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图纸下载 > 正文

    传统官德文化中的“清”“慎”“勤”思想对新时代政德建设的借鉴作用

    时间:2020-10-05 04:00:3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苑志钢

    摘 要:传统官德文化博大精深,而在浩如烟海的传统官德文化思想中又有三种官德思想备受瞩目,即“清”“慎”“勤”。这三种官德思想不仅在传统社会官德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新时代的今天亦是领导干部提升政德修养的有益资粮。

    关键词:传统官德文化;清慎勤;借鉴作用

    中国古人非常重视官德,并将其视为从政之本。而在所有官德理念中又有三种官德理念备受推崇,即“清”“慎”“勤”。而最早将“清”“慎”“勤”列为诸官德之首的是南宋政治家吕本中,吕本中曾在《官箴》一书中简明扼要的指出:“当官三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而清末民初思想家梁启超先生也曾言:“近世《官箴》,最脍炙人口者三字,曰清、慎、勤。”由此可见,“清”“慎”“勤”这三种官德思想在传统官德文化中的核心地位。而这三种官德思想不仅在传统社会官德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新时代的今天,在领导干部群体政德建设中亦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一、传统官德文化中“清”的思想对新时代政德建设的借鉴作用

    在传统官德文化中,“清”主要指“清廉”。关于这一点,古人也说,“廉者清也”,即清白做官就是“廉”。而关于清廉的思想中国古已有之,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在《礼记》中就有“廉以励志”之说,也就是说清廉是实现官员政治理想、政治抱负的基础。而先秦政治家晏子也曾言:“廉者,政之本也。进不失廉,退不失行。”在这里,晏子也强调了清廉这一德行对于为官者的重要性并将其视为从政之本。

    针对官员如何保持清廉,道家创始人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了一个概念——“少私寡欲”,即廉的基础还在于“寡欲”“慎欲”。到了汉朝,针对清廉,《说苑》一书中也有“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廉平之守,不可攻也”的精彩论述。而《汉书》中也指出,“吏不廉平,则治道衰”。在这里,无论《说苑》还是《汉书》都强调了官员的清廉与公正是实现社会善治、大治的基础与保障。东汉学者王逸在《楚辞章句》中也指出,“不受为廉”,即“廉”的本质在于“不受”。到了唐朝,在《群书治要》中也有“为政者,莫善于清其吏也”之说。而这句话也明确指出了廉政建设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性。针对“廉”的重要性,北宋名臣包拯在《乞不用赃吏疏》中明确指出,“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在这里包拯也将官员的清廉与否与社会民风的走向直接进行了关联。北宋政治家、思想家苏轼在《赤壁赋》中也有“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这样的精彩论述。通过这句话,苏轼更是给出了“清廉”的最直接的定义,那就是“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南宋政治家吕本中在《官箴》也指出,若官员不能恪守清廉之道,则“临财当事,不能自克,常自以为不必败;持不必败之意,则无所不为矣”。而“无所不为”的最终结果就是葬送自己的职业生涯并将自己送上不归路。明朝官员徐榜在《宦游日记》中指出,“惟士之廉,犹女之洁,一朝点污,终身玷缺”。在这里徐榜强调了慎初对于恪守清廉之道的重要性。明朝政治家吕坤在《呻吟语》中更是直白地指出:“官吏不要钱,男儿不做贼,女子不失身,才有了一分人。连这个也犯了,再休说别个。”在清朝,曾被康熙皇帝誉为“天下清官第一”的张伯行在《禁止馈送檄》中也说:“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在这里,吕坤与张伯行的论述皆是强调了一点,即清廉乃做官的底线。

    综上所述,中国古人特别重视清廉这一为官之德,并将其与个人道德境界的高度、职业生涯的长度、国家的兴盛与衰败、社会民风的向善与向恶都一一进行了关联。由此可见,清廉从政无论对于国家、社会还是官员个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鉴于清廉从政的上述意义,作为新时代的领导干部,更是要坚持廉不言贫、廉洁奉公的从政之道,深入领悟清廉为官的现实意义,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进而能够由内而外地、自觉地抵制各种诱惑,克己奉公,持正守白。夫如此,才能真正做到清白做人,清廉从政,并进而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实现自己执政为民的政治抱负。

    二、传统官德文化中“慎”的思想对新时代政德建设的借鉴作用

    在传统官德文化中,“慎”主要指“慎独”,同时也包括慎欲、慎微、慎权、慎嗜好、慎友、慎言行、慎始终等思想,这些思想也被儒家统称为儒家八慎。在这其中,慎独是核心,是统领,其他七慎都是慎独在其他各个领域的折射与反映。在传统官德文化中,慎独是官员修身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自律的最高境界,其核心意蕴主要指在独处、独居、独知时的高度自律。

    慎独这一理念最早见于《礼记·大学》与《礼记·中庸》。在《礼记·大学》中对慎独的表述为:“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独也。”在这里慎独的内涵主要是“毋自欺”,就是即使在独处时,缺乏监督的环境下依然能够恪守本心,表里如一。

    在《中庸》中对慎独的表述为:“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在这里,慎独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君子应当在“隐”和“微”,即在不易察觉之处、在细节小事上自律。东汉末年思想家郑玄在注解《中庸》时,针对慎独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即“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在這里,郑玄认为慎独体现的是一种在缺乏外在约束力的情况下,个体在行为方面的高度自制力与自我约束力。

    唐朝思想家孔颖达在《礼记正义》也指出:“故君子慎其独也者,以其隐微之处,恐其罪恶彰显。故君子之人恒慎其独居,言虽曰独居,能谨慎守道也。”在这里,孔颖达强调了“慎独”的重点在于“慎”,且是“恒慎”,而这也为我们指出了儒家修身的重点所在。

