同领域开展工作的“两新”组织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

    (一)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建设的过程就是上海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历程

    1.源于基层的实践和创新,探索“两新”组织党

    务人才社会化招聘途径。针对“两新”组织中党务干部人手少的情况,许多基层党组织结合实际需求,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率先对“两新”组织专职党群工作者社会化、职业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自2002年开始,徐家汇、陆家嘴、静安寺、石门二路、天山等一些街道开始面向社会招聘专职从事楼宇等领域党建的党务工作者。此后,静安、浦东、黄浦、徐汇、闸北等区及时总结经验,对社会化招聘党务人才作了进

    一步的探索和实践。2003年,浦东新区在全市首次进行社会化招聘党务人才。探索了一种“职业化”党务干部的任用机制。2004年,静安区以同样的方式向社会公开招聘楼宇工作者,以解决楼宇党建工作人手少、任务重的难题。53名有党政工作经验的应聘者,走进百余幢商务楼宇,凝聚了商务楼宇中的“两新”组织及从业人员。

    2.总结推广经验,探索党群工作者选拔使用机

    制。2005年,上海市委组织部在总结完善基层经验的基础上,从扩大基层专兼职党群干部的来源、着力解决当前基层党群干部力量不足的问题着手,把研究制定专职党群工作者社会化招聘、契约化管理、专业化培训、职业化运作的工作机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同年6月,市委组织部会同市人事局向全社会公开招聘并择优录用了461位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充实了基层党群工作者队伍。借此契机,各区县、街镇面向本区乃至全市陆续自行招聘了一批专职党群工作者,在全市培育了一支2000余人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

    3.增强辐射功能,拓展和延伸专职党群工作者

    服务领域。随着各种形式的“两新”组织大量出现,商业楼宇、经济园区、商业街城、专业市场等越来越成为“两新”组织和新阶层人士的集聚地,成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重点领域。各区县按照“配置到块、联系到点、影响到面”的原则,合理划分网格,有效配置专职党群工作者的力量。比如,静安区在网格内采取AB 角制,即依托工作团队,任务分工不分家,形成工作合力。全区5个社区初步划分了20个党建责任区

    [摘

    要]

    [关键词]“两新”组织;专职党群工作;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28X (2010)10-0039-04

    ●童

    强陈洪明孙守印

    上海“两新”组织

    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专职党群工作者为上海“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已经成为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外部支持保障力量,但在这支队伍的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不断完善专职党群工作者建设的体制和机制,是深化“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

    网格,每个网格有2-4名党群工作者,负责完成辖区内所有“两新”组织的党建任务,有效实现“两新”组织党建的全覆盖。一些地方和基层党委以选优配强“两新”党组织书记作为突破口,对“两新”组织党务干部“委派制”进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探索,取得了不少成果。长宁区委从2002年起,按照“体外委派,体内互动”的思路,探索实施党务工作者委派制,向新经济组织、经济园区、商务楼宇等,派遣专职党务干部从事新经济组织建党和党建工作。南汇区宣桥镇党委针对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过程中党组织书记人选缺乏、待遇偏低等问题,由党委班子成员分工与每个企业沟通联系,在广泛听取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采取委派方式为40余家“两新”组织提供党组织书记人选,对“两新”组织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作了另一种有益的探索。

    4.推动制度创新,建立专职党群工作者管理运行机制。在选拔任用机制上,形成了来源渠道多元、用工性质多样化的格局,专职党群工作者有来自各类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有复退军人、学生以及退休、内退、协保人员等;用工性质上有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也有劳动合同制、劳务派遣制。在管理制度上,各区县基本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结合各自实际,探索创新了一些灵活有效的管理模式。有的区由党员服务中心进行人事管理或依托人才服务中心,将专职党群工作者纳入人才“蓄水池”管理,由基层综合党委进行工作管理;有的区由综合党委直接管理。同时,各区县探索建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如闵行区建立了专职党群工作者每周例会、工作备忘录和工作日志等制度,并作为年终考核奖励的依据之一。在考核激励机制上,各区县按照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规定的口径,在平衡本地区事业单位关系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及考核情况等因素,自行制定薪酬方案,有的通过发放补贴、奖金等形式,有的参照“蓄水池”的政策,提高专职党群工作者的福利待遇。

