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讲话
  • 剖析整改
  • 党会党课
  • 文秘知识
  • 转正申请
  • 问题清单
  • 动员大会
  • 年终总结
  • 工作总结
  • 思想汇报
  • 实践报告
  • 工作汇报
  • 心得体会
  • 研讨交流
  • 述职报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报告
  • 调研报告
  • 自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计划规划
  • 申报材料
  • 事迹推荐
  • 考察鉴定
  • 述职述廉
  • 会议主持
  • 主题演讲
  • 就职演说
  • 领导致辞
  • 周年庆典
  • 晚会游戏
  • 慰问贺电
  • 结婚典礼
  • 悼词殡葬
  • 竞职演说
  • 精彩演讲
  • 信息简报
  • 毕业典礼
  • 节日祝福
  • 开幕闭幕
  • 现实表现
  • 廉政谈话
  • 实习报告
  • 策划方案
  • 合同协议
  • 规章制度
  • 申报材料
  • 情书信件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体裁范文 > 精彩演讲 > 正文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基本情况汇报

    时间:2021-04-16 07:58:4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基本情况

    一、学院的历史沿革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合肥市包河区常青街道姚公社区地段(金寨南路468号),隶属省广播电影电视局,是在原安徽广播电视学校的基础上升格发展起来的。

    原安徽广播电视学校成立于1960年,时称安徽省中级广播学校,主要负责省内广播系统职工培训,“文革”期间停办。1974年恢复建校,更名为安徽省广播学校。1984年,经省政府(84)政函12号文件批准,学校更名为安徽广播电视学校,当年开始面向全省招收全日制中专生。1991年,省编办皖编字(1991)015号文件按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方式,批准增设安徽广播电视干部学校,组织成人学历教育和系统内职工培训,并先后建立了北京广播学院、北京电影学院、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函授站,开展专科层次的函授教育。

    2002年安徽省人民政府(2002)104号文件批准批准,在安徽广播电视学校的基础上,成立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学院为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事业单位,副厅级建制,由省广播电影电视局领导和管理,业务上接受省教育厅指导。领导体制为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这样,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就成为继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现浙江传媒学院)和太原干部管理学院后全国第四所广播电视类高等学校,也是全国唯一一所广播影视类高等职业院校。

    二、“十五”期间学院发展基本概况

    (一)机构设置和干部配备

    1、机构设置情况:“十五”期间学院顺利完成升格,根据皖编[2005]28号文和学院实际情况,学院现设有14个处级机构,其中党政管理机构6个:办公室(党委办公室、保卫处、财务处))、组织人事处、教务处(图书馆)、学生处(招生就业指导办公室)、总务处、纪检监察室(行政总支);教学机构6个:新闻系、影视艺术系、信息工程系、播音主持系、基础教学部、成教中心;教学辅助机构1个:实训中心。另根据学院组织建设和发展状况,设置教学总支为副处级机构,设置工会、团委为2个正科级机构。

    2、干部配备情况:2004—2005年学院通过公开选拔、竞聘上岗,选配了中层正副职干部,成立了三级机构,确定了负责人。2006年学院根据省编委三定方案精神,经局党组批准选拔了首批6位副处级干部,现二级机构,副处级干部9人,院领导规定职数5名,现到位4人。

    (二)专业设置情况

    学院现开设25个专科层次专业,其中新闻系4个专业:新闻采编与制作、戏剧影视文学、旅游管理、电子商务;影视艺术系10个专业:电视节目制作、影视广告、影视动画、影视表演、人物形象设计、电脑艺术设计、传媒策划与管理、编导、音像技术、摄影摄像技术;信息工程系8个专业:广播电视技术、卫星数字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播音主持系3个专业:主持与播音、空中乘

    务、、广告与会展。学院学科专业既突出广播影视特色,同时覆盖面宽,形成了文、工、艺、管的学科结构。

    “十五”期间,学院办学规模逐年扩大,现已面向全国19个外省招生,全日制在校生规模由2000年的1900人增加到现在3899人,成人教育目前已达400多人。

    (三)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210人,其中专任教师120人。离退休人员27人,临时用工42人,合计279人。在编人员77人。

    在专任教师中,硕士学位3人,研究生以上学历15人,本科以上113人。副高职称17人(其中副教授11人)、讲师33人、“双师型”教师20人,另外学院还与省电台、省电视台等单位签订协议,建立了一批相对稳定的高学历、高职称、“双师型”的专业外聘教师队伍约110人。

    (四)基础设施建设

    “十五”期间,学院办学条件逐年有所改善。学院现有校舍建筑面积42544平方米(含3192平方米教职工宿舍)。学院现有固定资产5100万元,仪器设备价值1100多万元,建有学术报告厅、演播厅、计算机中心、广播电台、实验电视台、卫星地面接收站、网站等50多个专业实验实习场所,能基本满足各专业学生的实验、实训。

