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讲话
  • 剖析整改
  • 党会党课
  • 文秘知识
  • 转正申请
  • 问题清单
  • 动员大会
  • 年终总结
  • 工作总结
  • 思想汇报
  • 实践报告
  • 工作汇报
  • 心得体会
  • 研讨交流
  • 述职报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报告
  • 调研报告
  • 自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计划规划
  • 申报材料
  • 事迹推荐
  • 考察鉴定
  • 述职述廉
  • 会议主持
  • 主题演讲
  • 就职演说
  • 领导致辞
  • 周年庆典
  • 晚会游戏
  • 慰问贺电
  • 结婚典礼
  • 悼词殡葬
  • 竞职演说
  • 精彩演讲
  • 信息简报
  • 毕业典礼
  • 节日祝福
  • 开幕闭幕
  • 现实表现
  • 廉政谈话
  • 实习报告
  • 策划方案
  • 合同协议
  • 规章制度
  • 申报材料
  • 情书信件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体裁范文 > 实习报告 > 正文

    语文案例分析例文

    时间:2020-09-19 07:39:5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荷叶母亲》教学案例分析

    徐小莲

    一、案例展示:

    我在教学七年级语文《荷叶母亲》一课时,被其中这句话深深感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如何才能让学生感动呢?我布置了家庭作业——为父母做一件实在的事,如果家长愿意,可以到学校来。

    周一,我带着微笑走进教室,欣喜地发现,教室里坐了三位家长,他们都隐约地期待着什么。前半节课,与平时上课一样,很平静,也很平淡。后半节课,我将完成和未完成作业的同学分成两个组,分别坐好,首先请未完成的同学谈一谈。生1:我认为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形式化,父母还年轻,等他们老了再洗也不迟。

    生2:我认为小学时做这个作业还可以,现在都上初中了,怪难为情的。话音未落,完成作业的那一组马上有了反应。

    生3:我不这样认为,如果我们等到父母老了,走不动了那天才想起做这些事,才想起回报他们那就太迟了。会留下无尽的遗憾,为什么不从现在就做起呢?

    生4:开始我也没有足够的勇气,后来,我反复想,在父母面前,我们永远都是小孩。我决定为母亲洗一次脚。妈妈的脚被我浸泡温水里,她的脚黄而且瘦,十个脚趾像竹枝一样。那一刻,我心里非常酸楚,就是

    这双小脚日日奔走于田地间,为这个家操劳着,永远不知疲倦,我不敢抬头看母亲,因为泪水已经爬满了我的脸。我……那位同学哽咽着,

    说不下去了。

    教室里安静极了,同学们都低下头,害怕别人看到自己盈满泪水的眼眶,三位家长的眼角也有泪光闪动。于是我说:“在外面遇到了种种困难和挫折,我们就会到父母那里吸取勇气和信心去面对外面的一切,

    父母那里好像有我们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难道为日夜操劳的

    父母做点小事都鼓不起勇气吗?”

    二、案例分析:

    课后,据反馈“效果很好” 。结合现代语文教学的新课标、新理念,我认为本课主要体现了三个方面的新观点:

    1.新的语文课程观。新课标将语文学科的性质明确定位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本课,我更加注重人文性的教学,挖掘学生丰富的情感,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语文课程的内涵是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把综合实践活动融入阅读教学中,更体现了教师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思,能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2.新的语文素养观。过去,我们谈论语文素养,往往只是从“听说读写”的角。而新课程标准强调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与完善,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对于本课及本单元综合实践活动侧重于情感素养的处理是符合初一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与语文学习的实际的。对于初中生来说,语文学习重在感悟,重在积累,重在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如果过多强调知识的维度,势必影响学生兴趣的激发、能力的形成、情感的熏陶。

    3.新的语文教学观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强调必须重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强调必须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强调要尝到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本课,综合实践活动与阅读教学相融合,将语文教学由课内延伸至课外,将有形的课堂无限扩大,感受了作者的真挚感情,体会到人间至爱亲情,养成热爱家庭的情感和对家庭的责任感。课堂只是一个中介,师生在共同作用于话语文本的过程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春》教学案例及分析

    徐小莲

    案例背景: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用这句话来形容当前新课程改革中教师与学生的现状可谓是一语中的。因为新教材新标准给了学生海一般阔,天一样高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内外能够充分施展自我个性,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但这样自然给教师的备课也带来很大难度,备课空间宽了许多,知识储备与容量也丰富了起来。朱自清先生的《春》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语言秀雅清新,朴实隽永,更能让人感受到"味道极正而且醇厚"的情致。这本是一篇传统篇目,现在放在新教材中教学,如何体现新教材的"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贯彻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教育"的理念?如何教出新味?我大胆作了一次教改尝试,即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放飞自己的思维。同学们各抒己见,课堂顿时活跃起来,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课堂中师生互动,学生的意外质疑,使得这节课妙趣横生,如沐春风。

    二、案例描述:

    步骤一:(屏幕出示问题组)

    1.本文中你最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说说你喜欢的理由。(或你认为文中哪一个句子,哪个词语运用得最妙?)

    2.你觉得春天还像什么?仔细思考,聪明的你一定能用别的比喻来赞美春天。

    步骤二:(播放音乐《春江花月夜》)

    屏幕出示问题:学完这篇课文,同学们定会有所感受,一起来谈谈好吗?......