    (二)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建设取得的成效

    实践证明,专职党群工作者在推进全市“两新”组织党建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宣传指导、教育引导、桥梁纽带、团结凝聚和协调整合作用,已成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积极宣传者、上级党组织精神的贯彻者、“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有力推进者和“两新”组织党组织和党员的有力支持者。

    1.着力开展“两新”组织组建和党建工作,全覆盖工作得到有效推进,党的执政基础进一步夯实。专职党群工作者依托商务楼宇、开发园区,通过一人负责一片的工作划分,积极开展“两新”组织党组织组建和发展党员工作,对辖区内“两新”组织深入调查摸底,排摸梳理党组织和党员情况,做到对“两新”组织党员人数变化清、流动情况清、工作性质清、思想动态清,在实现“两新”组织党建“双达标”、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全覆盖和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上海市中心城区党建楼宇覆盖率达到98%;全市200多家国家级、市级开发区及各类园区已经全部建立党组织。

    2.广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赢得业主的重视、支持和理解,激发了“两新”组织党员党性意识,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在推进本市“两新”组织党的建设中,广大专职党群工作者旗帜鲜明地宣传党的主张,引导和帮助“两新”组织把握好发展方向,积极为其重大决策出谋献策,支持和服务其发展。同时,专职党群工作者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协助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在“两新”组织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激发了“两新”组织党员的党性意识,推动了“两新”组织积极分子的培养和党员发展工作。据统计,全市“两新”组织中的党员由2003年底的6.9万增加至20.5万,党员占从业人员的比例也由2003年底的1.6%增加至

    3.4%。

    3.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了“两新”组织健康和谐发展,提高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有效性。几年来,专职党群工作者根据“两新”组织的特点,用创新的理念、务实的作风不断实践和探索,把党的政治要求、“两新”组织的发展需求和党员的个人追求有机结合起来,围绕促进“两新”组织生产经营、维护各方权益特别是职工的合法权益、加强党对群团组织的领导、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开展工作。增强了职工群众的归属感、凝聚力,切实维护好广大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了“两新”组织健康发展。

    4.结合“两新”组织实际,创新党组织活动的方式方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适应性不断增强。在拓展活动载体上,通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采取技术攻关、创先争优、社区共建等形式,形成了与党员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生产经营管理、组织文化建设和共驻共建相结合的具有“两新”组织特点的活动载体,工作领域不断延伸。在创建活动平台上,大力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结对帮扶和“三有三无”等活动,形成了多样化的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平台,党员队伍活力不断增强。在创新活动方式方法上,专职党群工作者找准“两新”组织开展活动的切入点,坚持少开会、开短会,多交流、多走访,力求

    做到组织活动与生产经营两不误、两促进,形成了“小型、业余、多样、分散”的“两新”组织党组织活动方式方法,活动实效不断提高,适应“两新”组织特点的党建工作不断深化。

    二、专职党群工作者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建设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是在基层实践中探索形成的,在制度、体制方面尚未经过周密的考虑和设计,而且各地区、各部门在实践过程中,许多做法都是因地、因时的临时性安排,各有各的特点和经验。随着专职党群工作者制度的推广和普及,这一制度设计的不周详性和不统一性的弊端日益显现,亟需正视。

    (一)管理机制不顺造成管、用脱节。专职党群工作者做的是同一性质的工作,但在身份体制、管理模式和职责内容上存在差异。在身份体制上,有事业编制、有聘用制,聘用人员中有的签订劳动合同、有的签订劳务合同。在管理模式上,专职党群工作者有的由区县组织部统一管理、有的由基层单位统一使用管理、有的是采取区和基层双管模式。从社区(街镇)、开发区综合党委目前的运作实践来看,其工作人员均为兼职,没有人员编制和岗位设置,配备的专职党群工作者大都挂靠党员服务中心,导致管理体系上的不顺畅。在工作职责内容上,有的专职党群工作者负责管理、文书等工作,有的则是负责具体的联系企业、组建党组织等工作,甚至有的专职党群工作者主要精力用于处理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专职党群工作者被挪作他用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没有充分发挥其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指导职能。