    南宋思想家朱熹在《中庸章句》对“慎独”的内涵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朱熹认为所谓“慎独”即“是以君子既常戒惧,而于此负加谨焉,所以遏人欲于将萌,而不使其滋长于隐微之中,以至离道之远也。”在这里,朱熹将慎独的范围从外在的言行扩展到了内心,即不仅外在言行上要慎独,内心起心动念处亦要慎独。而南宋另外一位大儒陆九渊则给“慎独”下了一个非常简约的定义,“慎独即不自欺。”在这里,陆九渊认为慎独是一种诚于内而形于外的个人修养方式。

    明朝大儒王阳明在于学生交流时,也谈到了自己对于慎独的看法。“正之问:‘戒惧是己所不知时工夫,慎独是己所独知时工夫,此说如何?先生曰:‘只是一个工夫,无事时固是独知,有事时亦是独知。人若不知于此独知之地用力,只在人所共知处用功,便是作伪,便是‘见君子而后厌然。”在这里,王阳明强调了“慎独”的“独”主要指“独知处”,即慎独的着力点与重心在内而不在外。

    晚清名臣曾国藩也曾言,“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并认为慎独“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由此可见,慎独无论是对一个人的心态还是成长与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慎独作为传统官德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其内涵非常丰富,既包括在思想上要恪守自己的道德本性及本心,“不自欺”,以及个人在知与行发出冲突时的自省、自检与自我纠错,同时也包括在行为上谨慎自律,即使在独处亦即缺乏监督的环境下依然能够坚守道德、操行自守,表里如一。而传统官德文化之所以重视慎独,就在于有了慎独做保障,其他的官德,诸如清、勤、公、俭等才有了实现的可能。

    鉴于慎独在提升领导干部群体道德修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中就将“慎独”作为党性修养的有效形式和最高境界加以提倡。刘少奇同志在书中说:“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因此,作为新时代的领导干部一定要恪守慎独之道,加强自律,勤于自省,在践行慎独的过程中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与政德素养。而有了慎独做支撑,领导干部无论立身、为政还是用权也就有了牢固的道德基础,并能在“知行合一”的过程中逐步实现自己的道德完善与自我超越。

    三、传统官德文化中“勤”的思想对新时代政德建设的借鉴作用

    在传统官德文化中,“勤”主要指“勤政”,意指恪尽职守,勤于政事,认真负责地为国为民做事。中国传统官德文化中关于“勤政”的思想最早可追溯到商朝,国君盘庚在教诲百官时就提出了“无戏怠”,即选择了为官就要放弃安逸享乐的生活方式。同时,要求官员“从今至于后日,各恭尔事,齐乃位”,即要对自己的职业保持恭敬的态度,恪尽职守,勤于政务。在先秦诗歌总集《诗经》中也有“夙夜匪懈,虔共尔位”这样的诗句,其意同样是强调作为官员一定摒弃懈怠之心,日日夜夜勤勉治政。在《论语》中,一段孔子与子贡的对话,也告诉了我们如何实现勤政。“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孔子这句话告诉我们勤政既需要官员个人的勤,即“先之”“无倦”,同时也需要通过有效的方法,发挥下级与公众的勤。即通过官员的“先之”带动下级与公众的“劳之”。东汉思想家王符也指出了“勤”的价值指向是“务实”,即“大人不华,君子务实”。宋朝官员真德秀则对于官员“不勤”的危害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当官者一日不勤,下必有受其弊者。古之圣贤,犹且日昃不食,坐以待旦,况其馀乎?今之世有勤于吏事者,反以鄙俗目之,而诗酒游宴,则谓之风流娴雅,此政之所以多疵,民之所以受害也。不可不戒!”由此可见,官员不勤不仅仅个人职业道德的问题,同时也会造成严重的民生问题、社会问题。而真德秀所言“一日不勤”中的“一日”其实强调的还是一个“恒”字,即官员为政一日都不可懈怠。明朝《初仕要览·勤政》中也说:“以勤政为首务,政不勤则百事殆。”明朝政治家、思想家吕坤在《呻吟语》中也指出,“设廉静寡欲,分毫无损于民,而万事废弛,分毫无益于民,也逃不得‘尸位素餐四字”。在《初仕要览·勤政》与《呻吟语》中的论述其实就涉及到“清”与“勤”何为“首务”的问题了。简言之,在传统官德文化中“清”与“勤”是互为表里的关系。“清”而不“勤”不是真“清”,因为无功而禄、不劳而获本身就是一种变相腐败。“勤”而不“清”也不是真“勤”,因为官员所谓的勤仅仅是为了自己的私利、私欲,也当不得一个勤字。晚清名臣曾国藩在总结自己的为官之道时也曾提出了一个“五勤”之说,即身勤、眼勤、手勤、口勤、心勤,并指出,“五者皆到,无不尽之职”。

    综上所述,“勤”作为中国传统官德文化中的一项重要理念,其内涵也是极为宽广地,既指官员在处理政务中的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也指官员为政的目标指向、价值追求,同时也包含大量关于如何做到或实现“勤政”的方法论,并且对于官员“不勤”造成的危害也都有鞭辟入里的剖析。

    鉴于“勤”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性,作为新时代的領导干部一定要深刻理解勤政所蕴含的重要意义,在思想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恪尽职守、夙夜匪懈的勤政理念,在实际工作中践行自己的初心与使命,撸起袖子加油干,并进而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的过程中奉献出自己的力量,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杰.从传统官德中汲取为官智慧[J].紫光阁,2018,293(5):87-88.

    [2]一凡.中国古代官德的现代启示[J].领导科学论坛(理论),2014(2):61.

    [3]涂礼雄.领导干部官德关乎国家盛衰[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2):363-364.

    相关热词搜索: 德文 新时代 借鉴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