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脱贫攻坚 > 正文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建言献策有感

    时间:2021-03-04 09:49:0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2021年全国两会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建言献策有感乡村人才振兴要善于下好“一盘棋”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小编为您整理了《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建言献策有感[8篇]》,供您学习参考使用。

    2021年全国两会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建言献策有感

    乡村人才振兴要善于下好“一盘棋”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在《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意见》发布之后,中央再次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为各级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方向与思路。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于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干部人才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如何才能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工作,关键要提升思想认识、找准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思路。

      要提高思想认识。经过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农业农村地区发展面貌有了较大改观,尤其是为乡村振兴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要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要推动农业现代化,人才依然是一个最大的短板,依然是一个发展瓶颈。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人才工作,要把工作重点放在乡村振兴的人才引进与培养上。既要招引当前乡村振兴发展中的紧缺人才,也要着眼长远制定乡村振兴人才发展规划,要通过政策倾斜和措施支持,激活乡村人才振兴一池活水。要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把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引导城市人才下乡,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健全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强化人才振兴保障措施,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要坚持基本原则。人才振兴与乡村振兴必须同步推进,离开了人才振兴,乡村振兴就成为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木。对于各级领导干部而言,推进乡村人才振兴要从乡村振兴发展的实际出发,从人才发展的规律出发,从三农工作的具体实际出发,坚持加强党对乡村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全面培养、分类施策,坚持多元主体、分工配合,坚持广招英才、高效用才,坚持完善机制、强化保障。党的领导是前提,全面培养和分类施策是路径,多元主体和分工配合是方法,广招英才和高效用才是目的,完善机制和强化保障是支撑。“五个坚持”从乡村人才振兴的不同方面进行了统筹规划,既确保乡村人才振兴的方向,也明确了乡村人才振兴的重点。只要始终找准和把握好这“五个坚持”,就一定能够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发展,就一定能够激活乡村振兴的人才动力与活力。

      要创新工作思路。乡村人才振兴是为乡村量身定制的人才发展战略,在把握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关键要抓好贯彻落实。要结合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结合“三农”工作的人才发展实际来推动落实。要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一盘棋的角度去抓好乡村人才振兴工作,要借鉴脱贫攻坚中的人才发展的经验,也要在推进乡村振兴中敢于大胆地探索实践,要不拘一格降人才,从根本上激活人才内生动力。要在人才振兴发展中不断总结经验做法,不断完善相关的机制体制,要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去推动人才振兴。

    关键词:一盘,要善于,乡村,人才

     

    2021年全国两会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建言献策有感

    乡村振兴擘画发展新坐标

     

      ——三谈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党的十九大报告及20xx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省是农业大省,乡村地域广、面积大、人口多、产业弱,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农村发展大而不强的特征明显。“三农”不稳,天府难“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盘大棋”,与全面小康密切相关,是治蜀兴川的“重头戏”,必须统筹谋划,科学推进。

      认识有深度,行动才能有力度。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指出,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xx农业大省这块金字招牌擦亮”“坚定不移打赢脱贫攻坚战”等重要指示,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重中之重,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扎实抓好“美丽xx·宜居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幸福美丽新村升级版。这是在历史成就的基础上,为xx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擘画的新坐标、描绘的新蓝图,标注着xx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度条”在加速。

      闭眼难见三春景,出水才见两腿泥。把乡村振兴战略变成巴山蜀水的福祉,把美丽乡村的现代图景变成巴蜀大地上的现实,关键在落实,重点在行动。乡村振兴战略包含着一系列的目标和发展要求,本质上还是发展问题。xx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繁荣,也离不开乡村振兴、离不开城乡融合发展。城市和乡村是互促互进、共生共存的,是两个并行的发展主体,如果一边是现代化的城市,一边是萧条的乡村,那么,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就会难以形成,大力实施全面开放合作战略,加快构建立体全面开放格局,努力走在西部全面开发开放前列,也会底气不足,加快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实现高质量发展更会成为泡影。

      “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性。全会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的全面部署,既有鲜明的目标导向,又有鲜明的问题导向,进一步明确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原则和实施路径。各地农村千差万别,乡村振兴不能千篇一律,把一个模式完全复制,也不能搞“一刀切”,更不能“拍脑袋决策,想到啥是啥”,“脚踩香蕉皮,滑到哪是哪”,必须紧密联系实际,因地制宜,着眼于未来城乡居民最大福祉,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进新时代城乡社会和谐、稳定、健康、持续而有活力地发展,把乡村振兴不折不扣落实到xx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践中,让乡村振兴道路的每个脚印都踏实、每一步都算数。