    (二)工作任务繁重带来付出与报酬不对称。近年来,随着“两新”组织的快速发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任务更为繁重,加上各条线的工作又纷至沓来,他们除了完成“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外,还承担着包括人大选举、人口普查、维稳、消防、人武、计划生育等在内的诸多行政事务工作,被戏称为“杂职”党群工作者。静安区调查显示,随着区域内楼宇数量的不断增加,90%的党群工作者每周至少加班两次。而目前,尽管各区县采取了一些激励措施,但每位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税后总计年收入约在1.8万-2.4万元之间,没有从政策层面上根本解决待遇问题。此外,“同工不同酬”的问题突出,造成部分聘用制人员心态的失衡。待遇差距悬殊、收入与付出的不对称严重影响了专职党群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给这支队伍的稳定带来较大冲击,优秀人才难留,尤其对于高学历、高素质的党务人才明显缺乏竞争力和吸引力。

    (三)激励机制缺乏导致职业发展不明确。目前,专职党群工作既没有职业认定标准,也没有职业技术等级,更没有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在社会上也没有较强的公信和认可度,难以形成“受人尊敬、令人向往”的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专职党群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年轻人到此岗位“镀镀金”就走人的现象较为突出,后继无人让整支队伍缺乏生机和活力。也有人将专职党群工作作为一份“临时性”工作,在现有体制、机制下,一旦有另谋职业的机会,就极有可能离开这支队伍,几年来市区两级招聘的党群工作者离职的不在少数。这对建立专职、专业、稳定的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非常不利。

    (四)培训体系不健全造成教育培训力度不够。目前,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的整体综合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有的缺乏在“两新”组织工作经历和党务工作经验,有的文化层次不高,知识面较窄,除党务知识外,缺乏经济、企业管理、法律、社会、计算机、外语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在面对“两新”组织中“高学历、高智商、高技能”的“三高群体”时,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话语体系对接不上,难以与企业白领、高管打成一片。各区县的教育培训机制中尚未建立适合“两新”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的教育培训体系。教育培训方式、内容过于传统和单一,针对性、多样性和灵活性不够,难以实现教育培训效果的最大化。教育培训时间严重不足,专职党群工作者的党务知识主要靠平时积累和日常学习,参加市、区两级党校脱产培训的时间少之又少,缺乏必要的知识更新和补充。

    三、对策建议

    (一)按“管、用”结合的原则建立规范统一的管理运行机制。理顺管理体系,专职党建工作者统一由社区(街镇)、园区等“两新”组织基层综合党委负责管理,做好人事关系、日常管理和工作考核等相关工作。建立规范的岗位职责、联系单位分工、工作例会制度、工作备忘录和工作日志、党建联建、考核激励等统一的管理制度,使专职党群工作者真正履行其岗位职责,并为管理考核提供科学参考。

    (二)确定专职岗位,明确岗位设置和职责要求。专职党群工作者职业化的首要前提是岗位的专职。为此,要按照“三定”方案要求,落实综合党委的部门设置、岗位职责和人员职数。一是明确在街镇、园区等综合党委设立固定的专职党群工作者岗位,用于公开招聘录用专职从事“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党务人才。二是在岗位设置上,以属地管理为主,按每2000名职工数或每100-200家“两新”组织数配备一名专职党群工作者的比例,配置专职党群工作者队

    伍。各区在具体实施中可根据实际情况统筹配置。三是明确职责要求,专职党群工作者主要负责在“两新”组织中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有针对性地服务凝聚业主、党员及职工,掌握了解所联系服务区域内“两新”组织的基本情况和党群工作发展情况,指导帮助“两新”组织建立党组织、组织开展党群活动,在不断扩大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的基础上,引导“两新”组织广泛参与社会公益和社区共建活动,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

