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讲话
  • 剖析整改
  • 党会党课
  • 文秘知识
  • 转正申请
  • 问题清单
  • 动员大会
  • 年终总结
  • 工作总结
  • 思想汇报
  • 实践报告
  • 工作汇报
  • 心得体会
  • 研讨交流
  • 述职报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报告
  • 调研报告
  • 自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计划规划
  • 申报材料
  • 事迹推荐
  • 考察鉴定
  • 述职述廉
  • 会议主持
  • 主题演讲
  • 就职演说
  • 领导致辞
  • 周年庆典
  • 晚会游戏
  • 慰问贺电
  • 结婚典礼
  • 悼词殡葬
  • 竞职演说
  • 精彩演讲
  • 信息简报
  • 毕业典礼
  • 节日祝福
  • 开幕闭幕
  • 现实表现
  • 廉政谈话
  • 实习报告
  • 策划方案
  • 合同协议
  • 规章制度
  • 申报材料
  • 情书信件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体裁范文 > 晚会游戏 > 正文

    河道施工图说明

    时间:2020-09-06 07:38:2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河上游(**段)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工程(24+00-终点)

    施工图设计说明

    第一章概述

    **河上游(**段)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工程的实施对于提高**河上游河道防洪排涝标准、有效截流城镇污水,改善水环境和塑造水岸景观起着重要作用。《**河上游(**段)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初步设计》由**省工程勘察院于2009年3月完成,**市工程咨询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组织专家对初步设计进行了审查,工程范围为双凤水库坝下6km河道的环境综合整治,包括:底泥清淤、污水截流、河堤加高增厚、护砌、沿河道路、生态景观绿化及配套穿堤涵闸工程,污水管道工程建议根据城市道路建设情况分阶段实施。

    2010年3月根据建设单位意见,对双墩路——鹤翔湖路段的河道进行裁弯取直,因河道中心线调整,河道长度调整为5814.105m。本次设计为桩号24+00~设计终点段。

    第一节设计依据及主要规范及标准

    一设计依据

    1、《**河上游(**段)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初步设计》(**省工程勘察院2009.03)

    2、《**市城市防洪规划报告》2007年版

    3、《**河上游(**段)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区域〔2009〕604号);

    5、**河的测量地形图和纵、横断面

    6、**河上游(**段)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煤炭工业**设计研究院,2009.05.29)

    二设计采用的主要规范及标准: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

    《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98);

    《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L17-90);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水工钢筋混凝土设计规范》(SL/T191-96);

    《水工钢筋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

    其它现行国家相关规范、标准。

    第二节河道现状

    **河上游现状河道呈天然状态,河道狭窄,防洪能力低,河道位于城市规划

    区,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本次设计河道起点为桩号24+00,在河道桩号30+13.699处有双三路桥梁,43+74、36+05.6,51+78.531处有现状小桥各1座,49+00处有工业大道跨**河桥梁(2009年建成),河道底宽为5-16m,设计起点河底高程为31.87,本次设计终点高程为28.691。区域现状道路有双三路(鹤翔湖路)、魏武路(工业大道)。

    第三节工程地质条件

    经野外钻探测试、结合室内土工试验定名,综合划分沿线地基土层自上而下为(由新至老地层):