      蓝图绘就,航向已明,功成不必在我,成必由我。全省上下特别涉农部门要清醒认识和把握面临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切实增强攻坚克难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的各项工作部署,以“绣花”功夫啃硬骨头、打歼灭战,补上农村农业短板,提升农村的“内在气质”和“外在颜值”,强健农村发展的“骨骼”和“血肉”,让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成色更厚重、更实在,形成工农互惠、城乡融合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这样,乡村振兴才会有持久的动力基础,城市发展也会藉此开拓空间、增强活力,从而把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答卷书写得更完美、更精彩。

    关键词:乡村,新坐标

     

    2021年全国两会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建言献策有感

    乡村振兴关键要激发地方活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乡村振兴正当时。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神州大地迸发新的活力,“三农”发展铺开斑斓画卷。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如果中国的农业没有搞上去,中国的农村依然凋敝,中国的农民依然处在贫困的边缘,那么中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就不彻底,不全面,全面小康也就失去了基础和意义。乡村振兴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全力推进和实施这个战略。如何抓好落实,关键要激发地方活力。

      乡村振兴战略关乎全局、关乎根本、关乎长远。从十九大报告,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从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到国家发改委、农业部调研调查,都发出了一个明确信号,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切实履行责任担当。既要做好顶层设计,规划先行,也要明确任务书、作战图,更要一把手抓一把手,层层压实责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任务。唯有真正把乡村振兴作为“一把手”工程,摆到优先位置,才能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按照中央要求,结合地方实际,拿出规划图与施工图,挂图作战,精准对表,各自履职尽责,主动担当,切实解决乡村振兴发展中的各种矛盾问题,积极探索实践,这是每一位党员干部的时代使命和厚重责任。

      乡村振兴关键在发展。唯有发展才能让农民致富奔小康,而发展必须做到高质量。中国农村人口众多,各地资源禀赋不同,要结合各地实际来抓好高质量发展,要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科学把握各地差异和特点。在乡村旅游发展上,不能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而是要做到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不仅要开放保护好各地原汁原味的地域风情,而且还要发掘发扬地方历史文化。

      在农业产业发展上,要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今年,农业农村部开展“农业质量年”行动,新制定修订农药残留标准1000项。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大力补上农村农业短板,让更多资源配置向“三农”倾斜。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加大对农村道路基础设施的投入,实现现代农业与小农户有效衔接等。

      解决好“三农”问题,根本在于深化改革。从哪些方面去着手改革,如何推进这些改革,需要地方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有一个深刻认识。改革的目的就要激发动力活力,因此要从激活 “人、地、钱”要素着手,全面释放发展活力。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出台扶持政策,20xx年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00万人次。地方就要把握这个机遇,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人才“活水”。

      土地是农民实现发展致富的根本。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做好土地这篇文章,才能释放乡村振兴活力。乡村振兴,“三农”是短板,既要加大公共财政给力,也要不断拓宽筹资渠道。通过深化改革,让农村金融回归本源,不再“嫌贫爱富”,把更多资源配置到农村薄弱环节。

    关键词:乡村,活力,关键,地方

     

    2021年全国两会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建言献策有感

    乡村振兴落实干部配置令人期待

     

      日前,媒体发布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创新时代“三农”全面发展新局面的意见》,xx省委1号文件绘就了xx全面谋划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蓝图,构建起了“四梁八柱”的政策体系,为做好新时代农业农村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央有要求,地方有行动。在xx省委1号文件中关于干部配置优先的安排尤其引人注目。可以说是亮点中的亮点,抓住了乡村振兴的牛鼻子。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四个优先”发展的具体要求,而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被放置到了首位。xx省委一号文件贯彻中央精神,不仅突出了优先位置,而且针对领导干部、县乡干部和一线干部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举措。

      针对领导干部的配置,xx提出了“三字”要求。对于各级的能够有政府主要领导,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一二把手”,要做到“懂”和“会”。这是一个硬杠杠,也是一个基本要求。要抓好三农工作,要实施乡村振兴发展,如果主要领导对三农工作都不懂,也不会去抓,让门外汉去抓三农工作,显然就会造成瞎指挥。

      主要领导要熟悉和了解三农工作,要有一套抓三农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唯有做到“懂”与“会”,才能抓得准,抓得实。对于分管领导要“专”,也就是说要成为这个领域的行家里手,要看得到问题,并能够切实解决问题,在懂与会的基础上要更进一层。有了领导层面的“懂会专”,才能让乡村振兴有希望有盼头。

      针对县乡干部,xx提出了一个“拓”字。对于目前的xx三农工作而言,一方面不仅要加大培训力度,提升能力水平,一方面更要拓展干部来源渠道。客观而言,抓三农工作确实辛苦,要在田间地头跑,要走村串户摸情况,而且待遇也不高。