    在讲读到"春风图"的一段文字"‘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时,我讲道:"作者之所以能把无形无味的春风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味,在我们的面前展现了一幅

    充满诗情画意的‘春风图",最关键的是因为作者能进行细致的观察......""老师,我觉得您的说法不恰当。"平时反应比较快的许益望同学提出了自己不同的意见。我一愣,这个意外可是我备课中没有想到的,面对学生因自己意见而欣喜的笑脸和期待答案的眼光,我心乱如麻。从内心讲,我希望按预定的环节进行教学,因为后面的一些环节才是这节课的精彩所在。但眼前的情景又使我捕捉到了新的教学信息。经过短暂的沉默后,鼓励他说:"你能具体说说吗?"

    "因为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还有花香,是用鼻子闻到的,而不是用眼睛看到的。"

    教室里顿时活跃起来,学生们都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是啊,鸟儿卖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这是听到的,而不是观察到的。"

    "还有短笛在嘹亮地响着......"

    我心中暗喜:此时学生们的思维是活跃的、积极的,应好好地加以引导。于是故弄玄虚地问:"哪位同学能告诉同学们,什么是‘观察"呢?"

    "观察,这还不简单,不就是‘用眼睛看"吗?"平时上课极少发言的兴豹同学得意地说。

    学生把"观察"片面地理解为"用眼睛看"。应如何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观察"的含义呢?我又问:

    "那走马观花是观察吗?"

    "走马观花不能算是观察,因为它是无意识地看,而观察应该是有意识地、有目的地察看。"做事稳重的班长发言了。

    "分析得非常好。我们不能把‘观察"片面地理解为‘用眼睛看",它也不是‘无意识地看"。那么,到底什么是‘观察"呢?"我及时地给予肯定,并追问道。

    "既然观察是有意识地、有目的地察看,那么我觉得:只要通过我们的感觉器官,什么耳朵了,睛了、鼻子了、舌头了,去听、去看、去闻、去尝,所得到地感受就是观察。"曾露露同学认真地说。

    "还有手、脸也算感觉器官。"自然课代表补充道。

    "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我们每个人都有耳、目、鼻、舌等感觉器官,任何东西都有声、形、色、味等表象,我们通过我们的耳朵听、眼睛看、鼻子闻、舌头尝、手指摸,就产生了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有

    意识地启动我们的感觉器官,去了解和掌握事物的特征和最具表现力的表象,就是‘观察"。"我小结道。

    "老师,我明白了。写‘春风"的这段文字从视觉的角度写到了鸟儿安巢、繁花嫩叶、牧童短笛,现了景色的美丽;从嗅觉的角度写到了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还有花香。"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微微润湿的空气等,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写的,表现了春风的和煦、温柔。"

    "呼朋引伴、卖弄喉咙、唱曲子、应和、嘹亮地响着是从听觉的角度写声音的。"

    "也就是说,这段文字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角度把无形无味的春风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把无生命的春风写活了。"语文科代表对大家的发言作了精彩的小结。

    "对!正因为作者能够充分调动多种感官,从多角度去观察感受春风,才能在我们的面前展现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春风图"。如果作者不是调动多种感官,从多角度去观察、去写,就不容易把这抽象的‘春风"写得如此具体可感、形象生动。"我总结道,"只有学会调动耳、目、鼻、舌等多种感觉器官去观察和感受人、事、物、景,才会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人、事、物、景的表象特征和内在本质,才会把要表现的事物写得更全面、准确、生动和形象。这也要求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物、景。"

    ......

    三、案例分析:

    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完成不了了,教学的预设也被打乱了,但课后我却沾沾自喜,因为学生的不同见解和我的随机应变使我这节课精彩不断。一节课有如此精彩的意外确实值得好好反思。我觉得这节课成功的地方具体体现如下:

    1.珍视学生的不同见解,闪现思维碰撞的火花。

    既然这节课在师生互动中产生了不同见解,就要想方设法去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思考,自己发挥,以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求知欲。于是,我毅然放弃了预定的教学环节,顺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淋漓尽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我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自

    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权利,很快就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他们显得异常兴奋,思路也特别开阔,创造性火花不断闪现。由于得到老师的鼓励、支持和宽容,学生在发言时,能针对课文发表自己的见解,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能从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出发解决问题。

    2.展现师生教学互动中的平等关系。

    在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意见,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即亲其师,学其道。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亲切的抚摸,殷切地希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更重要的是倾听学生的想法,尊重学生的意见,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

    3.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罗森塔尔效应实验说,教师给学生自信,学生就会有高成就。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每一个学生在具体的阅读中,有着各自的焦点,其理解与原有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经验和阅读习惯等有关。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因而更应该珍视学生的不同见解。

    4.阅读教学,让学生多一点自我感觉。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还学生以学习和发展的地位,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于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教师要充分肯定。即使学生回答的幼稚,肤浅,甚至片面、错误,教师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应当热情鼓励、引导、用心呵护熠熠生辉的思想火苗,这对学生的影响将是巨大的。让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获得审美的体验,从

    而提高语文阅读的质量。

    这节课上完了,但它引发出来的思考远不止这些。老师应该充分理解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征,使语文的外延和生活外延紧密衔接。老师不单是完成指定的教学任务,而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鼓励学生的求知欲,教给学生如何找路走,更应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使语文教学早日找到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