    (三)健全完善社会化招聘的选拔使用机制。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采取资格准入和社会化公开招聘的方式进行选拔。根据“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实际要求,明确专职党群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条件,设定相应的准入资格。市委组织部、市社会工作党委、市人事局等有关部门根据“两新”组织发展状况,编制招录政策和计划,由市职业能力考试院定期组织专职党群工作者任职资格考试,对考试合格人员颁发合格证,以此作为参加招聘的前提条件。各区县可参照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公开招聘的办法,统一发布招聘公告、统一组织任职资格考试,对取得资格证书的人员统一安排面试、政审、体检等工作,经用人单位面试满意后办理聘用手续,并根据工作需要和专职党群工作者自身能力,合理安排其工作。具体工作由各区县委托区人才中心、基层综合党委、党员服务中心等部门自行组织实施。

    (四)构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体系。由区县公共财力承担专职党群工作者的薪酬,将其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一级专职党群工作者的年收入,应高于全市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的标准,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参照物价上涨和全市职工平均工资增幅,建立相应的工资逐年增长机制。同时,建立薪酬待遇随职业资质等级晋升而同步增长的核准机制,采取职业资质等级与专职党群工作者薪酬挂钩的办法,使专职党群工作者在职业等级晋升后能够及时享受相应的薪酬待遇。

    (五)建立职业资质等级制度。根据工作年限,由低到高设置五个等级。同时,建立职业资质等级逐级晋升机制,专职党群工作者符合任职年限(每一等级任职满3年)等规定条件,通过相应等级考试即可正常晋级。市委组织部、市社会工作党委等有关部门制订统一的职业资质等级标准、晋级条件、相关程序和相应薪酬待遇,结合实际制订实施细则,统一由市职业能力考试院组织等级考试并颁发等级证书。各区县具体负责实施专职党群工作者职业资质等级晋升考试的管理等工作。

    (六)畅通职业发展机制。在职业资质等级正常晋升的基础上,建立专职党群工作者提前晋级和破格晋级的机制,对工作业绩突出的专职党群工作者,可突破任职年限和逐级晋级的限制,参加相应等级考试合格后可提前或破格晋级。从稳定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出发,对任职年限长、工作业绩突出的,应提高他们退休后的养老金水平。区县、社区要将“两新”组织专职党群工作者的培养管理纳入干部人才队伍的规划,根据工作需要和实际表现,采取转岗交流、挂职锻炼、学习培训等方式,为专职党群工作者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公开招聘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时,经用人单位认可推荐的,应优先考虑专职党群工作者。要将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的建设与“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队伍的建设相衔接,根据情况,探索“两新”组织党组织派入制方式。

    (七)建立专业化的教育培训机制。原则上专职党群工作者的教育培训以区县为主。各区县要将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的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干部培训总体计划,建立培训考核制度,每年组织集中轮训,加强形势任务、专业实务、综合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培训。街镇等基层综合党委要及时地安排专职党群工作者参加各种学习教育培训活动。在此基础上,市、区、街镇有关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定期组织开展专职党建工作者间的主题论坛、合作交流等活动,开展优秀评比表彰,宣传推广经验和事迹,引导专职党群工作者提高理性思考、实践探索的自觉性,为专职党建工作者增强素质、提高能力搭建平台。要建立初任上岗培训制度,对取得“任职资格考试合格证”并被聘用的专职党群工作者进行上岗前培训,在取得上岗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工作。

    (八)建立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专职党群工作者既要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还应与所负责指导的“两新”组织签订工作指导协议,由上级主管部门对年度工作目标、追加任务等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将专职党群工作者所联系、指导的“两新”组织的意见作为考核结果的重要参考依据,确定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考核等第。坚持严格考核和关怀激励相结合,各区县要落实相应的考核奖励经费,对工作表现突出的专职党群工作者给予表彰奖励,并作为评优评先、晋级等方面的重要参考。要建立退出机制,对不能适应“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要求,工作难以胜任,连续两年考核不称职的,可采取降级或不再续聘等措施。

    作者单位:上海市社会工作党委

    ■责任编辑:周奕韵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