    图书馆建有60座的电子阅览室,订阅各种期刊共471种、图书(纸质)藏量达9万余册。

    从2002年升格到2005年,学院各项收入8027万元,平均一年2000多万元。省局每年也有稳定的投入,单是基建专项,三年多来,省局已投入1200万元。

    (五)教学教研情况

    “十五”期间,学院确立了“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的教学理念,以培养合格的技能型、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稳步推进以“宽基础,活模块”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改革,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几年的办学实践,学院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1)通过初具规模的校园电台、电视台,按照“前堂后台”的教改模式进行教学,学生能进行采、编、摄、录、制到播出的“一条龙”实训锻炼;

    (2)学院师生以集中或分批的方式到省电台、省电视台、省传输发射总台等学院定点实习基地进行脱产顶岗实践,或参观学习,实现与省级传媒单位的资源共享;

    (3)通过广播电视宽带网与中国传媒大学建立远程工作站,实行双向传输,学生可以网上查阅中国传媒大学图书资料,共享中国传媒大学的教学资源;

    (4)在省广电局的支持要求下,省三台一大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名的名主持、名编辑、名记者、名编导,常年在学院兼课,使学院拥有一批既有懂理论、又有实践的“双师型”特色的专业教师,教学质量得到了保证。

    (六)学生就业工作

    “十五”期间,学院就业工作不断加强,落实了就业工作“三到位”和“一把手工程”;对就业工作实施全员奖励办法;开设就业指导课;举办了两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首届(05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4.7%。今年(06届)毕业生截至4月底992人已就业801人,就业率达到80.7%。

    办学以来,学院培养了一大批遍及全国各地的专业技术人才。目前从省电台、省电视台到全省各市、县广电局、电台、电视台以及网络公司的主要专业骨干技术人员大都是我校毕业生,有许多还走上了领导岗位,同时还涌现了如安徽电视台马滢、方田、李莉、袁海群、吴薇,省电台汪茜、张荔、闫冬梅等一批省内外知名的名主持人、名播音员,学院的知名度也不断扩大。

    (七)党、团、工会和精神文明建设

    学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建立了教学党总支和行政党总支2个党总支、8个党支部,1个业余党校。截至2005年12月份,全校共有党员263名,其中在校学生党员159余名,教职工党员104名。

    学院重视工会、教代会和团委的组织建设。院工会顺利召开了首届教代会。学院团委下属有4个团总支,94个团支部,现有团员3093人,院系两级设有学生会和15个学生社团。

    1999年到2005年学院连续被评为省直“三优”文明单位。

    (八)、目前学院正在推进的四项改革举措

    一是“宽基础,活模块”教学改革。

    二是管理体制改革。学院首先在教学系部实行责权利相结合的二级管理,学院相继制定出台了《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二级管理职责暂行规定》、《安广院系部经费包干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明确职责,推进二级管理。

    完善成教中心承包方案,以成教中心为改革试点单位试行产业化运作,推进准成本经济核算承包制;以食堂改革为后勤社会化改革试点,试行高校后勤集团承包制。

    三是人事制度改革。对新进人员实行定编定岗,凡进必考,一律实行岗位聘用。对中层正副职实行竞争上岗。启用占编聘用等优惠政策吸引高学历、高职称人才。

    四是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制度。学院对于新进人员采用老人老政策,新人新办法,并制定《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人员招聘和管理暂行规定》,积极推进岗位聘用制,设置岗位工资、校龄工资、奖励工资、适当福利,并为聘用人员办理三项保险。

    三、“十一五”期间学院发展思路和办学定位

    (一)发展思路

    以高职教育为主体,以其他教育方式为补充,以艺术类教育为特色,以省外招生为拓展,逐步形成内外结合、长短结合的结构合理的多元办学格局,依托市场、创新机制、注重素质、强化技能,努力建成办学形式多样、教学内容丰富、培养模式灵活、办学特色鲜明的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二)办学定位:

    发展规模定位:“十一五”期间办学评估规模为3500人,发展规模为6000—8000人。

    办学层次结构定位:以高中起点三年制高职为主体,以初中起点五年制中职、五年制高职和成人教育为补充。

    人才培养类型定位: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高等职业技术人才。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传媒,依托广电,面向社会;立足安徽,面向全国;立足当代,面向未来。

    发展规划定位:以规划新校区建设为中心任务,在整体置换老校区的基础上,抓住进入合肥职教城的契机,建设一个占地500—800亩左右的新校区。

    发展目标定位:建成行业领先、水平达标、特色鲜明,全面合格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