    ①层素填土(Q m l):厚度0.50~4.70m,层底标高26.5~47.40m,灰黄色,松散,

    以粘性土为主,含植物根茎。

    ①1层淤泥(Q

    4

    a l+p l):厚度0.30~6.50m,层底标高20.88~44.80m,层底埋深1米~

    7.5米。青灰色,流塑~软塑,土质不均匀,含水量高,有腐臭味,承载力特征

    值60kpa。

    ①2层淤泥质粉质粘土(Q

    4

    a l+p l):厚度0.40~4.70m,层底标高23.27~43.11m,层

    底埋深1.1米~7.9米,青灰色~灰黄色,软塑,土质不均匀含水量高,沿线普遍分布,承载力特征值140kpa。

    ②层粘土(Q

    3

    a l+d l):该层未揭穿,最大揭露厚度7.9m,灰黄色,硬塑,土质均

    匀,含灰白色粘土,有光泽,干强度中等,沿线普遍分布,承载力特征值230kpa。

    水文地质条件

    1)地表水

    **河主要为水渠里的水,靠沿河水沟及降雨补给。排泻方式为蒸发、渗入低洼地。

    2)地下水

    本次勘察以河道地表水为主,由于河道两边地形起伏大,统计河道两岸路堤的静止地下水不具科学性。

    河道沿线场地地基抗震效应

    1)**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第一组。属抗震一般地段。

    2)该建筑场地覆盖层厚度(中风化岩面)约20~25m,根据沿线场地岩土名称和性状,综合划分为软弱场地土,为II类建筑场地

    第二章工程设计

    第一节设计原则及设计标准

    一、设计原则

    1、尊重自然规律:设计充分利用自然现状,改造后的河道走向根据现状河道的

    自然河势确定。

    2、承受泄洪功能:按照1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进行两侧堤防设计,并对河道进

    行清淤,增加泄洪能力。

    3、力求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三者的协调统一,造福子孙、服务社会。

    二、设计标准

    1、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

    2、堤防标准: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本工程的堤防工程级

    别为1级堤。根据初步设计,按照1级堤防允许越浪的堤防工程设置安全加高0.5m,并考虑0.1m的波浪爬坡高,超高取0.6m,堤顶宽不小于8m,取8m。

    3、污水设计标准:2020年城市综合污水量指标为400 L/cap·d;2020年综合生

    活污水量指标为240 L/cap·d。

    4、雨水标准:按照**市的暴雨强度公式:q=3600(1+0.76l g P)/(t+14)0.84

    其中:q—暴雨强度(L/s2ha)

    p—重现期(采用1年)

    t—降雨历时(分钟)

    t=t

    1+mt

    2

    t

    1—地面集水时间(取t

    1

    =10min)

    m—折减系数,暗管折减系数m=2

    t

    2

    —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min)

    径流系数ψ的采用:采用综合加权数为0.60。

    第二节河道工程设计

    1、河道平面设计

    基本保持现有河道平面形态。河道底宽不小于15m。同时在走向上采取“大弯就

    势,小弯取直”的原则沿现状布设。对原有河道的淤泥进行疏浚,同时协调好河道与

    城市建设用地的关系,对于河道和规划道路相冲突的地方,对河道进行局部调整,解

    决好河道和规划的关系。详见平面设计图纸。

    与现状的双三路(鹤翔湖路)、魏武路(工业大道)按现状衔接。河底衔接至

    桥梁锥形护坡。

    2、河道断面设计

    断面1适用于河道桩号24+00~桩号28+75.768段和河道桩号33+48.653~桩号

    58+14.105段:采用1:2的水下护坡+3米亲水步道+现状自然地面缓坡+1:2~1:5

    植被生态护坡的横断面形式,河道底宽不小于15m,在现状河道两侧新建河堤,堤顶

    宽8m,河堤外边坡1:3。

    断面2适用于河道桩号28+75.768~桩号33+48.653段:河道底宽21m,采用景

    观生态挡墙+8米宽的防洪通道,河堤外边坡1:3。

    详见横断面设计图。

    3、河道纵断面

    河道设计坡降为0.001,,为保证常水位河道景观,在桩号24+50、36+50、43+65、

    51+00、57+50处设置0.8m高的拦水坝。

    详见纵断面设计图。

    4、堤顶高程的确定:

    根据100年一遇的洪水位高程+0.6m超高作为堤顶控制高程,结合现状地面测量高

    程,进行堤防纵断面设计。灌溉渠按现状堤顶高进行堤防纵断面设计。

    5、河道护岸设计

    1:2水下护坡采用双孔型连锁块护坡,块内种植草类植物。

    河道挡墙采用自嵌式景观生态挡墙和浆砌块石挡墙。

    第三章河道工程施工

    第一节施工放样

    本工程河道中心线以设计河道中心线为准进行施工放样,河堤中心线以设计河堤中心线为准进行施工放样。各主要控制点坐标见河道平面图及相关平曲线表和逐桩坐标表。边坡坡比根据河道挡墙顶、亲水平台边标高与堤顶道路标高及位置进行适当调整,施工水准点应按有关要求设置,竣工验收后,应将测量控制点和水准点纳入竣工资料一并移交给建设单位。河道中心线经建设单位、规划部门等确认后方可施工。