      一些县乡干部可能不得已从事了三农工作,不过一旦有条件就调走了,从而导致干部队伍薄弱。大力拓展三农干部队伍,这就为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注入了源头活水。拓宽县级“三农”工作部门和乡镇干部来源渠道,找准了问题症结,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针对一线干部,xx提出“育”和“选”。三农工作关键要抓落实,尤其是农村一线的基层干部,如何提升他们的能力水平,如何充实一线队伍,这是落实xx省委1号文件的重中之重。挂图作战,冲锋陷阵,必须要基层一线干部去真抓实干。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农村人才流失严重,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空心化”。因此要重点把机关干部和年轻干部派到农村一线去工作锻炼,去培育磨砺,注重基层导向,干部选拔也要注重基层经历和基层经验。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第一书记选派长效机制,让一线干部保持源源不断的力量支撑。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的领导干部。如果各地能够切实落实省委1号文件精神,优先考虑干部配置并激发干部活力,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就会指日可待。

    关键词:乡村,期待,干部

     

    2021年全国两会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建言献策有感

    乡村振兴启新程需做到“三要”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乡村振兴新征程已经开启。xx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在农村全面脱贫的基础上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留出过渡期,整体总体保持稳定,扶上马,送一程。

      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这是党中央的要求。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是我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交汇的特殊时期,关键是要实现好“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特别对xx来说,脱贫攻坚作为全国的重点省份,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巩固成就,很有很长路子要走,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不少短板需补,决不可有任何松懈情绪,必须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做好文章,做实工作,按照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乡村振兴新征程要留出过渡期,重在做到“三要”:政策要稳,措施要新,行动要早。

      政策要稳,就是要突出一个“稳”字。稳是总基调,也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基本方法,就是对于贫困地区要设置一个衔接的过渡期,不能切换太快,要保持政策的稳定和延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有一个做长期工作的打算。的确,今天脱贫摘帽成果也是历经多年持续艰苦奋斗才得来的,脱贫摘帽只是走完的第一步,巩固成果、持续致富才更重要,贫困地区还有些薄弱的地方需逐步加强,要补齐能够持续发展的短板。

      措施要新,就是要突出一个“新”字。当然,政策稳定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相关政策还要继续完善、健全,比如巩固什么,拓展什么,衔接什么,振兴什么,都要做一些详细的研究。也就是说,政策措施也需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新情况,不搞教条主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确保脱贫后的致富发展行稳致远。

      行动要早,就是要突出一个早字。政策要稳,这不是一句口号,关键在行动。那么,行动就需要指导。中央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都已经做出总体部署。时间不等人,2021年即将到来,一年之计在于春,现在最急迫的是,要提出一个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详细方案,省里要提出,各地也要结合实际提出。这样,政策明确详细、符合实际,才有稳字可言,才能实现“无缝”的“有效对接”,让乡村振兴新征程稳起步,实现开局良好。

    关键词:乡村,三要,启新

     

    2021年全国两会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建言献策有感

    乡村振兴三步走关键还在第一步

     

      20xx年xx省委一号文件明确,2020年xx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2035年取得决定性进展,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建成农业强省,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就在20xx年12月28日至29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确定了时间表。根据时间表,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这也是乡村振兴三步走的第一步。笔者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分三步走关键就在第一步。

      从乡村振兴实施战略第一步的目标任务来看,首先明确了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而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的前提是要探索实践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路径。为此,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共同富裕之路、质量兴农之路、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乡村善治之路、中国特色减贫之路,这七条“之路”最终汇聚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如今三步走目标已经明确,接下来就是要在第一步上开好头、起好步、走好路。

      规划引领开好头。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是要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而不管是农村产业发展,还是农民就业增收,更或是脱贫攻坚,不是短期行为,而是一个长期的且不断提高的过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具有长远性和全局性,应按照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统一部署,在做好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做好农村旅游、种植、养殖等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农民增收致富的短期、中期和长期规划。万事开头难。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起好步、走好路,正是需要科学的规划引领来开好头。有了规划的先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制度保障起好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实施乡村振兴,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产业发展与土地的关系,农民权益与集体收益的关系等等,都是必须要迈过的坎。要解决这一系列的关系以及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都需要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改革并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等相关的法规制度。通过强化制度供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主体、要素、市场活力。

      人才支撑走好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只是农村干部群众的事,必须汇聚全社会力量,破解人才瓶颈制约,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因此,实施乡村振兴,首在人才振兴。既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又要引聚助力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的科技人才,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培养造就新农民,形成“本乡”、“返乡”、“下乡”人才共同支撑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局面。不断夯实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基础,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不断发展壮大的人才支撑。

    关键词:还在,第一步,乡村,三步走

     