    第二节清淤工程

    一、河道放线后,根据设计断面,河道上口范围内的全部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必须清除干净,超出河道范围但影响施工及河坡稳定的垃圾也应一并清除。

    二、河道开挖时,若现状河底高程低于设计河底高程,则维持现状,不予填平。

    三、施工排水建议采用排水沟加水窝子的方法。

    四、清淤后的弃渣运到指定区域堆放,运输过程中要避免遗撒污染环境。

    五、施工时挖出的土和淤泥应随挖随运。

    六、本工程河道清淤厚度平均约 1.50m,清淤土方不得随意处置,应采取干化处理措施后填埋。

    第三节土方工程

    一、施工围堰与导流

    河道施工根据区段采用不同的导流方式:

    方式一:对于在河道单侧开挖拓宽区段,利用原河道导流,在河道一侧保留一定宽度河岸作为围堰。

    方式二:对于在原河道基础上向两侧开挖拓宽的区段,采用分期围堰,修筑沿河纵向围堰,横向可根据情况200~300m一段,先对一侧河道拓宽,保留另一半河道作为过流通道。

    围堰采用土工编织袋装土,围堰填土取自河道开挖土方。

    河道开挖工程及护岸工程全部完成后,施工围堰人工拆除,弃土运往指定的弃土场。

    以上围堰及导流措施为建议措施,施工单位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满足施工要求。

    二、河道开挖

    本工程河道疏浚部分基本上均为河道两岸实地开挖施工。一般应先从河道中间开始挖,挖土时需始终保持河道中间深两边浅的状态,以便于排水和施工机械进出场。开挖土中土质较好者(②层土)堆于基坑边用于后期回填。部分表层30~50cm厚耕作土堆放在河边待建绿化带处,河道及护岸基槽预留30cm由人工进行修复。建筑垃圾及淤泥(①、①1、①2层土)外运至指定的弃土场。

    三、堤防填筑

    根据需要,应对拟建场地进行清坡或清基处理,清除淤泥、树根、草皮等不符合要求的杂质,堤防底面置于②层粘土上。基面验收后应抓紧施工,若不能立即施工,应做好基面保护,继续施工前应再检查,必要时需要重新清理。

    筑堤土料采用粘性土,粘粒含量15~30%,土料塑性指数10~20,且不得含植物根茎、砖瓦垃圾等杂质,其天然含水量与最优含水量接近。

    在土方填筑前必须对使用的土料进行碾压试验,以确定经济合理的碾压方式及碾压参数。同时必须做土料碾压后的力学指标试验,及时将物理力学指标数据提交设计方。

    堤坝的填筑标准:压实度≥0.94,压实干容重控制指标≥15.0KN/m3,碾压夯实后土料含水量应接近最优含水量,其误差应小于±3%。

    压实度标准击实试验方法:轻型击实试验。路堤结合段,请注意道路图纸中相关要求,两者不一致时,以要求高者为准。

    填筑时,不应乱堆乱放,填筑每层厚度大约在20~30cm之间,要分层填筑,分层碾压夯实。碾压施工时,应采用羊足碾或履带式拖拉机带碾磙。堤身土方碾压应平行于堤纵轴线进行,不得垂直于轴线进行碾压,特别要防止漏压和欠压。堤面的宽度及堤身应一次修筑,不要有“膛腰”、“挺肚”或堤面宽窄不一现象。

    在施工过程中,已铺好的土层如发现天气转变,应抓紧时间夯实,防止雨后积水。土料上堤,要将土块打碎耙平,夯实时不得乱夯和漏夯。

    堤身土方铺填后碾压或晾晒连续进行,如因故发生间歇,在下一层铺土前应对其表面层土进行洒水处理,使含水量达到控制范围。

    堤身土方填筑面要求平整,不得有连续和隆起的土埂,每层填筑面设单侧横向坡,

    以利施工表面的排水。

    填筑土方如出现“弹簧土”、层间光面、层间中空、松土层或剪切破坏等质量问题,应及时处理,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准铺填新土。

    取样测定干容重实验,压实干容重合格率≥95%,不合格样不得集中在局部范围内。

    堤顶预留新筑堤高5%的沉降超高。

    第四节河道护岸及护砌工程

    河底挡墙结构采用天然地基,以②层粘土作为基础持力层,遇①1层淤泥质土、淤泥或①2层淤泥粉质粘土时,根据情况采用不同的地基处理方式,详见挡墙图纸。挡墙基础施工时,应做好基坑排水,确保干地施工。

    生态挡墙与连锁式生态护坡

    生态挡墙施工包括:墙体结构施工、挡墙绿化、植草、营养土铺设及养护等。施工需要在产品供应商指导下进行,具体要求详见挡墙图纸。

    生态护坡施工包括1:2水下护坡和出水口护砌。

    设计要求的管道应于砌筑时正确留出或预埋,具体预埋位置、管径、标高详见平面图及排水图纸。未经设计同意,不得打凿墙体和在墙体上开凿水平沟槽。

    土工布要求:

    (1)护坡地下的反滤布采用无纺土工布;质量250g/m2, 抗拉强度350N/5cm、顶破强度1000N,等效孔径(O

    90

    )小于0.16mm,渗透系数>1310-1cm/s

    (2)护坡底下的土工布搭接缝为斜坡向缝,禁用水平缝,且必须满足搭接长度要求。(3)土工布在运输、贮存、施工过程中不得受阳光暴晒,不得有破损,如有破损应在其上另覆一块土工布,并满足搭接长度要求。铺设应平整,松紧度均匀,端部锚着牢固、

    第五节冬季及雨季施工注意事项

    一、碾压土堤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雨前应及时压实作业面,并根据道路坡向做成单向坡。当降小雨时,应停止粘性土填筑;

    (2)粘性土填筑面在下雨时行人不宜践踏,并应严禁车辆通行。雨后恢复施工,填筑面应经晾晒、复压处理,必要时应对表层再次进行清理,并待质检合格后及时复工;

    (3)土堤不宜在负温下施工;如具备保温措施时,允许在气温不低于-10℃的情况下施工;

    (4)负温施工时应取正温土料;装土、覆土、碾压、取样等工序,都应采取快速连续作业;土料压实时的气温必须在-1℃以上;

    (5)负温下施工时,粘性土含水量不得大于塑限的90%;砂料含水量不得大于4%;每层铺土厚度应比常规要求适当减薄,或采用重型机械碾压;

    (6)填土中不得夹冰雪。

    第六节其他注意事项

    本工程为综合治理工程,施工前必须结合水工、截污、道路各专业设计图纸,优化施工顺序,避免冲突。

    本工程采用生态挡墙和生态护坡作为主要的护岸结构,建议业主在选择产品供应商时考虑挡墙绿化的长期养护与技术支持,以保证一定的景观效果。如所采用的生态挡墙产品与图纸不符,应通知设计作出调整。

    在河道施工过程中,如发现施工图上未标明、淹没在水下的排口,应及时通知设计进行处理。

    双三路、工业大道桥梁按现状予以保留,施工与现状衔接,衔接段长度50m;36+05.6小桥因河道改线,废除,利用梅冲湖路新建桥梁沟通(该路正在设计中),现状有2座小桥(河道中心桩号43+74、51+78.531),小桥根据业主意见是否保留,如需保留,小桥两侧10m范围内河道维持现状或在小桥两侧填土,以保证通行。

    工业大道雨水出口按河道设计底边予以改造。处有现状小桥各1座

    第四章道路工程

    第一节设计依据

    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

    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6)《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7)《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8)《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第二节道路设计

    2.1道路平面设计

    **河西岸道路、东岸道路为**市**河上游综合治理工程的一部分,河道中线桩号24+00至设计终点段两岸堤顶道路均为土路,路堤顶宽8米。本次设计西岸道路全长3325.46米,东岸道路全长3522.357米。道路中心线依据河道断面形式及位置布设。