    2021年全国两会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建言献策有感

    乡村振兴需要唤醒民众智慧

     

      以前中国人据说80%以上的居住在农村,而现在好像城乡人数达到对开,还有很多人在拼命的向城里奔,乡村据说有地方荒芜了,于是乡村振兴被提上了日程。围绕着乡村振兴,一些地方搞了很多犀利花哨的活动,但真正参与的人很少,尽管总结写的很深入、很透彻、收效巨大,但实际上大都治标不治本。

      乡村振兴其实是一个民俗文化的传承,一个地方精神的振兴,需要唤醒地方人群的智慧,让老百姓实现自动自发,恢复自助管理,在自我管理中让文化、让文明得以传承,让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关于农村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其实农村发展就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修了一条公路,一个是盖了一座房。至于像各色家用电器、农机具、小轿车什么的,属于消耗品,折旧很厉害,更新频率太快。而前几年,很多人以为乡村振兴就是在农村盖楼房,结果很多地方确实盖了,但农民不愿意上楼,老房子还是住着。其实,相当多的农村有着历史文化传统,像山西的各家大院、福建客家的土楼、聊城的平房都是历史的一大特色,凝聚着历史的底蕴和民众的智慧。

      按照一些振兴乡村就是盖楼房的想法,将散碎的村子拆除了,集中起来盖小区楼房了,看起来节约了土地,其实啊,改革开放取得房子和公路两大成绩全没了,老百姓就要重新做起、从头再来。再者,村子里的很多古树、文化遗址也都没了,再没有了村子里夏季树荫下的聊天、冬季门前小板凳上的乡愁。

      其实,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史上,在民俗、乡村道德维护上、地方建设上,地方政府是很少参与的,很多像修路等基础建设,都是村里的族长、知名士绅牵头,一吆喝几个村的人纷纷响应,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很多公共设施就建立起来了。偶尔有哪家夫妻不和,斗嘴骂架或者动手打人,基本都是年长者出面劝导,或者批评,及时帮助和解,村子里鲜有刑事案件发生的。

      人是一种动物,因为有智慧,所以才处于整个食物链的顶端。如果真搞活动,传精神,也一定要接地气。最好换位思考一下,没有收益的,没有意义,谁会天天跑到街上打着个小旗喊口号啊。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地方民众,应该唤醒大众的智慧,让其在受益中觉醒、奋进、努力、进取。

    关键词:民众,乡村,智慧

     

    2021年全国两会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建言献策有感

    乡村振兴学院是培养人才的“新摇篮”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应该如何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好人才支撑?12月9日,“川跃四十年 再瞰新天府”第二届全国主流媒体航拍xx大型采访活动来到自贡尖山乡村振兴学院探访答案。

      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尚贤爱才的优良传统,尤其是近年来的“人才大战”更是把人才的重要性放在了一个更凸出的位置上,也让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风气越加 浓郁,对人才的重视也突出了人才建设的重要性,而要吸引人才、用好人才,首先就要培养好人才,才能够激活人才的力量之源泉。

      当人才的语境放在乡村振兴这个问题上,乡村需不需要人才,自然是需要的,乡村振兴需不需要人才,回答是更加需要人才,正是对人才有求贤若渴的心态,也说明了关注人才成长的重要性,而“远水解不了近渴”,要用好人才,更要发展好本土人才。

      自贡尖山乡村振兴学院是自贡首家乡村振兴学院,今年6月12日揭牌成立,旨在打造一个集乡村振兴理论研究、实践指导及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学习教育平台。不得不说,这样的一座学院是创新的体现,毕竟,在大家的理解中,学院都是存在于城市,而在乡村也有人才学院,这本身就是一个新鲜事,也是一张免费的“名片”,吹响了宣传的号角。

      人才,很多人的理解就是眼高手低,他们或许具备很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当理论联系实际的时候,他们却存在很大的问题,要么没有耐心、要么找不到方向、要么根本不知道如何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更说明了人才需要理论联系实际。

      而自贡尖山乡村振兴学院给人更多的是一种“实在感”,他们在培养人才的时候更“精准”, 游学体验和技术培训的教学方式培养乡村实用人才,提升了学习的兴趣,也实现了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更是让人才提升上更精准。

      说到底,乡村振兴需要人才,而乡村振兴学院在创新培养人才上,不但是思维上的创新之举,也是为乡村振兴和农业供给侧改革提供人才支撑,更是培养人才成长的“新摇篮”,在成长自己的时候,也振兴了乡村,可以说是双赢。

    关键词:摇篮,乡村,人才,学院



    快捷搜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建言献策有感  乡村振兴  

    相关热词搜索: 有感 全面推进 振兴 乡村 建言献策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