    2.2 道路纵断面设计

    高程坐标系:吴淞高程系,北京坐标系。

    纵断面设计标高:见道路纵断面图所示。

    其设计控制点主要有:

    ◆河道两侧地面高程;

    ◆参考河底设计线;

    ◆根据100年一遇的洪水位高程+0.6m超高作为控制高程。

    2.3 路基、路面、挡墙等工程设计

    2.3.1 路基设计及边沟、边坡特殊设计

    (1)路基设计原则

    ◆路基必须密实、均匀、稳定。

    ◆路槽底面土基设计回弹模量值宜大于或等于30Mpa。特殊情况不得小于

    25Mpa。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取措施提高土基强度。

    ◆路基设计应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当地材料与工业废料。

    ◆对特殊地质、水文条件的路基,应结合当地经验按有关规范设计。

    本工程路基防护设计与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相结合,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设计原则,综合考虑安全、美观、经济、实用和沿线地质水文条件等因素,保证边坡防护安全。河道侧边坡为1:m(1:2~1:5),背河侧边坡控制在1:3。

    根据地质报告,道路施工前需对①层素填土以及①1层淤泥按挖除处理,先铺20cm4%石灰土,其上用素土按要求分层填筑至路床。

    沿线路基施工前对土基含水量较大,易形成橡皮土、不易压实的路段应先在路基两侧开挖边沟排水,对路基进行翻晒晾干,以保证路基回填质量。

    2.3.2 路面结构设计

    沥青道路面结构:

    4厘米厚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以马歇尔试验密度为标准密度压实度≥95%)

    7厘米厚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以马歇尔试验密度为标准密度压实度≥95%)

    乳化沥青透层PC-2,阳离子乳化沥青BC-1下封层,粘层,铺玻璃纤维土工格栅,粘层

    32厘米3%~5.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压实度≥98%,其7天设计抗压强度≥3.5MPa) 15cm10%石灰土(厂拌)底基层(压实度≥96%,其7天设计抗压强度≥0.7MPa) 素土压实(压实度≥94%,按轻型标准压实)(设计抗压回弹模量≥30MPa)

    结构层总厚58厘米。

    ●水泥稳定集料的水泥剂量为推荐值,水泥剂量应根据选用材料实验确定,一般为

    3%~5.5%,当达不到强度要求时应调整级配,水泥的最大剂量不应超过6%。

    在沥青路面中,为防止路面反射裂纹,增加其结构整体性;提高沥青面层的强度,在沥青底层、基层之间铺设防裂玻璃纤维土工格栅。

    本次设计沥青混凝土压实度是以马歇尔试验密度为标准密度,当以试验段现场取样的密度为标准密度时,压实度应≥98%,同时为了提高沥青砼碾压工艺和沥青路面质量,沥青路面的渗水数宜<120 ml/min。

    近期实施时,河道两岸道路均为土路至道路设计高,待河堤沉降稳定后反开挖

    实施道路结构层。

    第五章排水工程

    第一节设计依据

    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3、《**北部组团排水规划》(2006-2020年);

    4、北城提供的地形测量条件图;

    5、梅冲湖路的排水工程设计资料;

    6、《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

    7、《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8、《埋地硬聚氯乙烯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122:2001)。

    第二节设计原则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使工程方案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范和标准。

    2、以城市排水专项规划为原则,分区排水,远近期结合。

    3、排水体制为雨污分流。

    4、排水设计充分结合地形,合理确定收水范围,确定合理的排水走向。

    5、坚持经济性原则,在满足适用性的条件下,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污水在满足

    服务范围高程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埋深,方便管理,节约投资。

    6、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为城市建设与发展留有余地。

    第三节设计标准

    1、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

    2、污水流量:2020年城市综合污水量指标为400 L/cap·d;2020年综合生活污水量

    指标为240 L/cap·d。截流倍数n=2。

    3、粗糙系数

    钢筋混凝土管:满流时粗糙系数=0.013,非满流时粗糙系数=0.014

    塑料管:粗糙系数=0.01

    4、生活污水总变化系数Kz

    按经验公式K

    总=2.7/Q0.11计算,当Q≥1000L/s时,K

    =1.3,当Q<5L/s时,K

    =2.3。

    5、流速

    污水管在设计充满度下,最小设计流速为0.60m/s。

    最大设计流速:金属管道为10 m/s,非金属管道为 5 m/s。

    第四节排水设计

    本工程为**河综合整治工程的配套污水截流工程,北起桩号24+00,南至桩号

    59+30,长约 3.5km,路中与润河路、鹤翔湖路(现状双三路)、梅冲湖路、谷河路、

    魏武路(现状工业大道)等现状以及规划道路相交。该截污管网的建设可以使沿线

    地块的污水实行有序规范排放

    1、污水出路

    按《**北部组团排水规划》,**河沿岸两侧需设置污水管道。河道西侧污水管

    道已经实施,本次仅设计东侧污水管。污水自北向南汇集(本次设计终点污水接入

    下次设计污水管网),进入蔡田铺污水处理厂,经处理后达标排放。管径d400-d700。

    2、管线位置

    污水管位于本次实施的河道两岸道路中心线。

    3、管道材料

    管材采用S2级HDPE双壁波纹管。过工业大道、鹤翔湖路处采用顶管过路方式

    过路,管径调整为d800,管内底高程不变,顶管管材建议采用F型管材(采用Ⅲ

    级),管材应符合《顶进施工法用钢筋混凝土排水管》(JC/T 640-1996)的要求,

    钢承口橡胶圈接口。

    雨水管及穿堤过路管采用钢筋混凝土平口管(Ⅱ级)。

    4、管道基础及接口

    HDPE双壁波纹管管道基础、接口及与检查井的连接做法见04S520-21、57、59。

    钢筋混凝土管道基础及接口:基础采用180°砂石基础,参照标图04S516-11;接口

    采用钢筋混凝土承插口管橡胶圈接口,参照标准图04S516-23。

    雨水钢筋混凝土管道基础及接口:基础采用120°混凝土基础,参照标准图

    04S516-17;接口采用120°混凝土基础钢丝网水泥砂浆抹带接口,参照标准图

    04S516-28。

    顶管施工参照04S516-15、25。

    5、检查井及进出水口

    污水检查井参照标准图02S515-20、21、24、25,根据覆土厚度按图集选择。

    雨水检查井参照参照标准图02S515-32。

    雨、污水检查井内外墙均用水泥砂浆抹面。井盖座使用带防盗功能的QT500-7球墨铸铁制品。

    进出水口参照95S517-3.

    6、管槽开挖与回填

    管道采用开槽埋管,原则要求地基为原状土,施工排水中不受扰动,机械开挖不应超挖,要求人工清底,地基如受扰动,可用碎石回填夯实;在填方段埋管,则要求按道路标准回填至管顶以上50cm,待压实后再予开槽。

    管道回填材料:管道基础以上至管顶以上50cm采用中粗砂回填,管顶以上50cm-道路路床底采用6%灰土回填。

    回填密实度:管顶上方0.5m以下不低于85% ,胸腔部分不得低于95%,为轻型压实度标准。与道路重叠部分为道路密实度。

    7、施工时如遇到沟塘时,应将沟、塘内淤泥清除,清至原土后再用10%灰土回填至管顶上50cm,再反开槽施工。

    8、污水管道应做闭水试验。

    9、管道如与相交道路的已施工管道(双三路、工业大道)衔接,要事先予以实测,如与设计标高不符,请及时联系。

    10、该工程应严格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进行。现场未尽事宜,及时联系,协商解决。

    污水工程量一览表

    序号名称管道规格材料单位数量

    1 污水管d300 HDPE 米150

    2 污水管d500 HDPE 米600

    3 污水管d600 钢筋混凝土(Ⅱ)米1940

    4 污水管d800 钢筋混凝土(Ⅱ)米960

    5 污水检查井d200~d600 砖砌座40

    6 污水检查井d600~d800 砖砌座33

    7 污水检查井d800~d1000 砖砌座17

    注:本表工程数量为本次设计施工范围的污水工程的管道及检查井等的工程数量表,请自行计算复核后,参考使用。

    设计:校对:审核:审定:

    2010.06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